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 2002-12-15 記者 宋全政 通訊員 張偉
文廟與《國學》課
濟南市大明湖路小學校內,有一處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現已被封閉了,但原先的宏偉氣勢依稀可見,它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府學文廟”,簡稱文廟。文廟始建于北宋熙寧年間,明洪武二年重建,是展現孔子及其弟子儒家文化的大型古建筑,在規模上僅次于曲阜的孔廟。
今年秋季開學,大明湖路小學的學生們發現他們又多了一門新課程--《國學》。作為一門正式課程來開設《國學》課,在山東是首創。這是大明湖路小學楊校長長期以來的一個夙愿。文廟是校園里一道獨特風景,雖已沉寂,卻時常敲擊著楊校長的心靈,促他思索:作為一位小學校長,在網絡時代和“快餐式”文化紛至沓來的時代,應該給予孩子一些什么?怎樣給予?他說,國學,博大精深,積淀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正是現代孩子們迫切需要的,這將使他們終生受用。況且,孩子們年齡小、記憶力強,正是讀經誦典的大好時機。
文廟,這一獨特的校園文化給開設《國學》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背景。新一輪課程改革,又給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機遇,使得《國學》課開設有了充足的理由和空間,也使得楊校長的心愿得以實現。整整一個暑期,楊校長和他的同事們為此而忙碌。他們組織骨干教師為每一個年級的孩子都編寫了《國學》啟蒙教育實驗讀本。國學教材的編寫以“四書五經”為主,選編了《論語》、《孟子》、《易經》、《左傳》、《詩經》中的部分內容,并精選了部分古文經典段落!秶鴮W》課每周一節,并利用早自習、課前5分鐘的時間集體誦讀。
營養不良與腹有詩書
大明湖路小學開設《國學》課的消息披露后,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近日,大明湖路小學邀請了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的專家教授以及濟南的一些著名評論家、詩人進行了論證。有專家提出,現在國學素養匱乏而導致“營養不良”已成為部分學生的通病。
一位學生家長曾對記者說,讓孩子彈鋼琴、練舞蹈、上“奧!保茏尯⒆訉W到一些看得見的東西;而讓孩子讀經誦典,背些“之乎者也”有什么實際的益處呢?“現在的學生都熱衷各種各樣的證書考級、網絡軟件等時髦的東西,誰還有心思去鉆‘故紙堆’呀!”某高校一名學生告訴記者。
不容否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會心態,使優秀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被束之高閣,從而導致孩子們極度的“營養不良”。大學生居然叫不出“四書”的名字。孩子中流傳著“灰色童謠”,滿嘴的網絡新詞。也許正因為如此,將《國學》作為正式課程,其意義更為深遠。
1998年6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成功實施希望工程后,又推出一項跨世紀的青少年社會文化工程---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讓孩子們從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訓練和熏陶,引領他們把許多無意識的記憶變為有意識的文化準備。應該說,這是一項功德無量的創舉。大明湖路小學在廣泛開展“古文誦讀”的同時,又將目光投到了內涵更深邃的“四書五經”,力求使學生在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上打好做人做事的基礎。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袁中岳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盡管歷經幾千年的沉淀,但《國學》里面的一些文化精髓仍然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如誠信、自強、修身等,學習古文化,既可學習古代語言,又可從中汲取智慧,一舉兩得。
在學校設立正式的《國學》課程,是不是“復古”?是不是與現代教育理念相悖?讓小學生讀經誦典,對學生的創造力到底是一種束縛還是一種挖掘?對這些憂慮,大明湖路小學也做了充分論證。在征求一些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學生及家長的意見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對《國學》課的開設持贊同意見。有家長認為,當今世界經濟知識崛起,異域文化的撞擊和溝通遍及全球,做好面向新世紀的人文精神建設這篇大文章,是一個民族能否以獨特的精神風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戰略性問題。一位中學語文教師認為,“四書五經”中的一些觀點,雖是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但與現代文明并不矛盾,而且有著驚人的相似。采訪過程中,人們普遍認為,學習《國學》知識,有助于激發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古詩文里本身就蘊含著很多有創造力的東西,學生們學習了古詩文后,還會自己模仿創造新的句子。而且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是相通的,很多大科學家古文底子都很好。
《國學》課怎樣教?
記者曾在大明湖路小學觀摩過兩節《國學》課,教學方式“中西合璧”,古今共有,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已經賦予了古老的《國學》更多新的內容。
“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當仁不讓于師!卑殡S著悠長的古箏聲,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齊聲誦讀。在講“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時,老師李蘭鐸輕點鼠標,在投影儀上就出現了“兩小兒辯日”的動畫畫面,隨后,老師就用這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連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都有回答不出的問題,可見,人人都有自己的不足,要注意學習別人的長處。
在講解“當仁不讓于師”這句話時,老師先用錄音機放了一個“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故事,利用伽利略挑戰亞里士多德的故事來講明這句話的含義。
而在另一節《國學》課上,老師郭駿先是領孩子們誦讀荀子的《勸學》篇,然后,再通過電腦播放了《愚公移山》的動畫片。由“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句話,聯想到居里夫人的“沒有信心,將一事無成”的名言。接下來,孩子們自己的感想可以說是豐富多彩。有的孩子想到了“水滴石穿”,有的孩子則想到了自己學畫畫半途而廢等。
對于《國學》課到底學習什么和如何學習,一些專家、學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專家認為,《國學》知識范疇不應該太狹窄,“四書五經”只是其中一部分,唐詩宋詞、《孫子兵法》等都可列入其中。還有不少專家認為,廣義的《國學》還應該包括兒歌、童話、對聯、神話故事,甚至包括“變臉、剪紙、皮影戲”等民間藝術。
專家們普遍認為,《國學》知識不一定非得現在就弄明白什么意思,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與知識積淀,會有正確理解,并做出正確判斷,況且很多國學知識的解釋并不是惟一的。也有專家認為,目前《國學》的教學應該充分體現時代性與現實性,而且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要有趣味性。《國學》的教學內容不要單一,還應該與其他民族文化結合起來,讓《國學》的學習有一個大的“外延”。
[四書五經走進小學課堂]相關文章:
1.走進詩歌課堂實錄
3.小學音樂課堂隨筆
4.小學課堂禮儀教案
5.小學課堂教學教案
10.小學信息課課堂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