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2、欣賞對演唱藝術的形象化的描繪,品味形象、貼切、清新細膩的語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樂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說書藝人的精湛表演藝術,認識我國悠久的文化藝術傳統。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描摹音樂的能力
【教具準備】:課文朗讀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 簡介作者及作品,導入新課。
《明湖居聽書》選自劉鶚的小說《老殘游記》第二回。《老殘游記》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煉生。小說中主人公老殘是一個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搖串鈴,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殘之游歷,記敘其“言論見聞”,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這種黑暗統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會現實。暴露了當時丑惡的政治現實,特別是比較真實地揭示了一些所謂“清官”實為“酷吏”的猙獰,可鄙。魯迅先生把這部作品與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并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劉鶚,字鐵云,江蘇人。1888年因治理鄭州段黃河有功升至知府。庚子(1900)年,他買谷賑濟北京饑民,后因私售倉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二、聽錄音朗讀,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結構:
引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臺上、臺下的反應來理清結構:
本文結構圖:
時間: 次日九點鐘以后
地點: 明湖居
人物: 老殘、眾多聽眾、藝人、歌女( 黑妞、白妞)
事件: 聽書( 唱書) .
聽書前:
臺上: 空洞無人,設備簡陋
十點鐘
臺下: 擁擠熱鬧 ( 側寫烘托)
臺上: 仍空洞無人 先聲奪人)
十一點鐘
臺下: 更擁擠熱鬧
臺上: 男人( 丑陋、彈曲、動心)
十二點半鐘
臺下: 叫好不絕
聽書時 :
臺上: 黑妞姑娘( 十六七歲) ─清脆婉轉,百變不窮
彈罷數分鐘 ( 側寫正寫)
臺下: 老殘感覺: 以為觀止。
兩人對話: 白妞更好. 映襯對比)
臺上: 白妞姑娘( 十八九歲) ─清秀動人、唱書妙絕
正熱鬧時 無比奇妙 精彩絕妙
臺下: 鴉雀無聲─暗暗叫絕─轟然雷動
聽書后:
鬧聲稍定 臺下: 少年盛贊白妞,眾人交口稱是
三、分析文章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一)側面描寫:在白妞出場前寫戲院盛況,琴師的演奏,黑妞演唱,觀眾議論,烘托白妞高超技藝。
1、戲院盛況
(1)說明濟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熱,為了欣賞白妞演唱,人們不惜提早幾小時趕到戲院,不吃飯,烘托了白妞說書魅力無窮,為白妞出場渲染了濃烈氣氛。
(2)來的各方面人,說明白妞演唱藝術雅俗共賞,對各階層人物都有吸引力。
(3)戲院嘈雜場面描寫,為白妞出場肅靜埋下伏筆。
2、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觀眾的評論
寫琴師用先抑后楊的手法,先寫相貌,寫小調,再寫絕妙的輪指,為描寫他為白妞伴奏設下伏筆。
寫黑妞從外貌與演唱兩方面,目的在于:
(1)為寫白妞設伏筆,可以省去筆墨。
(2)把黑妞的演唱寫到嘆為觀止的地步,好像已詞盡意窮,無可復加。然后用觀眾評論(第245頁)使文章絕路逢生,從而從側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藝之高、絕妙。
第二教時
一、繼續分析文章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二)正面描寫:出場、演唱、反映三方面寫。
1、白妞出場
先寫外貿,緊接著寫梨花簡的幾聲叮當,鼓棰子的兩下輕點,兩眼一顧一盼,來寫她出場時的動作和動作所產生的結果。
2、白妞說書
描寫白妞說書是本文的重點內容。作者首先用聲音的高低、緩急,把演唱分五個部分:
(1)初不甚大:演唱開始
(2)越唱越高:演唱發展
(3)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4)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5)人弦俱靜:演唱的結束
使讀者從整體上體會白妞說書的全局
作者具體地從聽眾的感受出發,用大比喻,以人們的感覺、視覺形象,賦予聲,細致描寫,多處用此。
人參果:舒暢
熨斗熨:伏貼
鋼絲:尖細、高亢、有力
登泰山:險、奇、不斷升高
黃山飛蛇:輕快、回環、多變
東洋煙火:形色兼備,多姿多彩
(1)用感覺設喻:通感
(2)用視覺設喻:通感
(3)用容易體會的聲音設喻:比喻
說唱的音樂轉瞬即逝,作者卻借助于精妙的比喻,把白妞說書的或高或低或緩或急,形象地描摹了出來。從發展、跌宕、高潮、結束,其音樂的過程一目了然,不能不讓人贊嘆其技藝的精湛。
作者為了突出白妞演唱還用了對比手法,層層烘托步步映襯。節選部分共寫三個人物,無論琴師、黑妞都是為了寫白妞的演唱技藝。
小結:“水漲船高”、“山外青山樓外樓”,這四處無一處寫白妞,實則處處寫白妞,這就是鋪墊,就是側面描寫,從而烘托的妞說書的精湛技藝。(再出示完整的鮮花圖)。整篇課文就是以鮮花樣凸現在大家面前,正面的描寫和側面的鋪墊,渾然一體,鮮明生動。
二總結課文:
(一)這篇課文主要寫白妞高超的歌唱藝術。為了突出這一中心,在寫演出之前,先寫場內熱鬧場面,先寫琴師和黑妞,先寫場中的議論,這些都是為突出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作烘托和鋪墊的。然后,作者集中筆力,正面寫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最后,寫聽眾的反應,高度評價白妞說書的效果。
分別分析如下:
1 . 明湖居是一個戲園子。
" 聽書人多: 當官的;做生意的;讀書人。
下午一點鐘才開始,可十點鐘園子已坐滿。
臺上、臺下對比: 空洞無人 熱鬧
側寫場內熱鬧場面,有力烘托白妞說書的魅力,渲染了氣氛,與白妞出場寂然無聲形成鮮明對照。
2 . 寫琴師和黑妞,也是為白妞說書作烘托和鋪墊。
寫琴師用欲揚先抑的手法,貌甚丑陋,開始彈琴琴聲也不動人,最后輪指彈奏,動人心弦,突出輪指彈奏的高超技藝,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筆。
寫黑妞容貌、服裝,細致說明她樸實、純潔,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裝描寫節省筆墨,以便集中筆力寫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轉的特點。但她的技藝遠不如白妞,因她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就這樣層層鋪墊,烘云托月,很好發揮琴師、黑妞的陪襯作用。
3 . 借觀眾之口議論,將黑妞白妞說書互相比較。
黑妞: 好! 是白妞教的,別人可說得出,別人能學一兩句
白妞: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無法學到手 (對比、烘托、先聲奪人)
4 . 白妞說書;
⑴白妞登臺: 貌不驚人 但一舉一動,一顧一盼, 就使觀眾為之傾倒。( 動作、眼睛)
⑵白妞說書: 運用大量形象、貼切而生動的比喻。
聲音: 低─高─極高─陡然一落愈低愈細─無聲─忽起─無限聲音俱來并發─霍然一聲、 人弦俱寂
說唱 ,聽覺: 感覺妙─伏貼─暢快─暗暗叫絕 ─屏氣凝神不 敢少動─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本文的比喻句,使難以捕捉的沒有實體形象的聲音美,變成了可見、可感的實體形象,借助了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感受,引起讀者豐富多彩的聯想,深化了作品的意境,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形象性和感染力。
5、 聽眾評價: 借一湖南少年之口用了兩個典故。
(二)《明湖居聽書》一節不涉及譴責的內容,是該書中以描摹生動而素被人所稱道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運用了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引人入勝地描繪出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所謂側面描寫,指的是文中那些鋪墊的筆墨;正面描寫,指對白妞說唱所作的直接描寫。說唱的聲音之美,并無實體形象,全靠聽覺鑒賞,直接描寫很不容易,但作者卻寫得很成功。他選用可見到的形象、可經歷的事情、可體驗的感覺作喻體,使讀者借助其他感官來體會聲音的美妙。這是一種特殊的比喻,現在的修辭學上稱之為“通感”。課后還要對文中的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特別是“通感”的修辭手段細心體會。
[《明湖居聽書》教案 李金貴(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刷子李課文教案
3.語言活動村居教案
4.《村居》教案設計
9.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10.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