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 2002-12-12 記者 郭炳德
從去年開始,鄭州市民對子女升初中“挑學校”的愿望已不像前幾年那樣迫切了。究其原因,不少人說:“其實也沒啥挑的了,原來的差學校現在看來并不差了。”
鄭州人大都知道,這個變化對鄭州的初中教育而言,是一個多么大的變化。前幾年,鄭州市的小學和初中幾乎成了學生家長比社會關系、拼經濟實力的大平臺。誰家小孩上了知名學校,簡直把親戚朋友們羨慕得要死。不少人使出渾身解數,有的甚至不惜拿出多年的積蓄,陪著笑臉找到學校,強裝慷慨地為學校“自愿捐款”數萬元。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鄭州市先后投資2億元,新建了6所高標準初中后,另外投資8000余萬元為10所“薄弱學校”“整容”。這一舉措對于縮小學校之間的差異,幾乎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如今,不少過去的薄弱校已經成了學生家長心中的名校。
鄭州市34中學是一所曾被稱作“薄弱學校”的初級中學。前些年,這里校舍陳舊,設施落后,每年招收新生,都是省重點挑罷市重點挑,剩下少部分學生,家長們還要動用所有的社會關系,把孩子調到他們認為“放心”的學校。
就是這所學校,6年前來了一個叫張華的女校長,她整肅校風校紀,實行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大膽推行聘任制度,實行末位淘汰;她還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治校方案,邀請學生家長監督學校工作,監督教師工作作風。學校同各教研組、各教師層層簽訂責任狀。她還向教育管理部門大膽直言,提出“讓不會哭的孩子也吃到奶”,呼吁合理利用教育資源,正確對待“薄弱學校”。
張華遇到了好時機。從上個世紀末開始,鄭州市教育局先后制定了“小學畢業不準按考試成績升學,必須就近劃片升初中”、“取消初中重點”、“向薄弱學校實行政策傾斜”等多項措施。單是34中學,幾年來就得到政府數百萬元的扶持款。學校又多方籌措資金數百萬元,使得這所昔日幾乎被人忽略的學校很快變成了花園式學校。校容校貌變了,實驗設施變了,生源質量變了,教師的工作態度變了,學校的社會地位隨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僅僅幾年,該校就獲得了一連串的榮譽:2000年以來先后被評為鄭州市初中教育先進單位、鄭州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市文明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學校等。
面對34中獲得的一連串榮譽,人們終于發出了驚嘆:鄭州34中已經成功走出“薄弱學校”的陰影!
同34中一樣發生重大變化的還有鄭州23中。鄭州23中和34中一樣,也有過學習較好的學生的家長炒學校的歷史。拿校長陳錫疇的話說,就是“我們的教師完全是憑著良心在工作”。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鄭州市將23中改制為初中和職專并存的體制,對外掛牌為鄭州旅游學校。
由初中改制為職業中專,23中的領導和教師曾經有一肚子苦水想往外倒,甚至他們還有一絲屈辱的感覺。也就是十幾年的時間,鄭州旅游學校在得到政府資金和政策扶持的情況下,教職工上下一心,發奮圖強,把曾經不被人重視的職業教育做得生機勃勃。
鄭州市政府在嘗到了改造“薄弱學校”的甜頭之后,目前又計劃投入巨資再建4所標準化初中,并且把有限的資金繼續向以往的“薄弱學校”傾斜,市政府還將之命名為“民心工程”。
“民心工程”--單從這一莊嚴的命名中,我們就可看到鄭州市為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所下的決心和為扶持“薄弱學校”摘掉薄弱帽子所下的功夫。
[家長擇校愿望為何不再迫切了]相關文章:
2.2018家長對孩子的新年愿望說說
3.不再的造句大全
4.2018新年愿望
8.騷年老子不再青春說說
9.新年愿望詩歌
10.年味為何越來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