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萬年
今天我們為什么還要繼承陶行知的思想,研究過的人說,在陶行知思想里,至少有49個專題和專門的方面,都可以和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原則、思想相聯接。那么,陶先生有哪幾個思想,最需要在今天重新學習和領會呢?我認為有四個。
1、重行的思想
陶先生倡導要“重行為,重行動。”陶先生之所以將名字由陶知行改為陶行知,就是因為他認為行比知更重要。他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認為行動是祖宗,思想是父親,孫子才是創造。這句話正確地提示行動、思想、創造間的承接關系。因此,他提出“在勞力的基礎上勞心。”陶先生說:“勞心在勞力之上,不行動是不能有坦誠思想的,你必須教學做合一”。
2、實驗的思想
他在1946年6月曾意味深長地說:“對生活教育,我不反對有人做理論研究發揮他,但絕不遺憾沒有完成的東西。我沒有時間寫一本書,就連一篇短文章也沒有時間多寫。如果不信,你死得早,只要你真的有些思想,自然會有后人替你整理出來。”陶先生是杜威非常重要的中國弟子之一。杜威先生最本質的東西是什么?一是實驗認識論,他認為認識要靠實驗產生,認識是在實驗中產生的。二是實驗倫理學。他認為倫理學要靠實驗產生。陶行知先生倡導的“實驗的思想”,對我們今天的實驗很重要的價值。特別是今天的課改,一定要用先做實驗的方式進行。
3、創造教育的思想
他說“什么叫創造呢?創造就是敢探未發明的心理。即是創造的精神。”他指出:“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這些創造力,使它長得更有力量。”他的創造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陶先生講的六大解放。他強調教育要使學生頭腦解放、手腿解放、身體解放、感官解放。二是陶先生講的“勞力的基礎上勞心”。三是陶先生的學和做要合一。四是陶先生講的實驗就是創造。他認為創造的本質在活潑潑的生命,創造的本質在活生生的愿望,創造的本質在于火一樣的熱情,創造的本質在于探究的興趣。創造來源于生命的活力,來源于生命的本身。
4、生活教育的思想
生活教育思想是貫穿在陶行知所有的教育思想之中的。陶先生曾說:“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對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陶先生提倡的重行的思想、實驗的思想、創造教育的思想、生活教育的思想的根源,在于陶先生的偉大人格、偉大的情操。如果陶先生沒有偉大的人格、偉大的情操,就不會有上述四個思想。他曾說:“千教萬教教做真人,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正因他是真人,他才愛滿天下,才有偉大的人格和崇高的情懷,才能愛學生、愛人民、愛祖國。
新一輪課改就是要使課程回到生活、聯系生活,回到生命、關愛生命,回到學生、聯系學生、關懷學生。要做到這一點,中學教師就必須想一想學生究竟需要什么;我們給的東西到底是不是學生需要的;我們要想辦法關心他們的情感,關心他們的能力,關心他們的品德。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依然是主持者。如果都是沒做主持者,跟著學生跑,學生要什么就做什么,什么都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的所有需要,那將會導致一個什么結果,大家可以想象。
課改的原初精神,是一個道德的精神,是一個道德的追求。課改追求的是今后中國的青少年在創造力上是蓬勃的,在道德上是完善的。因此,我們培養的人不應該是一個有高創造力但又很缺德的人,也不應該是一個有高道德但又沒有能力對付社會的人,而應當是一個有“對生活充滿著新意,充滿著向前做更好一點”的創造心和有一個樸素的道德心的人,要實現這一追求,中學教師就要力求通過研究新課改,把握新課改精神,充分利用新課改來發展自己。那么如何發展呢?
我認為,科研是發展教師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因此,要學校制定比較透明的學習政策,把訓練和提高教師的學習能力作為教師培養的目標。
要鼓勵教師善于從自身的經驗中學習。從自身的經驗中學習,其精髓就在于使教師能夠運用辯證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面對成績,要會分析是在怎樣的時間、地點和條件下取得的;面對不足,要分析存在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是主觀原因,哪些是客觀原因。有價值的失敗能使人產生頓悟、透過表象而看清事物本質。從一定程度上講,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其價值并不亞于從成功中總結經驗。
要教育教師在“做中學”。一般認為,教師需要三種知識,即: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本體性知識即專業知識,實踐性知識也就是經驗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即教師具備的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學科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以及與教學有關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邊緣交叉科學方面的知識。獲得這些知識的途徑有:閱讀有關教學理論和教學研究方法的論著;與大學或研究機構的教學研究專家合作進行實驗研究;教師針對實際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美國教育學者埃利奧特提出“教師應成為行動研究者”。他認為可有兩種方式:第一,教師將研究者提出的方案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以便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上的轉變先于教學策略的變更,即“思先于行”。第二,教師針對某些問題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我監控、評價,教師最初對問題的理解可望在評價過程中得到修正和改進,即“以行動促思考”。
教師可以在“教育中”研究教育。教師在工作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與自己的教學工作緊密相關;也可以“通過教育”研究教育。通過研究來檢驗自己對教育問題的看法是否正確,檢驗自己解決問題的設想和辦法是否有效;還可以“為了教育”研究教育。教師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和教學工作,主動去研究教育問題,使自己的教育行為更加合理、有效。研究的出發點是為了工作,著重解決“怎么做”的問題。
學習陶行之,就是要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在強化教育創新的時代,教師的創造,首先是發現生命、關注生命。如果把那種生命展示的可能性,教師創造出來了,教師就是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
作者郵箱: liangwannian@tom.com
[學習陶行知,投身課程改革(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課程改革論文
2.《陶行知》讀后感
4.陶行知的名言勵志
7.
9.
10.有關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