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馬縣孟定民族中學 李克武
創造性思維,是人們運用已學得的概念、原理、法則和各種公式解決問題的最高表現形式。它不僅能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的內在聯系,而且要在此的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它是人們認識心 理活動發展到最高級階段的最高表現。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認為: “培養思維能力是一項復雜多方面的任務,各種科學都要利用一切可能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主張教師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訓練和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又是一項創造性極強的活動,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 “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寫作要“運用聯想或想象,豐富 表達的內容。鼓勵有創意的表達”。那么,在作文的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怎樣運用聯想或想象來豐富作文中所要表達的內容呢?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這是擺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前最關心的問題。因此,筆者帶著這些問題愿與各位同行進行深入的討論:
一、通過范文模仿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模仿是藝術的本質,一切藝術總的來說都是模仿”。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多數青少年由于閱歷淺,他們往往在身邊尋找模仿的樣板。 現代教育理論也認為: “作文指導應聯系范文,啟發學生思考”、 “作文應該怎樣寫”、 “怎樣借鑒范文寫法”、 “如何改進自己的作文”、 “應將范文與學生的習作進行比較,找出學生常犯錯誤的癥結所在,引導學生認識不應該這樣寫”,而不是只根據范文當作學生“應該這么寫”。在作文教學中我試著用模仿范文的方式進行作文訓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白楊禮贊》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篇文章,我在講這篇課文后就提示給學生;在我們邊疆,特別是在我們孟定有一種性格品質及象白楊樹的植物。同學們經過思考后,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鐵道木,于是一篇篇鐵道木贊》就寫出來了。其中有一位同學這樣寫道:
“鐵道木,是生長在我們邊疆孟定及其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無論是在地頭還是在路邊,無論是在房前還是在屋后,你都會發現它那不屈不撓的身影。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在寒冷的冬天,它都默默無聞的生長著。它不象橡膠樹,需要肥沃的土壤;它不象果樹,苛求人們對它的精心照料;它不象柚木,以自己的名貴而孤傲脫群。然而,它不求泥土的肥沃,不嫌土地的貧瘠,無論它的種子撒在哪里,只要一發芽,它照樣生根、開花、結果,蓬蓬勃勃地生長,……
這就是生長在我們邊疆的一種樹,這就是生長在我們盂定的一種樹--鐵道木。,,
顯然,象這樣的作文看起來讓人覺得有些做作,但通過這樣的模仿,不僅使同學們的思維得到了活躍而且還增強了他們思維的開拓性和創造性。
二、通過現場觀察寫作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現代教育學理論認為:教師應當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比較全面、比較深刻地掌握知識。日本教育家波多野 誼余夫和稻垣佳世子在他們的合著的《智力的發展》一書中說: “從外部逐漸把經驗供給孩子”。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寫作要“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
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名為〈〈我喜歡的……》的作文,就帶領學生到野外進行觀察。當時正值孟定西瓜成熟季節,同學們看著一望無際的西瓜地感慨萬分,紛紛拿起手中的筆,寫下所看到的景象。有一位同學這樣寫到:
“那一望無際的西瓜地就好象是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而那些又大又圓的西瓜就象是發著光亮的綠寶石,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一陣陣綠色的光彩。摘下一個西瓜來,看著那綠得發亮且光滑的表面,.你就會舍不得吃,希望它不是一種水果,而是經過精雕細啄的工藝品。”
下面是一位傣族學生在觀察了他們寨子里的一棵大青樹寫下的片段:
我的家住在下械的弄養,寨子的門口有一顆大青樹。大樹的根是互相盤纏在一起的,生長在方圓十多丈的地面,好象是蟒蛇游動的起伏。在它的枝干上,有一條條突起的筋絡,好象是長著鋼筋鐵骨。大樹的身體特別粗大,十多個人合抱也也抱不過來。枝葉遮天蔽日,好似綠色的宮殿。春天,鳥語花香,來往的過路行人,不時的駐足停步,向上觀望,象是欣賞宮殿的美景。夏天,樹下更是避暑勝地,特別是那又酸又辣、奇香無比的涼拌米干涼粉,嘗后讓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通過這樣的現場觀察,同學們懂得作文與日常生活及現實的事物緊密相聯,從而提高了同學們的寫作能力,極大的拓寬了同學們的想象空間。
三、通過續寫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續寫作為作文教學中的另一重要活動,它不僅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條有效途徑,同時又可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 “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續寫。”
初中語文教材里所選的大部分是比較有影響,有代表性,實用性較強文學作品,而這些文學作品有的是長篇文學名著的節選,有的是短篇經典。因此就要要求我們教師在進行作文訓練時要多動腦筋,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及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有一定的幫助。
如在初中語文第六冊中有一篇法國作家莫伯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文中對“我”的叔叔于勒的去向沒有作交代,我就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對于勒以后的生活進行續寫。結果就出現了各種不同的猜測:有的同學寫“我”再次見到于勒時,已是兒女滿堂、百發蒼蒼的老人;有的寫“我”從那次見到于勒以后,從此再也沒有見到過他。而有的同學卻一反常態寫于勒自那次從船上離開后,發奮努力做生意賺錢,以后越做越大,終于成了一個大老板。
再如初中語文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一冊里有一篇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對兩個騙子的結局,同樣可以用續寫的方式讓同學臂]進行創造性的聯想,于是一個個不同的結局就出來了:有的同學寫兩個騙子走了以后,皇帝發現自己確實沒有穿衣服,惱羞成怒下令追殺兩騙子,兩騙子聽到這個消息后,便狡猾地逃到了另外一個國家;有的同學寫皇帝與大臣們游行結束后,派人找到那個講實話的小孩,把小孩的家人一起帶來并獎賞了他們;還有的寫兩個騙子走后,皇帝知道了真相,下死令捉拿他們,幾經周折,終于在邊境一個農夫家里被抓獲歸案,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有的同學在續寫中,由于把握不住作者的原思路,免不了會有鬧出笑話的現象,在此就不一一列舉。
我想,他們畢竟還是初中生,能有這樣的創作欲望就算不錯了。但主要的是對他們的創造性的想象給予肯定。日本教育家恩田彰在《創造心理學》中說: “教師要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時,不要著眼于錯誤、失敗上,重要的是重視創造活動的過程,發現創造活動的萌芽,評價這些東西。”也就是說,在作文的創作指導時,最重要的是創作活動的過程,而不是它的結果。通過這樣的續寫練習,使他們對作文產生新鮮感和好奇感,開發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有效降低作文教學中的難度。
四、通過縮寫和改寫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縮寫和改寫是作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同時是一種最基本的能力訓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作文訓練“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 “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可以縮寫和改寫的材料。
《美“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后爆炸》就是一進行縮寫的例子。在教學中只要老師講清這是一篇篇幅較長,文字較多的新聞,要求縮寫成簡短(2 0 0字左右)的新聞稿時,強調要注意新聞的要素、結構和特點就可以了。
改寫是作文教學中較常見的一種訓練方法。可以把詩歌改寫成敘事散文,可以把戲劇改寫成故事,也可以把小說片段改寫成獨幕話劇等。在訓練把敘事詩改寫成敘事散文時,要求同學要注意詩歌與敘事散文的區別。如教科書第一冊中歐陽修的《賣油翁》、樂府民歌《木蘭詩》和教科書第二冊中杜甫的《石豪吏》都是改寫敘事散文的好材料。把戲劇改寫成故事時,要求學生在改寫時要注意的是人物的刻畫和環境的描寫。如
第六冊中的京劇(打漁殺家》選場。而把小說的片段改成戲劇時,則要學生注意的是故事情節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對話來體現的。如第五冊《范進中舉》中的范進中舉后發瘋的情節就可以改成獨幕話劇。
這一類作文訓練主要是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的,我們不要小看它只是縮縮、擴擴、改改,但在很大的成度上培養了學生的潛在意識。只要在平時訓練方法上得當,對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總之,要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要在作文的方式方法上多下功夫,就能給予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愛因斯坦曾說過: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化的源泉”。所以教師在作文的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內容,科學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創造,使學生真正的達到創新,成為新世紀具有創造型的人才。
主要參考書目,
1、 〈〈中學語文教法研究》 云南省教育委員會編 云南教育出版社 1 9 9 8年9月
2、 《現代教育理論》 云南教育委員會編 云南教育出版社 1 9 9 8年4月
3、 〈〈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 云南教育委員會編 云南教育出版社 1 9 9 8年7月
4、 《學校教師教學方法與藝術全書》 (中) 王悅編 中央民族出版社 1 9 9 8年4月
5、 《外國學校素質教育通覽》 (下) 李博 張愛民主編 中國物價出版社 1 9 9 9年1月
6、 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 (1一6冊) 中學語文室編 人民教育出
版社 1 9 9 9年1 0月
7、 《創造學及其應用》 繼續教育讀本
聯系地址:云南省臨滄地區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盂定民族中學
郵編: 6 7 7 5 0 6 作者郵箱: lkw@163.com
[談談在作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網友來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