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10-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金曉濤  

  那個春色十分的日子,我款步走進高二(1)班教室,將與學生共度兩個課時。我預設的教學目標是認識瑪蒂爾德的性格。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因此決定由此入手,通過分析情節,了解人物命運,把握決定命運的性格因素。

在簡單的導入之后,我轉身揮筆“沙沙沙”,板書五個小標題--“夢項鏈”、“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假項鏈”,讓學生通讀課文之后,在相應的地方分別填上它們。

接著我“指導”學生逐層研讀,討論我精心設計的問題。如“夢項鏈”部分,我提出兩個問題:

1、如何理解第一句“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若去掉“也”字,表達效果會有什么不同?

2、年輕的瑪蒂爾德整日郁郁寡歡,為了排遣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她找到了什么出口? 

要求學生尋讀相關語句,了解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夢境以及夢境萌發的土壤。

教學進展得很順利,到了最后一個環節了。為體現民主作風,我特意安排學生發言。學生慷慨陳辭:“瑪蒂爾德最初的確為虛榮心所俘虜,但是當她面臨選擇時,她能勇于直面慘淡的現實,義無返顧地選擇了一條充滿荊棘的人生之路,最終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妙!與我的結論如出一轍。我暗暗喝彩,滿意地宣布:“下課!”

在這兩堂課中,作為教師的“我”無時無處不在,然而學生的“我”在哪里?當這樣自問時,我漸漸不安起來。

在閱讀教學的三個環節--“劃分層次”、“逐層研讀”、“總結性格”中,學生只是在被動地閱讀,一直是在跪著閱讀。之所以出現這種“目中無‘生’”的設計,是因為我只是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體驗,而忽視了學生的閱讀過程。因此,我所謂的“指導”無異于“指揮”。在這樣的閱讀中只有聆聽,沒有對話,哪會有真正的文學解讀?學生閱讀不充分,哪能真正理解人物形象?

海德格爾說得好:“稱職的教師要求學生去學的東西首先就是學本身,而非旁的什么東西。”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去學的東西首先就是學習對話,而非旁的什么東西。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師生的對話讓學生學會與作品作者對話,而不是教師自己與作品作者對話的結果;否則就意味著剝奪學生作為讀者個體化感知、體驗、探究的權利,扼殺其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銷蝕其對文學的熱情。即使教師的觀點是正確的,而學生也全盤吸收了,這樣的教學也談不上有什么價值。想到這里,我不由汗涔涔而大慚,我哪稱得上“稱職的教師”啊!我陷入了情緒的低谷之中。

機緣湊巧,同年級一位老師請假,由我代課,教的還是《項鏈》。我決心重新進行教學設計,在課堂上更關注學生現實的、活生生的經驗和體驗,將傳授式教學改革為對話式教學。 

春天的校園里,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瑪蒂爾德的世界,正靜靜地期待著我們的閱讀。 

在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我期望學生通過閱讀,感知了解瑪蒂爾德時而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命運。我微微笑著,親切地凝視著學生,用低沉的聲音說:“什么是悲劇?魯迅認為: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在這種文學作品中總有一種破壞的力量,如同一只魔爪把美好的一切奪走,從而引發讀者內心崇高的悲壯感。那么,瑪蒂爾德的人生是不是悲劇?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是什么?不幸的生活有沒有毀掉它?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進入瑪蒂爾德的人生,了解她性格發展的歷史--故事情節。”學生凝神聽著,若有所思。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我指點學生理清故事發展脈絡,并把閱讀的點滴發現寫在字里行間。

在教學的第二個環節,我期望學生通過整體把握,揣摩語義,感受體驗瑪蒂爾德豐富飽滿的形象,于是粉筆一揮,大書一行字“以‘假如我是瑪蒂爾德……’為話題說一段話”,緊接著補充道:“在閱讀欣賞中,對作品的讀解是呈開放性的,每個同學都有話語的權利。”我以真誠的期待鼓勵學生描述自己的體驗,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指導。

由于瑪蒂爾德一生的轉折點在“失項鏈”處,大多數學生關注的目光聚焦在這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項鏈一去兮不復返,瑪蒂爾德還有什么選擇?學生眾口紛紜,見仁見智。其中一個聲音特別響亮:“假如我是瑪蒂爾德,我會以青春美貌換取夢想的人生!”在或贊賞或疑惑的議論中,他繼續侃侃而談:“這不是一條通向夢想的幽雅天堂的終南捷徑嗎?‘我’在夜會上乍露頭角就引來了部長等人的注目。如果‘我’做出這樣的選擇,可以馬上輕而易舉地還掉債務。這樣的例子在當時的法國、在今天的中國也不是沒有,君不見有許多女子愿意以出賣人格,犧牲尊嚴為代價換來高消費的享受?”這種說法很有代表性,它來自于對瑪蒂爾德“借項鏈”前后心理的把握。我嚴肅地提醒他:在文學作品中,包含許多意義未定性和意義空白,它們給予我們創造性閱讀的可能;但這種聯想、想象的前提必須是立足于文本整體,不為局部所迷,否則所得的閱讀經驗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于是,學生聯系“還項鏈”以后的情節,重新走進瑪蒂爾德的世界,俯而讀,仰而思,喟然長嘆:“豪華的生活的確令‘我’十分神往,但它不值得‘我’拿出全部情感和人生尊嚴去下注。丟項鏈后,當青春美貌和人格尊嚴這兩個砝碼擺在人生的天平上,‘我’愿意放棄美麗,選擇尊嚴!”話音剛落,周圍響起掌聲,其中也有我的。

最后,我布置作業:寫一篇關于瑪蒂爾德形象的短評。由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對于主人公的認識出現了分歧。當幾十個學生的心目中出現不同的瑪蒂爾德時,我欣欣然地抓住教機,熱情地支持他們組織辯論賽,在學生與學生充分對話中真正實現主體性的自由閱讀。“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語文教學如果有了這樣一個和諧而寬松的生成空間,讓教師與學生、師生與作者作品達到和諧共振的愉悅、自然的溝通狀態,特別是讓學生之間進行直接的“交鋒”,使信息實現“零距離”的交互,何樂而不為? 

在這個環節中,我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并提供充分的空間,使之成為學習的行動者。可以說,我是“袖”起手來,不讓自己越俎代庖,但決不冷眼旁觀。在辯論準備和進行階段,我都要事先進行前瞻的、及時的指點,指點學生提出鮮明的觀點,并且在文中尋找有力的論據。

請看,一方所持的觀點是:“瑪蒂爾德愛慕虛榮,自食其果,可憐可悲。”所用的論據有:

①年輕時沉迷于榮華富貴的夢鄉;

②陶醉在所謂的成功中忘乎所以;

③經常性地回憶舞會,虛榮本性難改。

考慮到辯論是學生之間特殊的對話,我不忘提醒學生,論點要針鋒相對,論據要一一擊破。后來另一方提出了“瑪蒂爾德堅強善良,直面人生,可敬可佩”的觀點,所用的論據有:

①生活不如意產生夢想,值得同情;

②為舞會精心打扮,見其自尊;還項鏈時的忐忑,見其良知;毅然過起艱難的生活,見其負責;

③回憶舞會,既是對美好往事的回憶,也是對人生悲劇的反思。

通過辯中讀,學生對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層次的挖掘,對人物的悲劇命運倍增同情,對小人物的人文關懷更顯親切。 

“對話太精彩了!”教室里不時發出喝彩聲。是啊!好的課往往就是一段精彩的對話。在教學的三個環節--“感知”、“體驗”、“探究”中,教師尤其“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時時、處處去激發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興趣,培養與文本對話的能力,在學生和作品之間建立一種“對話”關系,創設互動對話的多種途徑,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獨立體驗的時空,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這樣一個教學過程就是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獲得獨特的體驗與見解的過程。

通過對話型教學的實驗,我深刻認識到:在現代的課堂上,教師要堅守人文主義的精神家園,尊重學生與文本對話、自我收獲的結果。不要什么標準和權威,需要有不同的聲音;不要亟亟以求結論,需要從容地享受閱讀的過程。只有這樣,每個學生才在閱讀教學的“有我之境”里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從容地讀出屬于自己的一種感覺。否則,等待我們的將是沉重的一聲嘆息。

 作者郵箱: aa555@x263.net

[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白洋潮課件文本

2.簡歷文本模板

3.文本框的使用優秀教案

4.軍訓日記范文本大全

5.老師的自我介紹文本

6.有關對話的周記

7.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白鵝的課件范例

8.實用類文本閱讀含答案

9.個人簡歷文本模板

10.初二入團申請書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