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名著讀后感9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著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名著讀后感1
讀完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愛心與教育》,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為他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我自己是非常贊同這話的。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假如沒有愛心和童心,又何來與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說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李老師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愛是我們的語言,和學生相處,只有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為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作為老師,你將你內心深處的愛心傳遞給你的學生了嗎?自省過后,我發現自己做得的確不夠。身為一名數學老師,由于帶2個班,又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與每班孩子相處的時間并不多,常常是這節課進這班教室,下一節又要到另一個班級上課。很少有時間和學生交流、談心,所以學生對我也并不是特別親近和了解,其實我是很愛他們的,我由衷地為他們的進步而高興,為他們的失敗而難過。但作為老師,我總是在潛意識里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可能太過追求在學生面前的威嚴了。其實,“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從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于對學生的贊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贊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于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因為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有顆愛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顆智慧的愛心!
名著讀后感2
一部人類心靈詠唱出的偉大史詩,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完成于1601年的《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成就。
哈姆雷特是一個刻畫得極為成功的藝術形象,他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真實,但又要比我們偉大。哈姆雷特在我心目中始終是一個英雄,一個充滿了悲劇美的英雄。
悲劇具有一種深刻的美,存在的好處就在于,它不只是為了贏得人們一滴同情的眼淚,而是要透過悲劇產生、發展、結局的整個過程喚起人們對生命好處的嚴肅思索。莎士比亞所塑造的哈姆雷特這一藝術形象及其性格特點,正是遵循了悲劇藝術的特征,從而使哈姆雷特的塑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哈姆雷特》這一不朽劇作中,始終存在著善良與邪惡等一系列激烈的矛盾沖突。哈姆雷特作為該劇的主要主角,他的`命運不可避免地處于這激烈矛盾沖突的漩渦之中。身為王子的哈姆雷特被莎翁塑造為生命之美的典型,他年輕英俊,堅毅勇敢,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父王和母后,有著心愛的戀人奧菲莉婭,能夠說,他的生命正處于人生最完美的時刻。然而,這完美的生命時光瞬息之間又消失了,他是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環境之中呢?我們看到,當時的丹麥宮廷一片混亂,老王個性地駕崩,王后改嫁新王,國外敵軍壓境,國內群情激憤、一觸即發,而宮中卻在通宵達旦地酗酒取樂,這一切,都在哈姆雷特年輕完美的生命中投下了巨大的陰影,從而使他郁郁寡歡,認為人間但是是“一個荒蕪不治的花園,長滿了惡毒的莠草”,這些已經為王子年輕的生命注入了悲劇的因素。
隨著老王鬼魂的出現,宮廷內幕的揭開,謀殺罪行的暴露,王子心中烈火的燃起,悲劇的帷幕拉開了……應對陰險奸詐的新王,哈姆雷特開始了孤身復仇的行動:為了復仇,他失手殺死了戀人的父親;為了復仇,他佯裝瘋狂失去了深愛的情人;為了復仇,他對軟弱的母親冷言相向;為了復仇,他忍受著失去友情的痛苦。最后,在一場血淋淋的宮廷決斗中,他雖然殺死了陰險狡詐的新王,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在這“牢獄”般的宮廷中。
魯迅以前說過:“悲劇就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哈姆雷特作為一個深受廣大群眾愛戴的王子,他身上具備整頓局勢、治理國家、報仇雪恨的潛質。然而應對著以陰險奸詐的新王為代表的強大的封建勢力,作為一個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他始終把這種和人民緊密相連的事業看做個人的仇恨而孤軍奮戰,因此,他的悲劇既是真善美與邪惡力量相沖突的悲劇,也是一個人文主義者時代的悲劇。
《哈姆雷特》這部巨作給我的力量與思索是巨大而無窮的……
名著讀后感3
“人不可一日無書”。在寒假里我看了許多好書,其中最精彩的,也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要數《西游記》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吳承恩,明代小說家。他的作品《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共一百回,主要描寫了美猴王――孫悟空戰勝妖魔,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書中有四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誠心向佛、頑固執著的唐僧,正義大膽、本領高超的孫悟空,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的豬八戒,心地善良但安于天命的沙僧。《西游記》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孫悟空被眾猴擁立為王、得道成仙、大鬧天宮,結果被如來佛降伏在五指山下;第二部分寫唐僧取經的緣起;第三部分寫取經的經過,這是全書的主體,主要寫孫悟空保護唐僧前往西天取經途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圓滿完成任務,在西天修成了正果。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武藝高強,遇到困難不畏艱險、鍥而不舍。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借芭蕉扇這一回。這一回中寫到唐僧一行來到取經必經之路――火焰山,火焰山上烈焰炙熱難擋,讓唐僧師徒束手無策。孫悟空去找鐵扇公主借芭蕉扇,第一次被鐵扇公主用芭蕉扇扇走。第二次變成蟲子鉆到了鐵扇公主的肚子里,結果卻換來了一把假扇。第三次他化作牛魔王的樣子,騙到了芭蕉扇,結果又被牛魔王化成豬八戒的樣子,騙了回去……幾經周折,終于成功借到芭蕉扇滅了火焰山的火,繼續向西前行。
從這個故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孫悟空鍥而不舍、堅持不懈的精神,他三借芭蕉扇,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賽跑的事情。比賽正式開始了,裁判員喊:“各就各位,預備--”“啪!”一聲槍響,運動員們個個像離弦的箭,勇猛地向前沖去。剛開始,六名運動員幾乎排成一字形,但霎時就拉開距離變成了曲線。我緊緊跟著跑在第二的選手,跑在第三的位置。快到終點了,我感覺呼吸困難,張大了嘴,鼻翼撐的難受,兩眼發黑,胸口奇悶,再也跑不動了。我必須堅持住,不能給班級丟臉!就差那么一點點了,我一定要堅持住!我想著,但兩條腿沉得再也抬不起來了。
這時,啦啦隊友們扯著喉嚨喊:“加油!加油!”我想孫悟空面對這么大的困難、這么多妖魔鬼怪都依然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我這一點點困難算什么?我咬了咬牙,幾個箭步沖上去,和位居第一的同學并排沖過了終點。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西游記》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要學會合作,團結一致,互相信任,取長補短……它會一直激勵我不斷前進。
名著讀后感4
《我們怎樣教育孩子》是好久好久以前學校發的一本書,當時順手放在了辦公桌里,一直沒有再翻出來。這學期無意間翻出來,就順便看了看,結果就被里面那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和撥出問題看實質的質樸的語言吸引了。
《我們怎樣教育孩子》是張廣利校長結合他在學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對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思考的文字呈現。其“社會即學校,家庭即學校,父母即教師”的觀點,是我伴隨著教育工作年限的增長,感觸越來越深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原本就是一個整體,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環,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基礎,學校和家庭應形成合力,共同承擔起培育孩子的責任,為孩子的一生發展負責。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言談舉止、處世態度、生活方式及對每一件事、每一個問題的看法都會對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在孩子的心中打下烙印。“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該播種些什么”使我更加清晰的知道:讓孩子學會尊重、學會理解、學會合作、學會共處、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比學習書本的知識更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該播種些什么,教育孩子從小該崇尚什么,反對什么,珍惜什么,愛護什么……是值得我們做父母和老師應該注意和深思的問題。
“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于平淡,認真做好每一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是汪中求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我想,從這句話中,我們能夠體會到: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們不要期望自己的孩子未來多么偉大,關鍵是要關注孩子成長的當下,讓孩子在平凡的生活和學習中成長,從小事做起,從腳踏實地地做事中體驗成功,從平凡的經歷中發現偉大,成就孩子真實而豐碩的人生。
一篇一篇細細品讀下,再與自己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所做的一切相對比,發現自己對孩子的某些教育行為是不恰當的。或許,我們早就知道,或許,我們才發現,但這需要我們改變。“要想改變孩子,首先應該改變自己”。這是一句非常簡單好記的話,但做起來卻相當困難。就像教我們家的小姑娘識字,發現就是簡單的“東南西北”這四個字,她在學習時卻東張西望,一遍一遍記不住,在那里胡猜。大怒,訓斥一頓之后,孩子一邊哭,一邊嚇得往大人懷里鉆,還得一邊繼續胡猜。或許,冷靜之后想一想,讓孩子休息一下,等她能精力集中時再來認,效果一定比邊哭邊學習的效果要好。但當時盛怒之下,知道是錯的,卻還在和孩子,也和自己較著那個勁。
掌握孩子成長的規律,做個智慧的父母和老師,我想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追求的。為此,我們都要努力呀!
名著讀后感5
《西游記》是吳承恩寫的一部歷史巨著,里面很多人物都被作者寫的栩栩如生。唐三藏最大的特點就是取經自信心強,意志堅定。取經的路上,有很多的國王要給他讓位,他謝辭了;許多女妖王要和他成親,他拒絕誘惑,完全沒有動搖之心。但是他有一點做法我是不贊成的,他以慈悲為懷,認人處事有些不分好壞,不明是非,常常認為孫悟空殺害生靈,亂殺無辜,使用經箍咒懲罰孫悟空,甚至把孫悟空趕回花果山,所以他不是我喜歡的人物。
孫悟空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唐僧忠心,還又不失頑皮活潑,他多次被師傅懲罰,甚至趕走,卻依舊保持著一片真心,遇到妖怪他打先鋒,遇到困難他出主意,想辦法,上天宮,下地府,爬靈山,游龍宮,到處找各路神仙幫忙。比如對付青牛精時,他先上南天門請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又請水德星君、火德星君,還上靈山請羅漢,后上斗牛宮請太上老君,最后才將青牛精降服。他大鬧天宮、威脅地府、攪動龍宮,途徑紫竹國用馬尿、鍋灰制藥給國王服用,他真是頑皮好斗。
豬八戒也是我不喜歡的.角色,他貪吃好色,頭腦簡單,老愛挑撥離間,而且一遇到困難就想各奔啟程,分行李散伙,每次都是唐僧批評指教、孫悟空揪耳棒打后才頓悟改過,一路上和師兄并肩打了不少妖精,幫了師傅不少忙。
要說師徒四人,連馬五口,最勤快最辛苦,奉獻最多的就是白龍馬和沙僧了。別看他們一路上默默無聞,很少說話,其實是取經隊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白龍馬一路拖著唐三藏,耐著性子,服從指引,翻山越嶺,跨江渡海,不管路途崎嶇坎坷,多么遙遠,從沒有喊過累,吐過苦;沙僧一路上挑著行李,左肩移至右肩,右肩移至左肩,沒聽到壓痛的聲音,不離不棄的緊跟在隊伍的后面,勤勤懇懇,為其他人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師徒之間有矛盾的時候極力化解,勸說師傅,攔擋悟空,告誡八戒,十分善良,和愛可敬。白龍馬、沙僧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樣。
《西游記》中不同的人物是社會上各類人員的代表,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在九九八十一難之中,每一難都是一場艱苦的斗爭,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這些經歷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腳踏實地的堅持走下去,才能越走越遠,只有親自經歷了磨難,克服了困難,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要知道,成功的道路總是坎坎坷坷的,磨難只是成功的開始,每經歷一個磨難,就會向著成功又走近了一步,風雨過后,定見彩虹。只有嘗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才能盡享人間的榮華富貴;只有在黑暗中摸爬滾打,才能看得見勝利的曙光!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名著讀后感6
假期里我閱讀了長篇名著《紅樓夢》,并且也收看了相關的一些影視作品,感慨很多。《紅樓夢》這部作品主要講述了在一個不知名的古代時期四大家族的興衰榮辱故事,作者似乎刻意隱瞞故事時間,也沒有具體說明是哪個朝代,據后世研究估計是可以認為是在清朝。
在中國四大名著當中,《紅樓夢》無疑是信息量最大,內涵最深的一部作品,因為它涉及到了一個國家社會的方方面面信息,包括了商業、政治、權力、人際交往、軍事、宗教、倫理等。對于我這樣一個初中生來說,閱讀這么一篇宏偉巨著,讓我談感想確實我的感想十分有限,也并沒有太多的覺悟。現在只談一些,這部作品給我的啟發吧:
第一,人世滄桑,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一顆善良樂觀的心態。紅樓夢當中的家族紛爭糾怨很多,人與人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全然沒有表明上看著得那么美好。反倒是一個從鄉下來探親的樸實無華的劉姥姥給這個大觀園帶來了真正的喜悅,劉姥姥在賈府的時候,確實讓這些平日里過著錦衣玉食生活的富家公子姑娘感到真正得放松與開心。而他們平時的生活卻是乏味枯燥的,甚至有人尋死膩活。可見農村人的善良、樂觀、淳樸是多么寶貴,甚至于農村人更加可以享受到快樂,而這些富家子弟卻享受不到。
第二,多有財寶,家族紛亂,不如少有財寶,合家歡樂。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在四大家族當中平日里就沒有安生的時候,不是賈寶玉不讀書惹他父親生氣,就是仆人偷腥做賊搞得雞飛蛋打,又或是薛蠻調戲良家婦女并且毆打他人惹上官司,再就是幾個七大姑八大嬸的角色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爭奪權力。他們都是有錢人,手上握著金山銀山,可是終日慌慌不得安樂。反倒劉姥姥過來探親只得到他們的一些打賞,一些小錢,就可以回到鄉村過上安樂的小生活。
第三,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二代。四大家族如此輝煌,如此富有,如此的有權勢地位。可是也終究難逃衰敗命運,化為塵土,讓人遺忘。可見輝煌與富有是短暫的,并不能持久。作為當代的青少年,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在我們身邊有些同學家庭富有,吃穿住行都很高檔,也往往產生了驕奢氣息,做事為人浮夸傲慢。可是再有錢也頂不過四大家族有錢啊,四大家族況且如此,咱們這些富有小康同學家庭難道一直就可以興盛?而我們身邊也有目前家境不是那么優越的同學,他們往往又是謙虛謹慎、樸實無華的,他們今后難道不可以通過奮斗努力去創造幸福生活嗎?可見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居安思危、謙虛謹慎、腳踏實地、奮斗不息、努力不止,才能讓美好生活久久相伴。啊!《紅樓夢》確實令我啟發很大,也推薦給各位同學有空閱讀。
名著讀后感7
終于有時間坐下來靜心看書了,也有一些收獲。特別是看了朱永信的書《新教育》,結合他20年的教學經驗,我有很多感觸:
新教育意味著一種教育理想,一種教育激情,一首教育詩,一種教育行動。新教育的四大變化改變了教育的行走方式、學生的生存狀態、學校的發展模式和教育的研究范式。六個行動,打造書香校園,師生一起寫作文,傾聽窗外的聲音,培養優秀口才,建設理想課堂,建設數字社區,教育感悟、教育規律等理論和理念深深打動了我。讓我對未來的教育教學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新教育明確指出:“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其閱讀水平。一個沒有讀書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滿是書的城市,才會是一個美麗的城市。”由此可見,新教育主張變讀書為讀書,讓讀書成為孩子生活的習慣,讓讀書成為孩子生活的精神港灣。在新教育語文教學實驗中,我們滲透了這一理念,把“小教材”變成了“大教材”。所謂“小教科書”就是教科書。所謂“大教材”,是指根據課本對課外教材進行拓展和延伸,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其次,借鑒新教育,打造書香校園、書香課堂、書香世家,讓孩子可以與明共舞,早上背詩,中午讀書,下午黃昏儲蓄,開展各種與讀書相關的活動,如晨練比賽、讀書、寫作、繪畫、繪畫經驗交流會、有益讀書等。通過多種方式讓孩子喜歡讀書。
老師應該嚴格要求學生。這樣才能把班級管理的井井有條,有一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善于總結和反思。學生正處于成長發展階段,難免會犯這樣那樣的缺點和錯誤。所以一定要按照學生的言行規范嚴格要求,而且因為這些缺點和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要求有一定的度。按照他們的成長規律,應該給他們時間和機會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而不是一味的批評指責,甚至體罰或者變相體罰。老師的管理要得到學生的尊重,讓學生能夠心服口服,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認可。
新教育中的科學研究是一種課堂上的行動科學研究。行動研究。關鍵有兩點:新教育出來的名師都是多愁善感的,二是關注師生的生存狀態。新教育出來的名師,都是能放下心事,持之以恒,持之以恒,每天記錄自己的教育隨筆、思想、感想的老師。在假期培訓的時候,也有專家指出,有些老師經常在想:為什么我在教的任何年級、任何學科都成不了名師或專家?答案很簡單,就是你在日常教學中不善于總結、寫作、發表、分享。我覺得有道理。
假期即將結束。新學期,正如新教育所說,只要我們行動,就會有收獲,只有堅持,才會有奇跡。教育從來都不是最好的。教育只能在無盡的探索中建立自己,在無盡的發展中壯大自己。教育永遠是一個美麗的夢。讓我們一起為夢想而努力!
名著讀后感8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主角方鴻漸是一個被動、無能、意志不堅定的人。小說圍繞著方鴻漸外出留學、購買虛構博士學位證書并回國、及后來抗戰時期等一系列事件展開。
給我很深刻印象的是方鴻漸這一人物,年少輕狂時就自詡不凡,也在最好的年華里獲得了很多人的吹捧,可是紙包不住火,不管是包裝得多好,臉上的面具也遲早會被摘下,最后擺在人們面前的只是造假的文憑、軟弱無能的內心以及毫無用處的傲氣。到后來,他需要去仰仗著曾經并肩的'朋友,去接受曾經愛慕她的女子對他及妻子家人的輕視。最終感嘆著婚姻這一座圍城,困住了他,讓他無力、讓他愈發的平庸。
其實他完全可以有著不同的人生,倘若他能在留學時勤奮努力,憑借自己的能力去拿到博士學位,甚至他完全可以在三閭大學爭取到留下來的機會,可是他沒有,他的軟弱無能,他的退縮,讓他注定有著平庸的生活,讓他注定碌碌無為。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數不勝數的方鴻漸,自命不凡卻又絲毫不知用自己的努力去過到想要的生活,做想要做的人,他們懦弱、退縮、無能……書中的人物總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但愿我們都能勇敢,敢于拼搏,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過自己喜歡的生活,而不是一生如方鴻漸一樣無力又平庸的生活。
除了對方鴻漸的理解,我還想談談小說里那一句廣為人知的句子:“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在我看來,這里的“圍城”并不單指婚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無數的“圍城”,比如工作,人際關系等等,會面對很多的困擾與挫折。可能我們也會有很多的無力感,沒有辦法去掙脫,便只好默默承受……但其實不妨換一種思考方式,畢竟面對圍城會是人生常態,不論是做出什么樣的決定,進或是出,我們都還在圍城之中,所以,能夠做出選擇便就是最好的答案了,至少我們的猶豫與徘徊是毫無用處的。而主動做出選擇,主動權就在我們的手中,我們面對這些圍城或許就會有著不同的看法,畢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圍城》的結局采用了留白,沒有寫出具體的最終的結局,“那只祖傳的老鐘當當打起來,仿佛積蓄了半天的時間,等夜深人靜,搬出來一一細數:“一,二,三,四,五,六”。六點鐘是五個鐘頭以前,那時候鴻漸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勸他別再為昨天的事弄得夫婦不歡;那時候,柔嘉在家里等鴻漸回家來吃晚飯,希望他會跟姑母和好,到她廠里做事。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對人生包涵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笑。”并未直接寫出結局,給了讀者想象空間,其實也可以猜想到方鴻漸之后的生活,大致也是如此平庸而無奈的生活吧。(高進慧)
名著讀后感9
《吶喊》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魯迅先生創作的小說,讀過的書中,僅有它讓人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狂人日記》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那本寫滿“吃人”的日記,是舊社會的真實寫照。寫出了恐怖的封建壓迫,在仁義道德的面具下掩蓋的是吃人的本質。最為可悲的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束縛下,人們卻沒有勇氣發出反對的吶喊!文章中僅有狂人是幸福的,因為他的瘋,使他擺脫了封建教育的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也僅有瘋子才能夠有權利擁有純凈的心靈,不被封建的教育而束縛,他很期望這社會都是瘋子!
《故鄉》也是其中的一篇小說。這篇小說描述了兩個故鄉,一個是過去的`故鄉,它的完美令人向往。一個是此刻的故鄉,讓人讀過后十分的驚訝。
過去的故鄉是一個完美和諧、以及歡樂的世界,那里有魯迅先生童年完美的回憶: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頭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還有有天真可愛的少年閏土,他有一副紫色的圓臉,脖子上帶著明晃晃的銀白色項圈,還有海邊那五彩貝殼,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還有各種顏色的鳥類:稻雞、角雞、鵓鴣、藍背……那是一個令人向往的五彩世界的。
然而此刻的故鄉已經變得衰敗、凄涼并且是毫無生機和活力的,而以前充滿活力的閏土也變得麻木。他辛苦麻木的生活著,并且變成“講道德、守規矩”的人。經過閱讀這本書使我更深刻的體會到在魯迅先生回憶中的“故鄉”是一個完美的世界,然而成年后的閏土在見到魯迅先生后,對魯迅的態度轉變得很大,他的那句“老爺”更是讓他們之間的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親密,使他們之間變得陌生,將他們以前親密的關系活生生的撕裂了。因為在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那種不平等的關系,那個現實的故鄉是一個精神分離,喪失生命活力,喪失人與人之間溫暖情感的世界。他們遵循一種傳統的道德,它壓抑人的生命力,使人在封建道德的束縛下喪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變得麻木了,也使魯迅先生和閏土無法繼續他們純潔的友誼。讀完本書后,我很為他們逝去的友誼感到惋惜,同時也很慶幸,我們生活在新社會里,我們有最好的朋友,也不用身份地位與金錢來衡量友誼,人與人之間擁有著真摯的情感。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魯迅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職責感,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后,能夠清醒過來。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期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蘇醒,中國經過幾十年的歷史,從封建社會走向了共產主義社會,這是經過我們許許多多的勞動人民,經過了幾代的國家領導,才走來來的,我們要繼續努力,讓中華民族更加強大!
【名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勵志名著讀后感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1-22
名著西游記的讀后感 《西游記》名著讀后感12-22
名著《四大名著》讀后感范文05-15
經典名著的名言02-04
名著的作文11-10
寫文學名著讀后感文學名著的讀后感04-25
名著導讀課的基本操作步驟-名著導讀03-05
九年級必讀名著讀后感9年級名著讀后感02-27
名著的讀后感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