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友勇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公元1056年,蘇軾、蘇轍兄弟隨父親去京師,在京城得到了當時文壇盟主歐陽修的賞識。第二年,蘇軾、蘇轍兄弟高中進士,“三蘇”之名遂享譽天下。蘇轍在高中進士后給當時的樞密使韓琦寫了一封信,這就是《上樞密韓太尉書》。
二、教師范讀全文,學生初步熟悉全文內容
三、解決疑難宇詞的讀音,疏通閱讀障礙
有關內容請參照“教學設計(A)”。
四、疏通字詞,粗知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2.指名學生朗讀第1段。
3.指名學生翻譯第1段。
要求學生特別注意重點字詞的解釋。并要求學生翻譯幾個重點句子。如:
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
譯文:現在看他的文章,寬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間,與他氣概的大小相稱。
故其文疏蕩,頗有奇氣。
譯文:所以他的文章疏放跌宕,頗有奇偉的氣概。
豈嘗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
譯文:難道是曾經拿筆學習過寫作這樣的文章嗎?
其他字詞請參看“教學設計(A)”。
4.女生齊讀第2段。
5.指名學生翻譯第2段。
同樣要求學生注意重點詞句的翻譯。注意以下幾個句子:
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激發其志氣。
譯文:諸子百家的書,雖然無所不讀,然而其中記載的都是古人的陳跡,不足以激發
我的志氣。
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貌之秀偉。
譯文:聽了他宏大而雄辯的議論,見了他清秀而俊偉的容貌。
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譯文:天下百姓依仗您而平安無憂,四方各族懼怕您而不敢侵擾。
6.男生齊讀課文第3、4段。
要求學生就其中的疑難詞語或句子提問,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解答或教師直接釋疑。
有關詞語句子的解釋請參看“教學設計(A)”。
7.學生齊讀全文。
要求學生盡可能讀得流暢,如果學生朗讀的流暢程度不理想,可安排學生多讀幾遍。
要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語感,多讀是必不可少的。
五、深入理解,點撥課文內容
1.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明確: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了自己的寫作觀點。
第二部分(第2段):寫自己的游歷過程。
第三部分(第3、4段):點明了求見韓琦的目的。
2.通讀全文,討論:作者認為寫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
明確:是“氣”,而這種“氣”必須通過修養才能得到。也只有通過“養氣”,內在充實,發為文辭,才可以達到文章的最高境界。
3.提問:作者認為怎樣才能養氣?
明確:作者提出了孟子和司馬遷兩個例子,指明了要養氣,一要注意內在修養,二要注意外在閱歷。
4.提問:作者在第2段中大寫特寫自己的游歷過程,目的何在?
明確:目的在于強調外在閱歷對于“養氣”的重要作用,強調山川形勝、奇聞壯觀的激發和人物交游的影響對作文的意義。
5.提問:這是一篇干謁文章,而作者卻在文中說:“向之來,非有取于斗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他這樣說,是否說明他這個人口是心非,非常虛偽?
明確:教師首先補充,蘇轍此時已經進士及第,取得了做官的資格,還須參加吏部的考試,考中后才能授官。
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不強求答案的一致,允許學生暢所欲言。但要注意,作者這篇干謁文章與一般的干謁不同,沒有這類文章常見的俗套,通篇無一句求仕進之語。這并不能說他就是口是心非,非常虛偽。
6.你認為這篇文章寫得怎么樣?你對其中的哪一段內容或哪些內容最感興趣?請說說你感興趣的理由。
六、學習遷移
列舉另外幾篇著名的干謁詩,引導學生閱讀、欣賞。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盂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閨意獻張水部
朱慶余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酬朱慶余
張籍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要求學生先通觀詩歌大意,把握這幾首干謁詩的寫作特點。然后比較:這幾首干謁詩與蘇轍的這篇干謁文章有何異同?
七、布置作業
(《初中語文第六冊教案》人教社 延邊教育出版社)
[上樞密韓太尉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