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著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1
最近讀完了《西游記》原著,深有感觸,實令人嘆服吳承恩的想象力與文學底蘊。記得以前小時候不懂文言文,就已經對《西游記》有了初步的了解,現在讀完原著,對此書更是感受頗深。無疑,《西游記》是一部極其成功的小說,其內涵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淵源流傳。而其中最成功的部分,便是對人物的刻畫與描寫了,之所以成為舉足輕重的文化瑰寶,這部分當不可或缺,我在此便淺談一下對此書的見解。全文應分為三部分,哪三部分,曰:“第一部分為一至七回,寫孫悟空出世直到大鬧天宮,
第二部分為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征斬龍,唐僧身世及交代取經原因,第三部分包括第十三至第一百回,寫悟空皈依佛門,與豬八戒,沙僧共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斬妖除魔,最終修成正果的故事。第一部分大鬧天宮幾乎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是歷來久演不衰,白看不厭的戲劇。塑造了一個神通廣大,武藝高強,不懼強權,敢于斗爭的故事,也因此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第二部分寫悟空皈依佛門,思想上有很大轉變,由曾經的桀驁不馴變成了如今的樣子,此部分表現了較多的封建宗教迷信思想。
第三部分寫師徒四人共同西天取經的故事,歷經九九百十一難,終成正果,其中著重表現孫悟空的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形象,這部分也是全書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在其中,也是充分表現了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下面便一一道來:唐僧乃金蟬子轉世,因輕慢佛法轉世成為唐僧,他念念不離善心,可謂“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總體說是一個一心向善,意志堅定的好人。可有些時候卻的確令人不敢恭維。有時唐僧昏庸糊涂,總會聽從豬八戒的攛掇而對孫悟空念緊箍咒,他對妖怪仁慈,可卻對悟空冷酷無情,真是令人難解,雖然他仁義忠厚,但不明是非,一味向善,懦弱無能,膽小如鼠,口頭禪可謂是:“悟空救我!”雖然是取經路途中的支柱,可他的缺點著實不少,因此光芒也幾乎被孫悟空的神通掩蓋。要說《西游記》中刻畫最令人喜愛的人物,真非孫悟空莫屬了!孫悟空不僅武藝高強,神通廣大,還意志堅定,具有反叛精神,蔑視神權,了玉皇大帝從不下跪,有時還直稱玉皇大帝為“玉帝老兒”,稱太白金星為“老官兒”,連三界中法力最強大的如來佛祖他也不放在眼里,竟罵他是“妖精的外甥”。真可謂是“勇敢頑強,意志堅定,俠肝義膽,重情重義。”豬八戒歷來就是為人所不齒的人物,他原來是天篷元帥,因調戲嫦娥而被玉帝貶下凡間,他性格粗魯憨直,取經信念不堅定,動不動便要分行李走人,他還常被孫悟空戲弄,常為此懷恨在心,總要在唐僧面前“參他一本”,而唐僧的不分好歹,人妖難辨更是助紂為虐。他還昏庸自私,總用自己狹隘的胸襟去揣度別人的胸懷,而且貪戀女色,真可謂集眾多罵名集一身。但他也并非無比小人,他狡黠而不奸詐,貪小利而不忘大義,輕視利益,充滿樂觀精神。沙僧寡言少語,是卷簾大將臨凡,西天取經路上,他與豬八戒負責行李馬匹,同時也幫孫悟空斬妖擒怪,最后修成正果,成為金身羅漢,他是隊伍中不折不扣的堅定分子,只一心要取經,每次八戒要散伙,他都會去制止,他還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只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刻意爭功,當妖怪來襲,他明知自己本領不高,但依舊挺身而出,他還是最了解唐僧的人。取經隊伍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際關系,這個調和任務無人去做,而沙僧卻做到了,他在默默的調節人際,為取經做出了重要貢獻。
《西游記》的描寫從天上到地下,從龍宮到地府,都有著超凡的本領,表現了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尤其是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西游記》成了我國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2
假期中,我在學校圖書室借了一本《三國演義》,讀完此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乃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通過設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為可能,把人物的個性特點描述得淋漓盡致,把一個個場面描繪得更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我過目不忘,即使拋開了書,它們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么“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連環計,空城計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3
這本書其實很早就已經買了,當初看了開頭的話劇《茶館》,之后就一直擱下了,該忙啥忙啥。馬未都先生的《都嘟》也正是在那個時候開始看的,最近很多大家都在做自己的個人脫口秀。但看了《都嘟》那么幾段后,感受真是無比寬闊,年代的代溝想必是個尺度。不過看多了就會覺得有幾件事情會讓我覺得有意思,很有意思。
小說集里的《我這一輩子》當看到一半不到時,在網上查了查,果真有電視劇的拍攝,想想也是,大師的作品就是不一樣,沒有牽強的劇情,順暢的言語描寫,灰色的幽默表現手法,曾假設過,要是20年前讀到或者精讀這樣的作品,我會不會迷上寫作?沒有如果,沒有假設。
小說把我帶到了那個世界,從小學開始被教育成舊社會是黑暗的,民不飽食,衣不保暖,生活在水生火熱中,但這些籠統的名詞可以說是一代人的教育失敗,就其感受而言,沒有具體到可以直接去用感官去接受信息的,忙著學業,只要記住那些能得分的回答就行了,像這種感受還是擔擱下來吧,沒必要跟自己的皮肉過不去。
時間就會忙著堆積起來,直到讓你覺得什么叫做虛無,什么叫做輕飄,說好聽是叫單純,以前在網上看到個脫口秀,一個胖子做的,還是學生,具體叫什么都忘了,內容是一個男孩子從小家境很貧苦,幾乎每天都遭受到了同學的嘲笑和謾罵,他堅持和忍受下來了,難能可貴的是踏實的做著他做的事情,然后一直到工作,春天來了,老板欣賞他,就加薪升職,但他卻自殺了……誰都不會想到在他春天的時刻竟然選擇這樣的一個方式竟然結束自己的生命。誰都無法理解和接受,但這就是他的世界,我們能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他在他的世界里的那一切?不應該刻意回避和忽視那些值得教授的和學生需要去感受這個世界的一切,世界那么大,都要去看看。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4
《教育漫畫》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近代早期著名的教育家洛克,這是洛克在流亡荷蘭期間,曾擔任友人愛德華·格拉克之子的家庭教師,并與格拉克進行多次通信討論關于家庭教育的問題。1963年,洛克將這些內容加以整理,并以討論紳士教育為話題,發表了他的教育代表作《教育漫畫》。該書反映了洛克的政治和哲學思想,從體育、德育、智育三個方面探討了當時資產階級最關心的紳士培養和教育問題,對英國乃至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洛克在《教育漫畫》中一開始就指出,“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關于教育作用的論述不同于以往的封建社會把人的形成看做是遺傳或天賦的產物,強調教育的重要性。
洛克認為英國的教育的重點應當放在紳士教育上,他重視紳士的道德教育和實際知識。他曾說過:“英國在世界上是一個有地位的國家,原因是我們有德行、本領和學問。”洛克關于教育目的的論述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對自己子弟的要求,即有為統治階級所接受的道德觀念與品質,有開拓資本主義事業的廣泛知識和能力,有在各種場合與人進行交往的禮儀和規范。
如何對紳士進行教育,洛克認為,理想的教育應是家庭教育,他主張由父母聘請優秀的家庭教師來培養紳士,而反對他們到學校去接受教育。洛克站在上層社會的立場上,認為社會上“到處流行著粗野與邪惡”,學校里情況復雜、道德敗壞,兒童到學校去,會由于“傳染”而失去“純潔”和美德。因此,他主張紳士教育應當在家庭中進行,認為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使其子弟舉止文雅、思維敏捷,學習容易和迅速。總之,在洛克看來,紳士所具有的道德品質在學校教育中是不能獲得的。這樣的教育思想當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反映出英國當時時學校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以及英國貴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傳統。
在《教育漫畫》中,洛克把紳士教育的內容作了體育、德育和智育三個方面的劃分和詳細的論述,并提出了相應的教育立法,對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關于體育的見解,對資產階級子弟在身體素質上提出嚴格的要求。在道德教育內容上,洛克認為要使兒童形成良好的品德,就要培養各方面的德行,主要有:勇敢、坦白、公正、大度、謙虛、克制、聰敏等。關于道德教育的方法,洛克主張首先要以理性為指導,從小對兒童進行說理教育,讓兒童所有的欲望和動機都服從于理智。他強調,說理教育主要是讓兒童明白,支配兒童活動的不是情感和欲望,而是理性,應讓理性伴隨著兒童成長。其次,重視榜樣示范作用。洛克說,成人可以盡量地對孩子談論禮儀,但孩子的伴侶是什么樣子,孩子的儀態就會是什么樣子。在《教育漫畫》中,洛克把智育放在僅次于德育的地位。他認為,對一個紳士來說,“學問是應該有的,但是它應該居于第二位,只能做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之用”。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5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講了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國鼎立。一場刀光劍影的戰爭還清晰可見,顯示三國時期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動蕩不安的現象。
什么“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己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接著就是諸葛亮,這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然后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后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于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后終于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么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6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對于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服務于我們的教育事業。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這本書,受益匪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現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對學生的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喜歡同現實生活、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老師。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說“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
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于開啟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計算,學會學習。教師應該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個有生命的蠟燭,以便燃燒,一邊又在生長。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祖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前進、感悟和探索……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7
最近讀了《教育的55個細節》和《愛的教育》,透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我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就應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陶淵明說: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堅持不懈,就會天天成長。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人才的培養者,就更就應勤奮的讀書學習。最終到達一種境界:讀書內化為自我的精神需要,讀書成為自我的一種生活習慣,讀書成為自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師讀書不一樣一般人讀書,要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要帶著問題讀書,深入思考、大膽懷疑、努力實踐、勇于創新。學習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我的主觀選取。如讀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和名校交流,拜專家為師,以學者為友等等。不僅僅學大師們的理論精髓和實踐經驗,更要學習他們不迷信權威的創新精神,學習他們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獻身事業的人格力量。同時要懂得把學習資料轉化積淀為自我的綜合素養和創造潛力,這樣才能提高自我的業務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許多專家也給我們帶給了經驗和指導意見。
李校長總結的讀書方法是:在身邊尋找問題——帶著問題讀書——透過讀書找到解決問題的觀點、立場、方法——用書中找到的觀點、立場、方法解決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改善自我的行為。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鑒。
特級教師宋如郊認為:“讀書學習這個過程貴在堅持和得法。”他總結出一線教師讀書的要點:
第一,讀書要堅持這樣的習慣:
1、勤,天天讀一點。
2、博,各種書都看一點;
3、新,追蹤前沿的新信息;
4、思,回味咀嚼。勤,是保障;博,是寬度;新,是銳度;思,是深度。
第二,讀書要堅持內化:
1、由數量上的積累進而構成質量上的積淀;
2、將資源轉化為能量。即將所讀資料有效轉化,為己所用,變成自我的專業思想和技能。
第三,讀書要堅持務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1、即重點要突出,教育理論和本專業的著述是讀書的重點,數量上要保證,時光上要傾斜,整合上要優先;
2、返“本”,即經典著作要常常“回頭看”,常讀常新,像《葉圣陶文集》這類著作就應多看幾遍,每一遍都有新收獲。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于酒囊飯袋、行尸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兩方面的好處:
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行動改變命運”。
二是用思想陶冶學生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搞笑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于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復,不可替代,無比珍貴的生命。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中有一條就是寬容,在《中國教師缺什么》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獲;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云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著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我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我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我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質人生,二是藝術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追求一種快樂的讓心靈釋放的藝術人生還是能夠做到的,那就是多讀書。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愿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8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讀完它感觸頗深。它諷刺了我國古代封建惡勢力獨霸一方的丑態與它最終將會走向滅亡的必然命運。
《紅樓夢》刻畫了兩百多個人物,他們各具特色。給我印象深刻的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
賈寶玉這個人由于從小被祖母與母親溺愛而造成每日與女孩兒們玩樂,不顧學業,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但也是因為這樣,他的父親賈政才會不喜歡他,寶玉也很懼怕他的父親。雖然大觀園里的人盡是心靈骯臟,但是也有真情在,賈寶玉與林黛玉真心相愛,最終卻套但是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運。
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經常落淚,都說她心眼小,但是只有她才擁有賈寶玉這個知己。薛寶釵在大觀園里可算是最有心機的一個了。她為人處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單純人的眼睛,她人緣極好,卻得不到寶玉對她的真愛,她極力討好沒一個人連賈母也不在話下。
王熙鳳是最潑辣的一個了,不僅僅辦事干練,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說不上話來,她處處不吃虧,人們稱她“鳳辣子”,卻逃但是早逝的命運。
大觀園里的人物我喜歡的要數探春了,他心機不如寶釵,文學功底不如黛玉,但是她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許她有一點孤高自詡,但是能在混濁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幾個呢?但她的命運同樣也是遠嫁,離開家鄉,離開父母。
賈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愛孫子孫女們,甚至連與自我毫無血緣關系的小孩子也疼愛,但是她的話何嘗不暗藏玄機呢!黛玉剛進榮國府時,賈母讓她做上座,她不肯,賈母說了句“你是客,本應如此。”暗示了她從來沒有把黛玉當成是自家人,雖然表面上和誰都很親切,但是她但是是假慈悲罷了。
讀完《紅樓夢》讓我見識了人間的美與丑、善與惡,讓我懂得人們之間并不只有完美的事物,也有骯臟與丑陋的靈魂。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9
莎翁的劇作總是對人有著深刻的其實,每一部都堪稱經典,我們往往從中得到啟發,感受到人性的美。在這些偉大的作品中,涉及的愛情主題數之不盡,而其中最為凄美、影響最大的當屬《羅密歐與朱麗葉》無疑。
分屬維羅納的蒙太古與凱普萊特這互相敵視兩大家族,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因此而歷盡艱辛。他們一位是家中的少爺,另一位是深閨的小姐,這個設定與中國傳統的才子佳人類的小說十分相似。而和中國傳統的含蓄不一樣,西方對愛情的表達相對直接,他們互相愛慕,傾訴衷腸,而羅密歐與朱麗葉在窗臺前相遇一幕早已成為不朽的經典。而像中國的四大古典名劇中也有類似的情節,但更為凄美(如游園驚夢)。而通常這種才子佳人類的情節大多以悲劇告終,或是勞燕分飛,或是雙雙殉情——因為要是完美結束的話,劇情就會流于俗套——但總以悲劇告終,是否也是一個俗套呢?顯然我們不能這樣把它們簡單分類,因為無論是悲劇還是喜劇,決定其是否偉大必須看作者能否對人性有著很好的把握上——當然,莎翁是這方面的高手,因而他的劇作總是開創經典,而不是流于俗套。
全劇有幾個閃光點,或者說是主要的矛盾沖突,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第一次見面,互訴衷腸;提伯爾特與邁丘西奧決斗,提伯爾特暗算邁丘西奧將其殺死,而羅密歐受復仇女神的驅使再也顧不上親緣關系,在決斗中將提伯爾特殺死,并遭流放;羅密歐得知朱麗葉的死訊,從曼多亞回到維羅納,在進入朱麗葉的墓室前與巴里斯決斗并將其殺死,后來看見假死的朱麗葉,傷心過度,服毒自盡,而蘇醒的朱麗葉看見羅密歐的尸體后拔出他的匕首自殺,共赴黃泉(或者是到地獄的第二環)。而在劇終的時候,互相仇視的兩家人終于和好,頗有中國傳說《孔雀東南飛》的意味,或者是西方的人文關懷。建國后的唯意識形態論往往把一部作品簡單地按主義或是制度劃分,把過多的政治因素帶入了文學的領域,這種傾向在文學批評中出現得更為頻繁,甚至給《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扣上了反封建家長制度的帽子。如今看來,實為可笑。羅密歐與朱麗葉之所以死,并不是對封建家長制度提出“強烈的控訴”,而僅僅是為了最純粹的愛情。愛,不能在生前得到,就在另一個世界重逢吧!
劇中有一個關鍵人物的設置讓人覺得比較有意思,他就是勞倫斯神父,他是全劇發展的牽線人。作為羅密歐的好友,他從一開始就得知羅密歐深愛著朱麗葉。后來在二人的要求下,他為兩位有情人主持了宗教婚禮。在羅密歐因為殺了提伯爾特而耿耿于懷時,他安慰了羅,并讓他出逃至曼多亞。他讓朱麗葉假死來逃過與巴里斯的婚禮,但到最后棋差一著,兩人還是殉情而死。從劇中看來,勞倫斯神父幾乎是一個全能的角色,他幾乎解決了一切的困難——這個人物的設定讓我想到了希臘神話對西方文學的深遠影響。傳說有位歌手叫俄耳普斯,他的歌聲感動天地。為了救活他新婚死去的妻子,他不惜闖入冥王哈迪斯的地獄,用歌聲征服了地獄三頭犬,后來還感動了哈迪斯,使哈迪斯答應其偕同妻子離去,但在回到人間之前不可回頭看一眼,否則他的妻子就將永墮地獄。俄耳普斯遵照了這一指示,一直到出口前都沒有回頭看一眼。而就在準備回到人間的一剎那,他忍不住內心的好奇,回頭看了一眼,而他的妻子則從他的手邊重墜地獄。
俄耳普斯的歌聲縱然能夠感動天地,卻無法跨越生死;勞倫斯神父的全能也不能跨越生死,這是我從中看到的相似點。而唯一跨越了生死的,似乎便是愛情了。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10
《紅與黑》是19世紀歐洲批判現實主義的基礎作品。主人公于連的個人經歷和最終失敗的抗爭,特別是他的兩段愛情經歷,展現了“19世紀初30年間壓在法國人民頭上的社會風氣”,強烈譴責了復辟王朝貴族的反動,教會的黑暗和資產階級新貴的粗俗、不道德的欲望。
因此,雖然這部小說以主人公于連的愛情生活為主線,但它不是一部愛情小說,而是一部“政治小說”。
司湯達是一位文學大師,善于用愛情來反映社會問題。于連的兩次戀愛都與當時的時代緊密相連,是當時階級競爭的一種形式。的確,他后來對德·雷納爾夫人產生了真正的感情,但起初是出于小公民對權貴的報復。
因此,當于連第一次握住德·雷納爾夫人的手時,他感到的并不是愛的幸福,而是拿破侖式的野心、狂喜和歡樂,以及報復的滿足。
如果說于連對德·雷納爾夫人的追求還帶有一些真誠的情感,那么于連對瑪蒂爾德小姐的愛純粹是一種政治競爭。
瑪蒂爾德有著貴族女孩的傲慢任性的氣質,深受法國_的影響。她認為,如果有另一場革命,像于連這樣的年輕人將會主宰社會。和于連結婚,既浪漫又可靠。而于連認為和瑪蒂爾德小姐結婚能夠爬到高處,因此毫不猶豫地欺騙了她的愛情。
然而,于連的兩段愛情最終以失敗告終。因為在復辟時期,市民對封建勢力進行了反抗。于連不是統治階級的一員,統治階級永遠不會容忍像他這樣的人實現自己的野心。
“紅與黑”在典型環境中塑造了典型人物,對稱的藝術結構和簡單的描述讓司湯達被稱為“現代小說之父”,因為他在《紅與黑》中表現了卓越的心理描寫。
現實主義作家強調真實的細節,但司湯達與巴爾扎克不同,他強調的不是客觀環境,而是詳細內心活動和生動的人物特征。作者常常以幾句話呈現人物行動、周圍的環境和內心活動。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11
《終身教育引論》是這次我讀的書。讀著這本書總是讓我有一種驚嘆的感覺。其中他闡明了終身教育的概念,集中講述了終身教育思想。他的觀點得到許多西方國家的贊同,被認為是“知識社會的根本原理”,并最終發展成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主導理念。書寫成于上個世紀70年代,可其中作者朗格朗對于現代社會的一些認識,社會對人的挑戰以及由此教育應該如何在其中發揮作用,幫助人更好地謀求美好生活,都讓我覺得即使在今天我們依然沒有實現。書中提出的終身教育的思想,并因此而要對整個從兒童時期開始的教育進行系統改造的想法,依然是我們現在追求的一個目標。
以下使該書中一些打動我的文字和段落,摘錄如下:
“教育和訓練的過程并不隨學校學習的結束而結束,而是應該貫穿于生命的全過程。這是使每個人在個性的各個方面——身體的、智力的、情感的、社會交往的方面,總之是在創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稟賦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正是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和研究,通過實習培訓,人才會有更大的潛在可能性去有效地、應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種挑戰。”
“由各類中小學和大學所提供的基礎訓練,并沒有使兒童和青少年為成年后所承擔的義務和任務做好充分的準備。……重要和迫切的事情是在單純的智力活動這個狹窄范圍以外,大幅度地擴展教育和培訓的內容。……必須為基礎訓練提出新的目標,必須制定、保持和發展判斷能力、思考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的方法,并且保持和發展屬于每個人的、往往受到傳統的教學方式損害的獨特表現方式。……兒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在個性發展的完整概念中密切地聯系在一起。”
“我們力圖不用先驗的方法去向人們灌輸現成的、陳腐的文化;我們深信,教育工作者對其他任何一個人、特別是成人能提供的幫助就是給他以工具,將他置于一種環境,使他能夠依靠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自己的日常經驗、斗爭、成功和挫折來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獨立思考,并逐步地形成和發展自己的個性,使個性的各個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現。”
“如果一個成人對自己的教育失去了興趣,如果他除例外情況以外總是對正規和非正規的教育沒有熱情,那就是由于他在易受影響的年齡即青少年時期沒有從提供給他或強加給他的教育中發現他所需要和期望得到的東西。……考慮整個教育,考慮教育個階段的連續性和相互關系。當我們說到終身教育的時候,我們腦子中始終考慮的就是教育過程的統一性和整體性。”
“從長遠來說,實現更美好的生活這個問題的唯一答案在于建立一個徹里徹外地滲透著終身教育原則的社會,在于實施一種與社會的進步和成就緊密相聯的教育。”
書中的語句總帶給我一種溫暖,讓我覺得教育的美好,它對人類福祉的關懷。同時,又有一種悲傷,因為,時至今日,我們中的許多人依然接受著錯誤的、失敗的.教育。
書中說目前在大中小學進行的教育是基于對個性的一種短視的認識:獲得知識的能力被放到比情感、社交、審美、身體諸方面發展都重要的地位上,沒有考慮到個性的差異,那些不符合模式的學生也就同發展低于正常水平的學生一樣成了不受重視的邊緣人物。選拔的需要壓倒了訓練的要求。正是現代教育的寫照,我們為了考試為了上大學而學習,對結果的重視遠遠超過了學習的本質。
“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未來的成人承擔生活的責任和義務,接受變革和各種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險活動,適應社會習俗、道德觀念和理論學說的迅速變化。” 說明了學習的主要是讓我們掌握學習的方法,去適應以后的生活。
教育是對人的“長遠利益的關懷”,在現代社會中教育更是一種生存的必要準備。因此,在面對社會對人的諸多挑戰時,教育應該成為幫助人們應對挑戰、更好生活的手段,這就與現存的不適應社會生活要求的教育體系發生了激烈的沖突。可以說,終身教育不是簡單地進行成人教育,它的實現有賴于整個基礎教育體系進行相應的變革。它是一個整體的、連續的、系統的教育思想。
為了教育能更好地為人類的生活謀求幸福而努力將是以后教育發展的方向!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12
我隨身帶著冰心的詩集——《繁星春水》,有空就拿出來讀讀。這本詩集后,我對冰心有了更進一層的了解。翻開書本,才發現這本書的序言也是那么精彩。序言中,介紹了冰心的一生。原來,冰心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她在文學寫作方面極高的天賦。
細細地品味著書中的每一首小詩,讓我融入到詩的美好世界中。在這些詩里,我讀到了偉大的母愛;幼稚的童真、純潔的友誼和自然。其中,寫母愛的那些詩最能引起我的共鳴。讀著,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母親對我的愛,
盡管這些愛都體現在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但這是由這些細碎的小事,體現出了母愛的偉大。由此,我更加珍惜母親對我的愛。
還有一些詩寫的是童年,讀著這些詩,看著冰心的童年是多么的有趣與難忘,也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一樣的難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還記憶猶新。
在冰心出國后,就用詩來抒發自己對祖國故鄉的昔年之情。她的這份情意,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作為一個離家住校上初中的人來,時常思念著家鄉、思念著我的父母,讀了這些詩,更觸動了我的思想之情。
我也通過大聲地朗讀這些詩來緩解自己的鄉愁。《繁星春水》給我帶來了很多情感,豐富了我的生活。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13
這天,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明白了教師要具備培養學生的愛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或是痛苦)的潛力,進而才有可能把他培養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愛心的善良的人。
愛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題。韓軍的人文主義精神;朱永新教授高舉的“愛的旗幟”的新教育實驗;李鎮西的“走進心靈”的教育,似乎無不凝聚著愛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長經歷,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所奉行的不也是愛的惟一原則嗎?
記得,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就發誓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那時候,我在學校住宿,在同寢室中,我的人緣很好。因為,我當時做人的準則就是:無論是誰,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務必答應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難處,我要幫忙每一個有困難的人。那時,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節省,但是只要有同學跟我借錢,只要我兜里還有錢我就必須會借。漸漸地,我發現我眼中的世界似乎變了,每一天我都會有無窮的快樂,每當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個燦爛輝煌的日子。
再之后,我當了一名老師。在教育教學,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學會關愛他人。關愛他人是現代社會中人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只有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的人,才能融入到使周圍的人都快樂的大我之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忙,相互提高。學會幫忙他人,也就學會了關愛自己。
我給他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充分說明了關愛與合作對人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獄去考察,發現天堂里的人同地獄里的人一樣都是圍著一口鍋,拿著兩米長的勺子喝著相同的肉湯。但是,天堂里的人卻精神煥發,滿面紅光,地獄里的人卻萎靡不振,面容憔悴,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地獄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著長勺子舀湯喝,勺柄太長,總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則相反,他們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長勺子舀湯第一口總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別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別,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獄之分。
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發現了,比我的世界更動人的是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記中的潭水一樣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記中的桃源一樣的美麗,在那里像圣經里的天堂一樣沒有苦難只有關愛,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樣沒有憎恨只有善良。你愛他們,他們也愛你。
愛孩子們吧,即使他暫時不能理解你,終有一天,他會明白你的愛。愛是永恒的!為了你的學生總有一天如你愛他一樣能去愛別人,為了這世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能互相關愛,請你愛你的學生吧!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代替的教育力量。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愛別人就等于愛自己!”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你培養出具有愛心的孩子,他就會對教師的愛很敏感,并以好心還好心;而教師的愛,最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若是學生懂得了這些,自發向上,成績自然就好,成績好了,那作為老師的你不也會更加快樂了嗎?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14
《李爾王》也是威廉·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敘述了年事已高的李爾王意欲把國土分給3個女兒,口蜜腹劍的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贏其寵信而瓜分國土,小女兒考狄利婭卻因不愿阿諛奉承而一無所得。前來求婚的法蘭西國王慧眼識人,娶考狄利婭為皇后。李爾王離位,大女兒和二女兒居然不給其棲身之地,當年的國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婭率隊攻入,父女團圓。但戰事不利,考狄利婭被殺死,李爾王守著心愛的小女兒的尸體悲痛地死去。
這是一出感人的歷史悲喜劇,情節緊湊,動人心弦,人物的行事、對話、反應也都合乎邏輯。在莎士比亞改編之后,卻出現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情節:如李爾王突然暴怒趕走女兒,又莫名其妙認不出肯特,時而發瘋時而平靜,愛德蒙不可思議地欺騙了愛德伽,一個不知從哪里來的弄人與國王作滑稽的對話,考妮狄婭無足輕重地死掉等等。在人物的對話上,也過多地不符合李爾王時代,像中世紀似的。托爾斯泰曾詳細批判過此劇(論莎士比亞和戲劇)。但不可否認,這出戲劇在此后的幾百年中,一直廣受好評,除了托爾斯泰,幾乎沒有著名的人物對其提出過批評。客觀的說,托爾斯泰的評價并非沒有道理,不過考慮到莎士比亞的時代,莎氏對此劇本的改編也有其現實意義,或許莎士比亞是想通過此劇來反應當時的一些社會現象吧.
此劇主要情節為:年老的李爾王想要退位,希望把國土分給他的三個女兒。在分封的時候,他讓每個女兒都說說對他的愛戴,以她們對他愛戴的程度給她們分配國土。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竭盡全力的贊美國王,只有小女兒考狄利婭因表達了自己樸實而真摯的感情被李爾驅逐,(經典語句為Love and be silent),但因為她的誠實得到了法國國王的歡心,去法國做了王后。在把國土分給兩個女兒之后,李爾王的兩個女兒經過商量以后決定讓李爾撤掉他當初的100個隨從,不然就不讓李爾住在她們的宮廷。被兩女兒趕出家門悲痛的李爾與他的隨從格羅斯特在風雨中碰到了可憐的湯姆,也就是格羅斯特中了埃德蒙詭計而下令驅逐的兒子埃德加。李爾認為這是自己誤解小女兒,理應受到兩個女兒的懲罰。
后來與格羅斯特和可憐的湯姆分開以后,就在他自怨自艾的時候,來了一個圣徒安慰他。李爾對圣徒說了自己對考狄利婭犯下的錯誤,并懊悔的表達了自己的絕望:他覺得考狄利婭再不會原諒他了。但圣徒卻說,考狄利婭一直愛著她的父親。原來,這個圣徒就是考狄利婭。她在法國得知李爾的困境之后,立刻組織了一支軍隊,秘密在英國登陸,因為放心不下李爾,所以特地在開戰前,來探望李爾。與此同時,高納里爾與里根都愛上了為了得到王位陷害父親與哥哥的埃德蒙。最終,小女兒的軍隊大敗,她和李爾都被抓起來了,愛德蒙發布秘密處以他們死刑的命令,直到他死前才揭露這個密令,但已太晚,雖然李爾殺死了想暗殺小女兒的殺手,她還是死了。埃德加找到了埃德蒙并且與他決斗,最后埃德加殺死了埃德蒙。而在李爾抱著她去尋找大伙時,高納里爾與里根也已經死去。李爾過于悲傷,最后崩潰而死。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15
我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敬意。這本書主要講保爾被老師趕出學校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與冬妮亞結為了朋友。他在裝配工朱赫來的引導下,布爾什維克是為窮人爭取解放的革命政黨。他依依不舍的告別了東尼亞,逃離了家鄉,加入了紅軍,成為了一名堅強的布維克戰士。但是他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右腿變成殘廢,脊椎骨的暗傷也越來越嚴重,最后終于癱瘓了。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沮喪,而且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從此有新生活的良好開端。一次,他有不幸染上了傷寒,他憑他那堅強的毅力,奇跡般地從死亡在線走了回來,重新走向了工作崗位。
索絡面卡區的團組織幾乎全部上陣。團省委去了三個人——杜巴瓦、潘克拉托夫和保爾。這三個人是朱赫來親自選定的。鐵路搶修工作開始了,似乎誰也沒想到條件會有那么艱苦,寒冷的秋雨浸透了人們的衣衫,冰涼涼的;四周荒涼一片,幾百個人晚上只能誰在四間破房子里的水泥地板上穿著淋濕了而又沾泥漿的衣服,緊緊的擠在一起,盡量向對方的體溫取暖。早上,大家喝完點茶就去干活,午飯天天都是素扁湯和一只像煤球一樣的黑面包。但他們憑著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和堅強的革命毅力,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保爾從小生活十分艱難,不是被母親打,就是受神父冤打。但他憑著毅力,仍然堅強的生活,并立志要成軍。保爾長大以后,終于實現了他的志向——當一名軍人。他憑著毅力,在勞動、戰斗、工作各方面刻苦學習和嚴格要求自己,終于鍛煉成具有崇高理想、堅毅的意志和剛強性格的革命戰士。他把整個生命和所有精力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世界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努力使世界和平!
讀了這本書,我才領悟到:一個人的毅力對一生是有很大的影響。就說這本書的主人公保爾吧:他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憑什么使自己活下去?是毅力。毅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上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像他這樣,能十幾歲就立足殺場,英勇殺敵的動力是什么?是毅力。年輕的保爾后來疾病纏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療傷的機會他也不愿意放棄工作,這就是毅力的力量就說!
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遇到困難,只要勇敢地去面對我們就會發覺,我們也是有毅力的。人的一生很精彩,有著酸甜苦辣,也有離別時的傷心,不然,怎么會有重逢時的喜悅?在我們人生中,要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有哪一位名人志士是一步登天的?沒有,他們都是在挫折中鍛煉了自己,使自己成為千古佳話。巴爾扎克曾經說過:“挫折石塊磨刀石。”在鋒利的刀一直不用,也會變鈍。這時,就需要“挫折”這塊磨石使它重新鋒利起來
每當我遇到困難而退縮時,我回想起保爾;每當我受挫折而落淚是,我就會想起保爾。保爾時時激勵著我,鞭策著我,是我不懈努力,戰勝一切困難。鼓勵著我面對人生的任何挑戰!決心要把自己煉成一塊真正的鋼鐵!正如保爾在書中說道:“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不應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慚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名著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07-02
名著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11篇)04-19
名著的讀書感想09-20
名著讀書的心得體會范文(精選6篇)07-02
名著讀書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07-02
名著讀書的心得體會(通用11篇)04-20
教育名著讀書的心得體會1500字04-20
教育名著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04-20
教育名著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12-28
現代教育名著讀書的心得體會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