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帖:/vbb/showthread.php?threadid=6646
aimin 于1997
按:這是一篇寫于1997年年初的舊稿。記載了在我當時執教的初三畢業班所做的一個實驗以及對實驗的思考。因為當時還沒有買電腦,只是一個手寫的稿子。完成后在我們學校的校刊上發表后,也就淡忘了。暑假整理舊稿,又發現了這篇寫于6年前的稿件,發覺文中提出的一些觀點、想法,還有點意義,所以掃描下來,貼于下面,供參考。
指導學生用好“作文選”的嘗試與思考
上海市浦南中學 陸愛民
一、學生們為什么青睞“作文選”?
1995年6月,筆者曾以“學生們在想什么”為題,進行過一次“初中生作文心理”的調查。在對有關資料進行分析時,學生們對“作文選”的依賴程度引起筆者注意。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有60%的學生表明自己“經常使用”“作文選”。其二,學生在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文指導方式時,“讀同類文章啟發開導”,是大多數學生喜歡的方式。
那么,學生們為什么青睞“作文選”呢?筆者以為,其原因大致有:
--這本來就是學生形成作文能力的一條必要途徑。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一種“心智技能”,寫作能力形成過程中,“模仿”,是必經的環節。以同齡人的成功之作作為模仿對象,既容易理解,又便于仿造。
--這也是學生們為彌補“積累不足”的一條對策。不難理解,生活素材、思想感情、語言材料等方面的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基本前提。但現在的初中學生,囿于繁重的學業負擔,過著每天“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再加上不善于觀察、積累,無可寫材料是他們的通病。為了應付作文,求助于“作文選”自然順理成章。當然,只要使用得法,那些新鮮、生動的范文,在這-方面對學生作文能力的影響,也確實是其他文章難以替代的。
然而,在調查中,另一個現象也值得深思:對“作文選”的依賴程度,與作文的成績成反比。在對“作文選”的使用方面,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
--一些作文成績較好的學生,他們-般不用或很少使用“作文選”。他們更喜歡的是類似《于老師教記敘文》《作文優化構思》之類的指導書。他們讀“優秀作文選”,-般比較注重評語,讀的目的,是為了“記住打動我的那-點”,從中汲取營養,為今后自己的寫作時借鑒。
--那些作文成績中等偏下,或較差的學生,對“作文選”的使用則表現為“抄”“背”或“套用”上。他們往往喜歡“珍藏”一些市面上已不多見的“作文選”。每當作文,他們首先從中尋覓可“抄”的對象,然后“改頭換面”,應付過去。筆者任教的班級中,就曾有過這么-個學生,每當作文,你總可以看倒他忙著翻一本80年代初外地出版的“作文報”的合訂本。
上述兩種情況,前者是少數。應該說,他們巳基本上悟出了模仿的某些規律。后者則不是少數。他們中的有些人,由于“混”的得法,考試或平時作文時,有時還可能得個好分數。但他們這種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對其作文能力的提高有害無益。
實踐給我們提出的課題是:探索“作文選”在學生作文能力形成過程中的作用規律,找出相應的對策與方法,使“作文選”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指導學生用好“作文選”的一次嘗試
為了探索“作文選”在學生寫作能力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及對策,筆者利用96屆學生“-事一議”議論短文寫作進行了一次試驗。
之所以選擇這一內容作試驗,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其一,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議論短文”的寫作,是他們的“新課題”。在當時,這類文章現成的“作文選”在市面上并不多,一般初中生還未意識到去收集,因而便于控制、比較。
其二,這次寫作訓練的目標定在“初步搭好議論短文的框架結構”。這對于寫慣了記敘文的初中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但“搭架子”,又易于模仿、便于檢測。
整個實驗實際投入了四課時,大致作了這樣幾步:
⑴課文導向
試驗與議論文單元教學同步,但在進行課文教學時,并不直接與作文接鉤。只是進行課文進行講讀分析時,對課文結構作適當的強調,使學生對議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特點有-個初步的印象。
⑵初步試作
在課文教學進行剄三分之二左右時,利用一堂課的時間要求學生寫一篇“一事一議的議論短文”。
作文題目采用“1995年上海市中考試題”中“小作文”的試題。這次作文一方面是為了了解“課文語”對寫作的影響;另-方面,為了摸清學生的基本情況。盡管這次作文情況并不理想,大部分學生仍然搭不好“架子”,但對于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掌握基本情況起到了它的作甩。
⑶握供“作文選”
這是本次試驗的關鍵環節。在這一階段,我們做了兩件事:
--下發刊登有“95年中考小作文”得滿分的范文的《東方雙語》,要求學生對照范文,自評自改自己的作文,找出差距,寫一份筆記。并在這個基礎上,用互相交流的形式,在課堂上對上次作文進行講評。這次“講評”,在對論點、論據等全面評講的同時,特別注意從結構角度作一些引導。
--要求學生在課外從《中學生知識報》《東方雙語》及其他報刊雜志上再尋找一篇“一事一議”的文章,完整地抄錄下來,并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其作分析,寫下點評與體會。
⑷易題再作
在完成上述步驟后,以本單元自讀課文《工之僑獻琴》為材料,明確提出“搭好架子”的要求,讓學生再寫一篇“一事一議”的議論短文。
這次寫作,大部分學生都做到“搭好架子”的要求初步掌握了議論短文的基本結構。
從以后的幾次作文和考試的情況看,采用該方法進行教學的班級,小作文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其他秘級。
三、指導學生用好“作文選”的三點思考
㈠“作文選”的選用應有利于促進作文能力的提高。
分析學生作文能力形成過程中“模仿”的作用機制,不難發現存在著-個“仿形、仿骨、仿神”的過程。在“仿形”階段,往往是以范文的“好詞佳句”為主要對象,以“機械模仿”為常見的方法。到了“仿骨”階段,盡管仍然帶有“機械模仿”的痕跡,但學生的概括、選擇等積極的思維活動已經開始滲入。“機械模仿”也正在為“創造性的模仿”所代替。從“仿形”到“仿骨”,標明學生的作文能力上了一個臺階。由此可見,“作文選”的選用,應該以能促進這個變化為目的。在具體操作上,筆者以為應該特別注重那些“規范化”程度較高,規律比較明顯的范文。上述試驗中對《東方雙語》上“優秀小作文”的選用。就是基于這一考慮的。至于具體的方法,因人而異。對于那些程度較低,依然停留在“仿形”階段的學生,可以從“抄讀法”入手,逐步提高。對于程度較高的,也可以采用“對比試批法”,促其向更高程次前進。
㈡“作文選”的使用,必須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動起來。
筆者以為,在運用“作文選”的過程中,學生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其效果。從那些作文成績較好的學生的體會中,我們不難得出這一結論。筆者在進行“議論短文寫作試驗”之前,曾經以“抒情性記敘文”的寫作為內客進行過一次嘗試。那次只是停留在“讀幾篇同類文章”的做法上,實際上這對那次作文幾乎沒有產生什么影響,在“議論短文的試驗”中,筆者之所以要采取“以試作引起認知沖突”、“用自我對照明確差距”、“抄讀一篇加深體會”等一系列做法,其意圖就在于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在筆者看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擺脫“機械模仿”,實現“仿神”,逐步走向獨立,形成寫作能力。
㈢指導學生用“作文選”,還應注意提高選擇評價能力,溝通“讀寫之間的互相促進”。
當前社會上“作文選”泛濫,難免“泥沙俱下,良莠不辨”。因此,在指導學生使用“作文選”時,還應與指導學生逐步弄懂應該從哪個自度,吸馭“優秀范文”的哪方面的長處……這就不僅僅是-個寫作的問題了。在初三(下)時,筆者曾試采用“提供好、差兩種范文和評分標準,讓學生嘗試評價”的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總之,讓學生從小學會“選好作文”,推而廣之,逐步學會選好時文、美文,從而實現讀寫能力同步增長。
/vbb/showthread.php?threadid=6646
[指導學生用好作文選的嘗試與思考(論壇帖)]相關文章:
2.用好像常常造句
3.小學用好像造句
4.用好像進行造句
5.用好像來造句
6.用好似又造句
7.關于用好像造句
8.用好像就像造句
9.用好像造句大全
10.用好像又像造句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