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淋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成長的源頭,感受她對學生時代閱讀文學作品的一片深情。
2、 體會閱讀文學作品對少年兒童成長的意義。培養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他們閱讀文學作品的自覺性。
3、 學會運用人物的情態、心理等描寫方法表現精神生活。
二、 重點和難點:
重點:體會閱讀文學作品對少年兒童成長的意義。
難點:學會運用人物的情態、心理等描寫方法表現精神生活。
三、 教具:錄音機
四、 課文解讀:
這是一篇回憶童年讀書生活的散文,淺顯易懂?紤]到它在內容上與第一單元“親近文學”有內在聯系。語氣優美,飽含深情。作者通過小時侯讀文學作品的幾件十分留戀的往事的回憶,抒寫了她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告訴青少年,要多讀書,讀好書,明白做人之理,做一個志向高尚的人。
五、 教學過程:
⑴、內容呈現
1、 快速默讀課文,不動唇、不指讀。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 教師配樂(鋼琴曲《秋日私語》)朗讀課文。學生感受作者成長的源頭。
3、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的深情。
⑵、設置問題情境:
于漪老師是一位才華橫溢充滿人格魅力的語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從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語文教學規律,教學風格獨特,著述頗豐,成就斐然。這和她青少年時期接受的文學熏陶是分不開的。在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于漪老師就深情地追憶了自己少年讀書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憶了文學對她深刻的影響。
⑶⑷交流對話:
1、 教師與學生對話
話題一 作者回憶了幾件往事?往事帶來了哪些好處?
明確:往事
小時侯讀《評注圖像水滸傳》
學生時代讀《千家詩》
聽國文老師講《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懷古》
好處
懂得了生動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記憶
給我帶來了生活樂趣
使我熱愛自然、獲得美的享受
激發了我的愛國情懷
是自己的心和時代更加貼近了
話題二: 第五段所舉事例都是初中國文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有何異同?
明確: 相同:兩位老師講的內容都是抒情詩,作者都是愛國詩人。講課時老師都采用誦讀,都入情入理,學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記了所講內容,且由此激發了喜讀詩詞,愛好新文學的熱情。
不同: ①一個是國文老師,一個是代課的國文老師。
②所講內容是一古一今
③講課情狀一個是情溢于胸,頭和身子左右搖晃,一個是情滿雙眸,那深深感動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④ “我”讀了辛詞每“回顧千古興亡事,總是感慨萬端”,而讀了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說,則“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
話題三 課文第六段引述老師的話的落腳點在哪里?“我”為什么對此“銘記于在心 ”且“一生受用不盡”?
明確:老師這句話的落腳點在“做人”,在作者看來!爱敃r老師并不說多少大道理,但教我們讀書明理,明做人的道理”(于漪語)作者正是按老師的諄諄教誨去身體力行:數十年如一日。從中獲益匪淺,所以“我”永遠銘記在心且受用不盡。
2、 學生與老師對話:
話題一:勾畫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并思考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些語句。完成后在小組交流。
話題二:全班交流 勾畫的好詞好句,暢談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豐富聯想。
明確: 教師要注意適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抓住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由課內到課外進行拓展延伸。
3、 學生與學生對話
話題 《千家詩》中引用的詩句能否顛倒?為什么?
明確:不能。課文在引用這類詩句時依次為我們展現了春夏秋冬的風光。這樣寫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時序。切合人們的感受習慣。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似一幕幕特寫的鏡頭,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引導讀者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自然。
4、 師生與作品的對話
話題 課文多處前后照應,這既是結構安排的需要,更是內容充實、突出主題的需要。舉例說明。
明確 舉例 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七段結尾相互呼應。首段緊扣標題是為了引起下文,末尾點題是為了深化主題。
舉例 第三段說“書給我以廣闊的天地”第五段進一步講“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說,開闊了眼界,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強調了讀好書能啟迪心智,指點做人。
四遷移閱讀,反饋檢測。
閱讀《書渴》要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書渴”的正確含義.
作者郵箱: yoyol@sina.com
[往事依依(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往事依依閱讀答案
4.往事依依的讀后感
10.依依惜別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