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人類發展的思考的雜文隨筆
一
宇宙這個無意識的物質世界,由于最原始的某種偶然條件,產生了有意識的生命。從而,宇宙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即:物質產生生命,生命再創造物質。由于生命意識的產生,使得這個無意識的物質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宇宙從原始的一元無意識物質運行世界,升華為多元的有意識活動的活體世界。
人類的誕生,將使智慧意識不斷成長。從原始的感知意識,進化到現在的了解地球,再了解其他星球,直到某一天了解整個宇宙。一切都已逐漸表明,人類正在向地外發展。今天可以改變地球,明天就能改變宇宙。無論意識是如何誕生于物質,事實的種種現象也都已證明,有意識的生命是能夠戰勝無意識的物質的。只要對它有充分的理解和認識。因此,人類必能創新宇宙,他們將進化到那一刻。
但是“人定勝天”的思想,不能只停留在無知自大的層面,而應升華到對世界的了解和掌握、甚至駕馭上。
所以說,現階段的“人定勝天”,也只能當做一種理想或預言,目前尚不能以此自居,否則就是對自然還缺乏足夠了解和掌握的一種盲目自信、自大。但如果說生命永遠難以征服自然,則是一種不了解自然和缺乏掌握自然知識的、對未知領域的自卑、自藐,是因為不理解而歸之于神秘,是沒有具備遠大的人類思想進化觀的表現。
“人定勝天”這一命題,必須等待漫長的智慧進化來實現。而智慧的進化需要矛盾的斗爭。也正是源于人類的相互斗爭,使人們在原始的平靜中產生對物質的追求,然后引發戰爭,再從戰爭中產生智慧(當然也包括同自然的抗爭),再由智慧豐富知識,以知識推動進步。因此只有矛盾才能產生新事物,才能不斷前進。
最終人類要面對的不是人類自身的矛盾,而是人與宇宙自然發展的矛盾。因為這關系到人類是否能夠長久甚至無限地進化下去,他們必須面對怎樣躲過或消除來自宇宙中的各種災難等問題。當這種矛盾真正能均衡斗爭的時候,就是有意識的生命掌握并戰勝無意識的物質的開端。
現在的人類仍然只是誕生成長的初級階段,人類文明,在浩瀚的宇宙中顯得如此渺小和脆弱。而宇宙處于何種階段還僅僅是人們的推測。人類目前絕對尚不具備與宇宙抗衡的知識和力量。
也就是說人與宇宙的關系猶如一個嬰兒與一頭巨獸的關系,隨著嬰兒的不斷成長,其利用知識戰勝巨獸的理想,應該是能夠實現的。這個比喻或許不夠貼切。就目前來說,如果把宇宙比作一頭巨獸,那么人類就應該只是巨獸身上生出的一根毛發,這似乎更恰當。但這卻不是辯證的唯物論,而是由唯物落入了形而上的客觀唯心論。因為人與物的根本區別就是:人是具備自覺自主性質的。
物種的進化,是被動進化。而于萬物中脫穎而出的人類,由于其特殊的精神意志,必然擺脫被動的進化,選擇一條更為積極的主動進化之路!整個宇宙雖然也在進化,但相對于被動進化,人的主動進化如同步行者乘上了交通工具,遲早會趕上并超過宇宙的進化!雖然人誕生于宇宙,但人絕對不會甘愿做它的附屬品!
事實已經表明,無論怎樣的物質生活條件,都遏制不住人對僅僅滿足于肉體需求而產生的厭倦和空虛感。他們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么?要干什么?這充分證明,人已經無法抑制自己的精神向更高的領域飛躍。因此,人的精神思想一定會發展到一個令現代人無法想象的甚至認為永遠難以企及的地步。人的進化終將改變宇宙世界!
物種進化似乎還有這樣的規律,每當一個物種進化到某種極盛的程度時,就會出現另一個新物種取而代之。因為如果沒有其它新物種的干擾,那么這個物種的進化可能就會停滯或衰退。也就是說,一個物種被另一個新的物種取代,是提高進化層次的必然。這才能使物質世界不斷上升到新的階段。
比如一個人,如果單讓這個人的思想意識一直存在下去,而沒有新的思想意識與之抗衡,那么這個人的思想就一定會僵化、衰敗。必須有新的思想誕生,并沖撞舊的思想,才能使思想不斷升華。再比如,地球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它的霸主已經由一種原始的生物巖到恐龍、再到人類,就更迭了三任(此論據借鑒于央視《地球的力量》)。
說到這里我們會想,人類之后可能還會出現另一任新的霸主!因為按照以上的進化邏輯,若是讓人類一個物種常期待在最高進化層,而沒有了競爭,人類同樣也會停滯、衰敗。
但,這個立論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它仍然是以一種階段性的停滯的目光來看待進化,而不是以發展的態度對待進化。事物在進化中改變,又在改變中發展進化。所以常規的進化范疇肯定也會發生改變,改變的原因,就是人的思想進化,思想精神的進化會打破常規物質進化。
進化的思想,使人類認識并找到正確的物質進化規律,人類將及時清除那些長期流傳下去可能會阻礙自己向更高階段跨越的固陋因素,打破舊的生存進化窠臼。因此,最終取代人的,仍將是人!也許,這就是只有人類產生了思想精神的重要意義所在。
未來的某一天,宇宙的歷史會為某個時刻而感到慶幸,那就是人類誕生的時刻。人類的誕生,或者說生命進化出精神智慧之時,是宇宙世界發生根本性轉折的一天,因為這個世界從此活了!
無論是否有地外文明,最終都將只有一個智慧物種進化到足以改變或再創造宇宙的地步。這個任務,恐怕也只能由具備了精神意志的智慧人類來完成。盡管目前代表最高智慧的人類活動,有諸多發展上的錯誤行為,但進化都是摸索著前進的。所謂智慧,最重要一條就是能發現自身的錯誤并努力改進。相信人類的發展方向是逐步完善。
二
人類(或智慧生命)發展到與宇宙并肩時,又會怎樣?在此大膽做一個猜想,或者可以拋磚引玉:
人類思想產生進化空白。宇宙再無人類所需要了解的知識(因為只要不斷探索,就沒有永遠不被人探知的領域),那就毀掉舊的宇宙,再種新生。換句話說,就是再進行一次宇宙輪回。
但毀滅前,人類智慧所達到的高度,絕不同于今天僅僅毀掉一個地球這種低層次,而是在毀滅宇宙的同時,他們已經掌握了保留宇宙重新產生以及生命重新誕生的種子。也就是說在毀掉舊的一切時,已蘊藏了再生一切的全部條件,或許又加入一些新的元素。
如果這一切是真的,那么我們現在的人類,就很可能是處于宇宙多次毀滅、再生的某一個輪回。宇宙中的一切現象,以及我們身邊的事物,不都在證明著事物的周而復始嗎?
這似乎可以用來解釋為什么人類心中總是或信或疑地存在一個造物主(上帝),因為他們難以理解,無意識的物質何以產生如此多姿多彩變幻無窮的世界?某個物質的產生必然應有具備內因的種子。我們這一世就應該是上一次智慧生命留下的種子。
那么,究其誕生(也就是多次輪回)的源頭又在哪里?那一定是由及單一的基因,經過極其漫長的發展進化,和另一些簡單的物質偶然結合,從而產生宇宙原種,又通過激烈演變,產生廣闊復雜的宇宙。
而生命的誕生又使宇宙發生了質的變化。天能生物,不能生思想,思想由物自生。這也就證明天只是個無意識而包羅萬象的種子。
關于生命的起源問題,目前還是人類研究的重要課題。而人類起源之謎,更是科學研究者亟待解決的頭等大事!愚以為,人的起源密碼,肯定就藏在我們自身進化基因之內。要探尋到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從自身內部應該完全能夠找到。
但我們卻不得不從外太空更原始的星球查起。這是最笨也是最無奈的辦法,因為我們目前還無法解開人類基因進化密碼!這好比從別人的評判中審視自己,看似客觀,其實難免會有排他性的主觀偏差。只有隨著科技智慧的不斷進步,人類才能最終從自己身上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以上判斷似乎仍存在不少問題和矛盾。因為這一切都是猜測,而且只能是猜測。假如輪回說成立的話,人類就不再有可能探尋到物質的起源,只能追索至輪回前那一顆種子。因為一個輪回就是一個斷層。
當然,如果我們這一世是宇宙第一次誕生,那么一切追尋就都還有可能。然而目前宇宙中所產生的物質,其豐富性和多樣性,都不像是第一世的初級物質,而更像一切都已安排下了種子。但安排下種子的不是上帝或神,而是上一世自我毀滅的智慧生命。此種觀點接近客觀唯心主義,僅供探討。或許,“宇宙輪回說”可以為唯物論和唯心論找到一個契合點?
三
關于幾個問題
問題一:物質的產生,有何目的?
答:無意識的物質本無目的,是生命的誕生,使意識產生了目的,那就是讓生命良好地延續下去。這暗合了中國“孝文化”的精神實質。
問題二:智慧生命既已產生,為何還要毀滅?
答: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衰敗。智慧的極限就是宇宙中已無可探索的知識問題。無探索就會停滯,停滯必然倒退。與其倒退,不如毀而重生。而且每一次重生,都會有更高的發展狀態。事物的發展在低級的表現是拋物線型,高級的表現是有多個或無數層次。極限就是某一層次的盡頭,毀而重生,是上升到另一層次的唯一途徑。如同一件工具,當它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使用時,就需要毀舊立新。但人們會留下這個工具的功能模式,這就是種子,在此基礎上創新。
問題三:地外文明會怎樣影響人類?
答:出于自我保護意識和人類固有的排外意識,人類對地外文明或者說外星人,都有種被侵害的擔憂。這種擔憂過于悲觀。假定有智慧高于人類的外星生物,也不一定就會來侵害地球。按照智慧越高文明程度也就越高的邏輯來推算,地外高等智慧的生物肯定也會以進步的、友善的態度來對待人類。因此樂觀地講,當人類將來面對來自宇宙的自然災難時,很可能還需要他們的幫助。智慧生命,終究會合而為一地創造宇宙。
問題四:關于時空穿梭
答:時空穿梭的技術,未來的人類肯定能夠實現。只要找到“蟲洞”的秘密。到達未來,可能就是一種將人送入一個失去了時間和空間概念的“空洞”中,到一定的時候重新將人放出。至于返回過去,并非能夠到達過去的現實中,而是通過超光速之后,可以看到過去的影像。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某些星球就只是數萬光年之后的虛光。如果人類實現了超光速,那么我們就將利用這一技術去探索甚至看到人類的起源或者更遠。如果我們還能找到過去,或者它真的還在那里,就一定是一片光影!
【人類發展的思考的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讓的雜文隨筆06-06
捆綁的雜文隨筆04-10
眼淚雜文隨筆06-21
書店雜文隨筆06-16
生命雜文隨筆06-18
我的愿望雜文隨筆11-30
人類的思考人類的心作文01-29
人類的思考作文02-07
娘親雜文隨筆(精選11篇)07-27
雜文隨筆我與好書交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