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義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這些朝代,國祚極短。在它們悲恨相續的史實中包含極深的歷史教訓,所以金陵懷古后來幾乎成了詠史詩的一個專題。在國運衰微之際,更成為關心政治的詩人常取的題材。若論寫得早又寫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劉禹錫的《金陵五題》。《石頭城》就是這組詩的第一首。
詩一開始,就置讀者于蒼莽悲涼的氛圍之中。圍繞著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圍繞著它。這里,曾經是戰國時代楚國的金陵城,三國時孫權改名為石頭城,并在此修筑宮殿。經過六代豪奢,至唐初廢棄,二百年來久已成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著城郭,仿佛也覺到它的荒涼,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帶著寒心的嘆息默默退去,山川依然,石頭城的舊日繁華已空無所有。對著這冷落荒涼的景象,詩人不禁要問:為何一點痕跡都不曾留下?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只見那當年從秦淮河東邊升起的明月,如今仍舊多情地從城垛(“女墻”)后面升起,照見這久已殘破的古城。月標“舊時”,也就是“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尋味。秦淮河曾經是六朝王公貴族們醉生夢死的游樂場,曾經是徹夜笙歌、春風吹送、歡樂無時或已的地方,“舊時月”是它的見證。然而繁華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涼了。末句的“還”字,意味著月雖還來,然而有許多東西已經一去不返了。
李白《蘇臺覽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謂蘇臺已廢,繁華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處在“只今惟有”四字。劉禹錫此詩也寫江月,卻并無“只今惟有”的限制詞的強調,也無對懷古內容的明點。一切都被包含在“舊時月”、“還過”的含蓄語言之中,溶鑄在具體意象之中。而詩境更渾厚、深遠。
詩人把石頭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寫,放在帶涼意的潮聲中寫,放到朦朧的月夜中寫,這樣尤能顯示出故國的沒落荒涼。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榮富貴,俱歸烏有。詩中句句是景,然而無景不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深沉感傷。
白居易讀了《石頭城》一詩,贊美道:“我知后之詩人無復措詞矣。”后來有些金陵懷古詩詞受它的影響,化用它的意境詞語,恰也成為名篇。如元薩都剌的《念奴嬌》中“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就是著例;而北宋周邦彥的《西河》詞,更是以通篇化用《石頭城》、《烏衣巷》詩意為能事了。
[《石頭城》鑒賞]相關文章:
1.影視鑒賞教案
2.《鑒賞家》的教案
4.影視音樂鑒賞論文
7.詩經《大車》鑒賞
9.
10.詩歌鑒賞:專用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