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精選17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么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1
近日,某大學《學生行為規范》新增加的條例引發網友熱議,其中“讓女生走在馬路內側”“為女生擰松飲料瓶蓋”“走路避開女生背包一側”,格外受關注,有人直呼做到那樣就是暖男了,也有人認為這是矯枉過正、涉嫌歧視女性。
女生需要被關愛,先天的生理差異與社會發展的自然選擇決定了女生往往是弱勢的一方。可是,連瓶蓋也要幫女生擰開,和女生走在一起也要小心翼翼,女生難道真的需要這種關愛嗎?我看不但不需要,還應該堅決說“不”,因為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
關愛女性,怎么就變成歧視了?難道不是只有嫌棄、排斥女性才是歧視嗎?我要說的是,這種看似保護、幫助女性的過度關愛,其實是以歧視女性為前提的。制定這種條例的人把女性看得過于弱小、無能,無能到連飲料瓶蓋都擰不開,弱小到連走路都隨時可能有危險,他們歧視女性,出于一種保護的滿足感,他們才對女性進行“關愛”,而這種過度關愛,顯然已經把女性當成了這個社會的另類。
這種矯枉過正的條例的出現,首先是因為校方的一廂情愿。學校或許認為在這個女權意識越來越強的時代,自己這個“與時俱進”的條例可以改善學校形象,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可惜,這樣的條例讓正常的男性感到惡心,讓真正獨立的女性感到不被認可與被侵犯,結果并不理想。
其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我們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偏見仍然存在。女性,并不是隨時隨地都需要被關愛,女性所需要的關愛,或許只存在于某一些領域,比如體力勞動等。女性們想要的、追求的,并不是每時每刻的過度關愛,她們需要的,是與男性平等競爭的平臺,是獨立生存的空間,是展示自我的機會。她們不需要在擰瓶蓋、過馬路這些常人都能完成的事上獲得什么過分的關愛。帶著對女性的偏見,對關愛女性的誤讀去制定條例,條例自然也就荒唐可笑。
如何關愛女性,是一件比較復雜的事,其中的思想桎梏太多了。作為男性,應該堅持適度原則,體貼是必需的,但不能無視女性的能力。作為女性,要認清這種條例背后的實質,應該自覺地自立、自愛,對過度關愛說“不”。
韓國女明星宋智孝說過:“作為女人,也不能弱小地死去。”不論男人女人,都應該看清條例的本質,反對這種與歧視無異的過度關愛。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2
留守兒童已經才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們應毫不猶豫的扛起這份重擔。那么,如何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呢,我想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我們要有愛心和耐心。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因此,我們要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針對個別父母離異,父親在外打工等現象,俗話說:精誠所到金石為開。我們要有慈母般的愛,有持持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走進他們心里,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我們要關住他們的心理健康。外出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里寄錢,有的甚至給孩子買了手機,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大把花錢、逃學上網、吸煙喝酒、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我想要給他們講節儉的重要性,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使他們生活更好。
我們要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大多數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甚至動用刀子等器具,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我們要對他們進行法制教育,講如何自我保護。從電視上、網絡上、多搜集一些實際例子,對他們進行教育。
我們要關注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質量。留守兒童許多是由他們的奶奶、外婆等隔代親屬來撫養的,而農村這樣的老人文盲率超過70%,他們無法對孩子進行輔導,也很難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時的學業輔導與心理溝通。許多留守兒童因成績不好而產生厭學情緒,進而走上輟學道路。可以開展一幫一活動,或給他們開小灶,真正體會到了班級的溫暖和學習的樂趣。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3
老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十分的常見的,而他們基本上都是些飽受苦難的!那么,你們說,我們是該在老人這后半生為他們做些什么呢?今天,我的外婆看見我如此孝順,心中樂開了花!
可不,在今天中午,我們正津津有味的吃完了午飯,我也就為我外婆做了兩件令她開心的事! 平時,外婆每到中午這個時候都會睡上一覺,做一次香甜的美夢!今天,她又再次睡著啦!
而我也將要做兩件能讓外婆欣喜的事,于是,我將拖把拿到水龍頭前,用清水將拖把洗的干干凈凈。然后,我用著力大無窮的手臂拿著它來到了客廳。心中吶喊道:”加油!相信你一定能將地拖得十分干凈,使它煥然一新的!”于是,我開始有勁的拖了起來。可過不了多久,我就開始不耐煩了,東拖拖,西拖拖,一會兒歇一下,一會兒……一會兒又……!這時,姐姐走過來對我說:”你做事認真點,不要半途而廢,要不然你是不會有甜果品嘗的!”聽完姐姐說的話,我也不知怎么的,剛才為拖地而生的疲勞,現在早已飛到了九宵云外!我再次有勁的干了起來,每個角落都掃視一變,并將它拖得干干凈凈,與沒拖之前真是有股煥然一新的感覺!
接下來,我要為外婆做什么呢?我冥思苦想,”啊!我知道了!”我在心中喊道!
于是,我拿起了抹布準備整理和檫檫桌子,我連忙拿起抹布一邊哼著歌,一邊洗著抹布。不一會兒,一塊宛如從來沒使用過的抹布誕生在了我的手上!看!它是被我洗得那么那么的干凈呀!我邊說邊自我陶醉,仿佛這一塊抹布是能獲得吉尼斯紀錄中洗得最好的一塊一樣。想完,我開始了我的工作,我先將桌上的一切物品都整整齊齊的擺放好,再拿起抹布檫了起來,不一會兒,我頭上豆大的汗珠流向了我的臉頰,我顧不及管它。可不一會兒,它就像斷了線的珠子涌向我的臉頰……,我還是不管它,繼續像拼命似的,不停的檫……
這時,我的外婆醒了,她走了出來,當她看見我這么認真的檫桌子,又看見了地上如此干凈的地。它笑了,在她那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仿佛在蔚藍的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彩虹!看見外婆笑了,我也笑了。因為我體味到了關愛老人的那種快樂的感覺! 同學們,讓我們攜手關愛老人這個美好世界吧!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4
新學期開始,我們又迎來了一批新的小朋友。他們中大多數孩子沒有上過托班,乍然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和家人,進入幼兒園這么一個全新的環境,有多么的不適應。
看,幾個性格內向、膽怯的孩子從父母或爺爺奶奶的環抱中被“搶”過來,哇哇地哭個不停,不時地從小椅子上走出來,追著老師邊哭邊問:“媽媽怎么還沒來?”“奶奶什么時候來接我?”“我不要睡覺。”……“等吃過飯,睡好覺,媽媽奶奶就會來接寶寶了。”老師邊給孩子擦眼淚邊不住地給孩子們做著解釋。
忽然,看到佳祺從桌子上拿來一張紙巾走到正站著哭的豆豆面前,用紙巾為豆豆擦去臉上的淚水,邊擦邊說:“不要哭,不要哭了,媽媽會來的。”“哎,佳祺真乖,會幫小朋友擦眼淚叫她不哭的喏。”老師及時地表揚了佳祺。孩子聽到老師的表揚更起勁了,又去拿了張紙巾幫臉上掛滿淚水的霖霖使勁地擦了起來。冰悅、豪豪聽到了也過來拿了張紙巾幫助旁邊在哭的小朋友擦起了淚水。老師又及時地表揚了他們:“哎,冰悅和豪豪也真乖,也會幫小朋友擦眼淚的喏。”
再看被佳祺擦干眼淚的霖霖,聽見老師說話,好奇地看著冰悅和豪豪,停止了哭泣。老師忙說;“快點,你也去拿張紙巾來,幫高彥擦掉眼淚呀。”“噢。”孩子應答著,并馬上去拿了張紙巾幫高彥認真地擦著眼淚。看著霖霖淚水斑斑的臉和那專注的神情,老師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入園一周,對班中小朋友有點熟悉后,初入園的佳祺在沒有大人提醒下表現出對同伴的關愛,是多么難能可貴!現代以獨生子女為主的中國家庭結構,孩子們被大人包圍住,缺少同伴之間的交流,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孤立的個性。他們中多數表現出不懂得關心幫助他人,沒有感情付出的意識。佳祺的行為讓我看到了幼兒關愛情感培養的良好開端。幼兒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時期,關愛情感是現代兒童缺失的人文精神之一,它的養成是多方面影響、多種活動綜合作用形成的結果。因此,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結合偶發事件,及時捕捉教育的契機,加強情感的隨機教育,樹立典型榜樣,進行正面積極的教育,能讓幼兒在幼兒園和諧的關愛氛圍中,感受到人與人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情感樂趣。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5
上午的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只只快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里。可王明旭小朋友卻不同別的小伙伴,因為他身患殘疾,他的兩只眼睛是弱視,看什么東西都非常模糊,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右胳膊因為骨折剛剛動過一次大手術,現在拿東西還不是很穩。
對于這樣的孩子,身為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別的孩子的同時,還要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隨時帶著他,牽著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可這一次,我卻發現他的小手在往外掙脫,并不時的用另一只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說:“老師,我也要去玩。”一句話,讓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覺到對這種特別的呵護方法起了疑問,我一邊說:“旭旭,一定要小心,不要摔倒,注意自己的胳膊,不要讓小朋友碰到。”一邊輕輕地放開他的小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象王明旭這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只“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伙伴一樣去玩耍、去游戲、去想象、去創造、去飛翔。如果老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說明了老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育卻很正常,識字、數數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游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老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
因此,王明旭終于鼓起勇氣,對老師說:“老師,我也要去玩”。老師應該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煉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中健康成長。不管哪些活動,哪些游戲,都應該讓他去參加,讓他加入到這個集體隊伍中來。只是在活動時,老師隨時倍加照顧,這樣不僅保護了他的自尊,還讓別的孩子,知道并學會照顧關心有殘疾的小伙伴,知道互相幫助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出一種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氛圍。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6
不管是在教育活動中,還是在游戲中,懂事聽話的孩子總是會得到老師的關愛,而那些喜歡調皮、愛搗亂孩子往往會受到教師的批評,細想起來,其實這些喜歡調皮搗亂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愛。
浩浩是本學期轉來的,也是我們班特別調皮搗蛋的孩子,瘦瘦高高的個子,還剪了個西瓜太郎的頭。在平時的活動中,浩浩特別活躍,很快就和班上的男孩子打成一片,這樣總是與小朋友黏在一起玩,就免不了會和別的小朋友發生摩擦。于是,浩浩也漸漸成了小朋友們愛告狀的對象。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浩浩與人交往的方式有點小問題,經常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不是他被告狀,就是他來告其他小朋友的狀。在“書吧”看書時,浩浩的一本書總是翻了幾下之后就好了,然后他就開始“騷擾”同伴,去搶同伴的書,或是拉著他們講話。于是,我聽到的就是:“老師,浩浩搶我的書”、“老師,浩浩太吵了!”、“老師,他碰到我了”;在建構區玩游戲時,我也總會聽到:“老師,浩浩他推我!”、“老師,他用積木打我!”當我的目光移到浩浩身上時,他又一幅無所謂的樣子。針對浩浩小朋友在人際交往方面總與別人發生沖突,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遇事不用語言表達,而急著去插手,由此引起其他幼兒的誤會;不肯和不會與其他幼兒分享;缺乏解決挫折問題的策略;不會使用禮貌用語;經常使用攻擊性行為來解決問題。于是,我也有意識的去接近他,多關注他,與他交談在與小朋友玩時,遇到情況怎么辦,鼓勵他與小伙伴要團結,互相謙讓,有玩具大家玩,遇到問題找老師解決,而不是動手,要學會與小朋友共享快樂。
其實浩浩也是有優點的。有一次熙熙不小心打翻了湯碗,浩浩立刻站起來去盥洗室拿來了抹布幫熙熙擦干凈。我抓住這次機會在全班面前表揚了他的做法,而且還讓他擔任值日生。雖然孩子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只要老師在以后的日子中對其進行和適時適當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定會朝好的方向發展。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這是我們一再強調的。一切為了孩子,我們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適時將它放大,同時我們要多關愛一些小調皮,讓他們自信的與同伴友好相處。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7
幼兒園里的慶“六一”文藝演出彩排時,小班平時很懂事、很乖巧的的萌萌很生氣地把頭上的“豬鼻子”與“豬耳朵”拿下,扔到了地上,一動不動地站在舞臺上,嘴巴翹得老高老高,嘴里喊著:“我不跳《豬小弟》了,小朋友都在笑我了”。
這是怎么啦?平時跳“豬小弟”的時候,萌萌做得挺好的呀。彩排完,我微笑著詢問她為什么會這樣?她委屈地告訴我:“吳老師,我又不是豬,他們都笑我干什么呀?”我抱起了她,耐心地說:“小朋友不是笑你丑,只是覺得你扮成小豬,非常可愛、非常好玩,所以才笑的呀。”萌萌聽后似乎領悟了。
六一那天,我們邀請家長來園與小朋友一起歡度節日。萌萌很高興地跟我說:“吳老師,今天我外婆和奶奶都來看我表演了!”借此機會,我當著萌萌的面,跟她外婆、奶奶說道:“萌萌平時很乖的,表演起來特別好,尤其是她演的豬小弟好棒哦!”我轉過臉對萌萌說:“今天奶奶和外婆來看萌萌表演,萌萌可要表現得更好,讓外婆和奶奶看看你有多可愛!”萌萌一個勁地點頭。那天我因有急事外出,沒有能看到小班表演。回園后,老師們向我反映的情況讓我異樣開心——萌萌跳得特別好,給當天來觀看表演的家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奶奶回家后把萌萌當天的表演告訴了她爸爸媽媽,一家人都為萌萌的表演感到高興。
美國教育家德里克指出:“孩子需要成人的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樣。”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也說過:“如果孩子們成長于鼓勵他們自然、順利地發展的環境中,他們會‘突破性’地進入到學習之中,他們將變成自我激勵者,自我學習者。”此事讓我感觸很深:每個孩子都需要老師細微的關注,在他們遇到困惑時更需要老師的悉心呵護,此時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話都會在他們的心里激起巨大的波瀾。相反,如果他們心理已經承受著挫折感,我們老師還去批評指責,那么他們不就會陷入無望的境地嗎?我們應以一種寬慰的心態去細致地關注孩子們的喜怒哀樂,少一點苛求和責備,多一點關愛和鼓勵,相信他們都會自信地去努力爭取成功的。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8
不管是在課堂教育活動中,還是在課外游戲活動中,乖巧懂事聽話的孩子總是會得到家長和老師的喜愛和賞識,而那些調皮好動、愛搗蛋的孩子往往得到的不是家長的指責就是老師的批評。細想起來,其實這些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他們都很聰明,只是紀律性不強。他們更需要得到家長和老師的理解與關愛。
蔡東軒是我們中三班特別活潑可愛的一個小男孩,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很討人喜歡。可他又是最典型的搗蛋鬼。不論是在教室還是在戶外與小朋友的游戲時特別容易發生沖突,小朋友們都愛告他的狀。在我的觀察中,小東軒其實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樂意與他們一起游戲。每次在區域活動中,他都積極的參加,還特別的熱心,愛幫助小朋友,總希望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關注。
但他與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確,所以經常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經常讓小朋友打他的小報告。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小東軒免不了要被小朋友告狀:在書吧看書的時候,他總是左推右擠,還和別的小朋友搶圖書,而且在搶圖書的時候不小心又碰到了旁邊的小朋友,所以,我聽到的就是:“老師,蔡東軒搶我的圖書了”“老師,他碰到我了”。用餐的時候,他就像個小孫悟空一樣總喜歡用小手在這個小朋友那撓撓,在那個小朋友那抓抓,惹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坐一塊。針對這些情況,我就有意識的去接近他,多關注他,摸一下他的頭,給他一個會意的微笑,和他玩做鬼臉,和他說悄悄話,說一說自己的小秘密,告訴他怎樣做才是對的大家喜歡的,鼓勵他與小伙伴要搞好團結,互相謙讓,有玩具大家玩,學會與小朋友共享快樂。蔡東軒小朋友的小腦瓜可聰明啦,在大家的監督和鼓勵下,不管是講故事畫畫唱歌,他樣樣都很棒。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喜歡調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是我們的教育宗旨,愛是我們的教育手段,讓我們給小調皮多一點愛心,多一些賞識,多一份理解與關愛吧!那樣,你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9
每個來到世間的生命都難逃“情愛”的劫難。“愛”就一個字,卻往往是所有事情的出發點和歸宿。、
每次給孩子們講,當出現“假如”“如果”這些詞時,往往表示事情無法發生。
但每次聽到這首歌,心里卻隱隱傷感,淚眼婆娑。因為“愛”就一個字,卻往往是所有事情的出發點和歸宿。
每個來到世間的生命都難逃“情愛”的劫難,在這個劫難中“沉淪”一直靠不了岸,“享受”甘露的滋潤,“痛苦”卻又開心著,甚至“溺死自己”。
儒雅的李健,書生氣十足的李健用他的聲音讓我們的耳朵懷孕,在里面孕育出各種生命的情緒。
“當天邊那顆星出現,你可知我又開始想念,有多少愛戀只能遙遙相望,就像月光灑向海面。”
聽到這里《半生緣》里的畫面就出現了,兩個相愛的人不能相守,只能遙遙相望守著自己的那方天。真是“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當李尋歡拿著飛到在雕刻一個精美的木雕時,他的遙遙相望已經望了十年。如果“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再相見就只能說”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年少的我們曾以為,相愛的人就能到永遠,當我們相信情到深處在一起,聽不見風中的嘆息:誰知道愛是什么?”
黛玉是絳珠草下凡,她用一生的眼淚報恩,在世間看盡人生百態,和寶玉也算是打打鬧鬧一輩子。可是他們的愛雖然是兩小無猜,雖然是青梅竹馬,雖然是互為知己,但是卻在癡傻之中結束了這段愛戀。最美的季節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春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短暫的相遇卻念念不忘,用盡一生的時間,竟學不會遺忘,如今我們已天各一方,生活的像周圍人一樣,眼前人給我最信任的依賴,但愿你被溫柔對待!”
和這幾句話對景的人很少,因為人一點分開,記憶便會被時間沖淡。無論是“一見楊過誤終身”還是“何以笙簫默”中的何以琛,都是神一樣的被人膜拜。但是在安妮寶貝的筆下卻有很多這樣的人物,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暖暖。在下雨的那天他們第一次約會,看著玻璃窗外的人群,慢慢喝著奶茶。就這樣在簡單的相處中把彼此交給對方,然后分別,記憶一生。
無論如何,這首歌的結尾很好,它說“多少恍惚的時候,仿佛看見你在人海川流,隱約中你已出現,一轉眼又不見。”
王爾德說:“每個圣人都有不可告人的過去,每個罪人都有潔白無瑕的未來。”所以在一個人時,我們的內心才是最赤裸的誠實。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10
在幼兒園中,我們老師總喜歡一些比較乖巧的幼兒,因為這樣的幼兒比較聽話,老師對他們的教育也省了很多的心。但對于那些“活潑”、“好動”、“惹事”的幼兒卻缺少了幾分關愛,有時還會“另眼相待”,平時少不了批評。
但是我覺得我們這樣的教育不但沒讓這些頑皮的幼兒聽話,反而使他們越來越頑皮,真是讓我們頭疼極了。其實總結原因,問題不光出在這些頑皮幼兒的身上,其實我們老師也有一定的責任。這些頑皮的幼兒需要我們老師有別于別的幼兒的教育方式,找準切入點,正確地引導他們慢慢地改變,而不是一味地批評,懲罰。我們班有個幼兒叫邵浩錚,他的自控能力比較差,平時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有的時候還經常下位置,排隊的時候也是像老鷹抓小雞一樣,東跑跑西躲躲,真是自由散漫。和他媽媽交談,他媽媽也說家里他比較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從不聽大人的話。在學校老師一定要對他嚴厲一點,要不他是不會聽你們的。
浩浩這種自由散漫的性格其實是在家里養成的,由于大人長時間的聽之任之,以至于養成他現在這種自由散漫的樣子,針對他這樣的情況,首先我們對診下藥,發現他很喜歡表揚,腦子也很聰明。又一次,龐老師兩只手都端著飯菜不能開門,她用頭示意誰給她開門,別的小朋友都兩眼瞪著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有邵浩錚立刻給龐老師開門了。這時,我看在眼里,立刻給他一個深深地擁抱,伸出大拇指夸獎他說:“你真棒,真聰明!”這時我看到他的眼睛里透入出一種自豪的表情。還對別得下朋友說:“你看,老師現在也喜歡我了,還表揚我呢!只要我做對事情,老師就會喜歡我的。”同時,我還發現他還是個助人為樂的小朋友。只要別的小朋友有一點困難,他就會努力地去幫助他,看到他那么關心我們班的幼兒,我都隨機地進行表揚,在我的一次次表揚中,我們看到他有了自信心,上課也沒那么頑皮了,排隊也不東躲西跑了,平時區域游戲的時候也不下位置了。不到一兩個星期,浩浩在我們眼里完全變了一個人。他媽媽也說:“浩浩現在變得懂事了許多,有時還教育我們要聽話呢?”
記得一位專家這樣說過:“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為每個幼兒都提供表現自己長處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機會,使他們樹立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獲得獨特地發展。
每個孩子都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愛,不管是聽話還是不聽話的孩子,我們都要關愛他們,讓他們樹立自信心,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地發展。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11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一晃也已經十幾年了,隨著時間的流逝,感覺自己有點想法,可是又不知該怎么如何表達。接觸了很多的孩子,感覺我們的孩子知道的知識越來越多。有許多的想法。就是我們所說的是“小老人”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對于一些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好好地學習。再則孩子我生活在一個集體中,不可能因為某一個孩子的隨心所欲而讓大家隨著他而改變。對于倪敏所著的《幼兒園教師最需要什么》書中的“幼兒更需要教師的寬容”這一文我有一些想法:
孩子來自于不同的家庭,可以說是參差不齊,什么個性的都有,動作快的、有性格開朗的、有做事毛糙的、有愛發脾氣的、有愛說話的、對于孩子作為教師有時候難免有些偏心。對于一些孩子,特別是比較內向的孩子。關注的可能會相對的少一些。作為一名教師我記得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我們從事的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就應該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在我們班有一個小朋友自我控制能力比較的孩子。動手能力也比較的差。在我們的集體活動中,其他孩子在專心的投入活動的時候,他自己會突然地大笑起來,又或者是隨便的去拉拉其他孩子頭發,衣服阻止他人進行活動。自由活動的時間更是經常地欺負其他的孩子,要不就是在教室里奔跑,根本就不去管會不會撞到其他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真的有點突出。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用一顆寬容的心去愛他們。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愛心,眼光時刻圍著他轉。在孩子要出現一些不守規則的行為時,及時的用眼神提醒他,如果孩子沒有理會的話,就輕輕的走到他的身邊給他一個正確的示范。在孩子進行操作的時候,給孩子更多的時間,讓孩子進行嘗試,相對于他來說實在是比較難的就手把手的教他,讓他也能體驗體驗操作的樂趣,以及完成作品收獲成功的喜悅。在集體活動中,如果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突然地大笑起來,那么我們就用其他的事物轉移其他孩子的注意力,不去強化孩子的行為,是孩子覺得自己這樣做不會引起他人的注意,只是自己沒有學到應該學到的本領而已。如果孩子去拉扯其他孩子的衣服、頭發的時候,就要用輕輕的話語告訴他。不應該這么做,集體活動結束后更應該給孩子講講這樣做的不好之處。鼓勵孩子專心的投入活動。
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孩子你就會發現只要你堅持,孩子也更加的喜歡你,愿意接受你的建議,慢慢的成長。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12
愛到痛,痛到哭,最后我選擇了放手。放手是一種無奈的絕望,痛徹心扉。
當曾經珍愛的生命的人即將相逢陌路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曾經以為的天長地久,其實不過是萍水相逢。
曾經以為可以這樣牽著手一路走下去,可是放手了才明白,一切只是兩條平行線偶然的相交,當一切都煙消云散,平行的依舊平行,即使相隔不遠,也已是人各天涯。
勇敢的代價是自己先放下,放下他,也是放過自己。
深夜蜷縮在角落,等待著傷口平復,體會著敢愛敢恨敢失去的灑脫。
幸福的感覺也許只能剎那,剎那過后,是一個人的精彩。
放下他總是靜靜的一個人,有時會莫名地為了一首歌、一部戲、甚或是一句話而淚流滿面,總覺得天是黑的,云是灰的,總覺得失去了生活的意義。其實我什么都沒有失去,只是回到了認識他以前的日子。我釋然,就像煙花不可能永遠掛在天際,只要曾經燦爛過,又何必執著于沒有煙花的日子?我怎是很快的為自己找個理由,一個借口。這樣算是堅強嗎。為什么心里還是樣痛。
我曾經說過,有一天我會離開你,可是真到了這一天,我才發現看著你走出我的世界有多難。
為什么你不回頭看一下我滿是淚水的臉,如果你回頭看見了,你會不會留下來。
也許你根本就不會在乎,哪怕我是傷痕累累。
放手后的自己,留給我的又會是什么。 想一想除他以外的快樂吧,想想再也不用為了他而傷心落淚,不會害怕自己做錯什么事情而惹他不高興。雖然很多時候真的是自己盡力了。放下吧。讓自己平靜的面對他和她,縱然心里有種隱隱的說不出的酸楚,我不會再落淚,只要是你的選擇我依然會笑著祝福。
是我拖住你的腳步,現在我放開你的手,讓你可以找到屬于你的的幸福。
如果你下次碰到我這樣的女孩。記得讓她自己好好的疼惜自己 不要在為了愛一個人活得這么累。
如果可以,請把我忘記!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13
其實我一直想愛你,有人問我你的容顏,我說不知道,我愛著的到底是個怎樣的你呢?我感覺的到,但我卻形容不出也不想說出來。
我要的是彼此的心動,我享受那種不用說什么就會懂彼此的感覺,我期待著能牽著你的手在安靜的校園里漫步,不為羨慕的眼光,只為屏息間的心靈相通。
可惜了我完美的追尋,我遇到了那個懂我的人,可是我們永遠都不能牽手,我也遇到了那個能牽手的人,可是我們沒能懂得彼此。
如若你還在,也值得我愛,我愿意對你說出,我有多愛你。可是你卻沒有出現。
曾經和某人探討過,對于愛情的認識,我當時說在我的腦子里有一種叫著愛情的感覺,一旦有人給了我這種感覺,我想那便是我的愛情吧。而她則不這么認為,她說,這對那個不公平,我只是在一個人的身上去找另一個人的感覺。當時我們堅持著各自的原則,后來我的觀點發生了變化,因為有人讓我有了不同于我腦中關于愛情的感覺,而且我確定我是愛那個人的,可惜的是沒又聽到她說“我愛你”。
我很想愛你,我希望能牽著你的手去看一次夕陽,讓兩只拉長的身影產生交集。我想帶著你和我的朋友門一起遠行。我想在無聊的時候有你在身邊。我想.........
我很想愛你,在你生病的時候為你買藥。在你難過的時候聽你傾訴。我想給你不一樣的生活。我不想知道你的過去有多傷。我只想你的現在和未來與過去無關。我想以命令的口吻叫你不許吃泡面。我想.......
若果你不愛我,那我們就分開好了,真的,我不會難過。因為你并不屬于我,你只屬于你自己。
經過這么多的失去與得到,誰還指望誰百分百的愛上誰?除非有一天我們同時向對方表白心跡。現在的自己處在愛與被愛之間的錯過空間里,內心無比的寧靜,該失去的早已不在,未到來的總會到來,我不急於說愛你。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14
孩子們的一幅畫就是一顆童心,一個故事,一種創新,一種個性的表現,教師的一句贊賞的話語,一種欣賞的表情,都會給學生帶來一份肯定和認同。記得有一次在孩子們完成《我的自畫像》交過作業后,有一個孩子跑過來說:老師你看我畫的怎么樣,告訴老師你畫的是什么,老師,我畫的是我傷心的樣子,留著長長的鼻子哭了,你看這花花的就是我的眼淚弄臟了我的臉。真棒!雖然這個孩子的畫并不出眾,可他確實一個孩子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應。過了一會碰見了學生的母親帶著學生,學生用一雙渴望的眼睛看著我說:老師……,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意思,連忙對家長說:您孩子今天的作業挺不錯,特別有特點。就在那一刻我看見了孩子幸福的微笑。
情感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動的比喻來說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當你關注每一位學生那么你的付出就有所回報。記得在教學《制作樂器》一課時,班上的幾個差生拿著空水瓶無聊的打鬧著,我走過去沒有責怪只是用很惋惜的口氣說:這么好的材料不用太可惜了。老師你說它能做什么其中的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問。簡單一點嘛可以做沙錘,只要裝一些小石頭,或米粒豆類。那難一點可以做什么?動動手把它剪開試試看于是幾個孩子不在玩耍,而是投入的做起分割工作。瓶子打開了,瓶身瓶口兩部分到底能做什么呢,孩子們翻過了倒過去的看了去看,想想音課上的《瑤族舞曲》中象腳鼓,一下子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一會工夫一把象腳鼓誕生了,更讓意想不到的是在沒有繩子做鼓繩的情況下學生竟大膽創新,把透明膠帶搓成條替代鼓繩,真是妙不可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給學生多一點陽光,學生將會永遠燦爛。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15
我班有三對父母離異的孩子,他們的性格不同,有的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有的活潑好動,沒有自控能力。他們都是由爺爺奶奶撫養的,缺少了母愛,我常常覺得他們很可憐。因此,在幼兒園了我會更加關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母親般的愛。
記得一次活動課上,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我的一家》這一課,我問孩子們:“你的爸爸、媽媽叫什么名字?他們干什么工作?”孩子們個個舉起了小手,爭先恐后的說著自己爸爸和媽媽的名字,自豪的說著他們的工作:“我爸爸開汽車、我媽媽賣衣服”。“我爸爸和媽媽玩大棚”。“我爸爸蓋大樓、我媽媽在家給我做飯”。這時,張晗站起來說:“我爸爸和媽媽離婚了”。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又問:“張晗,你說什么?”“我爸爸和媽媽離婚了。”說著,張晗傷心的哭了起來,我望著留著淚水的小張晗,不相信這是真的,急忙安慰她說:“他們沒有離婚。”張晗說:“媽媽走了,不在家了。”我說:“媽媽是出去干活了。以后會回家的。”“真的,他們離婚了。”我看到傷心的張晗,真不知道,說什么來安慰她。
下午,離園時,張晗對我說:“老師,媽媽今天不來接我了,媽媽回姥姥家了,她在姥姥家吃飯,不在我家吃飯了”我看到張晗不高興的小臉,鼻子一酸,眼淚禁不住流了下來。以前,離園時都是媽媽來接她,吃飯時有媽媽陪著,可是現在,媽媽去姥姥家了,在姥姥家吃飯,不能來接她,也不能和張晗一起吃飯了,她能不傷心嗎?要離園回家了,張晗是盼著媽媽來接她。我該怎樣來安慰她呢?此刻,在張晗面前,我的一切語言都顯得那么的蒼白無力。
這件事雖然過去很長時間了,但是,張晗那稚嫩的聲音卻時常縈繞在我的耳邊,也常常提醒我,要給父母離異的孩子更多的關愛。父母的離異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啊。孩子等你長大了,也許你就會理解父母,也許你就不會這么傷心難過了。孩子,我只能給你更多慈母般的愛,用心呵護你、關心你。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16
“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面對一群年齡相當,但是,性格、興趣愛好、行為習慣卻各不相同的孩子。相信大部分老師都跟我一樣喜歡那些有良好行為習慣、聽話懂事的孩子,但作為一名老師,我深知每一位幼兒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因此面對那些任性好動、脾氣暴躁的孩子,我反而給他們以更多的關注,讓他們逐漸改掉自身的不足,而這也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的責任。我們班有一個聰明的小男孩,因家里長輩的過分寵愛使他嬌慣出許多的不良習慣:任性、脾氣暴躁,做事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經常和小朋友發生矛盾,不依他者他就動手打人,天天都有小朋友告他的狀。我知道,這是他真實的展現,而一個人的個性、習慣是沒有辦法一下子改變的。我沒有因為他的行為而大動干戈的訓斥他,而是在不斷地觀察尋找機會幫助他改掉缺點。記得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讓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覺他就會成為好孩子。”
當我發現他和小朋友爭吵沒有動手打人,只是非常生氣的踢一下小椅子時,我就會立刻用贊賞的眼光望著他,夸他進步了,學會了不打小朋友,用踢小椅子來解氣;當他又一次與小朋友遇到矛盾,生氣的坐在小椅子上時,我又不失時機的表揚他,這次不僅學會了不打小朋友,還學會了愛護小椅子了;當他主動把玩具和好朋友分享時,我會結合其他幼兒共同贊揚他:學會分享了,真了不起。
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孩子是“夸”出來的,雖然不知道這句話是否正確,但有一點,我認為作為一名老師只有當我們關注了孩子極其微小的進步,讓孩子體會到了你對他表現出的進步及努力的肯定,讓孩子體會到了你對他的愛,他才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前行。因為我始終相信“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當我們付出了我們的真心去關愛每一個孩子時,那么我們也定將能收獲到孩子們對你的愛。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 篇17
Graham Greene在他的自傳體小說里發如是的感慨:唯一能真正持續的愛是能接受一切的.接受一切失望,一切失敗,一切背叛,甚至能接受這樣一種悲哀的實事:最終最深的欲望或許只是最簡單的相伴。
最浪漫的三個字不是“我愛你”,而是“在一起”。真理都是簡單的,不用說,女人的直覺生命的經歷已億萬次證明,簡單得相伴是愛的底線,愛的起點,愛的終點。只是簡單的相伴不簡單。中國古人秦觀曾說:“倆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年少時還以為是什么好句子,很快發現,原來是騙人的鬼話,自我安慰而已。失望、失敗、背叛尚能接受,條件是相伴。相伴是1,其它都是0。若無相伴,連失望、失敗、背叛也不過是0。簡單的相伴成了最深的欲望,那是因為,在人間,就連簡單的相伴都難辦到,也是奢望。無法相伴,無可奈何,虛空的虛空,愛的虛空!
《詩經》里有一句最美的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說的就是這種“簡單的相伴”。男女相悅是天經地義的事,若不能執子之手,怎能不悲哀!上帝造男造女,原為著解除孤獨。
“那人獨居不好”(創2:18),連趕出伊甸園都是倆人雙雙趕走,有罪同受,有難同當,滿是憐憫。然而生離死別的大事,不由得你我支配。在生離死別之前,我們如此渺小。雖然我們偏偏說:我倆永遠在一起,好像有自主權似的。然而,在不在一起卻由不得你我。不過,也有例外的。中國有梁山伯祝英臺雙雙化蝶的故事。就連飛雁,都可以殉情而死。有一個打雁的人說了一個故事:我今早捕到了一只雁,。已把它打死。另一只本已逃出網羅,竟悲鳴不肯去,后來撞到地上自殺。于是,元好問在《雁丘詞》里詠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相許?”愛,無人可問,無人可答。情,是個千古謎題。天世寂寞的天,地是寂寞的地,天與地被分開,已隔得太遠太久。所以人們為生死相許寫寫下流芳百世的感嘆。無論怎樣無奈,無論怎樣悲哀,一個死,便嘎然而止。
死,才是終極的憐憫!
【過度關愛也是一種歧視隨筆】相關文章:
過度安靜也是一種折磨美文06-26
約束也是一種關愛作文05-23
尊重也是一種關愛作文11-24
賺錢也是一種修行隨筆02-12
凄涼也是一種美隨筆07-08
放棄也是一種解脫隨筆06-12
過度關愛對孩子不利10-28
這種感動也是關愛的一種作文09-20
放棄也是一種美麗美文隨筆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