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兩座山隨筆
老家在永嘉,前后都是山,可謂開門見山。
開后門,后山的山腳被奶奶辟出一塊小菜地,通常都是種些青菜,收成自然是不比前山的那塊大農田,但作為即興之余的添頭,這塊小菜地還是恰如其名的。地旁通常會有用挖空的泡沫塑料盒做花盆的青蔥,偶爾也會有姜、蒜,每當奶奶要燒菜時,從小菜地摘些,既新鮮又綠色。可惜,我不愛吃蔥,奶奶常會搖頭:“吃蔥的孩子聰明,看我家的笨小孩哦……”我小時候不愛吃魚,奶奶也是這么說的。
若說后山秀氣,那是毋庸置疑的。有閑情逸致時,即可踏青或搬張椅子,看山上的青竹隨風舞動。林間除鳥鳴外,竹音的.空靈也似音符在譜節上跳動。前山則可謂磅礴。連綿不絕,不同于小山丘,但也不像八達嶺般綿延無邊。它似是緊守著這個小山岙的士兵,對著故土寸步不離。
天氣晴好時,爺爺扛鋤、挑擔,兩個桶子被吊在扁擔兩頭。我說要幫他拿,爺爺拒絕。他說:“你個讀書的小娃子做這些干什么!”爺爺只會講土話,也就是永嘉腔的溫州話,地地道道、純純正正。爺爺說著這派話,我似是瞧見了他腳上長的根已扎入泥土,正汲取著這片土地的養分生長、茂盛、蒼老。而我這個讀書的娃子,根卻扎不進都市厚厚的混凝土,似是浮萍漂蕩,心里滿滿的仍然是對田野的渴望。我與爺爺繼續向前山走去,只見一塊塊分割得妥妥帖帖的水田,清泠泠地連成一片,悅目爽心。只是尚看不見金黃色的稻浪,嗅不到夾雜汗水味的稻香。但青稻的氣息也是這般沁人心脾,讓人恍然間如入海洋,只是滿眼青色,而貝殼則為青稻所替代。
爺爺輕車熟路,盡管扛著鋤、挑著擔,在凹凸不平、歪歪斜斜的大石板路上卻如履平地,我這個“城里人”則有些踉踉蹌蹌。當我到了農田,爺爺已開始處理農務。我自認幫不上忙,事實也是這般。老人在這田間度過了人生的大半歲月,仿佛我們投身于書海,老人將他的青春、苦難、辛酸、感動都一分不剩地灑向這片田野。我靜聽田間的和聲,這是自然與風的合唱。農務枯燥、單一,因而有了苗嶺的山歌、江邊的號子,浙南山區的農人也許靦腆一些,他們不喜歌唱,喜的是聆聽,將鋤頭一舉、一鋤、一拉,山間的和樂環縈耳畔。它們是否日日盤繞著爺爺,穿透他的身體,最后在那兒留下專屬這片土地的印記?我時常這么想。我是爺爺的孫子,卻不是大山的子孫。至少在我聽來,山是悲哀的,一聲聲的嘆息如爺爺的鋤頭,重重地落下。
老家有兩座山,一座后山,一座前山。通常我只在后山停留片刻,不敢去往前山。因為我總覺得,除非有爺爺陪伴,前山才會些許地容納我,進而與我有了細如蠶絲的聯系。
【老家的兩座山隨筆】相關文章:
人類的最后兩座山美文12-24
老家的山散文04-25
老家的山作文05-31
老家的山作文09-12
老家的菜園隨筆02-07
老家的春隨筆06-09
優秀隨筆《老家》05-17
老家隨筆范文精選06-10
老家-隨筆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