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1年,長垣二中承擔了新鄉市“十五”科研課題《“三主和諧”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科研課題,該課題分為《學生與教師之間關系的調查研究》、《學生與學生之間關系的調查研究》、《學生與家長之間關系的調查研究》、《教師與教師之間關系的調查研究》、《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之間關系的調查研究》等子課題。經過不斷的跟蹤調查研究與論證,現將有關實驗方案與調查結果匯總以供廣大同仁商榷。
《“三主和諧”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之一
誰是我們的好老師
--學生與教師之間關系的調查與思考
河南省長垣二中 劉偉強 李慧香
一.調查目的:
了解學生與教師(班主任、任課教師、校領導)之間的關系,調查學生喜歡的課程及其原因,調查授課時學生與教師配合的程度及配合與不配合的原因,調查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融洽程度,調查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教師,調查什么樣的教師是真正的好老師。針對上述問題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并試圖提出一解決方案。
二.調查對象:
以本校高中學生為主,以外校中小學生為輔。
三.調查方式:
1.問卷式(隨機抽查本校高中生 200人)。
2.選取典型學生個別詢問、談心。
3.查詢有關書面資料和網上資料。
四.調查的結果及其解決辦法:
表一:學生與教師之間關系的調查
(一)調查結果:
在對學生與教師之間關系的調查中(表一),我們發現學生與班主任關系融洽者僅占41%,與其他任課教師關系融洽者僅占27.5%,與學校領導關系融洽者僅占14.5%,經常問教師問題的僅有5.5%,在整體配合教師授課一項非常配合與較配合分別為23.5%、47%,配合的原因一般是自身喜歡這一課程,占72%,不配合的原因一般是自身不喜歡這一課程,占50.5%,但教師因素也有40%。
在問卷調查中,我們設置了“請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形容一下師生關系”這樣一個問題。結果同學們的回答可謂五花八門:“偏心”、“糟”、“非常糟”、“挨吵”、“不理解”、“恐怖”、“若即若離”、“水中月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為什么老師不能讀懂學生的心聲?”、“老師和同學之間就像隔著一層膜,我隔著膜看老師,老師隔著膜看我們,我想捅破,可沒這個膽量”等。值得一提的是有兩名同學竟提到了“貓和老鼠”、“老師,請你不要把我們當敵人!”這樣的詞句,學生害怕老師(包括校領導)就像老鼠怕貓一樣,學生與老師形成“敵人”這樣的關系,確實有點悲哀。在貓和老鼠的哲學里,貓永遠是強者,是高高在上的,但形成這樣的師生關系(即使這些同學看問題有點偏激或是針對某一位老師),讓學生如此害怕的老師也絕對是一個失敗的老師。誠然,像“友誼”、“情深”、“親密”、“忘年交”、“雨中情”、“無話不談”、“紅花與綠葉”等這樣的字眼也不乏有之,但比起相反的詞語則是小巫見大巫了。看來,有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確實在拉大,同學們希望老師能理解和與之溝通交朋友的呼聲很高。
在問卷調查中,我們還設置了“你認為老師的那些行為最令人看不起”這樣一個問題。正如托爾斯泰所說:好的老師都是相似的,不好的老師卻各有各的不是。總結同學們最看不起的老師有十種:第一,偏心的老師,不能一視同仁;第二,脾氣暴躁,不問是非,逮住就吵(不講道理);第三,言行不一,愛吹牛;第四,不尊重同學,開口閉口“你傻呀”、“你瞎眼呀”、“你怎么這么笨”、“真給你爹媽丟臉”……第五,臟話連篇;第六,動不動就叫家長;第七,教學水平低下,不組織課堂,上課盡講些沒用的東西,瞎亂侃;第八,愛慕虛榮,趨炎附勢;第九,體罰學生;第十,穿著不得體。
針對老師動不動就叫家長,有位同學說的話很值得我們尋味:老師對付我們的“殺手锏”就是叫家長,而他們似乎不知道家長對付自己不“爭氣”的子女時以“請老師”來相要挾。一時間弄得我們(學生)都糊涂起來了,家長和老師孰強孰弱?“家長和老師孰強孰弱”也真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在調查中,我們詢問學生“老師知道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嗎”?大部分同學回答是肯定的,“因為看我們平時的配合程度他就會明白”。也有近12%的同學表示老師不一定知道,因為他們“都沉醉在自己的幻境之中”。同學們大都表示希望老師知道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從而改正自身的缺點。途徑一般是通過交知心朋友、開反饋會交流、開班會交流、寫信、給老師設意見箱、給老師打分測評。也有個別同學(2.5%)不想讓老師知道,“他(老師)會認為我們是小孩子的見解,不當回事,有時反而會認為你對他有意見,而被當成另類看待,處處要你好看。”“如果他們知道自己在同學心目中的地位很失敗(糟),他們一定會很沒信心,還怎么來教我們?”
當然,“壞”老師還是極少數。在問卷調查中,很多同學都說“壞”老師只是極個別的,絕大多數老師都是好的,很多同學都講述了他們與老師之間的動人故事。
“我們的語文老師雖然年齡不大,可她那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始終感召著我們每一個同學。小王是個性格內向的同學,一次小王同學在課堂上見老師提問,同學們手臂樹立,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舉起了手,老師喜出望外,迅即給小王一個機會,可……課下她得知小王同學見其他同學們都舉起了手,自己不舉怕同學笑話,就違心地舉起了手,于是老師悄悄地和她約定,不懂的時候高舉左手,懂時就高舉右手……班內幾個性格內向或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在高舉左手與右手的變換中成績趕了上來,而且也變得活潑開朗了,我們班也變成了全校的文明窗口班級。
“唐老師雖然沒上過大學,但我認為他是一個合格的老師,他教學態度嚴謹,人也幽默。班上一男生上課老愛往窗外看,注意力不集中,于是他便問這位男生:小飛,你知道咱班誰上課時老愛往窗外看嗎?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小飛也笑了。瞧,這樣的老師才算合格嘛!連批評人都有水平,一來不傷人自尊,二來又警告了這位同學。
“高一時,我的英語成績十分不理想,但教英語的靳老師并沒有放棄我,他告訴我說,他給我起的英文名字有聰明的意思,所以他相信我會趕上去的,結果升級考試時,我的英語成績竟考了全班第一,而且現在我還擔任英語科代表。
“張老師是我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她年輕漂亮,臉上永遠掛著甜甜的、溫柔的笑容。她待我們就像待她的弟妹,她的孩子一樣。……”
在問卷調查中,我們還設置了“請你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老師”這樣一個問題。對于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老師,同學們有如下描述:“《命運的承諾》中的小于老師,她知道學生需要什么,在無憂無慮中提高學生成績,與同學相處很融洽。”“《逃學外傳》中的張老師,她能和學生打成一片,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好的老師,通情達理,能聽我們講一些小秘密。”“理想的老師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尊重學生的人格、隱私,不過分挑剔男女同學之間的關系,信任同學,以身作則,重承諾。”“有愛心,不偏心,對‘好生’、‘差生’一視同仁。”“平時處處為同學著想,正直公平,對好的同學鼓勁,對學習差的同學不偏心,這樣的老師讓學生不愛都難。”“不說臟話。”“幽默,而且處事有模有樣,是學生喜歡吐露心事的對象。”“愛好廣泛,給同學的印象應該是無所不能的,八面玲瓏的,最重要的是平易近人。”
總結調查結果,同學們公認的理想好老師有以下十點:第一,教學水平高,而且懂得教學技巧;第二,富有愛心;第三,公正無私,不偏心,對‘好生’、‘差生’一視同仁;第四,理解同學,尊重同學,信任同學;第五,以身作則,重承諾;第六,幽默,能和同學打成一片;第七,愛好廣泛,知識面廣;第八,善于創新,善于發現同學們的閃光點;第九,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同學,而不是一味的“吵”,批評與表揚注意分寸;第十,勇于承擔責任,敢于認錯,虛心,誠懇。
(二)思考與研究:
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個永恒話題,優秀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中一個永遠跳動的音符,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育質量必不可缺少的因素。經過調查,我們發現,現代學生與教師確實存在一定的距離,師生關系僵硬,缺乏有效地溝通,而且有一定的隔閡。其中不乏學生因素,但就教師本身而言,也有責任,因為好老師是永遠受學生歡迎、愛戴的。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經常和同學在一起的老師一般與同學之間的關系相對比較融洽,如班主任老師,問卷調查中,融洽占41%,較融洽占21.5%,一般占36%,不融洽僅占1.5%。校領導可能是不經常接觸同學,融洽僅占14.5%,大部分同學(69%)與校領導關系一般。整體相比較任課教師是占中等,其他教輔人員有些同學根本就不認識,同學們與一些管紀律的老師關系最不融洽。
綜合分析,班主任經常往班里跑,與同學經常在一起,和同學們直接接觸的機會多,關心同學,即使個別班主任有時工作方法簡單粗暴,但同學們一般都能理解,大部分同學還是都尊敬和愛戴他們的,所以關系相對就好。校領導平時校務繁忙,雜事多,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大的學校,校領導經常出差開會,接待來賓,有時只是學校開學生會和同學見見面,講講話,很難有面對面的直接接觸,也不可能與同學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建議校領導空暇時經常深入學生中間,多與同學接觸,直接關心同學的學習和生活,以期了解同學們的第一手材料。任課教師是課堂教學與課下同學們問問題時的直接合作者,相比較就容易和同學們搞好關系。最不容易與同學們搞好關系的是學校里那些抓紀律的老師,一方面這些老師一般面對的都是一些經常違反紀律的同學,另一方面他們不是學校領導(特別是不擔課的老師),學生不服氣,所以有待提高他們的自身素養,做學生工作時講究方法很重要。其他教輔人員一般不與同學接觸,本課題不多提及。
就“學生喜歡的課程”一項問卷顯示:體育最受歡迎,占54%,其次是語文,占53%,再次是外語,占47.5%,數學第四,占44%,如表。
學生所喜歡課程的原因大多數是出于“自身愛好”,占75%,“教師因素”僅占6%,出于“社會需要”考慮的卻有18.5%,如表。
經過調查詢問分析,體育之所以最受學生歡迎,主要是中學生充滿青春朝氣與活力,正處于活潑好動階段,特別是高中生“被繁重的課業負擔與升學壓力壓的透不過氣來,上體育課是一種清醒頭腦加‘娛樂’與‘休閑’的方式”。喜歡“語數外”主要是出于升學考慮。當然,大多數同學本身就喜歡這些課程,因為我們的教育大環境從小造就了他們的思維定式,“語數外”是主科。出于“社會需要”考慮的占18.5%,也說明了我們的學生已經意識到就業的趨向,是個好事。
授課時學生與教師配合的程度“非常配合”有23.5%,“較配合”占47%,說明大多數同學都能認真聽講,積極上好每一堂課,同時也說明學生已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授課時學生與教師配合與不配合的原因,“自身喜歡這一課程”與“自身不喜歡這一課程”占的比重最大,分別是72%、50.5%,“配合的原因教師因素”與“不配合的原因教師因素”分別是18%、40%,“社會需要”與“社會不需要”分別是15%、 9.5%。“教師因素”配合占的比重少而不配合占的比重多,也真該我們的老師認真的反思反思。
(三)問題總結:
中學生正處于半成熟時期,內心充滿著獨立性與依賴性、自覺性與沖動性、成熟性與幼稚性等錯綜復雜的矛盾。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代中學生心理上有多種雙重性:即政治上具有探求性,觀點上帶有偏激性;思想上具有進取性,認識上帶有片面性;目標上具有時代性,需求上帶有享樂性;思維上具有求異性,心理上帶有逆反性;意識上具有自主性,處事上帶有自利性;行為上具有獨立性,生活上帶有自私性;性格上具有開放性,意志上帶有脆弱性;交往上具有廣泛性,情感上帶有沖動性。分析調查顯示,形成學生與老師不和諧音符,以至于關系不融洽,就學生心理行為而言,主要有以下誘因:受到老師不公正的待遇,如欺騙、蔑視、諷刺、辱罵、挖苦、威脅、受辱、受委屈等;某種強烈愿望無端受到老師阻礙或打擊;受爭強好勝、超群心理的驅使,與老師作對;個別學生道德觀念淡漠。
在教育中,由于“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訓的浸淫,由于過分強調教師職業的高尚和社會地位的崇高,我們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與尊嚴。我們的學生在管、卡、壓中慢慢地失去個性,變成溫馴的小綿羊。很少有人意識到,扼殺學生的尊嚴與個性是一種高昂的代價。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大多數都是持“你辦事,我放心”的心態,“要打要罵隨你便”。
如何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關系,針對學生心理,教育者應做到如下幾點:
1.不斷優化育人環境,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消除一些不良因素。利用校歌、校廣播站、黑板報、知識窗、校園景物等,構成一個靜態環境,讓每一個組成部分都具有和諧美,展示出師生振奮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時還應創造一個動態的校園環境,使之蘊涵著師生融洽情感和團結進取的協作精神,洋溢著對改革開放、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美好憧憬。一個優美有序的育人環境,不僅能使學生精力充沛,而且能喚起學生強烈的責任感;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自制力,而且能促進學生積極創造的靈性;不僅能使學生暢心益智、情悅神怡,而且能陶冶其情操、誘發其真摯的情感。
2.教師要善于運用教育機智與教育技巧,適應學生的成熟度。所謂學生的成熟度,是指學生的品德、個性、成就感和責任感的總和。教師的一切工作都應該適應學生的成熟度。首先,要診斷出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平均成熟度。然后,確定教育內容的困難度,使之符合“跳一跳,摘得到”的教育原則。再次,要針對不同層次的、類型的學生,合理引導,區別對待。教師對學生進行批評時,要區別對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對于脾氣急噪、易沖動的學生,易采用商討式批評;對于自尊心強、固執己見的學生,易采用漸進式批評;對于依賴性強、試探性心理較突出的學生,易采用能動式批評。批評時要考慮學生的處境及態度,一時不能接受的,可以轉換話題,緩和氣氛,采取冷處理的辦法。批評學生態度要誠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切忌采用諷刺挖苦的口吻,避免與學生發生直接的沖突,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如果學生出現逆反心理,和老師頂嘴、吵鬧,教師切忌不可急噪和驚慌失措,更不能熱處理,而應沉著冷靜,分析緣由,全面考慮,恰當運用教育機智和教育技巧,恰當處理。
3.加強養成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本身也有很大的因素。其實,學生與教師產生一些不和諧音符,是有其形成內因的。針對學生這一方面,要從其根源上進行根治,就應遵守“養成教育”的心理規律,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所謂“養成教育”,就是把學校制定的規范,內化為全體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教育工作者要注意以下幾點:其一,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切實有效地貫徹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嚴格要求,嚴格訓練,使學生的言行符合行為規范的要求。 其二,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文體活動、團的活動和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三,建立與社會和家庭聯系制度。聘請校外輔導員,邀請當地有關方面人員做有關法律法規、思想道德教育和行為教育。其四,引導學生實現有他律到自律的轉化,以激起他們的自我意識,使之有效地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達到自我控制的目的。
班主任、任課教師是一個大問題,因為他們是同學們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直接解答者。特別是班主任是學生集體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是他們在校期間一切生活學習的直接引導者,是學校領導進行教導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各科教師、家庭、社會等各種教育因素的協調者。經過調查分析,總結如下。
作為班主任,首先要關心同學,愛護同學,做同學們的知心朋友;其次做到公正無私,不偏心,對待‘好生’、‘差生’一視同仁;第三,理解同學,尊重同學,信任同學;第四,“言必行、行必果”,以身作則,重承諾,同時又熱情似火、心細如絲;第五,要善于發現同學們的優點和閃光點,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同學,而不是一味的“吵”,注意掌握批評與表揚分寸;第六,勇于承擔責任,敢于認錯,虛心,誠懇;第七,要做到永葆童心與學生創造共同語言, 同學生成為“良師益友”;第八,盡力做到“文武全才”又要甘當“幕僚”。作為班主任,當然要求要有一定的教學水準,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
在教學過程中,任課老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同學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遲緩的同學、學業成績不良的同學、被孤立和拒絕的同學、有過錯的同學、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同學、與老師意見不一致的同學。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同學,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同學。面對同學的學習成績和活動成果,老師應喜于言表、喜出望外,應贊嘆不已:“科學的發現總是屬于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同學的創新想法(發現),老師應不恥下問:“這么新奇的想法(發現)你是怎么想出來的(發現的),你能告訴老師嗎?”面對同學的暫時失敗,老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呢。”這樣,學生始終處于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陶行知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我們要把一腔激情灑向每一位學生。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就不是以“學者”或“研究家”的身份去冷峻、“客觀”、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充滿真誠的人道主義情懷,把自己的一腔激情灑向他的每一位學生。他深情的目光首先對準的是一個個人的心靈而不只是具體的教學環節或手段,他一生所關注的始終是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的發展。這就使他的教育境界遠遠超過了一般側重于研究教育技術的教育家,而使教育真正進入了人的心靈的宇宙。
“老師真,同學真;老師假,同學假!”這也許是體現師生關系的最精辟的語言。中學生已經是“大人”了,特別是新世紀的中學生,他們充滿著青春的朝氣與活力,有自己的想法,需要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很多同學對“理想老師”的要求中都提到了要和同學“打成一片”,但有些老師卻只把他們當“孩子”看待,以“長者”自居,認為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不好管了”,越來越“叛逆”,如果不好好管教,那還了得?思想守舊,缺少與同學有效的溝通,其結果只能是越管越糟,這是導致師生關系惡化的最主要原因。國家雖然不斷大力提倡素質教育,而現在的很多老師卻都是“應試教育”下的高材生,他們喜歡以學習成績的好壞來劃分“好生”與“差生”,因為他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現在的“高考指揮棒”也是這樣指揮的。但是,這種有悖于素質教育的做法不僅會造成“高分低能”的惡果,也讓同學產生極大的反感。我們的老師也確實迫切需要進行一場“素質教育”來洗洗“腦子”。當然,在“師生關系”這場對臺戲中,同學們也要更多的積極的與老師溝通,而不是采取“反叛”(我們所說的“反叛”指個別同學)的做法,這樣師生關系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我們的教育也更加有發展前途,我們的同學也更加有發展空間,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也更有新的認知、新的突破,師生也有更融洽的關系,我們的好老師也就會有更多更多……
[誰是我們的好老師--學生與教師之間關系的調查與思考(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9.誰是農夫,誰是蛇
10.教師演講稿愛心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