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 2002-11-26 記者 符德新
在濟南師范學校美麗而寬敞的校園里,參觀了山東師范教育百年紀念展和濟南師范學校百年校史展館之后,從各地趕來的中師校長們和一些高師的來賓,幾乎都在腦子里思考著同一個問題:師范學校走過了百年輝煌之后,又將走向哪里?10月14日這天下午,一個“師范教育校長論壇”就在這所百年老校里舉行。多年從事師范教育的校長們滿懷深情地回顧以往,也用現實的眼光注視著未來,對中師學校乃至整個師范教育的走向,發表各自的見解。
師范教育走向開放
由聊城師范學院更名的聊城大學副校長李劍萍說,百年師范教育,賦予我們一份歷史的沉重感。1896年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師范院成立,標志著中國師范教育的開端。但其真正發展是進入20世紀以后的事情。其間大多采用的都是定向型體制,并在建國以后學習蘇聯而得到進一步強化。1996年全國師范教育工作會議以后,這種體制開始松動。1999年第三次全教會更加明確地提出,鼓勵綜合大學和非師范院校積極參與師資的培養和培訓。進入21世紀,我國教師教育的發展呈現出日益明朗的三大趨勢:由定向型向開放型體制轉變,由三級制(中專、大專、本科)向二級制(大專、本科)過渡,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一體化。
李劍萍認為,如果說100多年前師范教育興起的直接動因,是培養新式中小學所需要的、區別于古代私塾教學的“新型”教師;那么,今天的教師教育就是要培養實施素質教育所需要的、掌握現代課程理念與智能的新型教師。隨著師資需求逐漸由滿足數量轉向提高質量、追求教師職業的專業化,也要求教師教育從辦學體制到培養模式等方面,都必須進行根本性變革。聊城師范學院更名為聊城大學,從師范院校發展成為綜合性大學,正是這種變革的產物與實證。
提升一步是必然趨勢
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高寶英老師說,長期以來我國師范教育體制分為三級,即小學教師由中師培養,初中教師由師專培養,高中教師由高師來培養。從80年代中期開始了由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的過渡(這一過渡尚未完成),90年代后期又開始了由二級師范向一級或是新三級(專科、本科、研究生)過渡的研究和實踐。
她介紹說,從國際師范教育專業的趨勢來看,基礎教育師資的學歷程度逐步提高,培養小學教師的中等師范學校也逐步減少以至消亡,被更高層次的師范教育替代。在美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提出小學教師應具備大學學歷,教師工資不以其所任教學校評定,而一律按教育程度(學位)評定。此后中等師范學校逐漸減少、消失,被有資格授予各級學位的師范學校和高等院校取代。在日本,上世紀中葉,小學教師達到了高等教育的水平。1949年日本制定《教育職員許可法》,規定大學畢業生修完規定的教育課程的學歷,才可取得小學和中學的許可證。英國小學師資培養主要在大學進行。法國設立教師教育大學中心實施一元化的師資培養,開設以大學畢業生為對象的二年制師資培養課程。德國各州上世紀70年代基本實現了小學師資由高等教育機構培養。1998年我國開始在高師設置小學教師本科專業,南京、北京、上海、杭州、長春、天津等省市陸續成立了初等教育學院,開始了本科學歷小學教師的培養實踐。首都師范大學是1999年9月設立該專業并由初等教育學院承擔培養任務,明年6月首屆畢業生將走上小教崗位。高寶英認為,中師學校作為定向型小學教師培養機構,具有注重技能性訓練和實用性訓練的優勢,學生專業思想牢固,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小學教育要求。但中師學生后勁不足,在教育理念、學科水平上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有較大差距。1985年開始,在教育部師范司積極倡導下,以中師為主的全國65所學校陸續辦起小教大專班,畢業生在小學普遍受到歡迎,但中師辦大專有“小馬拉大車、力不從心”的困難。從1999年開始,北京、上海、天津、吉林等省市陸續開始了小教本科生培養。與此同時,北京全部取消了18所中師,小學教師的培養一步跨入本科層次,由首都師范大學承擔培養任務。她說,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植入,為高等師范院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師課程應有大改變
中師的職能將逐步被高師所取代,但今日之高師,與未來教師教育所需要的高師院校相比較,還需要課程結構等方面的一個大改變。煙臺師范學院副院長楊廣學博士就此發表見解說,高等師范教育的課程體系應從單一轉向綜合,課程內容從封閉轉向開放,課程目標從知識傳授轉向實踐應用。他說,我們的高師課程內容比較陳舊,有的外國專家評論我們學生的英語屬于他們“曾祖父的時代”!師范院校的教育科目只有心理學、教育學、學科教學論“老三門”,因為是公共課,大多不受重視,師范生的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操作能力的訓練比較薄弱。楊教授舉例說,一個十七八歲的中學生進入教育系學習教育學,是不容易有多少體會的。他既缺乏任何一門專業的底子,又缺乏必要的人生感悟和實踐經驗,結果往往只是記誦一些空頭的教條。他認為,教育工作者在學習一門專業而且積累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之后再接受較高深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藝的培訓,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國取消本科教育專業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因為教育研究是一個廣闊的應用領域,不是一個單一的學科,讓剛剛畢業的中學生來“研究教育”是不恰當的。取消本科以后可以集中各種資源辦好本科后的教師培訓、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 中師資源應當珍惜保護
中師在“三級向二級過渡”中將走向消亡,但對于中師的資源,卻應當予以發展性保護和充分化利用,這是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副校長沈行恬強調的觀點。
具體地說,那些辦學歷史較長、辦學條件較好、辦學水平較高的中師,宜及早升格為師范?茖W校,列入高師序列,并加大建設力度,盡快使其達到高師辦學要求。沈行恬列舉南通師范學校為例:作為我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師范院校,它在辦學100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984年又率先進行五年一貫制專科程度小學教師的培養。在有著780萬人口、2萬多名小學專任教師的南通,完全可以對現有3所中師進行資源整合,建立起一所師范?茖W校。對那些轉為普通中學、職業中學的中師,更應該關心扶持,使它們在新的領域得到發展,盡量提高其資源利用率--畢竟從總體而言,中國的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資源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也許,師范學校作為一個名詞,作為百年來備受人們尊敬的一種教育設施,將會從歷史舞臺上淡出。但可以肯定的是,教師教育作為事業將萬古長青。在新的時期,教師教育將再上層樓,步入一個更高的層次。用聊城大學副校長李劍萍的話說:我們不會放棄教師專業,因為全國有著一千萬教師的巨大市場。
[新世紀師范學校何處去?]相關文章:
3.新世紀的青年入團申請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