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貴 yzbylijingui@yahoo.com.cn 江蘇省寶應縣夏集鎮成教中心
課 題 過萬重山漫想 課 時 1 授課日期
教 學
目 標 1、理清思路,深人理解文章蘊含的哲理。
2、體會聯想與想象在擴展思路,勾連上下文中所起的作用。
3、學習知難而上、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激勵學生為征服“新三峽’’而努力學習。
教 學
重 點
難 點 重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 具
學 具
預 習
要 求
教 師 活 動 內 容 、 方 式 學生活動方式、內容 旁 注
一、導人新課
長江三峽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勝地;古往今來,以其雄偉壯麗的景色不知迷倒了多少文人墨客。而面對這奇觀奇景,又有哪一個熱血男兒能無動于衷呢?李白曾借“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來表達遇赦東歸的欣喜歡快之情;毛澤東曾以“神女(神女峰)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這樣生動的筆法贊美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現代作家劉白羽更用“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偉而瑰麗的交響樂中飛翔”這一通俗淺白的語言形容自己強烈而神奇的感受。是啊,美麗的景色總是讓入神采飛揚、神思飛越,這就是千百年來人們喜愛三峽的原因,美景的“美麗”所在。那么,本文的作者劉征,面對三峽,又有什么感受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過萬重山漫想》。
二、解題
題目中的“漫想”即隨意、不受約束地暢想,由此可知,《過萬重山漫想》,是寫作者經過萬重山時飛越的神思、聯翩的浮想。“過萬重山”就是所有思緒的觸發點,作者是有感于萬重山的壯美景色而任思想穿行于歷史、今天、未來。
三、文體特點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學習散文一定要體會它“形散神聚”的特點。“形散”是指內容涉及面廣、取材自由、表現形式靈活;“神聚”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確集中,行文中它既放得開又收得攏。閱讀本文要體會各種材料之中蘊含的思想紅線是什么,盡快把握文意。
四、提出問題:假如你就站在甲板上,面對如此壯觀景象,你會想到什么呢?
⑴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⑵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⑶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⑸千古興亡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⑹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⑺面對洶涌的湍急的江流,航道的開辟者是誰?第一個穿越三峽的人是誰 ?
五、第一遍讀課文,思考問題
1.挑出生字生詞,并結合書中注釋理解語句,此外的字詞劃出,課后查閱字典自己解決。
2.篩選有助于理解文章中心的語句或段落,達到快速理解文意。
提示:1.正音的字:怯(qiè)弱 上溯(sù) 憑舷(xián)眺望 啃噬(shì) 脊(jǐ)梁 泯(mǐn)滅
3.在記敘文或散文中,篩選抒情或議論的語句,是快速把握文意的一種方法。本文所用材料很多,漫想翩翩,是“形散”的典型例子,而表明中心的語句又較明顯,以此為突破口,先把握文意,再循序漸進,就可理清思路。
全文一共18段,較鮮明表達主題的有第11、12、14段,在這里出現了“第一個”和“三峽”的象征義,結合全文全段,不難理解“第一個”是指在未知領域,敢為人先,不怕困難和失敗的人,“三峽”是象征了等待人們去征服、去開拓的未知的領域,文章贊頌“第一個”向“三峽”進軍的人,就是贊頌知難而上、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這樣,通過這種方法,就大體上把握了文意。
[過萬重山漫想(第一課時)(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觀潮第一課時教案
8.匆匆教案第一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