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名著讀后感集合6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名著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傅雷家書》名著讀后感1
暑期老師要求我們看名著《傅雷家書》,老實說,我并不喜歡名著,在我的印象里,名著里的語言是枯燥而乏味的。可是《傅雷家書》顛覆了我對名著的看法。
我認為家屬無非就是表達對遠渡重洋的子女的依依不舍,而《傅雷家書》不僅僅如此,家書中所充斥的,是對自由的向往,是對真理的追尋。它像一面玲瓏剔透的鏡子,反映著人們內心的道德觀念。它是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是父親時時刻刻提醒兒子的警鐘。它也是母親對兒子辛車勞頓的理解,是母親對兒子永不改變的支持。
父親會對兒子談理想,同時也會端正兒子的道德思想。父子之間似乎是四目相對的坦誠,談古論今,討論音樂,說國家大事,更是會一一指出兒子的優缺點。母親會對遠隔萬里的兒子訴思念,互相告訴近來發生的事情。但是我的父母卻不像書中的一樣,他們文化程度不高,也不會寫幾個字,更不會給我寫信。他們有時會日夜不停的工作,有時每晚才會跑到這邊來,爸爸看電影,媽媽看電視,偶爾也會和我們寒暄幾句,等到第二天,我起床的時候,早已不見他們的蹤影。
以前,以前他們不這樣的,在我們一家人住在瓦房的時候,還能時常得看見他們,因為那個時候工作的地方就在家里。但由于以前的家離學校有5里多的路,有時我會騎自行車去學校,有時走路,弄得經常磨出水泡,而且成績也直線下落。慢慢地,我們就住進了新房,面對干凈冰冷的大房子,再也不見一家人在一起的笑臉。以前爸爸總喜歡在餐桌上說長論短,也會和我們討論學習的'問題,我也時常抓著爸爸說歷史,道如今。我喜歡在餐桌上眉飛色舞的描述學校里的事,而爸爸通常在桌上放一碗白酒,吃著炒熟的咸花生,那是他認為最愜意的事情。
《傅雷家書》里有一句我最喜歡的話——“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人生不就是靠隱忍來撐過去的嗎?”
隱忍,這兩個字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
我還記得那個有微風拂過的夜晚,爸爸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潔潔,你知道嗎?人生有好多事都需要隱忍的。凡事要以兄弟朋友為先,就算他們對你不好,你也要視如己出地對他們,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腦后。”我聽不懂似的眨了眨眼睛,爸爸笑了,前面禿頂了的額頭,在昏暗的燈光照射下分外光潔。很多年后,我才明白爸爸說的是嬸嬸。每當過年我們會邀請叔叔一家來吃飯,而嬸嬸嫌我們家太臟,用各種理由搪塞我們,盡管爸爸給錢他們還款,而我們家依舊欠著款,也不要嬸嬸還。而爸爸依舊一如既往地請嬸嬸過來吃飯,一如既往的去叔叔家拜年。
因為隱忍,因為寬容。
而這句話像是被時光深深鐫刻一般,刻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傅雷家書》名著讀后感2
讀著這一封封意味深長的家書,感受著這一份份夾雜在字里行間的愛子心切,我不禁想到那些被我們漠視的愛。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范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做人,后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那186篇家書,包含著父親對孩子事業上的引導,母親對孩子生活上的叮囑……那平凡樸素的言語一次次地讓我感動。分別后父母充滿思念的徹夜難眠、傅聰回家后父母充滿喜悅的`淚流滿面、因長久沒有收到兒子的信而擔心憂郁、甚至是孩子回信中一個錯別字的糾正……這無不體現父母對兒子深沉的愛。
正是這種深沉的愛,讓我聯想到我的父母。
自從我升上初中以來,學習任務越來越多,空閑時間越來越少。我不得不整日繁忙于學業之中,從而缺少時間陪伴父母。于是,我和父母漸漸疏遠了。我開始漠視他們的愛,不知不覺地,我們之間出現了一道隔閡。
就在我陷入深淵,不知所措的時候,我遇到了《傅雷家書》。這本書中的每一句叮囑,每一次教誨,每一番談心,無不體現傅雷夫婦的愛子情深。這也喚醒了我那顆日漸遲鈍的心。我開始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開始重視他們的愛。趁著春節來臨之際,我放下手中的筆,踏出心靈的門檻,與父母共度佳節。我開始體會父母那每一句叮嚀,開始感受父母的每一個舉動,從思想上,行動上深深地感激他們。漸漸地,我們之間的隔閡消失了,又恢復到之前的融洽關系。
是的,那些最容易被我們漠視的愛,就是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這種愛散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溫暖我們的心靈。一句叮囑,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次關心,都飽含著深深地愛意……只是因為這些細節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漸漸地,我們就會習以為常,漠視它,忽略它,甚至開始厭倦它,排斥它……等到我們真正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時,才會發覺這種愛的珍貴與來之不易。而那時,也許只剩下遺憾和惋惜了。
其實這個世界并不缺少愛,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面對父母的愛,我們不應該因為它的平常而漠視它,也不應該因為它的細碎而排斥它。讓我們敞開心扉,積極行動起來,感激父母的良苦用心吧!
《傅雷家書》名著讀后感3
當兒子在事業上取得成績時,作為父親的傅雷當然是高興的,但并沒有沉浸在那份成就里,而是希望兒子在取得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仍然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境。“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總算我的教育沒有白費,你二十年的折磨沒有白受!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后你可以孤軍奮斗了。何況事實上有多少良師益友在周圍幫助你,扶掖你。還加上古今的名著,時時刻刻給你精神上的養料!孩子,從今以后,你永遠不會孤獨的了,即使孤獨也不怕的了!”
傅雷說:“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當代哲學家周國平則說過,孤獨、寂莫和無聊是三種不同的境界,分別屬于精神、感情和事務的層面;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對精神與靈魂有著執著追求的人,對人間充滿摯愛的人,才可能體驗真正的.孤獨;孤獨產生于愛……傅雷相信:“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正因為赤子之心是最純潔的,它不含私心雜念,沒有欲望紛爭,只容納人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感情,所以“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現實生活也許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會遭到誤解和排斥,身邊的世界讓他孤獨;但人類最純潔最美好的感情與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將成為他的知音和朋友。
赤子之心無比純潔,剔除了紛紜雜念,才可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并以之“打動聽眾的心靈”。藝術的境界,人生的境界,便都在這里企及了。貫串在這兩則信中的父愛,其實就是堅強。第一封信中“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第二封信中“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堅強說到底就是擁有一顆赤子之心。而“赤子之心”,是藝術創造的峰。這種心靈的純潔是人類共同的美好愿望。
《傅雷家書》名著讀后感4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淺的書——《傅雷家書》。
它不僅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么,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甚至是比較刻薄的人,這正是他的身世所決定的傅雷在幼年喪父,童年母親的嚴厲家教。在細節上修煉自己的品德,雖然家書中是許多教育兒子的話。
但實際傅雷自身都做到了,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養身教勝于言傳吧。當然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蘊的儒家文化,又有從頭到尾的接受唯物主義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其實,我們身邊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他們的頭發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
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從這里邊我想到了現在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確實令人擔憂,許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來越低,以致于現在的孩子不能適應社會,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正是中國父母的悲哀,所以培養一個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時候,該給予自由就給予,該讓他自己去冒險,就讓他去……不要過分溺愛,讓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訴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國家,所在的社會,以及這個家庭等一切一切他應該了解的東西。永遠不要說:“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之類的話。那樣他會不珍惜童年。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說人自己一輩子都活不明白,有時候只能順其自然。你給予了他生命,有責任。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庭,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是終究要出海的,要經歷的風浪,是終究無法避免的。
人生的許多路,許多暗夜,只能獨自去面對,孩子的人生,父母無法去替代,去承擔。清華大學曾辭退了一個學生,原因是該生在學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帶。另有報道說,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雞蛋,只好哭著握著兩個雞蛋回家,這樣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嗎?不奇怪!有這樣的教育,就會有這樣的孩子。
溫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狂風暴雨。
《傅雷家書》名著讀后感5
家書,即寄往遠方的家信。里面承載著深深的思念,或殷切的希望,又或者諄諄的教誨。《傅雷家書》不在僅是傅雷教育自己兒子的信,而是傳遍萬家的智慧結晶。
這本書那濃濃的“親情之韻”讓人讀起來似云游世 間的那份真情,直白又易懂,是一本值得我們好好欣賞的書籍。傅雷對兒子說:“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堅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即使孤獨也不怕”(見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對于感情的創傷,要“當做心靈的灰燼看”(見第一封信)。二是“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永遠保持“對藝術的謙卑”。這兩方面合起來,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勝不驕,敗不餒”,就是寵辱不驚,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講的“心理相當平衡,不至于受傷”,“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第二封信所說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也都是這個道理。 但“堅強”的最高境界,可以說還在于葆有一顆“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赤子能夠保持心靈的純潔,能夠無懼孤獨,才是人性中最可貴的無堅不摧的堅強。”
傅雷說“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而是操心”,他就這么的操心,從孩子呱呱落地開始,直到孩子擁有了自己的天空。他仍期盼著自己能更了解這片天空,更希望能盡自己綿薄之力,讓這片天空更具色彩,或者更清澈。他做到了,不管環境如何改變,自己的處境多艱難,他那一份愛子的心仍在家書中對生活充滿希望。他愛自己的兒子,這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畢生最偉大的藝術,流傳至今,
誰能說父愛都是沉默的呢。傅雷表現的那么的淋漓盡致,那么的真。因為真,所以這些家書是那么的動人;因為真,每一句話都那么的循循善誘:因為真,每一句語言,都直擊我們的.心。
“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他這么教導兒子。人人都說望子成龍,不假,傅雷也有此心。但,超越自己便可。不需做的太完美,也不需追求的太多,只要盡自己最大的付出,得到的,便是最好的。
“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不是可恥的事”。而我想說的事,不需偶爾,思念了便告訴你;犯錯了便教導你;驕傲了便贊美你。流露出最真實的情感,就好。
父愛的韻味如此的伸長。所以,你要認真且細心去品才好。
《傅雷家書》名著讀后感6
這是父親寫給兒子的信,一封封容具了親情。我開始看的時候,心里甚是喜悅,可以知道鋼琴家的成才之路,這樣的話可以借鑒到我以后的日子里。殊不知,傅聰的成才之路充滿了坎坷。他也有喪氣的時候,他也有脾氣暴躁的時候,我之前以為名人都是神人,都是很能藏住自己的內心,這些信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傅聰,更能走進傅聰的生命。我更看到在他失敗的時候,父親不是安慰,而是指導他,引領他走向正確的方向。有時候,我們失敗了,我們需要的不是安慰,不是眼淚,不是陪伴,而是一條能走出困境的路。
傅聰他比常人幸運,卻又是不幸的。他可以有留學外國的經歷,卻得飽含思鄉思歸之苦。在異國他鄉固然能收到更好的教育,但是也得一個人面對那些苦難。在這樣的狀況下,傅聰是需要人陪伴的。但也許也因為這樣,傅聰才有了3次婚姻。他迫切地需要家庭的溫暖,可是太急太沖動,以至于還沒得及看清是否適合在一起就邁入了婚姻的殿堂,而又迅速地離場。我想說大學,不要因為寂寞而去愛,而去背上那些今后的痛苦,抉擇必須清楚理性,我們也算離家,但大學生要學會自管。
傅雷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告訴傅聰,他們不像父子,更像朋友。他父親沒有怪過他,那是傅聰自己的選擇,父親只是一個提供建議的人,而不是決定一切的。在適當的年齡講適當的事,從來不會抹殺傅聰的求知欲。當下,我們有時候過于強硬,過于逼迫,孩子們去接受那些他們并不清楚的事情,我們這是在扼殺孩子們的權利。父母的話只是一種建議,而不是硬性指標。
上了大學,我們的獨立性增強,但并不是天高任鳥飛,你就可以無目的地飛翔,忘記歸家的路。即使身在他國的傅聰,還時刻保持與家里的聯系,這是傅雷要求的,因為家人總是想要知道你的近況的,你過的一切。在大學的我們,可曾記得,多與家里聯系,無論走到哪里,我們都是孩子,我們都歸屬于家。有家才有一切,家是自己最堅強的后盾。
前面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父親的教誨,夾藏著慈愛,但讓我映象最深刻的是傅雷在1966年寫的信吧。讀到他臨死前的告示,心里酸酸的,大概是傅雷夫妻雙雙吊死在家里,那種凄苦吧。這雖然不是傅雷家書的主要內容,但卻撼動我的.內心。在那個時候,在那種情況下,傅雷那種不卑不亢的精神,以及看淡生死的氣概。人世間即使仍有他牽掛著的人,他的兒子孫子,但是文革給予人們的傷害是需要血液來洗刷的,是需要鮮血的祭奠喚醒人名的內心。人世太多的可惜,十年的文革,中國太多的文人逝世,寄托于未來,傅雷也是這么想的,總會有洗冤的一天。
每一個人看傅雷家書都有自己的體會,不同時期看也有不同的想法,和當時的心境也有很大的關系,不管如何,傅雷家書是那個時代留個我們的一筆財富。
【《傅雷家書》名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名著《傅雷家書》閱讀感悟05-21
名著《傅雷家書》有感600字02-15
最新名著《傅雷家書》感悟05-18
名著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8-19
名著導讀《傅雷家書》名師教學設計07-22
閱讀名著《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8-19
讀名著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8-19
名著《傅雷家書》閱讀感悟6篇05-21
名著《傅雷家書》閱讀感悟(6篇)05-21
傅雷家書(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