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勇
對于陳凱歌導演的《和你在一起》,我已是第六次觀看了,而每一次觀看都有靈魂的震撼和沖擊,都得以藝術的品味和理性的反思,于是我終于將它搬到了課堂,讓學生分享我的感動。影片中并不算離奇的故事卻在一波三折的大喜大悲和出人意料的結局中得以升華,伴著時而哀婉、時而高昂的小提琴曲,有人偷偷地抹起了眼淚,這早已超出了“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溫文爾雅,學生們那種與劉小春同呼吸的歡笑淚水也讓我在內心略微欣慰了一番。
一、感受天下父母的含辛茹苦。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劉誠也不例外,他為了兒子成才,不惜丟失所謂人格和尊嚴,可以提著褲子去追江老師,可以穿著有破洞的襪子去拜訪余教授,可以點頭哈腰地給別人打工--同時,其中也不乏“愛之越深,恨之越切”的諄諄教誨!在他眼中,兒子永遠是“最美”, “天才”的稱謂是為人父者對子女所表現(xiàn)的至情至愛,兒子的每一絲進步都是對他莫大的鼓舞與激勵,從某種程度說,他愛兒子勝過了愛自己,兒子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一切,他為兒子而活--這些卻又是構建在一種非血緣的真情之上,其意味也就更加悠遠了。劉小春最終放棄而“和你在一起”,自然也就是成為這種“超父愛”的花后之果。影片在“父愛”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無疑是緣于現(xiàn)實而又高于現(xiàn)實的,它給中學生們上了極為生動的一課。
二、人性的回歸。邊遠地區(qū)或貧困家庭的學生,往往迷惑于燈紅酒綠的大都市而逐步喪失純真的童心,他們擔心被別人 “不屑”,常常尷尬地隱藏著自己脆弱而虛偽的自尊心,親人的來臨并未顯露出重逢的喜悅,相反呈現(xiàn)的卻是避之不及VS惑之不解的凝重,他們在人性的扭曲與裂變中迷失了自我。影片中的劉小春在來到北京后,從天真無邪的微笑,到隨意的蹺腿,然后到稱父親“老土”而取悅于莉莉,再到不和父親擊掌,以及在自己的競爭對手林雨面前對父親愛理不理,最終喪失了“感恩”情結而變?yōu)槟嗨艿慕鹕怼2豢煞裾J,當林雨說他是“鄉(xiāng)巴佬”時,劉小春是觸耳驚心的,但他卻踩在虛榮的刺刀上走向一個錯誤的極端,用犧牲父親的尊嚴來換取自己所謂的尊嚴。劉小春的放棄比賽為他及時找回了誤入歧途還不遙遠的人性,而林雨的心愿達成也為她找到了灰暗色調下的冷酷感情。
三、社會的另類面貌。“第一”變“第五”的表演,紅帽子的丟失,貂皮大衣的易手,柜子里的小提琴,諸如此類,影片如變魔術似的給我們展示了社會的種種陰暗面,而這些又與社會生活本身“珠聯(lián)璧合”,需要人們用睿智的雙眼去觀察,去感受,去辨別。真善美與假丑惡的分水嶺既沒有《哈姆雷特》的傳奇,也沒有《射雕英雄傳》的一目了然,而是讓你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個理念:一切,就在你的身邊,不著痕跡!--這或許更符合生活的原型。沉溺于漫畫或武俠中的學生無疑在此吃了一味清醒劑,從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四、學生較難理解之處。劉小春不惜賣掉價值不菲的小提琴,用27000元去給一位普通朋友--莉莉買貂皮大衣,這確實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如果僅僅以“對抗父親而不學琴”來解釋,顯然難以令人滿意的,否則為何他對紅帽子的丟失無動于衷。從“想他媽時才學琴,想他媽時才練琴”的動機和譜子里貼滿的美女照片中,我們不難看出劉小春深藏于心的戀母情結,自然,莉莉也就成了這一對象,且不論這樣的心理是否正常或正確,但陳凱歌確實用一種大膽而隱諱的手法向人們展示了人性的某些角落,從而也增添了影片的思辯色彩與厚重感。
無庸置疑,雖然影片涉及了一些較為深奧的問題,但瑕不掩瑜之下應該是“好書不厭百回讀”,想來《和你在一起》也非一二次就能“讀”完整的。
作者郵箱: xingxing72300@sina.com
[試論《和你在一起》對中學生的教育意義(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
2.
3.
4.
6.教育學試題及答案
8.教育學實習總結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