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輝
有這樣一則笑話:
周末早上,老公還在睡懶覺,好友老李卻已來訪。我忙著對3歲的女兒說:“快,去叫爸爸。”女兒望著我,遲疑了一會,走到老李面前,怯生生對著老李喊了一聲:“爸爸。”
笑話中的“女兒”為什么會對著老李喊爸爸呢?這還得從漢語語法中的省略句談起。
人們說話或寫文章時為了語言簡潔,常常省去一些不說自明的成分。省略常出現在對話或上下文中,離開這些語境,意思就不清楚,必須添補一定的詞語才清楚。總體來說,漢語中的省略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 因上下文而省。此種情況又分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略兩類。
所謂承前省略,是指有的成分,上文已經有了,后面可以省去不說。例如:
▲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是”前省略了主語“粉色荷花箭”。)
蒙后省是指有的成分,下文馬上就要出現,因此,往往在前面省去不說。例如:
▲展望未來,我們對前景充滿了信心。(“展望”前省略了主語“我們”)
二.對話省。生活中,人們在相互交談時,由于有著特定的語境,交談雙方常常省略各種成分。例如:
1問:小劉去哪兒了?
答:去公園了。(省主語)
2問:誰在叫我?
答:小陳。(省謂語、賓語)
3問:你什么時間回到家的?
答:12點。(省主語、謂語、賓語)
以上三句對話的回答都省略了不同的成分,但是由于省去的成分是雙方都不說自明的,因而根本不影響雙方的理解。
相反,如果在對話中省略了一些成分后會引起歧義或導致意思不清,則不能隨意省略。 現在我們再回頭來分析一下文章開頭所引用的那則笑話中“我”對女兒說的話“快,去叫爸爸”。這句話若完整地表述,應為:“(女兒)快,去叫(你)爸爸(起床)。”
由此可見,“我”的話中省略了主語(女兒)、定語(你)連動兼語句中的謂語(起床)。其中,主語(女兒)可以省,而定語(你)、謂語(起床)則不能同時省略。因為同時省略后產生了歧義:1、快,去叫你爸爸起床;2、快,去叫老李“爸爸”。而3歲的女兒尚年幼無知,更不明人際稱謂,鬧出這樣的笑話,自然不足為怪了。若想“女兒”不鬧出笑話,“我”對女兒說的話應為:“快,去叫你爸爸。”或“快,去叫爸爸起床”。
[從一則笑話談現代漢語中的省略(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木蘭詩中的省略句
7.幽默笑話 校園廣播稿
10.教師節感恩教師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