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的讀后感 (集合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著的讀后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著的讀后感 1
關于《簡愛》,腦海中浮現出的第一個問題便是——簡愛,為什么叫簡愛?簡愛,一個堅強、獨立、剛柔并濟的女性的象征。簡愛既是平凡真摯的愛,又是那一時代背景下勇于反抗,追求平等自由的人們尊嚴的體現。
要說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她的作品洋溢著濃郁的女性色彩,在那充滿性別偏見所帶來阻礙的時代,她對邪惡的義憤,對真理的追求,她的勇敢、純真,富有同情心是那么令人欽佩。
正所謂小人物反映大世界,或許簡愛就是那個對于地位尊卑,性別身份充滿階級意識的時代里,特別的一類人吧!
當小簡愛作為孤兒被寄養在舅媽家中,無依無靠,飽受欺負,但她從小就沒有屈服于現實,反抗意識在小簡愛心里萌發;即使被送入“洛伍德”——所謂的慈善學校,簡愛的心理和生理受到打擊,以及好友海倫的離世,她依舊堅韌地生活著;甚至是后來,簡愛作為一名家庭教師與羅切斯特先生的邂逅,她也從未因為自己的“貧窮、低微、不美、矮小”而覺得卑微。在簡愛看來,人本來就是這樣——彼此平等,在血肉之軀和心靈上同樣平等。
這就是簡愛的魅力所在,也是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每個人所需要的,那一份平等。簡愛,無疑是在男權社會里的一束光,與當時的大多數女性背道而馳,她追求獨立與平等。簡愛始終追求獨立,經濟獨立在她看來才是人格獨立的支柱。她拒絕羅切斯特先生為她準備的昂貴服飾,執著堅持家庭教師這份工作;離開莊園后,她通過當鄉村女教師養活自己,不依附任何人……這是簡愛始終追求著的,也是羅切斯特所認為的簡愛與其他女性所不同之處。
回看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過去的女子在封建制度的束縛下,只能依附于男子,唯命是從的度過一生。而現在,女性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從“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的巾幗英雄秋瑾,作為中國第一位女革命烈士,這位鑒湖女俠用鮮血喚醒麻木的民眾,照亮中國近代化路程,讓婦女地位大大提高;再到從基層業務員開始做起,獨立創業的“鐵娘子”——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現代女性成功創業的典范;再看,近日熱門話題“女足奪冠”,時隔十六年,中國女足再次奪冠,這些鏗鏘玫瑰們在異國的賽場上告訴我們“誰說女子不如男!”
簡愛,只是獨立堅強的女性的象征。但某一刻,我們會發現,這世上有千千萬萬個簡愛……
名著的讀后感 2
放寒假了,難道這又是一個漫長而孤獨的假期嗎不,我是不會讓這個假期無聊的!這次我與我的好朋友------“書”一齊并肩作戰,我在書的世界里暢游,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彩。我讀了不少書,其中《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深深地迷住了我,這是一本有關探險的書,故事情節跌蕩起伏,引人入勝。
故事主要講了:在1864年,蘇格蘭貴族“鄧肯好”游船的船主格雷凡爵士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海上漂流瓶,并從文件上得知兩年前遇難失蹤的蘇格蘭航海家尚在人間。于是申請營救權,卻遭到無情的拒絕。之后,憑著他們堅強的毅力,經過無數艱辛,實現了夢想。這是一段充滿艱辛而坎坷的旅程,也是一段伸張正義,追尋夢想的旅程。在環繞地球一圈后,最終在一座孤島上找到了格蘭特船長……凡爾納用生動幽默的故事,妙趣橫生的語言,描繪了一次驚險曲折,雄奇壯麗,充滿異國情調的探險之旅。他讓我們跟隨格雷凡爵士一齊暢游神奇而美麗的南半球世界,領略那里神奇美妙的自然風光,欣賞那里千奇百怪的動物,植物……讓他帶領你走進不一樣的世界和生活,讓你活得很精彩。
小說中,最令我敬畏的是“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戰勝挫折的毅力”,其中“毅力“這個詞最讓人難以忘懷,它讓我想起了在賽場上飛奔的運動員,當你跑了幾圈,腳下像灌了鉛一樣的時候,當別人追上你,甚至于超越你的時候,你是放棄比賽還是堅持到底勇敢者堅持,懦弱者放棄。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的挫折,有的人因為這些小小的絆腳石而不堪一擊,躲進了自我小小的“蝸牛殼”中,不敢去應對現實,他們逃避現實,怨天憂人地說自我活得太累了,為自我的懦弱找個理由。就好比是賽場放棄比賽的運動員,如果一個運動員不再為自我的夢想去拼搏,那么夢想最終就會拋棄他們。人生最艱難的時候就如同比賽中的最終幾圈;如果在那一刻我們超越了自我,綻放出自我的光華,我們再努力一點點,成功就在眼前,我們就會夢想成真。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了,我們體會到了艱辛的滋味,所以我們會更加珍惜此刻的生活。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一書中,主人公為生命搏擊,創造人生的精彩。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人生的道路上,幾次失敗沒關系,我們要勇敢應對,吸取經驗教訓,命運掌握在自我的手中,讓我們創造屬于自我的精彩!
名著的讀后感 3
說實在的,一月中旬時,我才真正將《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讀完。合上書的那一刻,心中五味雜陳,雖然書名是平凡的世界,但我卻讀出了人生的不平凡。
就從主人公孫少平來說吧,他本來是一個農民子弟,高中畢業后就回家務農,可他的腳步并沒有從此停止不前,在家中光景逐漸起色時,他選擇離家闖蕩。剛來到黃原城時,他很迷茫,可再苦再累他也沒有放棄。最后,他成了一名煤炭工人。并且,一有閑暇時間,他就會讀書看報,以至于不讓自己的思想停滯。最后,為了救人,少平的容貌盡毀,而當他可以選擇安逸的生活的時候,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回去,做他的煤炭工人。
而在感情上,少平也不像他的哥哥少安,因為自己是農家子弟而不敢直面自己與曉霞的感情。
從孫少平身上,我看到了一種精神——一種努力拼搏,不甘于命運的精神。正如路遙在書中所說的:"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已去爭取和奮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
看這本書的時候,正是我迷茫的時期,因為自己努力了卻沒有回報而感到十分糾結。
而這本書就像一束光,照進了我內心最無助的地方,給我勇氣;它像一縷柔和的春風,將縈繞在我心頭的愁緒通通吹走。我豁然開朗,雖然我處在一個平凡的世界,可能我只是蕓蕓眾生中最渺小的一個,但于我自己而言,我就是這場電影的主角。你也許認為我很渺小,但我的內心是一個宇宙。“永遠不要小瞧你自己,你的努力終會有一天得到回報,這只是時間的先后問題!”這是老師常說的一句話,起初我并不太懂,但現在卻深深體會到其中的含義。
少平的經歷也告訴我這么一個道理: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得頭破血流,也好過聽從別人的安排,虛張聲勢地膚淺生活。
很多時候我都會抱怨命運的不公,為什么別人成績比我好?為什么別人過得那么瀟灑自在?漸漸的,我明白,抱怨是沒有用的,唯有努力去改變,調整好心態,整裝待發,才有可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有能力的人就是硬氣,不是嗎?
名著的讀后感 4
服刑19年的重刑犯,為什么能在一瞬間洗凈了他罪惡的靈魂?當他的死對頭面臨死刑的危險時,他為什么會寬厚地救了他一命?為了一個可憐的小女孩,他是如何逃過警方的重重追緝,代她找到終身的幸福的?一切的疑問正是《悲慘世界》為你留下的謎題。
生存在“善與惡”的永恒主題中,《悲慘世界》以其獨特的魅力贏得了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喜愛,成為世界文學殿堂中一道絢麗多彩的風景。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將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會底層苦苦求生的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有 力的揭露和批判。雨果以他細膩的文筆,淋漓盡致地描繪了處于水深火熱的人們地獄般的生活。雖然他們的命運是悲慘的,但是他們的心靈是高尚的,他們心里都有一個強有力的信念——愛。有了這種愛,一切都變得美好;有了這種愛就能抵抗痛苦,消滅痛苦。米里哀主教就是一位博愛的化身,他的寬容、仁慈,使冉阿讓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一心向善。那位冉阿讓救過的老人不也是充滿著愛嗎?他知恩圖報,當冉阿讓身處絕境時,幫助他度過了危險。這正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現實生活中,愛也是到處可見的。博大的母愛,慈祥的父愛,同學們之間的友愛……
曾經有一則小故事令我深深震撼。故事發生在越美戰爭時期。一位美國記者正得意洋洋地欣賞他所拍攝的照片,猛然間,他發現有一個女人倒地的姿勢不同于大多數人順著腳步的慣性往前栽倒的,而是往下蹲。這位記者在驚訝之余仔細端詳辨別后,發現她懷里抱著一個幼小的嬰兒;如果她往前撲倒,就會壓傷嬰兒;往下蹲則不但壓不著孩子,而且還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作為遮擋身后飛彈的屏障。這位母親在中彈倒地的一瞬,竟能超越物理的慣性,收住狂奔的腳步,做出保護孩子的最佳姿勢——這是多么悲壯的母愛啊!當她的孩子遭受肉體或靈魂的滅頂之災時,她卻可以義無反顧地獻出自己的生命。
我歌唱母愛,歌唱這無與倫比的至愛!愛或是一句親切的問候,或是嚴厲的責罵,或是人們之間的互幫互助,愛或許還是一個微小的動作……冉阿讓死了,他安詳地閉上了他的雙眼,然而在他身后,卻留下了一曲曲用愛編織的篇章,久久流傳……
名著的讀后感 5
我用了四天的時間拜讀了戴爾卡耐基先生的《人性的弱點》,讓我受益匪淺。細細品讀,像是在品嘗一場美味的人生盛宴,自得其樂。雖然僅僅是匆匆一瞥,但依然被卡耐基先生的智慧所折服,似乎這已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凝聚無數經驗教訓而成的處世哲學,處處散發著智慧的光芒。它就像一面鏡子,讓我自我認識,自我了解,從而自我完善,自我駕馭,使我能夠更美好地經營自己的生活。
“真誠地欣賞與贊美他人”是我讀完此書最深的感觸。這本書,讀一遍,只能了解一下大概,必須多讀幾遍,用心去體會其含義,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戰場上如此,生活中亦然。一個了解對方更了解自己的人才可以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立于不敗之地。
在書中,作者談到了我們在生活、工作中要學會真誠地贊賞他人。卡耐基說:“天底下只有一種方法可以促使他人去做任何事情——給他想要的東西。”“在你每天的生活之旅中,別忘了為人間留下一點贊美的溫馨,這友誼小火花會燃燒友誼的火焰。”是啊!卡耐基說:“人就是這樣,做錯事的時候只會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責怪自己。”也許這句話我們并不陌生,而且經常用到,只是我們將其作了少的改動而已,改動之后就變成了,“他就是這樣,做錯事的時候只會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責怪自己。”看似細微的差別,可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當你用一個手指指著別人說這句話的時候,也許另外的手指正指著你自己!卡耐基一語道破人了這一劣根性。我們總是喜歡高高在上,談論別人的是非對錯,為什么就不能對照他們,審視一下自己呢?別人做得不好時,是否自己做得就完美無暇呢?當你認識到自己也會犯錯誤的時候,你又會上升到一個高度,總結出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究竟病源是因為人們之間缺少理解和寬容。
卡耐基先生的智慧無疑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認知的大門,這不僅僅是對生活哲理的闡述,更是對人性的細細剖析。認清人性的弱點,正視人性的弱點,我們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或許古人所謂的:“知恥而后勇”,就是這個道理吧。
名著的讀后感 6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僅熱愛兒童,熱愛青少年,而且熱愛教育、熱愛科學、熱愛真理、熱愛祖國人民、熱愛全人類。“愛”是陶先生一生獻身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現。“愛學生”是教師人格的靈魂。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教育教學活動。作為教師,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無盡的愛為孩子們的世界添抹一蔟繽紛。
播下愛的種子。
作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滿愛的陽光,把愛的種子播種在泥土里,就能讓嬌嫩的幼苗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
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當教師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終想著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對學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尊重,學生內心那顆愛的種子便會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之下生根、發芽。
澆灌愛的雨露。
愛是雨露,她能滋潤人;愛是夏日,她能溫暖人;愛是奉獻,她的無私能讓幼苗茁壯地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希望得到愛的滋潤,愛的溫暖,更何況那些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學習和行為上暫時落后的學生。
滴水,可以穿頑石;清泉,可以潤心田;愛心,可以撥心弦。
伸展在學生們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許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們老師可以把愛的雨露灑進每個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進道路上的鋪路石。
收獲愛的回報。
以真誠對待學生,必將收獲豐碩果實。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平日里教師要給予學生適度的關愛,照顧,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視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會很滿足,很滿足,他們也會特別感激你。
實踐證明,“愛”是教育的基礎,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要以廣博的愛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靈塑造人。讓我們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堅定自己心中“以愛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寫最為壯麗的詩篇,奏響一曲激昂的人生凱歌!
名著的讀后感 7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著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著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小學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后果將不堪設想。
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名著的讀后感 8
讀完《三國演義》后,腦海里就一直回放著書里的點點滴滴。
這本演繹了三國時代的風風雨雨的名著不僅刻畫了200多名人物形象,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給了我們很多為人處事的啟示。
劉備就是第一個讓我敬佩的一個人,桃園三結義后,我就最這個人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感想頗多,這個重情重義的人每次遇到事都會站在全局上。
比如請諸葛亮出山的典故《三顧茅廬》,為了廣納賢才,劉備不惜三次前來真誠請諸葛先生,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亂世的統一。
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然后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后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
于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后終于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
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通過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么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名著的讀后感 9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談起三國,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我原來也非常崇拜諸葛亮,認為曹操是壞人,可是在看了陳壽寫的《三國志》后,我卻開始成了曹操的超級粉絲,三國志的讀后感。
因為他是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還是一個很好的喜劇演員。他可稱得上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全才。
說到三國時期最杰出的政治家,那非曹操莫屬。早期董卓作亂,是曹操先起義討伐,各地紛紛響應,后組成了一支盟軍,可大家誰也不愿當先鋒,怕打戰會損失自己的兵力,削弱自己的勢力。各官僚整天沉迷于聲色,甚至還在內部內訌,發生火并的丑事。此時,只有曹操膽識過人,帶著自己微弱的部隊追擊董卓,雖然因寡不敵眾而敗,但也不失大將風度。并使他由本“名微而眾寡”而逐漸 “名揚諸侯”。
曹操還具有遠見卓識。在其他軍閥都忙著打戰時,只有曹操采用謀士的建議開始命令軍隊屯田。因而后來袁紹軍在吃桑葚,袁術軍在吃河蚌,而更慘的是還發生了人吃人的現象時,只有曹操的軍隊豐衣足食。我想:那些挨餓的士兵正想著怎么逃出去,投奔曹操的大軍吧。這也是曹操軍能不滅的原因。
曹操的遠見卓識,還體現在:漢獻帝出逃,狼狽之極,袁紹等拒絕迎接時,只有曹操去救皇帝,抓住這個好機會逢迎來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地利用朝廷名義行事,不斷擴充地盤,壯大實力。后來,當袁紹等悟出了迎奉天子的好處,想與曹操共享這張王牌,你說袁紹天不天真,曹操怎么可能答應呢?
曹操本人又是一個杰出的軍事家,凡是謀士想到的,曹操也基本可以想到,這是沒謀士時,他還能勝的原因。在延津,得勝的曹軍返回途中突然遇見文丑軍,部下都認為應拋棄輜重撤退,而曹操下令等敵軍搶輜重時出擊,把輜重當誘餌,結果袁軍敗,文丑陣亡。
據記載,就連赤壁大戰,功勞也不全歸周瑜、諸葛亮。主要還是曹操軍中出了疫病,曹操的損失非常大,再加上赤壁大火,曹操只得把剩下的船燒了撤退。
曹操還是偉大的文學家,有許多詩作大氣磅礴,流傳千古。如《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激勵了古今中外多少人,生命不止,奮斗不息呀!
曹操在生活是個很好的戲劇演員,他有一個招牌——“笑”!不管遇到什么難事,都大笑面對,不管悲傷還是高興,可見他對待生活的樂觀態度,這也是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的地方。
總之,《三國志》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全新的曹操,我們一定要看哦!
名著的讀后感 10
終于利用假期趕在今天把這本大部頭讀完了,接下來可能就沒有大段時間讀書了,過完年了,一切都正常了,忙碌的一年又開始了,真好。
讀這本書還是頗有些費神的,隨著故事的進展心情也跟著跌宕起伏,喜悅,開心,佩服,理解,揪心,憤怒,反思。各種情緒下,也留下了不少彼時彼刻的一些感悟。
對于少年時期的斯佳麗,她漂亮、活潑充滿了活力,雖然未免有些輕浮和浮夸,雖然也感嘆過她讀書太少、缺少內涵,但畢竟少不更事,還是可以理解的。
自從她賭氣嫁給自己并不愛的查爾斯起,開始發現她行事的魯莽,再后來到了亞特蘭大,雖然反叛不守規矩,但倒也不讓人生厭。
最最喜歡和佩服的是戰爭中她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堅韌、責任感以及強大的執行力,整本書中,只有在這里看到了她的成長、蛻變,和擔當。
再次回亞特蘭大,岀于對于饑餓的恐懼,對塔拉和親人的拯救,她開“喪心病狂”地成為金錢的奴隸,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丟掉了很多珍貴的東西。在這一段中,很多時候讓人氣憤,她的優點很明顯,同樣,缺點更是“招搖過市”。個人認為,斯佳麗最大的問題在于她不善于思考和反思,不能及時修正自己,沒有在這么的坎坷中真正成熟起來,所以,到最后她也失去了很多。即使她再次回到塔拉汲取力量,如果還是不能很好地思考,不能真正的成熟,性格決定命運,將來的一切也還真難說。
瑞特和蘭妮,我喜歡的另外兩個人物。瑞特,不管在什么時代,他都能掌握時局,在社會上混得風聲水起,只要他愿意。但是,愛上斯佳麗,不知是他的幸還是不幸,長久的消耗和傷害后,無所不能的船長累了,他愛不動了!只希望他離開后,可以真正找回心靈的寧靜和快樂。
外柔內剛的蘭妮,最容易被忽視的柔弱女子,卻一直象是某種精神的存在,她給很多人帶來了溫暖、快樂和信心,她的離去,總感覺過去的時代真的是曲終人散了。
最后,雖然排版總岀現“院“、“野”的一些錯誤,但是翻譯的文筆還是不錯,讀來非常有趣。
以史為鑒,以書為鏡,學習,自勉。
名著的讀后感 11
《西游記》是四大名著之一,大多數人都讀過、聽過、看過,它甚至還拍成電影、動畫、電視劇,可以說家喻戶曉。這本書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一路斬妖魔、降鬼怪,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因堅持不懈而成功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
看完這本驚險又刺激的書,我不禁思緒萬千,也明白了只有團結一心,才能戰勝困難。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就缺少團隊意識,有些人認為自己能力強,沒必要尋求幫助,最終卻以失敗告終。孫悟空神通廣大,不僅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分辨出是人還是妖怪,但他沒有辦法時,也會上天庭尋求幫助,事情就迎刃而解了。這說明共同努力、互相協作很重要。孫悟空為人勇敢果斷,一心幫助唐僧,妖怪來了,他總是第一個沖在前面。現在生活中,就需要孫悟空這種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人。我們千萬不要做躲在墻角的膽小鬼,更不要做馬后炮。路見不平,就應該“拔刀相助”。
唐僧有一顆菩薩心腸,樂善好施,就算是妖怪他也會施于援手。現在社會中,大家都互相猜疑,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看到乞丐甚至會想這個人是不是個騙子。那你為何不想想,如果你幫助了他,社會上不就是又少了個貧窮的人嗎?
豬八戒貪吃貪睡,有妖精打就來精神,但本領不夠高強,在取經的路上經常打退堂鼓。每次一遇到情況,還總會誤事 ,害師傅被妖怪捉去。這從反面教育我們:做人一定要恪守本分,不要做豬八戒這樣的人。現在社會中,有不少像豬八戒這樣的人,好吃懶做、膽小怕事,還總是輕言放棄。遇到這種人,我們就應該勸他“改邪歸正”。
沙和尚為人憨厚老實,吃苦耐勞,處處為師傅著想,能聽從師傅和大師兄的話。現在的家庭中,有些孩子不聽家長的話,反而向家長索要更多的東西,家長成了他們的金庫,可孩子卻不回報父母。我覺得,我們要學會為父母著想,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做一個像沙和尚那樣為別人著想、不求回報的人。
《西游記》教會了我們許多道理,它是我們巨大的精神財富,更是教會我們為人處世的秘方。
名著的讀后感 12
“白龍馬,蹄朝夕......”這首歌是動畫片《西游記》的主題曲,相信小朋友們都會唱,電視劇就更熟悉了,可是你讀過吳承恩寫的原版小說嗎?今年寒假,我就細細品味了這本書,而且受益匪淺。
西游記,顧名思義,就是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終于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戰紅孩兒……這些故事都是膾炙人口的。迂腐老實的唐僧,機智勇敢的孫悟空,好吃憨厚的豬八戒,忠厚本分的沙和尚,這些人物雖然各有各的缺點,卻又誰也離不開誰,少不了誰。
孫悟空,每次遇到兇惡殘忍的妖怪是,他總是第一個沖上去,為師傅師弟、也為老百姓消除妖魔鬼怪,他憑借自己的機智勇敢,驍勇善戰保護師傅西天取經。豬八戒,在眾人眼里,他好吃懶做,貪圖美色,但人們沒有發現,在悟空遇到強者時,他總是該出手時就出,為悟空拔刀相助,協助師兄打敗妖怪,正是悟能正直善良的.品質,才可以贏得師傅的信賴。沙和尚,也許是徒弟三人中最不起眼的一個法術不高,智商也一般,但在師兄們出去打妖怪的時候,只有他一直守護在唐僧身邊,不離不棄。唐僧,許多人都說他偏聽偏信,冤枉好人,可是如果沒有他,孫悟空還在五行山下壓著,豬八戒還在高老莊當萬人嫌,沙和尚也還在流沙河興風作浪,更重要的是,他為理想不怕吃苦,執著的精神也感染了大眾。正是有著師徒四人的團結有愛,互相幫助,才能到達西天,取得真經。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悟空一行人的精神,團結有愛,互相幫助,才能獲得成功。上學期,學校舉行長繩比賽,同學與同學之間團結友愛,每天都刻苦練習,甩繩人,就算甩得手臂都伸不出了,也要盡心盡力與同學們配合好,從不抱怨。隊員們呢?不知疲倦地配合好甩繩人的節奏的同時,也配合好前后同學的腳步與要求,在操場上忘記時間地揮灑汗水。終于,我們的團結與付出得到了回報,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成功里,有著同學們的汗水,更有著同學們團結互助的精神!
《西游記》讓我明白了團結的重要性,對于即將分別的我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
名著的讀后感 13
提起《西游記》,大家并不陌生,每當我翻開《西游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小時候讀它,為其人物的形象所吸引,有趣,搞笑。現在在翻讀,其中真情的流露和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亦是不變。
這是一部舉世聞名的經典大作,每個人在解讀西游記都有不一樣的收獲。有的人喜歡里面的人物形象,有的人研究其寫作的背景,有的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但現在細讀以后,我覺得更多的是里面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故事。那種渴望不可及的自由生活讓我感觸頗深。
《西游記》塑造了四個人的人物形象,唐僧_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每個人物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也是作者的技藝高超之處,這也讓我佩服不已。
《西游記》講述了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寫他們經歷了八十一難最后修成正果,而印象最深的是孫悟空形象貫穿于整體故事之中,孫悟空這個形象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向往,他辨清人妖,不受人間王位的約束,闖龍宮,在花果山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生擺脫一切束縛的完全自由的狀態。在我看來孫悟空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向往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我們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的勇氣!
當下,對于大多數年輕人來講,安于現狀的精神磨滅了人的斗志,這種精神很可怕。她們沒有奮斗的目標,不知道自己追求什么,每天過著無所事是的生活,不能做到孫悟空的那種自由的向往,長期處于拘泥一個點的狀態,太滿足于當下的一切,遇到挫折就逃脫,躲避。
就取最貼切的例子來說,我們大學生,從小學到高中拘泥于各種考試,以分數論天下,排名定成敗一直沉浸于腦海之中,我們的個性,自由得不到發展。來到了大學,很多很多都不一樣,聽過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切靠自己,這樣我們的個性可以發展,因為大學的平臺是很廣闊的。我們可以有著悟空追求自由的那種精神,對自由的向往,而并不是拘泥于高中的那種約束的生活,我們可以發展自己的個性。
合上此書,腦海中浮現出許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但是孫悟空的形象依舊是那樣記憶猶新。追求自由,向往自由的這種精神是我們做事情的動力。
名著的讀后感 14
《西游記》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名著。在我小的時候,家里就有兩本古文版的。以前我是看不懂的,而上初一時,因為需要,所以拿出來閱讀。發現,《西游記》太好看了。
每個人都喜歡孫悟空,我也不例外,不過,我也喜歡的一個人物豬八戒,大家就不一定喜歡了。沒錯,豬八戒是貪婪好色,總愛貪小便宜。遇到什么有人嫁女兒啦,又好吃的啦,他是絕不會錯過的。但是,這次我發現了它的不同。
有一次,唐僧被黃袍怪抓了,孫悟空又因三打白骨精被趕走了,所以他與師弟挺身而出,保護師傅。不管是生是死,他們都不后退。實在戰不過時,又是他,去花果山請回孫悟空。他即使戰敗,也毫不退縮。即是妖怪要吃他,他也會用別樣的方式使緊張的氛圍變得緩和。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受氣包。
因為貪生,總免不了孫悟空的罵,孫悟空常常罵他“呆子”。因為貪財好色,腦子又簡單,所以總被孫悟空給騙了。比如,在烏雞國那次。孫悟空需要烏雞國王的尸體,騙了他去烏雞國國王掉下去的那口井那,還打開井蓋跳下去。得知是死人時,他硬是不馱,結果威脅他才將國王尸體馱上。當然了,豬八戒會不滿,于是在唐僧面前說什么“師傅,你莫被他瞞了。他有些夾腦風,你只念念那話,管他還你一個活人。”;“師傅莫信他。他原說不用過陰司,陽世間就能醫活,方見手段哩!”逼得孫悟空只好去要仙丹。但是,他也會按照孫悟空的要求哭的涕泗橫流的。
再說那蜘蛛精那段,行者化鷹叼來衣服,他借口打妖怪,跑去濯垢泉,充分展示了他的好色。還因憐香惜玉,沒殺了妖怪,反而被妖怪戲弄了一番,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西游記》真的很好看,同時它給了我許多。因為孫悟空,我學到了要勇于拼搏,敢于戰斗,善于戰斗,不被惡勢力給壓倒。因為唐僧,我學到了要從善如流,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從八戒身上,我學到了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從沙僧身上,我學到了任勞任怨,積極奉獻。從《西游記》的所有正面人物中,我都學到了要嫉惡如仇。《西游記》真的給了我很多,很多,那些精神是我們不可或缺的。
名著的讀后感 15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后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于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用身邊所有的武器,包括魚叉,木棍,小刀,甚至舵把,擊敗了一條又一條前來進犯的鯊魚,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眾多鯊魚分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然而令我感動的是,老人并沒有因自己的失敗而感到悲傷。回家之后,他總結了自己失敗的原因,滿懷憧憬和希望地面對未來。
讀罷此文,我的腦海中浮現了一個疑問。海明威為什么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 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無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并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對缺陷的妥協,他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老漁夫就是敢于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后的勝利者,因為盡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里,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
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名著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09-19
讀后感經典名著09-19
經典名著讀后感06-21
名著讀后感06-08
名著 讀后感10-27
名著的讀后感09-02
經典名著讀后感12-28
名著讀后感03-04
名著讀后感01-04
名著的讀后感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