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報網 2002-11-21 馮瑞
雖然《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出臺暫時受阻,但國際資本對中國教育產業的“暗戀”并沒有受到特別大的影響。上月起,北京市教委、工商局、公安局恢復了開辦留學中介服務的審批業務,此次仍不受理境外機構、外國在華機構以及中外合資機構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中介服務機構資格認定的申請,但是記者暗中了解到不少公司具有境外資本背景,他們表示,通過此項業務,獲得本土化服務的經驗,一旦在政策上獲準,可以迅速占領市場。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年來,國內教育服務進一步對外開放,外資進入教育領域的政策限制越來越少。除了學歷教育之外,學前教育、職業培訓等諸多領域都有外資進入。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已達657個,與1995年初的70多個相比,增長了8倍多。
面對大舉而來的外來教育資本和資源,國內的高等教育和民辦教育主動迎擊挑戰。就拿高等教育來說,近年來我國雙邊和多邊教育合作與交流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并向高層次、寬領域發展。今年4月,我國政府與德國政府簽署了《關于互相承認學歷、學位的協定》,這是我國與西方主要國家簽署的第一個相互承認學歷、學位的協定,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教育合作與交流達到了一個新層次。
政府開放教育的承諾和決心,增大了外資對中國教育的投資信心。同樣,教育國際化的浪潮,也沒有削弱中國教育的整體實力。單看留學生一項,近10年來我國留學生交流出現“逆差”,出國留學人數少于外國來華留學人數。近十年來從國內走出的留學生有30多萬人,但是外國來華留學人數卻高達41萬人,留學生交流呈現進大于出的局面。據教育部統計的數字,近5年來外國來華留學人數增長尤為迅速,5年累計24萬人,比前一個5年增長了1.5倍。在繁榮的留學市場中,我國提供的教育產品從以前單一的中文、中醫等傳統學科,逐步擴展到科技、經濟、管理、法律等應用類學科,在中國接受學歷教育的外國人逐年增加,不少外國人在中國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中國特別是北京正在成為亞太最有影響的教育中心。
資金不僅僅是錢,在它的背后更多的是信心。外資對中國教育市場的青睞,至少說明這一點,前天財政部長項懷誠在香港第十六屆國際會計師大會上說,中國今年吸收的外資金額有可能超越美國,這也算是佐證之一吧。
[國際資本追逐中國教育市場]相關文章:
1.
4.黑夜追逐現代詩歌
6.追逐夢想勵志詩歌
10.追逐夢想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