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萍
引子
最近(系指02年上半年),借縣市語文優(yōu)質課評選和參加省語文教改研討會之機,本人聽了許多課--大多數是閱讀課,若從“以學為本”的教學觀的角度看,總覺得里面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現陳述如下:
⒈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應恰如其分才會發(fā)揮其應有的成效--確定運用的目的(或拓寬學習資源或豐富語言符號或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媒體及內容,結合特定的教學情景,把握運用的最佳時間(比如先閱讀、體味、想象以后再媒體顯示),運用后予以及時的反饋。最忌諱將板書、練習大搬家式的運用,更不可以多媒體去束縛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⒉舉手回答問題之不足在于不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性情有別,學習的習慣不一,僅僅舉手回答弊端有二:一方面可能造成教學的冷場;另一方面可能只有幾個學生把持課堂。因此應將自動起立答、舉手答、指名答、抽簽答等方式結合起來進行--其前提是讓學生思考以后盡可能的寫出答案,而不僅僅只是嘴上說說。
⒊學生讀書或思考,應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不同學生時間長短不一),并相機點撥實用、高效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讓學生既有所依又有所創(chuàng)。
⒋改“誰不同意”的引導,為哪個還能補充?或你想出的答案和別人一樣不一樣?或誰還有其他的新認識?或你同意他的說法嗎,能說明一下理由嗎?太好了,還有嗎?--這樣才能尊重學生,激發(fā)學生,給學生一片創(chuàng)新的藍天。
⒌別用事先設計好的圈套去框學生,要讓學生去多元理解、去發(fā)現;對學生多一些信任,給一些幫助;多一些商量,給一些方便;多一些選擇,給一些引導;多一些等待,給一些點撥。引導不是請君入甕,評價不應先入為主,幫助不能給出答案。
⒍讓學生在讀書中去理解、去感悟、去思考、去質疑、去品味,在理解中知人論世,走進作品;在感悟中有所觸動、有所發(fā)現,在思考中有所認識、有所收獲,在質疑中有所批判、有所超越,在品味中學習精品語言、靈活運用語言。
⒎沒有要求的閱讀是底效的。應盡可能將教的要求與學的要求融為一體,通過換位思考,將教的要求轉化為學的要求。
⒏說“你積累學習了哪些好字詞”,比說“掃清文字障礙”高超的地方,就在于前者是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學習語言的角度對待字詞。變學生掌握指定字詞為讀后問詢、抽查,在積累語言方面更有其獨到價值。
⒐學生回答問題時引導學生用“我來說”、“回答完畢”、“我認為”等提示性語言,會令學生的語言更規(guī)范;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學生的認識,就能比較多的發(fā)現學生的長處、優(yōu)點、閃光點、創(chuàng)造靈性。
⒑教師的示范應安排在什么時候?應針對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具體而定;教師講解知識方法亦應注意選擇時機--比如吃飯,飯菜好孬先讓學生嘗嘗,自然感覺到其真正的滋味。宜應按此“實踐--方法知識--實踐--示范--實踐--引導--實踐”的軌跡進行。
⒒質疑“配合”:常常聽到有的老師說學生不配合、謝謝同學們的配合云云。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都是學習的參與者,他們之間是合作關系,彼此教學相長。若說配合--只能是教師的教,去配合、去適應學生的學。
⒓說比寫容易嗎?--問題并不那么簡單。制約學生回答問題的因素探究--從外部看:a.提問過難,讓學生不知所云;b.提問不著邊際,讓學生無從下手;c.回答不對時,常常遭到老師、學生的冷漠嘲諷;d.與課堂特定的情景氛圍有關,死氣沉沉的課堂僵化了學生的思維; 從內部看:e.與學生智力特點、性格有關; f.與學生過于自卑、缺乏自信的心理習慣有關;g.與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做人理念有關;h.與學生的知識基礎、特定的心理情緒有關。
⒕最好的背后--課堂上特別是讀課文時,往往聽到老師們常這樣問學生:咱班誰讀的好?咱班誰唱歌最好……這“最好”背后暴露出如下兩點:①把課堂當作表演,誰讀(答)得好,誰的課就表演的好,那么課堂是讓老師表演的還是讓學生學習的?②我們的課堂究竟是立足于幾個好的?還是面向全體--我認為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教學,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向那些有問題的學生、那些讀得不好的。
⒖教材是例子的前提是,學生要有充足的學習語文的時間,學生要有有意識學習語文的習慣,學生要善于從生活中汲取學習的營養(yǎng),學生要學會開發(fā)屬于自己的語文學習資源(姑且稱之為“我本課程”)。
⒗教師統(tǒng)一要求的最大危害是用教師的教取代了學生的學,不承認學生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同時又低估了學生的自主性,漠視了學生的選擇和要求,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⒘讀書和思考哪個為主?學習和反饋哪個重要?我認為在閱讀課上,讀書比問題重要,讀書理應占據課堂的大多數時間;學習比反饋重要,應讓學生充分的讀書感悟,閱讀教學不要上成滿堂問。
⒙從提高效率的角度看,一人說全班聽,有沒有負面效應?若改成“讀讀記記、個體查看、相機點撥”,是不是更有針對性。所謂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就是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⒚要有聯系的處理教材--聯系編者編輯意圖:單元提示、課前提示、課后練習;聯系教師的教學視野和人文視野:達到教材、教參、教師個人理解與組合的三位一體;聯系生活社會的方方面面;聯系學生的各方面實際情況--包括習慣、性格、愛好、情緒等。
⒛讓學生也提問老師行不行?從教的方面說,這是了解學生、進而因材施教的有效舉措之一;從學生的方面看,這是學生學習是否主動、是否能創(chuàng)新的最佳途徑之一。有的老師抱怨學生問不到點子上,這點子本身就是一個窒息學生的框框。從另一方面說:學生之所以不會質疑,現象出在學生身上,可原因根子去在老師身上。
21.既然學生的回答只有偏全、優(yōu)劣之分,而無對錯之別,那么評價學生就應該從肯定入手,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老師從學生的回答中捕捉創(chuàng)新的火花,并予以及時鼓勵、引導;讓學生從老師的評價、欣賞、鼓勵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和長處。評價也不能空空道人,應有一定的針對性,有理有據,讓學生更知其所以然。
來自:k12
[審視語文課堂教學]相關文章:
1.語文課堂教學隨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