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隨筆
(1)認識你自己
“我仿佛在無邊的詩歌叢中尋找自己,而我到底丟了什么,什么……”——從詩歌中找到的是有限的,不能滿足于我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我必須以多種姿態和形式出現,了解真相和真理。
我沒有深入的想過“認識你自己”這個問題,我覺得存在“認識”要在無意與有意之間去細膩體會,刻意的“認識”并不真實,無意的“認識”容易遺失。哲人,科學家,詩人從不同角度去“認識”自己,最終得到的答案是不一致的,原因也很簡單,局限于人與物種之間的區別,足以令我們無法解釋。
“人”到底是什么?人追求物質,精神,人介乎于兩者之間,事實上,“人”才是第三者,天地萬物的存在,如果我們虛擬成一個空間或無數的空間,不難想像,這是一種時間差現象,時間分成:將來,現在,過去;而人類所存在和發生過的事物有可能在不同的空間和時差里發生重復。但人類所知道的空間現象有限,但是,歷史卻可以為我們作證。
生命的起源是奇妙而富有色別的,人類的膚色不同,但是思想卻可以一致,乃至不同的地域都是人類的“祖宗”或“親戚”,彼此是息息相關,像河流一樣,從不同的地方分匯向大海,大海流的也是河水的源體。
人類有著同著的生命體,不外乎血肉之軀,肢體們是獨立而統一的,血液是鮮紅,微細的血管,毛發,同樣的依賴心藏而活動生存。同一個藍色的星球下,億億萬萬的人種人類,合拼而成的大小空間異存,選擇不同的方式活著,乃是空間所至,而命運的樂曲:出生,成長,死亡三大調。
人類是一種有趣的生命體。情感,勞動,復雜而靈活的大腦是明顯的標志,核心是動力的支撐點,目標是支撐點的延伸,存在出現,消亡,也恰好見證了歷史性的遍地“文獻”。
(2)錯失的語言與陷落的思想
之所以起這樣的標題,是因為我久久不能想出什么,無法下筆著稿于我的日記文字。我開始感到莫名的懊惱,語言像錯失在莫遠的荒原,我尋尋覓覓,苦心等待靈感的一閃而過,我試圖抓住它流星般消逝的尾巴,我不能自欺欺人,我知道,我的思想開始陷落自設的陷阱。那是文字游戲,而不是心靈的啟物,我與自己說,要不不寫,要不就痛痛快快地寫。
于是我開始了思考。思考現在才開始了……
靈感,有時候讓人感覺很被動。思考,有時候讓人很無奈。寫作,有時候讓人無所適從。而我不愿意,也不會做文字的仆人。我沒有駕駛文字的能力,更沒有飛翔的思想,我只有不變的信念,因為我需要理解和被理解,知識。我愿和知識打交道,越是了解學問,越是使我淡然一切,我便是一切。我擁有了最寶貴的財富。那種沒有一絲的虛榮的榮耀,像在我身上發光,我感到自己的純粹和明亮,于宇宙的深處,我能看見自己在星空下暢游的靈魂,沒有痛苦,沒有煩惱,沒有害怕。我像一個精靈一樣,看透了人間萬物萬事。我心境超越了現在,站在世紀之外看風景,一切如我所料。
錯失的語言與陷落的思想。這是作為一個人,或說作為一個靠文字來表達自己的人,所恐懼發生的。但是當你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這基本上已不存在了。苦苦的尋覓和等待并不能得到祈求的,往往它們就在一瞬間,發生,消失。擁有與錯過都只在一瞬間。于是我把握住了,就那么一瞬間開始,成為永恒。
人的思想,在發展的過程中,他/她會游蹤許多地方。比如沼澤,沙漠,大海,草原,高山,河流等等。是因為人存在著意識的幻像,越是脆弱的人性,體現越明顯,當然,我們不能否定,越是感性的人性也明顯突出幻像的意識。感性的人,甚至可以穿越時間,在過去與現在或將來三者之間徘徊,來往,或者停滯。他們超越的不是自己本身,而是他人本身,區別在于距離和感官,他人看到花只是花,而感性的人看花卻是靈。靈,是生命的內在結構,沒有靈,人便沒有核心和意志,他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肢體,靈與魂與肉體是一個人的必然依據,缺一不可。殘缺不全的人就是因為靈、魂、肉體的其中之一的殘缺所致。要達到完美的人,恐怕是千萬年以后的事。事到如今,人類歷史上還沒有發生,完美的人。
(3)從簡單出發,尋找終極的復雜問題?
你說 要去浪跡天涯
你說 看到大海你會舒心地笑
想笑的時候 卻潸然淚下
——佚名
這首小詩的是匿名的,沒想到我喜歡了一晃眼將近十年。可能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感受,而我,總是那三種不深不淺、隱藏悲喜滲半的感受,如它的三行:一、懷有夢想的青春和激情,二、實之以行的現實景象和心理安慰,三、復雜的思想情感油然而生。是一首不簡單的小詩,如此“完整的”表現出一個人或者一時,甚至一階段的瞬間思緒、矛盾、火花。
我總告訴自己,寫一些有生命的文字。讓它們像精靈一樣,有豐富的敏感的神經作底奠,有歡樂,有悲傷,有思想,有情感。有跳躍的能力,有潛伏的本質,有浪漫的場景,有文化的氣度。有綜合的品位,有多元的匯格,有現代的生息。是的,在我有這樣的能力的時候,我會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文字般的精靈,寫精靈般的文字。
其實,任何思考都是有意義的。只要我們不把思考定在一個值與值之間的比較時,它們同樣珍貴,同樣可愛。
時光是不會倒流的。我們習慣面對現實,但是歷史卻會重演,加疊。人類如果不自作聰明,安分守紀,理應很安全的,和所有自然生態一樣,安棲(息)在美麗的地球上,享受陽光和雨露,晚霞和星空。人與人,人與其它動(植)物,人與自然,像河流和大海一樣融洽的關系。但是,人被賦予無限量的智慧和生存本能,就像擁有一種力量要征服所有本質一樣,并逐漸擁有貪婪,較勁,控權的欲望。
人本來是熱情的動物。只是人沒有好好利用,發揮,把握熱情的基本,尺度和用處。人甚至把熱情投放在虛擬的幻想中,就成了所謂的謊言。所有謊言都是帶有消磨性的,不僅消磨人的本性,還會漸漸使真相變成一種“傳染病態”,人身上的靈性,經過謊言過濾和沉淀真相已經失去呈現的光芒。
推動發展的不是文明(假如所有的結果被叫作“文明”),而是欲望。欲望的初衷不是王國,權利,金錢。而是人的求知、求解、求問的體積運動。它們本體是單純的、干凈的、健康的。但是,求知的過程中,已知的東西成了人在動作的過度中最大的障礙,從而產生了的有知貪婪,個體和群體乃至部落、種族擁有的知識經驗和財富,是私人化、私體化,私權化,已知不舍得放棄,未知成了“罪魁禍首”的原因。人的.無止境追逐更多只是空泛的標識。假如脫掉所有知識經給包裝的外衣,不難發現,人的肉身和靈魂也是單純的、干凈的、健康的。
我們假設,一個人從嬰兒到老人的階段都生長在一個沒有他物的世界里,它是自覺自知,與自然融為一體,沒有任何污染,沒有復雜關系,沒有靈與欲掙扎,它將是簡單得如一滴甘露,透明如水晶,折射陽光的七彩光芒。美麗本質,本質美麗。
可惜。人并不珍惜也不重視這種本初的美。他們各自獨立主見,拋棄、懷疑、甚至嘲弄別人(其實是自己)的生存方式時,也丟失了自己的本初。丟失了最美的東西。變異的思想改變了世界,卻改變不了已被世界改變的自己。選擇代替品,復制物品的利用和開發價值,是人先知先覺的行為,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人不時模仿所有在運動的物體,乃至人最后的模仿對象就是人本身。
自然是一種宏大的表象清晰,內部復雜的群架。所有有生息和氣息的動物、植物都是它的孩子。而人類,卻想做自然的主宰群者,出于天生的特性還是后生的霸道?想像所有人類在橫掃地球時,絕對可以毀滅自然所有表象的它性物種,這樣只會連自己也毀滅了。再想像人類改造自然,改變基因,所創造的世界,不再熟悉,而自己的身體基因也得重新再造以來適應“新世界”,到時候,人還是叫作人嗎?或者有別的稱謂,但自然依然是自然,它的內部沒有變,包括占地球面積70%的海洋沒有變,地下深腹中的熔巖沒有變,土質的含量元素沒有變,所有依賴自然生存的動植物,質變了,基因擾亂了,都是假象,而人最終要承受自討苦吃的結果,就是死亡。
寫到這里,我很清楚一點。人類都是以“自類”(自己與同類)為中心的。我也不例外。
【思想隨筆】相關文章:
思想隨筆(二題)12-06
追尋思想隨筆02-16
在思想的樹林里流浪隨筆08-01
秋的思想散文隨筆03-24
矯正思想心情隨筆07-12
在思想的樹林里流浪隨筆詩歌06-26
教育隨筆走出別人思想的桎梏06-14
心情隨筆:靈魂和思想06-04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隨筆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