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暗香隨筆
有人說,遇到一位好老師是一生的幸運。我就為能遇到您——王老師,而深感慶幸。
“竹露滴響清音,梅花頻送暗香”,是身邊的公園——北原牧唱景點之一“梅蹊竹徑”的介紹語。它不時地在我記憶深處怦然響起,悠然心會。總覺得,它與王老師有著某種天然而隱秘的聯系,又似乎,這話正是對王老師的生動寫照吧。
王老師人雖小巧,看上去也有幾分纖弱,卻能“鎮得住場子”。她待人親切慈藹,說話從不疾言厲色。她課堂上的語言之流總是那樣清柔甜潤,款款而至,一如汩汩流淌的山泉清冽無比,沁潤心扉;雖然沒有大起大伏,卻也抑揚有致,自有一種感染力,能須臾之間引爆整個課堂。
她也總能給大家創造一些機會,讓每個同學都能得到發展。比如,她讓同學們就“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做PPT,讓大家輪流登臺亮相,一展自己的才藝,也鍛煉各方面的才能。又比如,有一節課的課前“小插曲”是這樣的:她讓同學們“來點不一樣的東西”,并“點將”為大家“表演個節目”,幾個被叫的同學都不予配合“婉拒”了,她竟也不惱。原來,她是故意制造緊張氣氛,讓大家的心情起起落落幾回。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堂體驗心情的作文課嘛。有此“鋪墊”,作文也就不愁沒啥可寫了。
而王老師對我的貼心關懷,更讓我記憶尤深,深深膺服與感念。
那天晚上,爸爸的手機收到了一條“突來”的短信:“和您商量個事兒,想讓孩子在全班面前朗讀自己的文章,說說與您的生活故事。一來鍛煉膽識,二來給班級營造寫作氛圍。您看咋樣?”這一條來自于王老師的短信,當時給我更多的不是“知遇”之喜,而是襲擾我心的憂慮和無以排遣的悒悶。爸爸卻“滿口應承”,還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我縱是百般不愿,也只能去好好準備了。
次日,我在王老師的示意下,走上講臺,開口朗讀爸爸為我打印好的習作。當我感到自己略略發顫的聲音漸趨平穩、順暢起來時,王老師卻“不失時機”地來上一句“清音雅韻”——哦,補充一句,她的名字里面有個“雅”字——“現在我們增加一個‘答記者問’環節,請大家向鄭漪瀾同學發問!”我“見招拆招”,對作文的緣起和選材等一一作出說明。接下來的幾天,王老師都將課前5分鐘“轉讓”給了我。我能感受到自己“小宇宙”爆發出來的力量。
讀初二了,王老師不再教我們。參加入團儀式的前幾天,作為學校團支部書記的王老師,將我叫到了她的辦公室。她拿出一張寫有施奇烈士生平事跡的稿紙,讓我回去練練,說要在入團儀式上朗誦的(我們的入團儀式將在施奇烈士銅像前舉行)。第二天,我在老師面前試著讀了一遍,可老師覺得我聲音不夠洪亮,并隱約透出“走馬換將”的意思。我雖然有一種石頭落地的'“釋懷”,卻也隱隱地有些“失落”。
過了兩天,王老師又安排我和另一個同學一同朗誦。她讀前半截,我讀后半截。沒想到,讀過一遍后,老師便將此事定了下來。入團儀式當天,我將那早已爛熟于心的詞兒傾瀉而出。隔日,王老師在短信中如此評價:“表現不錯,吐字清晰有力,能讀出內蘊的情感!”她甚至還說“倒是那個同學有點緊張,疙瘩了一下”,并囑我爸“勞煩告知,贊一個!”這于我當然更是“清音雅韻”,心頭不由一熱,盈盈生出一片感動!
又憶王老師曾贈我一書,書名為《爸爸的花椒糖》,是寶島作家林海音的一本選集。那張夾于封面與扉頁之間的便箋上寫著如下數字:“贈給我們的小才女——王老師。”想來是王老師有察于我酷愛閱讀,以此鼓勵我讀更多的書,寫出更多的佳作吧。同樣令我難忘的是,雖然王老師已經不教我們了,但每次收到我發表文章的稿費單,總是領了來,如數交到我手里。也曾推過幾次,卻依然能收到款子——大多由同學帶了來,那錢是裝入信封的。
有如竹露滴響清音,如此清朗,如此動聽,您的聲聲教誨總在每一個想念的夜晚縈于耳畔;有如梅花頻送暗香,如此清芬,如此幽遠,您的無私關懷總在每一個想念的夜晚縈于心間。
清音永留,暗香常伴……
【清音暗香隨筆】相關文章:
聆水之清音隨筆02-17
為有暗香來雜文隨筆01-07
寂夜有暗香雜文隨筆12-10
暗香盈袖散文隨筆06-30
清音的造句10-27
紅塵清音散文04-20
清音公園作文06-20
夢中的清音詩歌07-30
幽谷紫煙繞溪水泛清音唯美散文隨筆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