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名言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名言吧,熟記名言有助我們增加知識儲備,打造語言亮點。名言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名言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的名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學的名言1
知恥近乎勇——《中庸》
(譯:知道什么是可恥的行為,那就是勇敢的表現。)
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譯:以為自己的錯誤比別人的小,缺點比別人少而沾沾自喜。)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圣人。)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譯: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毀。)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語》
(譯: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明代諺語
(譯: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千經萬典,孝悌為先——《增廣賢文》
(譯: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學而不思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譯:只學習卻不思考就不會感到迷茫,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疲倦而沒有收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應當說不知道,不弄虛作假,這才是明智的行為。)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于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松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譯: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譯:努力學習卻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厭倦。)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譯:想看到更遠更廣闊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層樓。想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你就要比原來更努力。)
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夸——《警世通言》
(譯:盡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夸耀自己。)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林逋《省心錄》
(譯: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學習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
學不可以已——《荀子》
(譯: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論語》
(譯:學過的知識,在適當的時候去復習它,使自己對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這不是令人感到快樂的事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譯:學了新的知識又常常溫習已學過的知識,不斷地學習、溫習,學問和修養一定會很快得到提高,這樣的人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譯:讀書讀得多,寫起文章來就會筆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樣。)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譯:年輕時不努力學習,年老了只能后悔、歎息。)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三國志》
(譯:讀書必須反復多次地讀,這樣才能明白書中所講的意思。)
學而不化,非學也——楊萬里
(譯:學習知識但不能靈活運用,不能稱為學習。)
好學而不貳——《左傳》
(譯:愛好學習但不三心二意。)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譯:學習知識時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人而不學,其猶正墻面而立——《尚書》
(譯: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墻壁站著,什么東西也看不見。)
知而好問,然后能才——《荀子》
(譯:聰明的人還一定得勤學好問才能成才。)
國學的名言2
言忠信,行篤敬。
選自:《論語》
意思:說話忠誠老實,行為厚道嚴肅。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選自《禮記》
意思:有時緊張,有時松弛,這是周文王、周武王處理政事的辦法。現在多指工作、學習和生活要勞逸結合。
一樹百獲者,人也。
選自《管子權修》
意思:培育一次而能得到百倍收獲的,是培養人才。培育人才雖然費時、費力,但是收獲很大。
士有百行,以德為首。
選自《三國志》
意思:志士有百種品行,把德看作是第一位。后來用來說明做人要把“美德”放在首位。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選自《左傳》
意思:擊第一遍鼓,士氣振奮;擊第二遍鼓,士氣開始低落;擊第三遍鼓,士氣就完全消失了。這句話鼓勵大家趁情緒高漲時一口氣將事情做下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選自韓愈《師說》
意思:人不是生來就什么都知道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說明向他人求學的重要性。
萬物之中,以人為貴。
出處:范曄《后漢書?周舉傳》
意思:在天下的萬物之中,人是最寶貴的。
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
出處:《老子》
意思:天下的難事,一定是從容易的事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從細小的事發展起來的。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出處:《禮記》
意思: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見,聽什么也聽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專注。
不以窮變節,不以賤易志。
出處:桓寬《鹽鐵論》
意思:不因為不得志而改變氣節,不因為地位卑下而改變志向。
不遷怒,不貳過。
出處:《論語》
意思:不拿別人發泄怒氣,不重犯同樣的錯誤。
不學而求知,猶愿魚而無網。
出處:葛洪《抱樸子》
意思:不學習而想得到知識,就像想得到魚而沒有網一樣。
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出處:《舊唐書》
意思:(一個人)不敬重別人,實際上是不敬重自己。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出處:《論語》
意思:時間在不斷過去,我們要珍惜時間。
內不自誣,外不誣人。
出處:《韓詩外傳》
意思:做人做事既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出處:學好像登山一樣艱難,學壞如山崩一樣容易。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出處:《晏子春秋》
意思:堅持不懈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意思: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經過實踐的。
國學的名言3
1、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史記·殷本紀》
2、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倉頡
3、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來去不失期——莊子《逍遙游》
4、石篩篩兮蔽日,雪疊疊兮薄樹。車蕭條兮山逼,舟容與兮水路。憫晨夜之摧挫,感春秋之欲暮。征夫輟而在位,御者局而載顧。《楚辭》
5、學問中人,無不從苦處打出。——劉宗周
6、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徒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
7、煙般往事夢中休,繞梁芳蹤難去留。君言相思一樣苦,妾嘆離散兩般愁。意到濃時怎忍舍,情到深處無怨尤。孤影月明應寂寞,問君何處是歸途?——納蘭容若
8、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
9、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慎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管子《管子·形勢篇》
10、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論語子路——孔子《論語》
國學的名言4
1、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2、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6、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9、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10、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學記)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2、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14、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漢書枚乘傳)
15、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16、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南朝蕭鐸)
1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
18、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唐韓愈進學解)
19、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
20、歷鑒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
2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22、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宋朱熹讀書之要)
23、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
24、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宋蘇軾)
國學的名言5
1、常言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世上才會有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生感悟。
2、現代社會雖說工作有明確分工,但我們在社會卻擔任了不同的角色,子女、父母、員工、老板、朋友等等,我都要為之展現不同的能力。再者,美國作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反脆弱》一書中提到:現在黑天鵝事件頻發社會如果我們能力是單一的就會變得非常脆弱。相信頭條大部分作者都是“反脆弱”的踐行者,他們都有正常的工作,但依然有持續寫作和優質內容輸出的能力,這正是適應社會所需要的。
3、以上主要表明了了孔子對自己的一種約束和修養的要求。三個人在那一起走,肯定有我的老師,肯定有能做我老師的人。這個老師也不是真正意義的老師,而是有值得自己學習的人。看到有才能有德行的人,我們就應該向他學習,看到沒有才能沒有德行的人,我們就應該反思自己有沒有類似似的過錯。賢,賢人也,一般是指具有賢德的品質的人,有才能的人,高尚品德的人。也是古代常說的圣賢之人。但這句話我認為是指的那些所有做人做事身上有可取之處的人,我們要學習的也就是他們的長處;那些不賢的人,也并非都是所謂的“壞人”,而是指在做人做事上還有欠缺的人,看到這種人,我們要反思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欠缺之處。但是,所有人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是在發展著,進步著的。一個“好人”可能會變成為一個“壞人”,一個“壞人”也有可能變成“好人”。不管什么樣的人,我們都能學習他們的優點,而缺點能反省對照自己,以改變自己的不足。所以孔子主要是在強調一種自我的約束。人人都可以通過別人來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使自己向賢人方向靠。看嘛,這種品質和精神我們現在社會是多么的需要!
4、我喜歡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別人不喜歡做的,不要強加,自己不喜歡做的,也不要強求
5、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
6、克己復禮,勿施于人——講求的都是,要求自己,從自己出發。所以才有“仁者愛人”的歸結。
7、我喜歡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
8、孔子自己打臉的名言多了,我喜歡的之一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唯酒無量”。這既體現了蠕家的休身,又驗證了蠕學的棄家。能把蠕家信徒的臉打成豬頭肉。
9、倘若你想要別人去做的事,亦應該想一想別人,他們愿不愿意。也就是多替對方著想,這樣的友情才會更長久更牢固。
10、揚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
11、我喜歡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剛入大學時,老師就讓我們熟讀《論語》,認真理解其中的每一句。我當時按照老師的要求,反復讀了好幾遍《論語》,對很多句子都印象深刻。但是,很多年過去了,其中的大多數已經忘記了,可我的生活深深地印證了孔夫子的一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
1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4、孔子的名言實在有太多,但對我影響最大和最喜歡的就是這句話。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16、我喜歡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是一個大教育家,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尚且這樣的謙虛好學,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拜師學習呢?但是他還是這樣的謙虛。他的成就。正是因為他的海納百川,所以才能成其大,也才能夠成就他這樣的大才。孔子的謙遜和好學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尤其是如今很多學生不懂他也不愿意去問老師,更不愿意去問同學,不懂就不懂,不懂也裝懂,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回想起孔子的這句話,重提勤學好問,很有必要性,韓愈就寫過一篇《師說》,號召大家要向老師學習。否則為惑不解。古人尚且重視拜師求學,難道今人還不如古人嗎?今人雖然有很多發達的科技手段,比如說手機,比如說電腦在百度上上網一查,那惑就解答出來了,也不用去問其他的人了,這個是很便捷,很方便的一種手段,科技發展到今天,但是我還是覺得古人的那種拜師求學的方式有很多可取之處,雖然沒有今天這樣便捷的高科技手段,古人的那種謙遜的態度及對待學問對待老師的方式方法很值得現代的我們學習模仿。
17、龐大與精煉至極的對此恰恰反映了國學思想的巧妙布局,美!
18、我最喜歡的是“學而實習之,不亦樂乎。”
19、因為一個人單這三句悟透弄懂,就非常了不起了,若能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師",你就懂得做人的謙卑與低調你就會時刻提醒自己"天外有人"不可妄自菲薄,"孔子在此基礎上繼續教我們領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當我們從謙卑中深悟真正懂得了什么為知之,什么為不知,什么是知,我們就學會了做人的誠實,有了這兩個基礎,謙卑與城實,我可進一步了解孔子的全面思想,當我們理解了孔子提出的三綱,五常,其正真的內涵,你就懂得了運籌帷幄齊家治國基本治理方案,尤其是五常適合與做人做事得天下........
20、謝邀,我最喜歡孔子說過的一下幾句具有代表性得名言:
21、“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22、論語一半由主張仁義禮智信組成,它體積龐大,強調了做人、做官的責任和品質。另一半僅僅”殷有三賢焉”精煉至極,強調對非人道、非仁政者說不的敬意!
2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24、孔子說的三綱五常中的五常:仁、義、禮、智、信。
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顏淵篇第二章》。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承接上文,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更加詳細的闡述“仁”中的恕道。字面上是說自己所不欲的,莫要施于人。其后句“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中的“怨”字,宜與“求仁得仁又何怨”句共同參詳理解。
26、意思是說一國的軍隊可以喪失主帥。但是一個男子漢,卻不能強迫他放棄主張。
27、我蠻欣賞這句話的。
28、孔子說:“看見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告訴人們,你不喜歡的東西,或許別人也不喜歡。它告訴人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在你要做一件事的時候,想想是否會影響到別人。
30、間亳留情真使自制造鏡照見自真相。
31、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32、孔子吃飯是要擺譜的,主食越精越好,肉絲越細越好,不好的就不吃。妻子做的飯菜,孔子是堅決奉行烹調得不好,不吃;沒有合口的調味醬料,不吃;從市集上買來的酒和熟肉,不吃,肉切割得不合規矩,不吃;坐席擺得不端正,不吃等等。面對這樣自己“遠皰廚”卻又窮挑剔的渣男,哪個女人不一肚子火?孔蠕們這素質,還修身呢,直接死了才不禍害人!
33、“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弟子規
34、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鄭板橋對聯
35、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喜歡這一句。因為,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就不應該強加給別人。
3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出自《論語·里仁》
38、因為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而我們每個人學到的知識都各有不同,如果想脫穎而出,就必須從別人身上學習,因此,你身邊的人就是你可以學習的對象,只要是人,總有優點。
39、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喜歡。因為它讓我明白了做人不能驕傲自滿,應該虛心向他人學習的道理。
40、在《論語》中,“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一句不算起眼或者深刻難懂的話,但就是這句話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以及與人交往方面的很多要注意的.問題。
41、根據我觀察世界絕數說意義二價值。
42、國學大師季羨林的經典語錄有:
43、我曾是一個把朋友看得很重要的人,為朋友傾盡所有、受盡委屈都不后悔。可是后來,尤其是大學畢業以后,我覺得跟以前的朋友間似乎越來越疏遠了。大家分散在各行各業,而且都變得很忙。
44、論語中我更喜歡”殷有三賢焉”,因為這占據了論語的一半工程。
45、我曾良愿望:我每都希望每都我望譽能毀近我恍悟根本能。
46、根據我觀察壞同切毒植物并知道自壞毒物我發現壞改。
4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4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論語·述而》
49、我最喜歡的是下面兩句:
50、子曰:“君子不器”。
51、我最喜歡孔子這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就是說,幾個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選取他們好的地方加以學習采納,他們身上不好的地方,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52、君子應當博學具有多方面才干,不止局限于某個方面。
53、譯文:幾個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選取他們好的地方加以學習采納,他們身上不好的地方,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54、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論語
55、者說:真理愈辯愈明,我曾期虔誠相信句,近我忽徹悟覺事情相反,真理愈辯愈糊涂。
56、應該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半部論語反道夸啊!
57、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晉書
58、待切善良管家屬朋友都應該兩字箴言:曰真二曰忍真者真情實意相待允許弄虛作假;待壞則另別論忍者相互容忍。
5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為我認為自己不喜歡的就不應該強加給別人。
60、每都爭取完滿自古及今海內海外百百完滿沒所我說完滿才。
61、"溫故而知新",學習如此,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夜臥床榻之上,回眸過往的是是非非,每有回憶便有新的理解和收獲。同一件事,每歲年齡回憶都會有每歲的不同新味。也只有孔老夫子能用如此精煉的語言道出如此意味深長的哲理。
62、是人都有他自己的天賦和特長,并且各不相同。比如讀書,有的人喜歡文科,有的人喜歡理科。做事,有的人擅長手工制作,有的人擅長機械操作等等。再者就是人生閱歷方面,有見識的多少和經歷不同。總之,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可以讓別人學習的東西。
63、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我。敬鬼神而遠之。這句話最能體現中國人對待生死這個終極問題的智慧,可以說,他超越了一切宗教對超度生死的努力,孔子的答案是:活在當下、過好現在。中國不需要脫離人類自身血緣關系的超拔之神,自己的血緣祖先中設立神位,足以建構完整的世界觀和宇宙觀。人文關懷,中國非神學性的。有情有義、有血有肉,合情又合理。
6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65、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6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67、于是,孔子和亓官氏只要一開口說話,總免不了一場大吵大鬧,以至于最后孔子的生活狀態變成是“食不語,寢不言”。換句話說,孔子看到亓官氏,就不愿說話,不想說話,不肯說話;當然,亓官氏也不愿意再搭理孔子。而婚姻一旦到走到這個地步,那就只剩下一條出路:散伙!于是“齊家”變成了“棄家。”
68、解讀為: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于某一方面。
69、孔子的名言很多,最著名的莫過于《論語》了,其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至理名言。孔子教育人們崇尚周禮,而他的這些名言就是教育人們崇尚倫理道德,尊師長,明禮儀,重品行,守規矩,構建和諧仁愛社會,這些思想和學說,都是人類社會走向文明和發展所必須的,對于人類社會的每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正因為如此,所以孔子被歷代社會奉為圣人。他的思想,將被人類社會永遠發揚光大。
70、我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所以我每天都很充實很快樂!
7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國學的名言6
禮者,敬人也。——孔子
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
禮貴從宜,事難泥古。 ——王安石
非禮不動,非禮不言。——曹雪芹
安上治民,莫善于禮。 ——《孝經》
禮,天之經也,民之行也。——左傳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禮記》
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家無禮不寧。——荀況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孔子
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丘明《左傳》
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禮致敬,不見好,跡不招尤,所謂淡而可久是也。——清代文學家陳道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荀子
國學的名言7
1、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2、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3、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4、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孝經。天子章》
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7、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8、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短歌行》)
9、安不忘危,盛必慮衰。(《漢書》)
1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1、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2、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杜甫)
1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6、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17、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
1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19、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20、百年光陰,如駒過隙。(選自《增廣賢文》)
21、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23、多行不義必自斃。
24、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2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7、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2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9、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30、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3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3、把握機遇,心想事成。
34、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3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36、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37、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李白)
38、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39、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4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1、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讓命運所壓倒.
42、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4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44、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管于》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7、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48、讀書貴能疑,疑乃可以啟信;讀書在有漸,漸乃克底有成。——《格言連璧》
49、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50、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國學的名言8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3、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5、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6、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0、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11、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12、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1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1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15、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國學的名言9
1、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
7、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8、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蕭鐸
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1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3、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14、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15、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16、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20、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
2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23、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5、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6、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8、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2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30、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31、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32、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3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3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35、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36、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3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3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39、盡信書,不如無書。
4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41、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
4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4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4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4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4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50、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
5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5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
53、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5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55、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陶淵明
56、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元行沖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59、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60、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6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6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4、多行不義必自斃。
6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66、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6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68、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69、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70、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7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7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73、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74、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75、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76、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
77、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78、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79、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80、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
8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82、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陳壽
8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84、滿招損,謙受益。
8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86、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87、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88、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89、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
90、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李白
91、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9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9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94、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95、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愁思落誰家。——王建
96、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97、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98、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杜甫
99、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100、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國學的名言10
1、不尊德性,則學問從而不道;不致廣大,則精微無所立其誠;不極高明,則擇乎中庸失時措之宜矣。——張載《正蒙》
2、極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張載《正蒙》
3、由象識心,徇象喪心。知象者心,存象之心,亦象而已,謂之心可乎?——張載《正蒙》
4、和樂,道之端乎!和則可大,樂則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張載《正蒙》
5、義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圣,動靜合一存乎神,陰陽合一存乎道,性與天道合一存乎誠。——張載《正蒙》
6、一物兩體,氣也;一故神,兩在故不測。兩故化,推行于一。——張載《正蒙》
7、誠于此,動于彼,神之道與!——張載《正蒙》
8、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9、凡聽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識見,又要知言者氣質,則聽不爽矣。——呂坤
10、不矜而行,終累大德《法句經》
國學的名言11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孔子說: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弟子規》
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假如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失,謙遜虛心會得到好處。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
水既能托載著船前進,也能使船傾覆。這句話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兩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適當引導就會造成壞的結果,壞的事情如經合理疏導則可以引出好的結果。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達到目的。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少壯年華時不努力學習,待到年老時就只能悲傷了。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靠著朱砂的變紅,靠著墨的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
疑行無成,疑事無功。《商君書》
行動遲疑不決辦不成事,做事猶豫不能成功。
國學的名言12
1、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風相鼠)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5、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6、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
7、滿招損,謙受益。——《尚》
8、三思而后行。 ——《論語》
9、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1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12、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13、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戰國策》
1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16、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現能《弟子規》
17、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20、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2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22、知恥近乎勇。 ——《中庸》
23、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24、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25、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禮運)
26、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2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29、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30、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荊軻刺秦王)
31、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出處:《禮記》
32、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33、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34、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宋歐陽修戲答元珍)
35、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3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3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38、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39、《傷仲永。笠翁對韻二冬》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41、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4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43、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44、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45、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4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4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4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4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5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51、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李商隱無題)
5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5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54、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宋王安石)
55、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
56、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5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58、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5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論語》
60、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6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62、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
63、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
64、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65、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周易》
6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67、歷鑒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
68、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69、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70、當仁,不讓于師。—《論語》
71、小學生必背天氣諺語
72、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
7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4、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清《增廣賢文》
7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7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7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7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李白論詩)
79、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80、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后漢書王霸傳)
81、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弟子規》
82、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晉書》
8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
84、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國學的名言13
1、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3、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論語
4、出自《夏日絕句》。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這種頂天立地,不畏強敵的壯志豪情足以令堂堂須眉含羞折腰,無地自容。
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6、出自《張中丞傳后敘》。大丈夫可以一死罷了,不可以屈從不義的人!這句話鮮明地道出了氣節的重要性,為了氣節和尊嚴,甚至可以置死生于不顧。
7、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
8、出自《新唐書·李靖傳》。男子漢大丈夫,應以博取功名來獲取富貴作為自己的追求,何必去做那種胸無大志、尋章摘句的酸腐儒生呢?這句話是唐代開國名將李靖所說。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1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12、出自《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愿做陶器得保全。這句話突出了做人的氣節和操守。比喻寧愿為高尚、正義的事業做出犧牲的精神。
1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鄭板橋對聯
14、出自《夢游天姥吟留別》。怎么能夠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權貴之人,讓我自己一點都不開心呢?表現了詩人的傲氣,也流露出對權貴的蔑視。
15、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16、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17、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
18、“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19、丈夫遭遇,要當以功名取富貴,何至作章句儒。
20、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21、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晉書
22、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國學的名言14
1.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5.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6.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7.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9.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10.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11.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12.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13.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14.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1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國學的名言15
《大學》經典名言2句:
1.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國學的名言】相關文章:
國學古人名言06-12
經典國學的名言及解釋06-15
有關國學修養名言06-15
經典國學名言名句集錦06-12
關于國學名言的經典名句06-12
有關國學名言經典名句精選06-12
精選國學名言及解釋06-12
國學名言名句閱讀欣賞06-11
經典國學名言名句20句06-12
精選經典國學名言名句:論語十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