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和平縣教育局 謝國平
有不少成語涉及古籍、宗教、音樂、繪畫、書法、典章、制度、天文、節氣、禮儀等內容,所以成語是學生了解古代文化的一個途徑。如“三墳五典”,上古伏羲、神農、黃帝之書叫“三墳”,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叫“五典”。“四書五經”是指儒家的經典著作,四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包括《詩》、《書》、《禮》、《易》、《春秋》。“子曰詩云”指孔子和詩經上的名言警句。
宗教方面的知識,尤其是佛教知識,在成語中比比皆是。許多我們隨口說出或隨手寫出的成語,都源于宗教經典。例如:“當頭棒喝”,是佛教禪宗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常不問情由,即給予一棒,或大喝一聲,要對方不假思索地立即回答問題,以考驗其對佛理的領會程度。“頂禮膜拜”是佛教徒拜佛敬神時兩種敬禮方式,頂禮是以自己的頭叩拜在佛的腳下,膜拜是兩手放在額上,跪下叩頭。行最敬禮時,兩肘、雙膝和頭部都著地,就叫“五體投地”。“四大皆空”,佛教把堅、濕、暖、動四種性能,稱為“四大”,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空的。“面壁九年”用來比喻刻苦學習和鉆研,源自中國佛教禪宗創始人菩提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靜坐九年不渝的故事。有一個高僧能用秘密的咒語把神龍請下來,另一個高僧能以錫杖將兩頭激烈爭斗、憤怒咆哮的猛虎分開,使之各奔前程,這就是佛教“降龍伏虎”的故事。此外,還有現身說法,不二法門,大慈大悲,萬劫不復,大千世界等。“三教九流”,儒教、道教、佛教稱為“三教”,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稱為“九流”。“三位一體”,基督教稱耶和華為圣父、耶穌為圣子、圣父圣子共有的神的性質為圣靈。“六神無主”,道教認為人的心、肺、肝、腎、脾、膽各有神靈主宰,稱為“六神”。佛教把“過去、現在、未來”叫做“三生”,人得到極好的機會就叫“三生有幸”。佛教把“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把“眼、耳、鼻、舌、身、意”叫做“六根”。如果“六根清凈”就叫做“一塵不染”。
“三綱五常”,“三綱”指的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的是仁、義、禮、智、信。“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叫“三從”,婦言,婦功,婦德,婦容稱為“四德”,都是封建時代套在婦女頭上的精神枷鎖。“獨占鰲頭”指封建時代在殿試中中了狀元。如果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考中第一名,則稱為“三元及第”。筆墨紙硯合稱為“文房四寶”。“三班六房”是明清時期州縣衙門中吏役的總稱,“三班”指皂班、壯班、快班,都是隸役;“六房”指吏房、戶房、禮房、兵房、刑房、工房,都是胥吏。“一發千鈞”中的“鈞”是古代重量單位,一鈞為三十斤。“退避三舍”中的“舍”為古代行軍路程的計量單位,一舍為三十里。“咫尺天涯”中的“咫”,是周代的八寸,合現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音樂、繪畫方面的知識在成語中也非常豐富。杜甫詩曰:“酒肉如山又一時,初筵哀絲動豪竹”,后來就用“哀絲豪竹”形容管弦樂聲的悲壯動人。“高山流水”是我國歷史上最負盛名、最動人心弦的音樂故事,記載在《列子湯問》中。俞伯牙善于彈琴,無論他想表達什么感情,是高山般的志向還是江河般的胸懷,鐘子期都能聽出來,俞伯牙把他引為知音。鐘子期病逝,俞伯牙辭官奉養鐘的父母,從此不再彈琴。薛能寫了一首《贈歌者》:“一字一聲一顆珠,囀喉疑是擊珊瑚”,后來就用“一字一珠”比喻歌聲圓潤自如。“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引商刻羽”等成語來源于同一個音樂典故。列子筆下最賣座的歌手名叫韓娥,歌聲極其優美,能夠“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當紅歌星韓紅、韓磊恐怕就是她的嫡親后裔。最有名的古琴曲是《廣陵散》,它是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告別人生舞臺時彈的絕曲,從此失傳,史稱“廣陵絕響”。音樂界最敢厚著臉皮混飯吃的的是南郭處士,他根本不會吹竽,卻混在三百人的吹竽隊伍里,白拿獎金。齊宣王的兒子組織打假,“濫竽充數”的南郭處士只好灰溜溜走為上計。
在名人輩出、名作琳瑯的畫壇,最令人捧腹的繪畫故事當數“畫蛇添足”,畫技嫻熟的人不能喝到酒,畫藝遲鈍的人卻大飽口福,個中底蘊耐人尋味。最驚心動魄的繪畫傳奇必推“畫龍點睛”,王浮在《神異記》中寫道:“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畫了四條龍,卻不點眼睛,說點了睛龍就會飛去。旁人以為他胡說,堅決要求他畫龍睛。張就點了兩條龍的眼睛。頃刻之間,雷鳴電閃,兩龍破壁而去,未點睛的還在原處。”“尺幅萬里”、“咫尺萬里”形容圖畫畫幅雖小,但有極強的概括力,能夠表現寥廓深遠的景象和意境。王維的畫立意高妙,深得蘇東坡賞析,譽之為“畫中有詩”,文與可畫竹別具一格,神形畢肖,蘇東坡稱贊他“胸有成竹”,畫技高超。唐朝的張澡是畫松的高手,“能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干”,“雙管齊下”便源于此。
古代文化中,精華糟粕并存,教師應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增強學生鑒別能力,達到去粗取精的目的。 作者郵箱: xieguopingaaa@21cn.com
[成語中的文化因子(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形容文化的成語
2.詩經中的成語大全
7.
8.勸學荀子中的成語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