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吃貨改變世界隨筆
食物是一種世界語言。
飄著芝麻香的哈爾瓦酥糖,綴滿干玫瑰花瓣的冰凍果子露,用傳統香料隔夜腌制、烤得滋滋作響的卡博串……在美國匹茲堡市,Conflict Kitchen(“沖突廚房”)這一季的伊朗特色美食讓“吃貨們”大呼過癮。
人們往往對沖突避之不及,但 Conflict Kitchen 卻因“沖突”而生。這家餐廳專門提供與美國有矛盾國家的傳統美食,每隔六個月左右換一次菜單。2010年開業以來,委內瑞拉、巴勒斯坦、古巴、朝鮮、阿富汗、伊朗、烏克蘭、埃及等都曾成為這家餐廳的主角。
“美國人通常由食物開始認識其他種族,但也常常是止于食物。我們希望Conflict Kitchen能延續食物以外的文化交流和討論。”在創始人Dawn Weleski眼里,食物是開啟嚴肅討論的良方,“每一次對食物的選擇,其實都是對想象力的考驗,我們提供一個更具創意空間的表達出口。”
精心烹飪的食物背后是團隊的用心。每切換一個主題國,餐廳的主理人與廚師都會盡可能親身到訪當地,也以飲食為切入點,了解當地的音樂、文化、藝術、歷史、政治、經濟等,了解當地人真實生活的方方面面,把這些元素帶回美國進行創作,同時也在匹茲堡尋找相應移民后裔來合作。
Dawn Weleski發現,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外交政治的認識幾乎都源于大眾傳媒。而對于阿富汗、古巴、委內瑞拉、巴勒斯坦這些與美國有沖突的國家,公眾普遍不甚了解,又因它們在媒體報道中的負面形象加劇了心理距離——人們不知不覺間疏遠的,不僅是這些國家,還有它們的移民后裔。“我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方法,去提升市民的參與度,去創造我們理想中的城市環境,去連接與我們同處一個環境、但我們卻不甚了解的'人們。”
近幾個月,餐廳配合伊朗主題,邀請社區里的伊朗裔美國人組織烹飪課,還將 x 交給伊朗當地人輪流使用,請他們拍攝自己的日常生活。
外賣包裝紙也是 Conflict Kitchen 的“重要武器”。配合輪換的主題,Conflict Kitichen 將富有當地特色的花紋以及與該國相關的資訊融入設計,顧客能在包裝紙上讀到政治事件、當地歷史、詩歌電影推介,以及相關訪談。
“雖然Conflict Kitchen 一直是以販賣‘沖突國’食物想要挑戰市民的底線,拓寬他們的思考,但有時我們也會擔心自身的安危。”Dawn心情有些低落,“但這種威脅幾乎每天都發生在巴勒斯坦人身上,他們的身份時時刻刻被挑戰,不少來自巴勒斯坦的移民都只敢承認自己來自中東地區,而不是巴勒斯坦,因為怕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事實證明,反對的聲音只是小插曲,Conflict Kitchen不斷收到當地民眾的支持。匹茲堡大學的一個學生社團組織了支持活動,五十多位市民在活動上發言,他們還唱起了歌:“All we are saying,is give food a chance.”人們在 Conflict Kitchen 外貼滿了表達支持的便利貼,其中有一張用鉛筆寫成,每一筆每一畫都能感受到寫字人的力度:“我們從巴勒斯坦來,專門想試試你們家的食物。愿上帝保佑你們。”
種族間或許存在語言、宗教、國家體制等等隔閡,但食物是一種世界語言,唯一不愿意坐下來嘗一嘗、了解一下的理由,也許只是因為心里關上了溝通和理解的門。
【讓吃貨改變世界隨筆】相關文章:
吃貨世界里的煩惱隨筆02-04
吃貨隨筆02-12
吃貨老弟隨筆02-05
吃貨的愛情隨筆02-12
吃貨的世界日記11-05
我班的吃貨隨筆02-12
世界因我而改變隨筆02-07
吃貨是最有愛的人隨筆01-21
改變世界,改變自己散文隨筆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