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父母不應該分開雜文隨筆
如果當代父母能領悟到在兒童成長中父母對孩子的重要性,對孩子一生帶來多么巨大的影響時,那么父母對自己帶孩有更充分的認識。
01 愛孩子不需要理由,不愛才需要
彭彭在二十個月時,父母怕丟鐵飯碗,把彭彭寄養在老家婆婆那里,因為想到自從公公去世后,婆婆一個人很孤單,如果孩子讓婆婆帶一段時間,既然可以解決婆婆的問題,也可以讓倆個人專心工作,一舉兩得。
在孩子兩歲時,彭彭媽利用休息時間回家和孩子團聚。
在吃飯時,婆婆每次都給孩子碗里夾飯,而孩子也很懂事,有時也給婆婆夾飯。
婆婆這時候會對孩子說:“彭彭,也給媽媽夾些菜,媽媽最喜歡吃彭彭夾的飯了!”孩子一臉陌生的樣子,假裝沒有聽到,只顧著自己吃飯。
一會,婆婆又說:“你要給媽媽夾飯了,奶奶會很高興的,一會教你唱歌,怎么樣,彭彭?”
孩子停了一下,雖然最后在奶奶的威逼利誘下最后給媽媽碗里夾了飯。但對媽媽有一種陌生感。
直到孩子4歲左右,父母才領回家。因為換了一個新環境,孩子各種不適應,父母并不理解。反而會帶來更多的懲罰。直到,五歲時,孩子因為拒絕外部世界接觸,變得不再說話,父母這時候才著急找心理醫生。
當醫生告訴他們,要多多陪孩子,他們告訴醫生,自己工作很忙,沒時間;當醫生告訴他們,如果可以換一份工作時,他們說自己如果換工作又得從頭做起,以前的努力都白費了。
當醫生告訴他們,因為父母以前對孩子太冷落,導致現在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修復親子之間的關系。他們有說了無數的理由。
上蒼讓人類擁有孩子,就是為了讓我們了解孩子并學會如何愛孩子。所以,愛孩子不需要理由;而不愛才需要理由!
02 我們小時候父母也是這樣過來的,這不也成長得很好嗎?
幾年前,有一位家長來找我們,希望我們幫他看看孩子是不是心理有問題。
據父母反映孩子有挑食的習慣,膽子小、不安全感重而且十分多疑、妒忌心重,經常和幼兒園的小朋友打架。
當我們問起孩子小時候父母對孩子最開心的事情時,年輕的父母卻不以為然的說:“孩子剛斷奶就在爺爺奶奶那里,最近要上幼兒園才回來,你說的我們并不知道。再說我們小時候父母也這樣過來的,這不也成長得很好嗎?所以這是他自身的問題,和我們無關!”
父母當時就表現出明顯的情緒化,并且不再愿意和我們交談下去。
在我們看來,父母情緒波動很大,當談到多和孩子交流,多關心孩子時,他們會出現一種偏激的情緒,這難道不是和他們小時候的生活有關嗎?這難道不說明問題嗎?
我們年輕的父母太過自信,從沒有反思過自身出現的問題,更可怕的的是,他們不認為自己帶孩子的方式有什么問題,孩子變壞性格扭曲都是他自己的原因。
如果愛孩子,父母們首先要擁有自我批評的好品格,了解自身的不足,并以此為戒善待我們的小天使。
03 最好的投資,父母是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的陪伴。
軒軒一歲半時,因為要照顧孩子,所以媽媽在單位辦理了停薪留職手續,爸爸則在單位繼續上班。
雖然媽媽不需要上班,但是因為是第一次做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同樣面臨巨大的困難。
軒軒的姥姥因為有三高,怕孩子給老人帶來麻煩。她奶奶倒是說過可以幫忙照顧孩子,但是我們禮貌的拒絕了。
一個是老人年齡大了,應該享受晚年的生活,我們不希望他們因為孩子打擾到他們,讓他們再次勞累;再一個就是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做父母的不容易,同時我們希望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守護在他身邊。
美國心理學家本杰明曾說過:“兒童出生數月后,開始熱愛和信賴經常照看自己的那一兩個人,把他們看成是自身安全的可靠保障。會因為照顧自己的人突然離去,而喪失對人對物的興趣,變得抑郁。兒童長大成人后,畢生處世樂觀還是悲觀,取決于出生后的前兩年主要負責照顧他們的人的態度。”
回想起來,一開始因為沒有調整好很累,不過當我們適應和孩子如何相處時,反而感覺很輕松。
在父母的養育下,軒軒的智力和情感兩方面都發育得很完善,他身上沒有任何讓父母頭疼的毛病。
其他孩子的父母看見我們從來沒有為孩子操心,學業和生活中的懂事覺得我們做家長很輕松,就羨慕我們運送好。
其實他們不知道,父母其實在孩子嬰幼兒時多付出一些,在以后的日子里會越來越輕松。這是非常劃算的一個投資。
04 為什么最好的投資,是父母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的陪伴。
親子關系中有一個有趣的模式叫依戀模式。
嬰幼兒會表現出四種依戀類型的一種: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混亂型。
安全型:當父母在或不在時,都可以獨立玩耍。當父母再次回來時,很開心并馬上回到父母身邊。
回避型:無論父母在不在,都表現得比較冷淡。
矛盾型:當父母離開后,孩子表現的`比較焦慮;當再次回來后,孩子會表現的特別憤怒。他們對父母的情感狀態是一種既積極又消極的混合反應。
混亂型:沒有安全感,所以表現出時而安靜時而憤怒。
這四種類型里安全型最優而混亂型最差。嬰幼時期里依戀狀態對其以后的人際關系有非常大的影響。
安全型孩子,他們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這些父母都能理解嬰兒的心情,并給予孩子適當的互動,使孩子擁有好的感受。
有一天,朋友剛滿半歲的女兒把價值不菲的水杯扔到地面打碎,杯子撞擊地面發出的聲音,孩子聽到后很開心。朋友聽到后相當氣憤,然而她努力讓自己心態平和,然后開心的把一些玩具拿來和孩子一起扔。當發出聲音后,兩人一起開心大笑。
嬰幼兒時期孩子沒有是非對錯觀念,初育父母應當盡可能的,用正能量去影響孩子。使孩子與父母之間擁有安全型的依戀關系,對以后的心理成長,具有積極建設的作用。
05 愛孩子,就應該和孩子在一起
如果希望孩子將來學業和品格俱佳,那么我們就要先從照顧孩子開始,其次細膩的去體會孩子的感情,應當重視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以及相處的質量。
不認為和孩子相處是頭等大事。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孩子只是一件物品,可以暫時寄存于一個信的過的的人那里,然后可以完好無損地取回來。其實他們取回來的只是身體完好,他們沒有想到嬰幼兒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成長中的每一種情感,都會在初始之地留下很深很深的痕跡,孩子不是一只完全不會思想的木偶。
生來容易,養很難.難在你是否肯付出時間,肯用學習的心態對待孩子。每當我看見有些孩子在感情層面有缺失而表現出來的各種我們父母認為的"調皮"和"不懂事"得時候都覺得很心疼。
最最有責任的應該是父母,而他們卻把教育孩子這么重要的事寄予學校。我們初育父母都應該反省自己,找出原因,幫助孩子解決或者改善問題,而不是盲目地責罰。
孩子喊我們一聲爸爸媽媽,那不是一種條件反射式的答應,那需要為人父母在時間和精力上的付出。既然擁有一個小生命,就要對他這個小天使負責,把和照顧孩子當成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來看待,愛孩子不只是一句話,更需要行動!
【愛和父母不應該分開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分開旅行雜文隨筆07-03
永遠不分開雜文隨筆07-04
我和父母換電視-雜文隨筆04-23
愛與愛雜文隨筆12-25
愛的雜文隨筆12-16
為什么林佳會和孟云分開的雜文隨筆12-17
將詩,文與作者分開讀的雜文隨筆07-03
什么是愛雜文隨筆07-03
隱形的愛雜文隨筆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