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名著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名著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名著讀后感1
忙且“心不死” ――讀林格《教育是沒有用的》有感 這段時間,我都在翻閱林格的《教育是沒有用的》這本由全國百所知名中小學校長聯名推薦的教育力作。一來自己的確是想看看,因為起初買這本書就是被它的題目所吸引;二來也是響應學校號召我們教師多讀書、讀好書的活動。 這本書的教育理念的確與眾不同,反映了很多中國教育的實在問題。林格也大膽革新,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這也實在給我們這些整日絮叨著自己忙的一線教師有了停下腳步、清醒反思的機會。書的內容廣博無邊,涉及了教育的很多實質內容。但我唯獨對一段只占了極小篇幅的內容深有感觸――借口“忙”,其實就是“心死”了!昂螢槊,心死也!倍伊懔闼樗榈乜赐炅诉@本書,感覺自己也真是“忙里抽空”看的。現在不知怎么了,誰都感覺自己在“忙”。如果問起“忙”什么呢?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忙,已經成為我們工作的一種狀態,而不僅僅是一種說辭。 我也時常感覺到自己現在整天都在忙碌中工作、生活,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每天都會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蛟S有人奇怪了,你沒當班主任了,咋還那么忙呢?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自己每天也忙著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其實也是在做自己的本職工作,不過也感覺自己還是很忙。不過,話又說回來。忙碌,說明你很充實,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同樣因為忙碌,使得你無法抽出時間來反思,來總結自己的工作,更沒有時間好好靜下心來,讓自己的心得到片刻的放松,所以整天的忙碌,也意味著你的心在逼近“死亡”。 林格說“忙”也是“盲”和“茫”。當你在忙碌時,你的視覺觀察、思維反應力也處于功能最弱勢的狀態。因而,離你最近的事物你卻視為不見、見而不明。在人忙碌紛擾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做出一些錯誤的選擇、錯失良機,忽略或傷害了身邊的人。就像我們的學生似乎理所當然就成了我們“忙”后遺癥的受害者,當你因為“忙”而滿腹牢騷或一肚子火時,你最容易拿沒有任何殺傷力和防備能力的學生“下手”或“下口”。正所謂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碑斈銓χ鴮W生痛斥他們在平時看來并不是錯誤的錯誤時,你心中的怒火已經讓你失去理智而把這種小錯無限地擴大化,以致可能在學生心上留下永久的'陰影,成為無法抹去的傷疤。事實上,“忙碌”、“盲目”、“茫然”已經構成了一幅中國現代人的生活現狀的圖畫,大多數人生活在浮躁功利的現實社會中,困于辛苦矛盾困惑的局面,內心充滿了掙扎的抉擇和追索的壓力。我們身為教師,人類口中的“靈魂師”該如何首當其沖去改變這種現狀呢? 工作之余,我們要靜下心來,好好地問問自己,我每天都很忙嗎?在繁瑣的工作中,我的心死了嗎?我是否留出了一定的時間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休息與放松?我是否把工作帶入了原本該休息的時間中?我是否有時間陪陪家人,和他們到戶外去散散步、聊聊天,或者是看看電視?我是否因為工作而感覺到力不從心?我是否整天想著工作,而讓自己的情緒處于一種焦慮的狀態?我想,要想沖出這層把“忙”當借口而讓心悄然死去的黑色迷霧,最好的良方莫過于擁有陽光的心態!像魏書生說的,我們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快節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實實在在的事情,讓我們享受到為國家、為人民、為集體、為親人盡到責任的快樂。如何塑造這樣的陽光心態呢? 一、讓自己有“成長感”――“我”在進步 教師這個職業決定了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職業的倦怠感、疲憊感常常會讓我們感動無助的挫敗,發現自己已經不能趕上新課程的腳步了從而會產生一種莫名的危機感。在這些壓力下,我發現讀書是一種讓自己重獲“成長感”的良方。有時候拿起一本教學雜志或教育書籍,看著看著會很有感觸,引發出無窮的遐想,重新激起工作的激情。教育名家的建議和漫談碰撞激起我們對教育的深層思索,祖國的古典古籍讓我們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用經典澆灌祖國之花……我們在閱讀中不僅可以增強心理調試能力,同時也可以將學習的收獲和成果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我們還可以通過寫博客的方式來將自己的工作心得、育人感悟、讀書體會、人生啟示以及迷茫和困惑表現出來,與家長學生社會溝通。像學生一樣通過讀書來讓我們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吧!像學生一樣通過寫作來讓我們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快樂吧! 二、讓自己有“成就感”――“我”在收獲 我們經常說要讓學生有成就感,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快樂。我想我們教師也得讓自己有成就感,讓自己品嘗成功的快樂。這種成就感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大事,可以是一件無不足道的小事。就如我們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同事和學生給以贊美時,我們的心里何嘗不是美滋滋的;當在我們的輔導下,學困生有所進步時,成就感油然而生;當課間傾聽學生的心聲,感受那毫無隱瞞的交流時,點滴的快樂早已在心底堆積……再引用魏書生一句話:你看別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別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中。因此,我們不要小覷了這些點滴的小事,它們雖然樸實無華,但只要我們放低教師的姿態,放松自己的心態,它們同樣會讓我們感受到成就感,感受到豐收的喜悅,體會到收獲的幸福。 拿“忙”這個字來搪塞自己,其實是對教育責任的一種回避!懊Α币馕吨靶乃馈,那也不是絕對的,有計劃的忙碌可以帶給我們充實,可以讓我們找到快樂。只要我們擁有好的心態,忙碌更能提升我們的能力。我們真正要從忙中解脫出來,回歸到平靜和寧靜的狀態中,用內心真實的情感和溫度去呵護我們的學生和身邊的人。(備注:已經參加過區級評比,請勿隨意下載。)
教育名著讀后感2
暑假里,我認真閱讀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書中說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規定的方式辦事,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托馬斯先生發現,孩子學習有困難,本質上是他的學習方法壓根和你不一樣,他具體分析了很多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最后歸結到是現今的學校教育很難適應孩子們多種天賦類型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老師們僅僅重視孩子在有限的幾個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得很多孩子天生的才能和潛能被打壓了,從而產生了很多不適應學校教育的差生、學業上的殘疾人,但這些標簽被無情地貼到孩子身上時,孩子們就真正地成了學業上的殘疾人了。
其實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荚噹缀蹰T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
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謶职Y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
古今中外不乏許多大器晚成的偉人,中國就有齊白石,年少時只能以木匠為生,五十歲時開始學習繪畫,終成一代國畫大師;而外國也有愛因斯坦,年幼時數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沒阻礙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發展,“最偉大的發明家”桂冠無可非議地屬于他。
教育名著讀后感3
在這個寒假里,我又愛不釋手地拿起了《愛的教育》,因為那里的小故事都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充滿了暖暖的愛,深深地吸引了我。
其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我的母親》。因為安利柯對母親說了不好的話,讓母親傷心,父親寫信告訴他,你對母親說的壞話,就像一把刀深深地扎在了我心里。我記得幾年前你生病的時候,你母親心里急啊,整天整夜地坐在你床前,數著你的脈搏,看燒退了一點沒有。母親對你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
讀完這個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媽媽。記得有一次,我肚子痛得在床上直打滾,媽媽見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連忙把我送到醫院,醫生給我打針,我哭得哇哇直叫。回到家,媽媽一會兒喂我吃藥;一會兒摸摸我的肚子,問我好點了沒;一會兒又給我蓋被子……我迷迷糊糊地想:“媽媽對我真好,要是每天生病該多幸福!”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慢慢地長大了,年級高了,作業多了,媽媽對我很嚴厲,有時還要“竹筍烤肉“,我心里默默地說了媽媽一些壞話,現在想想真是后悔!
親人之間的愛是人間所有感情中最神圣的感情。破壞這種感情的人,實在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人們常常說: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以后我要更加愛媽媽,聽媽媽的話,做一個乖孩子。
教育名著讀后感4
德國詩人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我很榮幸與意大利著名的作家亞米契斯進行了對話,我們對話的主題是《愛的教育》。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學生,以寫日記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堅韌勤奮的斯代地、可愛懂事的波列科西……。日記中描繪了他們與安利柯最真摯的友誼,及最美好的回憶。
這本書最觸動我心弦的是第四章第二個故事——鐵匠。故事的主人公波列科西,每天晚上回到家,都會被喝醉酒的爸爸毆打。他的爸爸,不僅每次喝醉后,會無原無故地打波列科西,撕他的作業本,甚至還燒他的課本。這給波列科西的心里留下了陰影。之后,他開始變得沉默寡言,變得自暴自棄,變得消極悲觀起來。可見這種粗暴的教育,對波列科西的'成長是百害而無利的。我雖然對波列科西的遭遇深表同情,但我也不贊同波列科西的選擇逃避。俗話說 “逃避只能讓事情更糟糕“。因他的逃避,波列科西的爸爸變得越來越暴力,越來越猖狂,最終波列科西被驅逐出了家門。我想如果波列科西把他爸爸的行為告訴身邊人的話,大家定會一起來教育他的爸爸,一起來改變他爸爸。那就不會有波列科西被逐出家門的事情發生了。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雖波列科西的爸爸沒被改變到,可同學們和老師發現波列科西的變化,都用真誠的心去對待波列科西,用行動去感化他!霸阼F工廠”這一章節中,我發現波列科西變了,變得活潑開朗,變得善解人意,變得積極向上了。“愛”竟讓一個自暴自棄,放棄自己的人走出了陰影。
與亞米契斯對話后,不僅讓我明白了什么是“愛”,也讓我體會到了“愛”的力量的強大。
教育名著讀后感5
讀了《教育的經濟價值》這本書后,引起了我高中時代的一個回憶:在一次8000多人的全體師生大會上,羅校長說的一句話:“一個人的知識是和他的財富是成正比例關系的!睆亩彩刮蚁肫鹞壹亦l一個真人真事的經典千萬富翁,他是我老師的一個小學同學,因為我和我老師關系好,每次回家鄉我老師都和我到他家玩,他的成功經歷是我親自從他囗中聽來的,真實性可靠。他的起家是從一次偶然的大便開始的。事情的經過我用第一人稱寫較為逼真些,具體如下:
我二十歲的時候自已到深圳找工做,找了幾天都沒找到,身上連食飯都無錢了,睡了幾晚天橋底,真是面臨絕境,又沒有朋友老鄉認識,不知如何是好,暗自流淚,第8天中午去公廁大便,剛好想推門進卡位,突然從我身后跑來一個中年人可能是拉肚急到不得了,我看見這位中年人急成這個樣子就主動禮讓給他先,反正自己也不急,讓他也沒關系,當時這樣想。誰知那中年人完事后出來全身舒服極了!看見我還在門囗等著!千多謝萬多謝我!誰知等我解完大便后那位中年人又在門囗等我,我問他還有什么事,他問我做什么職業在哪工作,我把當時的困境說給他聽,后來他臨走的時侯說:“我給你二十塊錢,就用這錢去收一些舊廢紙或在路邊拾一些廢紙皮,然后拿到我給你的地址,我會安排人幫你收購,”說完就走了。當天我就馬上行動按他吩咐的去辦,賺到五塊多錢,堅持了三個多月,也賺到一些錢,當然不多,三個月后的一天那中年人又出現在我眼前,他見我挑了一擔舊廢紙就問我:“后生仔你怎解這么蠢?你每一次拿來的廢紙都那么干,不會滲些水進去嗎?會重些,賺多點錢!”我當時即刻答他:“我窮還窮,決不會做出這些缺德的事!”他聽我如此回答,即刻拍拍我的肩膀說:“明天上午9:00到我廠上班!”當天我有一種前所沒有的開心,終于找到一份工作,不用那么奔波了!第二天我去上班才真正知道那中年人原來是該造紙廠的香港大老板,就這樣我在他廠整整做了3年,我工作表現非常吃苦勤快,在廠的為人也絕對一流,博得老板的高度信任!其實在廠的3年里我基本學會造紙的技術,每天晚上拼命學習!有一日老板叫我去他辦公室,我以為他知道了我在偷學他的造紙技術,到他辦公室后,他指著臺面那一大把錢說:“這20萬你拿著,回到你家鄉開一間小型造紙廠,這錢不用你還,以后有困難再聯系我!”當時我真不敢相信眼前是否在做夢!我掌握了技術后天天都想以后一定自己開一間造紙廠,可是沒有資金而發愁!今天終于機會來了!貴人出現了!第二天我拿著老板的20萬對老板說:“以后我一定雙倍還給你!”到目前我開的造紙廠是家鄉最大的廠,已有20多年的歷史,全市人都在用我造的紙,稱我為“大便紙老板”。
為什么把以上的`故事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呢?就是因為我讀了《教育的經濟價值》后,其中作者有一個觀點“無論為了道德陶冶或為了情趣培養所付出的代價,都在經濟分析范疇之內”。 這個觀點令我深思,我家鄉這位千萬富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個簡單正常不過的禮讓居然創造了他人生的奇跡,創造了機遇創造了財富創造了經濟價值,一個字:“神!”,為日后的發展邁下巨大的經濟價值空間。又淡到我們教師本身吧,我們所教過的學生不可能個個都考上大學,既然如此我們就要重視學生的為人、人品、道德、情感、愛心、感恩、禮讓等高尚品質的教育和培養,才能更好地體現教育的經濟價值。其實作者的觀點也很明白:通過各方面論證教育與經濟價值的正比例關系,主張大至一個國家的發展甚至細到每一個人一定要重視教育,大膽地為教育投資。我們作為教育工作應知道: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相齊并重,一樣可體現出教肓的經濟價值。我們不是常常聽說,某某以前讀書成績很差,現在很會賺錢,成為什么老板嗎?這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呢?故我們不但要傳授學生知識文化,還要培養學生人與人之間的交際能力和運用知識等各種能力。
以上是我讀《教育的經濟價值》的一些個人淺感,謝謝分享!
教育名著讀后感6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以后,我才知道愛是那么的無私。那么的偉大。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里才會真正的享受到愛。書中人與人之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讓我感動不已。
《愛的教育》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學習,寫出了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種各樣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這些故事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記述了一個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平凡是因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不足為奇,都是生活中的一些普通人。不平凡的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許多優良的品質,譬如善良、憨厚、忠實、誠信等等。正是這一個個看似平凡卻真實可信的小故事,把我帶入了一個愛的世界,其中描述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家人之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讓我受到教育。這本書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在《我的`母親》這一節中,父親對安利柯說:“啊。安利柯。須知道親子之愛時人間感情中最神圣的東西。破壞這樣的感情是世界最可恨的人。無論如何有名的人,如果他使母親哭泣,使母親痛苦,那就是可鄙可賤的人。”沒有用華麗的辭藻來烘托故事,短短幾句話就把親子之愛表現的淋漓盡致。
《愛的教育》除了親子之情、師生之情、朋友之誼以外,還有許多關于鄉國之戀的小故事!渡倌陳蹏摺分械纳倌辏斅牭浇o自己錢的人在侮辱自己的祖國時,把他的錢丟了回去。
這樣的好書,我百看不厭。讀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我相信,這將是我今后學習生活中的基石。
教育名著讀后感7
前段時間,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本書行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經過幾十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本書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回想自己不算長的教學生涯,我感到收獲良多。
一、“愛滿天下”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為了孩子,甘為駱駝。于人有益,牛馬也做”,是陶老夫子的辦學心愿;“教人求真”,使學生“學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神圣的使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是陶老夫子對教師和家長的良言忠告……真正的愛學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它需要我們有廣闊的胸懷,無比的耐心,還需要我們不斷提高“愛”的技巧,不斷地學習如何更好的愛!
二、“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彼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培養出適應社會進步的人,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這是教育進步的最高度時期,我們期待它早日到來。
三、“一面教一面學”
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該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的`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并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由此我們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的真諦。
“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教師非常愿意我們的學生能有一天跑在我們前頭,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是教師對于學生的希望!碑斀竦纳鐣招脑庐,信息量瞬息萬變,不斷地在更新。我們在教學中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不能固步自封,守著老教材、老教法貽誤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師道之可敬在此。我們美術教師,必須注重生活經驗積累,多看畫展,多寫生,多實踐,才能促使我們不斷思考,能夠使我們的觀點不落后于學生,讓我找到與學生交流的話題,從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從而適時地進行點撥、引導,在無形中提升我的品位,強化教師的人格魅力,從而影響我的學生。
四、“創造教育”
創造兒童的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解放,現今有許多學校還是靠犧牲兒童的時間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成績”,這就使兒童失去了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創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使有時間,也不知道怎樣下手去發揮他的創造力了。
羅丹說:“惡是枯干”。我想要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關鍵要有適宜的氣候、一定的土壤、而這些條件要靠全體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作文
教育名著讀后感8
品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字里行間感覺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細流,我順溪而下展現在我眼前的是無限廣闊、無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園。在這教育的伊甸園里我看到了五個光芒閃耀的花環懸掛在高高的蘋果樹上,它們的名字叫作德、智、體、美、勞。我看到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諧向上的愛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一位叫布羅迪的英國退休教師,在布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為,在英國歷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正當布羅迪猜測著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家私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里,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教授獲得啟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我感到很榮幸,因為我拜讀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園里屬于自己的那棵蘋果樹。因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權利和責任分享朱教授愛的教育、理想教育的夢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寫自己從今往后的實踐和追求。因為我也有一顆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跳躍的心。如果你要問我的夢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駐蘋果樹下!
教書數年曾經黯然氣餒過,失意灰心過,作一名幼兒教師有什么意義?要替一群孩子梳小辮、擦屁股,穿衣、擦鼻涕,還要教他們知識技能、品德習慣、鍛煉體能,既要接受家長苛刻的好壞評價,還有隨時接受幼兒園領導嚴格周密的檢查,而在外行人看來干得再優秀也只不過是個高級保姆。
曾經有人問我:“你們幼兒園里教師怎么都這么青春啊?那你們老了怎么辦?也和孩子們一起蹦啊?跳啊?想想真滑稽。”我隨口反駁說:“年紀大了就當園長或者后勤領導唄!”其實細思量,哪個幼兒園需要那么多園長,那么多領導啊?我們老了怎么辦?還能不能跳啊蹦的?或許很多幼兒教師曾和我一樣思附過這個問題:我們今天的絢麗到底能保持多久?我們的活潑,我們這份可引以自豪的特殊的童心童稚能保持多久?
今天,我終于在《新教育之夢》一書中找到了追尋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訴我們:“要挖掘你生活中、職業中的內在魅力!苯處煟鳛橛變航處熯@一職業可能永遠達不到職業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個優秀的、理想的教師,一定會在自己的內心把它排在最前列!是啊!細想一下,不當幼兒教師我們照樣會老,正因為作幼兒教師我們的外表都比實際年齡要年輕亮麗很多,我們的心態一般都比同齡人要有活力很多,這是我們的職業,我們的孩子給予我們的美麗,是孩子們影響著我們,帶動著我們,年輕著我們,使我們的青春延續再延續......
拜讀了《新教育之夢》一書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辦?不再問自己還要教多少年書?還可以跳、唱多久?因為我知道了“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朱教授說“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復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復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因此,我追求作一個實實在在的教師: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老師;一個自信、自強、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不斷挑戰自我的老師;一個善于合作,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師;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老師;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老師,我相信那必將是一個永遠年輕老師。
花兒不會因為畏懼凋謝而后悔綻放,小溪不會因為畏懼干涸而放棄流淌,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陣子”,它們都知道抓住每個最精彩的“一陣子”去贏取一輩子的生存價值。作為幼兒教師,或許我們的絢麗也只有一陣子,但只要認真把握好這“一陣子”,使它發揮生命真正的價值,那便是最自然,最從容的生存蘊意。我愿自己生命中最美麗的一陣子時光留給蘋果樹下的孩子們,和他們快樂的學習、游戲。愿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懷著“新教育之夢”譜寫自己輝煌的“一輩子”!
教育名著讀后感9
《每個孩子都能樂成》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舉行了一五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結果表明,現實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 絕大部門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這學期我有幸地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讀罷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大教學論》《教育漫話》《愛彌兒》《葛篤德怎樣教育她的子女》《理想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學名著一九種》(張斌賢劉冬青)《西方教育頭腦史》(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外國教育管理史》(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社會轉型與教育變革》,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后感 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國教育改革的旗手,畢生投身于中國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他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形成了本身獨特的教育頭腦和理論,如"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頭腦,他的理論和實踐,應該成為中國教育血液的重要身分,對當今。
這學期我有幸地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讀罷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比方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迫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
幼兒的早起教育也是家長比較關心的讀后感。
教育名著讀后感10
《愛的教育》, 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稅鄣慕逃吩谠V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里,愛究竟是什么?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安利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稅鄣慕逃芬粫忻鑼懥艘蝗撼錆M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
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教育名著讀后感11
老子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蔽覀儗Υ嗽掝H有觸發,可將之引申到教學過程中去:教師的責任不在于如何教,而在于教學生如何學。教師如果把學生當作容器,只是一味地教,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那就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
陶行知先生亦認為:教、學、做三者要合一。教,是引領,是引導,是為了學,最終是為了不教。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碧招兄壬苍浾f過:“教是為了不教”這就是教育的規律。因此,要授之以法,言之以理,疏之以術,導之以行,引之以情,道之以德。《說文解字》曰:“學,覺悟也。”學,是對教過程的理解和體悟,是教的終極目的。做,是為了鞏固學的成果,是教與學的反饋,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的過程,是聯系實際的過程,也是檢驗教與學的正確與否的過程。這個過程從理性認識到實踐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具有更加重大的意義。這是因為:只有經過第二次飛躍,才能把理論用于指導實踐,實現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只有經過第二次飛躍,是理性認識再回到實踐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檢驗,豐富和發展。
教、學、做三者是學習知識、認識知識、掌握知識、發展知識的過程,它們互為條件、互為作用、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和諧融合。其理由是:通過認知、體驗、實踐,促進感悟,使之內化于心、外顯于行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主體認知和行為的過程。因此,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內容、學的內容和做的內容必須和諧地統一起來;教師不但要將教法和學生學法聯絡,并且要將自己的學問聯系起來。概而言之,教師的責任在于教學生如何學,教法必須符合學法,做到邊教邊學。其實,教師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耙驗橄壬荒芤簧皇栏鴮W生,熱心的先生固然想將他的所有傳給學生,然而世界上新理無窮,先生安能把天地間折奧妙為學生一齊發明?”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在學校里獲得一種學習能力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有了這種能力,即使離開了老師,離開了課堂,他們照樣能獲取知識。
當今是知識爆炸時代,知識更新猶如快馬加鞭,一日千里,教師要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因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只有不斷地充電、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此乃當今社會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
“教學做合一”既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理論,也是教學論,其含義極其豐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說明。”陶行知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薄皬南壬鷮W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學生拿做來教,乃是真理;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薄皬膹V義的教育觀點看,先生和學生并沒有嚴格的區別!瓡慕倘耍粫母藢W,是我們不知不覺中天天有的現象。因此,教學做是合一的!逼浯,它又是方法的說明。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因此,教學做是以做為中心的,因而做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教學做合一”,是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上的具體運用和發展。它改變了教師只管教,學生只管學的分割狀況,改變了學生從屬于書本,是讀書的現象,改變了學習與實踐的學用脫節現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性的緊密結合,以生活為中心進行教學,為了解決生活中提出的問題而去學,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新的生活。陶行知先生這種以生活為中心,實行教學做高度統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證了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培養首腦并用,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的新一代人才。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以服務于我們的教育事業。今天我們有幸拜讀《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猶如黎明的曙光,引領我們走出教育的陰影和誤區,走向光明。學習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讓我們深深感到教育原來是如此的美麗。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何謂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边@就是說,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因而生活是活生生的,知識和經驗都源于生活,都源于生活實踐,知識的內涵與生活的內涵是相等的,所以他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因此,生活教育就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誕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其實,“教學做合一”與生活教育也有密切的關系,因此,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這就是說,生活是無窮無盡的,知識也是無窮無盡的,活到老,學到老。因此,陶行知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 這就是說,“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歸根結底則是一句話:“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本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所以,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還要教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是我們現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耽讀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即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嶄新的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在學習新課程理念,開發校本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天,我們回顧陶行知先生的話,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實踐與理論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對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創造性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斷增長和完善,教育是對學生經驗的改造!倍磐摹敖逃瓷睢本褪菑仡^徹尾的形而上學思想,是脫離客觀實際的唯心主義的教育思想,而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是承認一切非正式的東西都在教育范圍以內,這是極有力量的!笔菍嵺`與理論相結合的唯物主義教育思想,是實事求是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又認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边@就要求我們有選擇地生活,選擇生活就是選擇教育,不是把教育簡單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們理想的教育。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們健康的教育!吧罱逃绷硪粚右饬x是人類需要什么,我們就教育什么;社會需要什么,我們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育什么。學生需要面包,我們就得過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學生需要戀愛,那么我們就對學生進行戀愛教育,學生進入青春期,就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吧罱逃笨梢哉业浆F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的教學情況調查中發現,學生喜歡同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老師。
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情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富有生活氣息的內容進行教學,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于開啟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學生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皫熣,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學習。教師應該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像一個有生命的蠟燭,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黨的教育事業,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為人民的教育事業,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們繼續奮行,引領我們繼續探索和領悟。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也是“教學做合一”的最高境界,只有愛其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盁釔勖恳粋學生”,是陶行知先生的第一面偉大旗幟。然而在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甚至于學生愿不愿學,是否開心快樂,均不為教師所關心。我們無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方法的采用上,都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為情感活動的中心是愛,愛是人類的永恒話題,教育的本質是人與人的溝通,人與人的交流,聯系這種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紐帶就是愛,愛是每一位學生都希望得到的精神雨露。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中認為,人的心靈是由欲望、理性和精神構成的。欲望和理性,主要調控人的物質需求,而精神的追求則指向主體的存在被社會所認可和肯定。所以,我們要“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不管他們是否漂亮;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不管他們是否可愛;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不管他們是否聰明。”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所構成的。教育應該把育愛與教真有機地整合起來,其終極價值是使人真正成為有自然情感、社會情感、精神情感的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受教育者富有“愛滿天下”的人,熱愛黨、熱愛國家、熱愛自己、熱愛他人、熱愛知識、熱愛智慧、熱愛自然、熱愛社會、熱愛人類,熱愛事業、熱愛生活。只有育愛,才會使受教育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會自覺去求取真知,追求真理,學做真人,踐行真事。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皭邸笔翘障壬簧I身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現。教育是人與人的交流,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互學。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苯處熀蛯W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師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不是教師把做的道理填鴨式地交給學生。新課標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的那種師道尊嚴,新穎的師生關系正在形成。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激發愛的情感,經常深入學生中間,進行師生互動,充當學生的一員,與他們交流、溝通、合作、互動,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作為教師,我們在人生的教學道路上用自己無盡的愛為孩子們的世界添抹一蔟繽紛。
我們深深感到,愛心是人間最真摯的感情,也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礎。播下愛的種子,“被陽光照耀的地方才是溫暖的,被師愛撒播的眼睛才是明亮的。”作為一名教育者,自己心中應該充滿愛的陽光,把愛的種子播種在泥土里,讓嬌嫩的幼苗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滴水,可以穿頑石;清泉,可以潤心田;愛心,可以撥心弦。愛是雨露,她能滋潤人;愛是夏日,她能溫暖人;愛是奉獻,她的無私能讓幼苗茁壯地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希望得到愛的滋潤,愛的溫暖,更何況那些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學習和行為上暫時落后的學生。
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蔽覀儺斀處煹模诮逃腥裟苁冀K想著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對學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尊重,學生內心那顆愛的種子便會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之下生根、發芽。
教師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擔負著黨的教育重任,我相信,只要對學生有愛、有信任,心甘情愿地付出,默默地耕耘,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及業務水平,努力使自己成為科研型、學習型的教師,成為學生的一頭源遠流長的“活源頭”,用自己的愛編織著學生成長的搖籃。在自己熱愛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關心、愛護、尊重每一位學生,用我們的愛心鑄造我們崇高的師魂!讓我們一起努力,為托起明天的太陽而奮斗不息!
教育名著讀后感12
這本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的兒童學家德。亞米契斯的代表作。它自一八八六年問世以來,已被翻譯成數百種文字和方言,還多次搬上銀幕和舞臺,又改編為連環畫,成為各國一代又一代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愛不釋手的讀物。
在《愛的教育》里面,作者描寫的主人公是恩里科,描寫恩里科是怎樣度過一個有趣、快樂的三年級。在故事中有一則則美好和真實的“每月故事”,一個小學生的世界活潑潑的呈現在我們面前。作者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敘師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現人性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由于它包含了作者在對社會中下層艱辛度日的大眾的深沉的關愛,對普通人純真心靈的熱忱贊頌;由于它洋溢著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溫馨之美,使讀者閱畢全書,激蕩于胸懷的`感情波瀾久久難以平息。不妨說,作者用愛的鑰匙打開了人們的心扉,或許正是這個緣故,這部作品的名字在意大利文中就叫《心》。
在這本書里,所謂的愛就是用心的愛,在《愛的教育》里都有一篇篇,一則則生動,同我們不一樣的精彩生活日記。所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它將伴隨著我快樂的成長。
教育名著讀后感13
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國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本書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行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下面就"生活即教育"來談談我的體會。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說法,"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還要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說"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
教育名著讀后感14
在這段時間里,我拜讀了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儒德教授編著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書。書中用淺白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實驗以及鮮活的案例來介紹和演繹心理學的規律、效應和法則,讓我們充分激活自己熟悉的先前知識經驗,去解釋、建構它們,生成自己的理解,從而受到智慧的啟迪、心靈的震撼。里面的64條心理效應改變了我以前對心理學的看法(枯燥、抽象、不實用),對我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啟發與點撥,同時也更堅定了我的一種想法:想教好學,除了通透教材掌握業務知識之外,還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即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教育中的各種心理效應,引導孩子饒有興趣、主動的參與學習,進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系列位置效應》告訴我們:
1、老師在課堂開始和結尾要講重要的內容,處理重要的事情。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占據最重要的時間。
2、學生要重視一節課的開頭和結尾。不要讓上課的前10分鐘在找練習本的過程中度過,也不要讓快下課的后10分鐘在想象課后如何玩耍中度過。
3、背誦文章、單詞時要經常變換開始位置。
4、每次學習時間不能太長,合理安排學習材料的順序。
《不要等墻倒塌再來造墻——遺忘曲線》:
遺忘是學習的天敵,如何和遺忘做斗爭?最基本的答案就是:復習,重復你所學的內容。德國偉大的心理學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不要等墻倒塌了再來造墻!边@句話生動地描繪了遺忘曲線應用的精髓:及時復習。遺忘規律要求我們學習之后要立即進行復習,加強記憶,并且以后還要再復習幾次,但復習時間的間隔可以逐漸增加。
復習就是“溫故而知新”,“溫故”是形式,“知新”才是最終的目的,要在追溯陳舊中發掘新意。當然,達到“知識”不是依靠機械的`重復、簡單的記憶,每次重復應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點,這樣每次重復才會有不同的感覺和體會,才會獲得更深的認識。知識的認識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重復中得到升華。
從這個效應中,我體會到了一點,就是說要及時的對我們的教學做到及時的反思,并引導學生有規律地復習!皵祵W沒有新知識”,確實數學的學習都是在原有的結構上延伸的,是系統的,所以我們可以不斷溫故,當然重在知新了!
《給學生留點空白——超限效應》:有一些家長經常盲目的對孩子進行許多大而空洞的說教,在短時間內集中火力打殲滅戰,在渾然不覺中,孩子的心理已由最初對自己錯誤行為的內疚感發展到對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批判的憤怒!造成孩子幼稚的心靈難以承受,“超限效應”就是青少年在受到不恰當地批評時出現“頂牛”的原因。學習上也是這樣,下課了,老師仍講解再三;周末了,班主任仍津津樂道,此時你是不是有沖出教室的沖動。這也是因為超限效應的原因。所以當向學生或孩子講授知識、布置作業時,在時間以及數量上要注意不要超過孩子可接受的限度,否則不僅達不到教育的初衷,而且會適得其反。
《超限效應》提醒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在任何方面都應該注意“度”,如果“過度”就會產生“超限效應”,如果“不及”又達不到既定目的。只有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才能“恰到好處”,才能避免“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的超限效應。
《獎勵的藝術——扇貝效應》提醒我們老師,一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貝效應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在一種新行為、新習慣養成的初始階段。連續的、固定的強化是必要的。而當學生的學習或者行為達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斷地延長強化的間隔時間,直到最后撤銷強化。
《為了明天更美好——延遲滿足》則從另一個角度提醒父母、老師們要關注孩子自制力的培養,讓孩子在延遲滿足中學會期待、珍惜、克制。
《絕望的體驗——習得性無助》以一條狗的實驗為例,印證了動物、人類在多次收到挫折后,都會表現出的絕望和放棄。其實,很大程度上,一些暫時落后的學生之所以始終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們過多地品嘗了學習上的挫敗感。多次的打擊使他們最終放棄了奮斗。這無疑在提醒我們,一定要多給失敗的孩子一些鼓勵,多給孩子創造一些成功的機會,盡量避免給孩子創造“習得性無助”的誘因——挫敗感。同時,也提醒我們老師,教會孩子正確地對待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而《酸葡萄與甜檸檬心理》則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讓孩子不要只盯著別人的“葡萄”,要學會欣賞自己手中的檸檬,即使它酸酸的……
其實去年暑假我已經粗淺的讀了一遍這本書,將其中的一些印象深刻的心理效應應用于自己的教學中,感覺受益很大。本假期我再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讀得很用心,因為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知有一種什么力量總是牽住我的思緒,讓我不自覺地就回憶起身邊的那些教育案例。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想應該充分解讀這本“教育辭典”,巧用教育中的心理效應的巨大魅力,爭取最大限度的實現教育智慧.有了這本書作良師益友,相信我們的心里會更加亮堂一些,我們的工作也會更加有成效。
教育名著讀后感15
愛的教育,以一篇小學生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一個小學生的所見所聞,使我感受到生活中的人們是多么的需要互相幫助,互相理解,互相關心,而這種幫助、理解和關心,都離不開一個最最根本的東西。愛。讓我懂得了生活中不能缺少人與人之間的愛。
愛是什么?我帶著這個令人深思的問題,打開了這本書。讀過后,我不禁潸然淚下。這樣一本小小的書里,蘊含著數也數不清的充滿著愛的故事,一件件的雖說都不是什么大事,但卻都能反映出故事里人物的心靈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富有愛心。他們像烙印一樣,深深地印在我么心靈深處,使我懂得了生活中不能缺少人與人之間的愛。
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愛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邊,卻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就說父母的愛,在我們生病的`時候,是他們沒日沒夜的守候著我們,細心地照料著我們,白天上班,晚上守夜,勞累至極卻沒有一句怨言;在我們陷入困境時,是父母陪伴在我們的身邊,鼓勵著我們,給我們信心;晚上,在我們休息后,他惡魔你會給偶我們一個溫馨的吻,道一句晚安。這些都表現出父母對我們親切的關懷和深深的愛。
愛是什么?這本書并沒有給我們明確的講解它的含義,而它的意義卻已隱藏在書中的字里行間了,現在我可以充分的回答這個問題:愛,是對祖國的熱愛,是對父母的敬愛,是對老師的敬重和終生不忘,是對周圍人的關心,是對窮苦人的同情,是對殘疾人的尊重和幫助。愛是溫暖的春風,它能融化人們心中的冰雪;愛是溫柔的雙手,它能撫平人們心中的累累傷痕;愛如空氣一般,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卻能夠彌漫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帶跟每一個人。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時間。只有為別人花費他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才會更有意義。
【教育名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外教育名著范文03-28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08-06
閱讀名著《愛的教育》感悟12-17
教育名著讀后感06-14
《教育名著》讀后感12-08
教育名著讀后感05-27
名著《愛的教育》收獲(精選33篇)11-27
愛的教育名著讀書筆記12-19
教育名著心得體會05-29
《愛的教育》名著讀后感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