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孔子的名言

時間:2022-10-25 13:37:36 名言格言 我要投稿

關于孔子的名言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名言都不陌生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說的,寫的,歷史紀錄的簡潔而含義深刻動人的句子。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名言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孔子的名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孔子的名言

關于孔子的名言1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同上)

  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ㄕ撜Z·子罕)

  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1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同上)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同上)

  1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9、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21、敏于事而慎于言!墩撜Z·學而》

  2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墩撜Z·為政》

  23、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

  24、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25、敬鬼神而遠之。《論語·雍也》

  2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語出!墩撜Z·雍也》

  2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

  28、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墩撜Z·述而》

  2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墩撜Z·述而》

  3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墩撜Z·子罕》

  31、民無信不立!墩撜Z·顏淵》

  32、君子成人之美!墩撜Z·顏淵》

  3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墩撜Z·泰伯》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3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36、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37、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38、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9、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

  40、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41、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3、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44、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4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47、有教無類。

  48、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4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關于孔子的名言2

  一、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翻譯】孔子杜絕了四種毛病,做到:不憑空臆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不自以為是。

  二、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述而》

  【翻譯】孔子說:“如能讓我多活幾年,到五十歲去學習《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過錯了。”

  三、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翻譯】孔子說:“一個人的質樸要是超過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過他的質樸,又未免有些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結合的勻稱均衡,那才稱得上大雅君子。”

  四、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

  【翻譯】 孔子說:“君子團結人而不搞勾結拉攏,小人只搞勾結拉攏而不團結人!

  五、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也!--《雍也》

  【翻譯】孔子說:“孟之反這個人不夸耀自己,他在隊伍敗退時留在最后作掩護,將要退進城門時,他鞭打著馬匹說:‘不是我敢于斷后,是馬不肯走哇!

  六、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季氏》

  【翻譯】孔子說:“生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難才去學習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難也不學習,這種人是最下等的了。”

  七、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翻譯】孔子說:“人能夠問心無愧地活在世上,是因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為他僥幸地避免了禍害!

  八、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憲問》

  【翻譯】孔子說:“讀書人如果留戀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讀書人了!

  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譯】孔子說:“有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供自己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就檢查自己,加以改正!

  十、子曰:“志于道,據于徳,依于仁,游于藝!--《述而》

  【翻譯】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據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文字、算術這六藝之中研習游樂來陶冶身心!

  十一、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

  【翻譯】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歡水,有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活躍,有仁德的人沉靜。聰明的人生活快樂,有仁德的人容易長壽!

  十二、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翻譯】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想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在內心自我反省有沒有他那樣的毛病!

  十三、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里仁》

  【翻譯】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十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翻譯】孔子曰:“對于學問和事業,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而喜愛它的人又不如從中深感快樂的人。”

  十五、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

  【翻譯】孔子說:“古時的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現在的人學習是為了裝飾自己給別人看!

關于孔子的名言3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3、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4、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5、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7、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8、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9、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1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1、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5、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16、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8、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9、不學詩,無以言。

  20、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21、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22、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23、有教無類。

  24、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五、孔子政治名言

  1、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3、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4、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6、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7、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8、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9、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0、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1、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2、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5、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6、君子之行也,度于禮。

  17、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18、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19、……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20、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21、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22、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3、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24、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6、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2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28、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29、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30、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31、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32、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33、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關于孔子的名言4

  1) 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3)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 衛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5)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6)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8)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9)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10)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1)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2)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3)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5)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關于孔子的名言5

  1、朝聞道,夕死可矣。解釋:早晨學得真理,當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币馑际侵浮吧幌ⅲ瑢W習不止。

  2、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解釋:了解一個人,要看他的所作所為,不僅了解他的過去,還要觀察他的現在,這樣的話,對那個人的了解還會不全面嗎?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解釋:溫習學過的知識時,能從中獲得新知識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

  4、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解釋: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的事嗎?

  5、道不同,不相為謀。

  解釋:政治主張不同,不互相探討。這里講的是一條結交的原則,以道同為原則,道不同,不相為謀。因為彼此政治主張不同,就無法互相探討。交友也是一樣,不同道的人難以相友。

  6、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解釋:過去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去。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解釋:懂得學業的人不如喜愛學業的人,喜愛學業的人不如以從事學業為快樂的人。

  8、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解釋: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績來。

  9、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解釋: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別人。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解釋: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別人的壞事。

  1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解釋:君子心胸坦蕩故待人接物猶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懷憂慮之心。

  1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解釋:有過錯不改正,才是真錯。

  13、小不忍,則亂大謀。

  解釋:小事上不能忍耐,就會壞了大事。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兩個意思,即婦人之仁不能忍于愛;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亂大謀。

  1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解釋: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憂患很快就會出現。

關于孔子的名言6

  1不學禮,無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4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8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9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0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T唬骸肮、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2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4過,則匆憚改。

  15不遷怒,不二過。

  1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8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20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2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4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2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6剛、毅、木、訥近仁。

  2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8聽其言而觀其行。

  29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0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3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32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4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35好學,其蔽也狂。

  3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37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38禮之用,和為貴。

  39放于利而行,多怨。

關于孔子的名言7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7.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0.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意思是: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背鲎(春秋).《孟子·離婁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背鲎(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意思是: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意思是: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4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15.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6.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19.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20.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21.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2.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23. 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鲎浴都艺Z·弟子行》。

  25.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6.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27.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28.要知親恩,看你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意思是: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背鲎(春秋)《禮記》。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币馑际牵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關于孔子的名言8

  1、有教無類!鬃印墩撜Z》

  譯文 對人進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類。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論語》

  譯文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3、朽木不可雕也!鬃印墩撜Z》

  譯文 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

  4、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以言論超過行動為恥辱。

  5、禮之用,和為貴!鬃印墩撜Z》

  譯文 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6、有殺身以成仁。——摘孔子《論語》

  譯文 能犧牲生命來成全仁德。

  7、道不同,不相為謀!鬃印墩撜Z》

  譯文 主張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小不忍,則亂大謀。——摘孔子《論語》

  譯文 忍不住一時的小忿,就會毀壞整個大事。

  9、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摘孔子《大學》

  譯文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10、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論語》

  譯文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帶頭走正道,誰還敢不行正道呢?

  1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鬃印墩撜Z》

  譯文 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12、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學》

  譯文 大學的目的,在于顯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們革除舊習,在于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1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他這種聰明,別人能做到,而這種愚傻,別人便難以做到了。

  14、《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

  譯文 《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15、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摘孔子《論語》

  譯文 能夠達到仁的境界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達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論語》

  譯文 連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還怎么能事奉鬼呢?

  17、當仁,不讓于師!鬃印墩撜Z》

  譯文 面對著實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師在前,也不要謙讓。

  18、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摘孔子《論語》

  譯文 一個人能夠做到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了。

  19、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鬃印墩撜Z》

  譯文 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難相處,親近了,他們說你不莊重;疏遠了,他們又會怨恨你。

  20、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鬃印墩撜Z》

  譯文 在重大節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節稍有出入則是可以的。

  2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鬃印墩撜Z》

  譯文 君子的心胸坦蕩開朗,小人的心胸則狹隘憂愁。

  22、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鬃印墩撜Z》

  譯文 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但群星卻甘愿環繞在它周圍。

  23、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鬃印墩撜Z》

  譯文 我還沒有見過喜愛德行象喜愛美色那樣的人。

  24、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譯文 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2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鬃印墩撜Z》

  譯文 只有到了氣候寒冷的時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獨立的品格。

  26、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如果對這種行為能夠容忍,那么還有什么行為不能容忍呢?

  27、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給人的印象有三種變化:遠看莊重威嚴,接觸則溫和可親,聽講話則嚴肅不茍。

  2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鬃印墩撜Z》

  譯文 君子能夠協調左右但并不盲從附和,小人則只會盲從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

  2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鬃印墩撜Z》

  譯文 聰明好學,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稱他為“文”。

  30、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摘孔子《論語》

  譯文 過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來的還是可能補回。

  3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恰恰相反。

  32、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苦苦思索,結果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3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鬃印墩撜Z》

  譯文 一個人若沒有長遠的考慮,便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34、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鬃印吨杏埂

  譯文 不愿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35、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鬃印吨杏埂

  譯文 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會失敗。

  3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鬃印墩撜Z》

  譯文 有了錯誤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錯誤了。

  37、《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摘孔子《論語》

  譯文 《詩經》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鬃印墩撜Z》

  譯文 對任何事物,僅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愛它的人,深深喜愛它的人又不如樂此不疲的人。

  3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鬃印墩撜Z》

  譯文 君子說話要謹慎,而做事則要雷厲風行。

  40、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鬃印墩撜Z》

  譯文 如果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獲,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41、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摘孔子《論語》

  譯文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4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摘孔子《論語》

  譯文 孔子站在岸上指著河水說:“時光的流逝就象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去。”

  4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鬃印墩撜Z》

  譯文 一個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鋒利的工具。

  4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鬃印墩撜Z》

  譯文 君子普遍地團結眾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45、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鬃印吨杏埂

  譯文 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4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戰斗中,三軍的統帥可以被俘虜,但一個普通人的意志卻不能被迫改變的。

  47、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論語》

  譯文 鳥快要死的時候,叫聲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話是善良的。

  4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論語》

  譯文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49、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鬃印墩撜Z》

  譯文 孔子沒有如下四種毛病:主觀臆斷,絕對肯定,固執已見,自以為是。

  50、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鬃印墩撜Z》

  譯文 廣泛地學習,專心致志,懇切地求教,多思考當前的實際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51、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鬃印墩撜Z》

  譯文 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52、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鬃印墩撜Z》

  譯文 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記自己所已經掌握的,可以說是愛好學習了。

  5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摘孔子《論語》

  譯文 默記所學的東西,堅持學習而不厭煩,教誨別人不知疲倦。

  5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鬃印墩撜Z》

  譯文 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生:學習文化,修養德行,忠誠不渝,言行一致。

  55、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鬃印洞髮W》

  譯文 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6、《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鬃印墩撜Z》

  譯文 《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57、仕則優則學,學而優則仕!鬃印墩撜Z》

  譯文 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學習,學習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5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鬃印墩撜Z》

  譯文 見到賢人便應考慮怎樣才能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便應在內心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5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鬃印墩撜Z》

  譯文 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關于孔子的名言9

  1、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8、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1、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1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15、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6、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7、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9、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1、過,則匆憚改。

  22、不遷怒,不二過。

  2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5、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27、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8、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9、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30、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3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2、巧言亂德。

  33、巧言令色,鮮矣仁。

  34、剛、毅、木、訥近仁。

  3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6、聽其言而觀其行。

  37、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8、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3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40、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1、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2、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43、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44、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45、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6、禮之用,和為貴。

  47、放于利而行,多怨。

關于孔子的名言10

  關于孔子的名言集錦

  1、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3、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鬃用

  5、以成其文,喻美女雖有倩盼美質,亦須禮以成之

  6、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7、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8、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9、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0、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鬃诱Z錄

  1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2、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13、“君子無所爭”者,言君子之人,謙卑自牧,無所競爭也

  14、有教無類。

  15、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鬃用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7、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8、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9、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0、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1、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22、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23、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24、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25、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孔子名言

  26、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7、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8、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9、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30、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鬃用

  31、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32、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33、禮之用,和為貴。

  3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

  35、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孔子名言

  36、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語錄

  3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38、過,則匆憚改。——孔子名句

  39、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40、不遷怒,不二過。

  41、道不同,不相為謀

  42、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44、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45、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6、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孔子語錄

  4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8、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鬃用

  50、聽其言而觀其行。

  51、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52、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53、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5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55、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56、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5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59、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60、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61、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62、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6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64、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孔子名句

  65、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66、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

  67、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68、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69、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0、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語錄

  71、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72、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孔子名句

  73、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74、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孔子語錄

  7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76、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77、不學禮,無以立。

  78、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79、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孔子語錄

  8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81、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82、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83、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孔子名句

  84、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關于孔子的名言11

  1、見得思義。

  解釋:意思是看到貨財,要想到道義

  2、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解釋:見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做遲了。看到了惡人或做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想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3、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解釋:說一個真正有學問,以天下國家為己任的君子,只憂道之不行,不考慮生活的問題;比如耕種田地,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只憂慮自己的為人,并不擔心是否貧窮

  4、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解釋:外表嚴厲而內心虛弱,這類的小人,就像是挖墻洞的小偷。

  5、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解釋:生來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過學習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才學習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仍然不學習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6、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解釋:讀書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為恥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談論什么了。

  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解釋:軍隊可以喪失主帥,一個人不可喪失志氣。意思是三軍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帥可奪而志不可奪。如可奪,則亦不足謂之志矣。

  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解釋: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們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關懷。

  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釋:到了嚴寒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樹是不落葉的。正如”士窮見節義,世亂識忠臣!

  10、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解釋:既有志于學習和追求真理卻又以貧困為恥辱的讀書人,不值得與他討論真理。

關于孔子的名言12

  1、孔子曰:“有教無類!

  2、孔子曰:“因材施教。”

  3、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孔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6、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7、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8、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9、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0、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1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3、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4、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5、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16、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7、孔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8、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19、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0、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關于孔子的名言13

  1、楊子為我取,拔一根頭發,造福天下,不為。墨子博愛,天下為公。

  2、五谷之美,種子之美也,甚至對于不成熟的,以及質量。丈夫仁,也關心著剛剛熟悉的奕。

  3、要孝順兒子,最大的尊重親人;尊重相對,最偉大的是提高世界。你們既如天上的父,就當敬重他。與世界同養,也養到。

  4、老師說,我心里有同感。

  5、文王的公園有七十英里長。與人相處,人以為小,不也合適!

  6、大臣的君王如同弟兄,大臣如同心腹;你認為如總,我認為紳士的美國人;統治者視大臣如土芥,則視大臣為寇丘王。

  7、人性本惡。眼睛無法隱藏它的邪惡。胸部有規則的眼睛;胸脯不是一般的眼睛茂。也聽聽它的話,看看它的瞳孔,人有多瘦?

  8、人不要臉,不要臉,不要臉。

  9、一個人快樂還是和別人一起快樂?

  10、殺了一個無辜的人是不仁慈的,不把自己和非正義的人。

  11、沒有規則,就沒有規矩。

  12、君子有三樂,國王不與世同存。父母,兄弟,無緣無故,一樂;他不以天為恥,不以人為忠,滿有喜樂。得到世界人才和教育,三樂也。

  13、官心思,思是得,不思是不得。

  14、來自烏鴉,果為善,順也;烏鴉,果為利,跖也。要知道舜與跖骨的區別,舜與良并沒有什么區別。

  15、相識的人,在知心朋友中,知心朋友的人,在知心朋友中。

  16、如果你想統治世界,今天的世界,放棄我的誰?

  17、但仁者能以小,是唐格之事,為后羿之王。

  18、魚,我想要的。熊掌,我也要。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生活是我想要的。公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兩者不可兼得,舍而取之。

  19、國家沒有仁者,有仁者;世上沒有人道而得到的世界,也有。

  20、慈悲是仁的根本;羞恥的心,公義的結局。逆來順受的心,結束了儀式;明辨是非的心是智慧的終結。

關于孔子的名言14

  1)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2)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5)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7)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1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2)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3)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4)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5)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關于孔子的名言15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不遷怒,不貳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孔子的名言】相關文章:

孔子的名言10-20

孔子名言精選06-15

孔子名言01-22

孔子的名言02-22

孔子經典名言04-20

孔子的經典名言10-21

孔子的名言09-29

孔子道德名言08-15

孔子論語名言精選06-11

孔子的經典名言名句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