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正才 湖北監利汪橋高級中學
新學期伊始,開展教研活動,聽課、評課是不可少的。走進A教師的課堂,方知這堂公開課要講授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著名小說《變形記》。偌大一篇課文,一節課時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我沒有多想,相信老師的功底。只見A老師神情自若,檢查了一下學生預習情況,便講開了,從文學流派講到作品的情節線索,從人物形象講到作品的主題,條條款款,娓娓道來,頗有章法。一節課下來,教師學生皆大歡喜。
聽課后評課,我沒有太多的溢美之詞,只講了兩點印象,一個建議。
兩點印象:第一,教師功底好,特別是文學功底好,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有深度、有力度、有高度。第二,教法太傳統。一節課講四大方面(還留有藝術手法未講),文學流派、情節線索、人物形象、主題思想,面面俱到,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這種填鴨式的滿堂灌必須廢止。
一個建議:講授《變形式》,可以以變說變,深味人間變故。課文篇幅長,又是外國小說,講授的確有難度,怎么辦?我打了一個不恰當的比方,好比打仗,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與其面面俱到,不如找準一個切入點,從一個側面予以突破,以期牽一發而動全身。這篇課文,可以抓住文眼“變”,從變形、變態、變故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美學欣賞,深深體味作品中揭示的世態炎涼和人間變故。
第一、變形,變化奇。一個大活人,一夜之間竟變成大甲蟲,作者想象奇特。格里高爾變成大甲蟲,其父親、母親的表情也十分離奇。他們不問情由,不思拯救,一個拼命跺腳,要把他趕回房里去,無情地驅趕并發出噓噓聲;一個伸出雙臂,大喊“救命”,垂著腦袋,身不由己地向后退去。在他們的表情里似乎沒有失去兒子的驚慌與悲哀,也沒有拯救兒子的意愿與打算。人變甲蟲,雖然連其父母也不覺得荒誕,但學生中有人接受不了,教師可聯系學過的作品中人物異變的例子,明確告訴學生,變形是一種表象,是一種手法,是轉換視覺,從另一個側面審視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狀態和感情的變化,更深層次地揭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家庭關系的變化。如《范進中舉》中的范進地位的變化,《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身份的變化,,《變色龍》中的狗的主人的多次變化,雖然他們未能變形,也是一種變術,這種變術,正是作者構思的奇妙之處,其目的就是要表現社會生活中的“異化現象”。
第二、變態,結果慘。所謂變態,就是指格里高爾形變后,其家庭成員、同事心態的變化。盡管格里高爾變形后心態依舊,對父母、對妹妹、對同事心存希冀,其結果之一,格里高爾失去了親情與友情。格里高爾是家中的頂梁柱,父母認為,他在公司工作,家里一輩子可以吃穿不愁。突然變成大甲蟲,這無異于天塌地陷。母親嚇倒,后來霍地跳了起來,大喊“救命,天哪,救命。”她垂著腦袋,身不由己地向后退去;父親則拼命跺腳,無情地驅趕并發出噓噓聲,簡直發了狂。他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失去了家庭關系中的親情。秘書主任,唯恐避之不及,一個大步跳下好幾級樓梯,轉眼不見了,同事間的友情也悲慘地失去了。結果之二,格里高爾變成甲蟲后,落得天怒人怨,被父母、妹妹遺棄,最后無聲無息地死去,無聲無息地被掃地出門。在人生旅途中,幾多磨難,幾多變故,失業破產,天災人禍,并非罕見,而格里高爾的結局之悲慘卻是少見的。
第三、變故,意蘊深。格里高爾的結局,啟發人深深思考,令人回味無窮。格里高爾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命運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資本主義社會是金錢社會,“金錢至上”,“拜金主義”是這個社會的毒瘤。在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沒有錢,人可以變成鬼,有了錢,鬼可以變成人。格里高爾變形為甲蟲,正是金錢使然,只是“一夜之間”,來得突然了一些。試想,不是這種突變,怎能撕毀籠罩在家庭關系上溫情脈脈的面紗?記得現代歌舞劇《白毛女》中有這樣一句臺詞: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世態炎涼,人間冷暖,正是蘊含在這變故之中。
當然,就課文《變形記》的教學,肯定還有更好的模式與方法,但有一點必須明確,就是教師要設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擯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變講為導,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郵箱: 無
[聽課札記:以變說變[《變形記》教學札記](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3.聽課總結隨筆
4.語文聽課評語記錄
5.分一分變一變課件
9.中班語言聽課教案
10.小學老師聽課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