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病房隨筆
耄耋之年的婆婆又一次來到了旗醫院,因為年紀大了,心臟出現了一些問題,幾日來左肋下有絲絲的疼痛,以及右胸也有持續性疼痛。經過一番檢查之后,醫生說需要住院觀察治療。接下來我們就走進了住院部六樓的601病房。
601病房在長長的走廊盡頭,一進門,直面南窗,右側是洗手間,與之對齊的是三張病床,每床之間間隔一米多一點距離,靠南窗是一張陪護床,每個床頭側面都有一個小柜子,可以擺放隨手用的物品,左側也是一張病床,靠東窗,婆婆就住在了左側的床,也只有這一張閑床,其他的床住著病人及陪護。剛坐定,護士就推著醫療車進來,抽了一管血,又給我們講了幾條住院規則,之后主治醫生也進來與我們交流,他要去了所有的化驗單及圖片,影像,根據這些,好對癥下藥,我們也積極地配合。終于,從一早到中午十二點以后,總算是把藥用上了,看著藥水一點一滴流進老人的血管里,一顆懸著的心才算放下了一些。婆婆勉強吃了一碗稀飯,折騰了半天,實在有些乏了,無力地躺著,一會兒就沉沉地睡著了。
雖然我也很累很困,但我得堅持看著吊瓶,掛完了及時通知護士換藥,這樣連著掛兩瓶,之后還有一瓶要夜里十點才掛。
這期間,我才有空閑注意一下其他病床,從南窗開始,陪護床上是一個五十出頭的姐姐,面相溫和善良,白皙的皮膚。接著是一號病床,上面躺著一位七十多歲的白發阿姨,也正掛著吊瓶。第二張病床也是陪護老人的一個四十出頭姐姐,圓臉大眼睛,她的眼神里似乎透著幾絲憂慮與疲憊,大概是擔心母親的病情,和多日來的陪護吧。第三張病床是一個接近四十歲的妹妹,面容憔悴,身體單薄,甚至單薄的有些夸張,她的腿與略粗一點的胳膊一般。后來與她交談才知道,她幾年前得了胰腺炎,一犯就只能吃流食,三餐不飽所致,陪護她的是她的女兒,只有十九歲,肉呼呼的身材,倒也活潑可愛,晚上娘倆住一張床。
由于白天撲騰的著實累了,我們北方的五月中旬七點多天還未完全黑,可我卻受困意的侵襲,看著婆婆睡得正酣,婆婆從午后一直睡意濃,我們婆媳倆也是擠在一張床上,我也旁若無人地睡著了。
忽然被推醒,睜眼見是護士來給婆婆掛吊瓶,她示意我看著,此時正是夜里十點。我盯著滴滴答答的點滴管,不敢再睡。這時,一號病床的阿姨躺在床上叫道:“玲啊,扶我起來。”只見二號病床上的姐姐,睡意朦朧地下床,緩緩地將母親扶坐起來,之后,坐在床邊的凳子上給老人揉手,揉腿,原來老人右側中風麻木,這是一種理療方法,促進血液循環。另外老人還有很嚴重的心臟病,尤其夜里呼吸困難,即使吸了氧,也是躺一會,坐一會,而且,每一個姿勢都不能自主,這樣坐了半小時又要躺下,這時她的女兒才能回到床上睡一會,等再過半個小時,又要把母親扶坐起來,如此反復,一直到天亮。天亮之后,那位阿姨似乎舒服了好多,香甜地睡到七點多。她的女兒小睡一會之后要起床洗漱,買早點,還要給母親倒尿盆,洗臉,刷牙,梳頭,還要與母親聊些開心的話題。啊,多么忙碌而又充實的早晨啊!
這時,進來一位高大帥氣的中年男人,五十歲左右,阿姨一見,眉開眼笑地說:“兒子,你來了,媽昨晚都沒睡好。”那語氣,倒像一個孩子向家長匯報心情。中年男人走到母親床前,溫和地說:“沒事,我們白天再好好睡,來,吃早飯吧,先喝點小米粥。”就把吸管遞到母親嘴邊,邊吃邊和母親說這聊那。此時的老人,忘記了昨夜的.煎熬,臉上始終掛著微笑,“來,兒子,我們一起吃,醫院的飯可香啦。”原來老人的兒子一日三餐都要陪母親一起吃,吃完早飯再去上班,他們家就住本鎮,家,醫院,單位都相距不遠。“媽,我去上班了,中午我會早點來。”母親笑著點頭,用慈愛的眼神目送兒子走出病房。
從后來的交談中得知,那位五十出頭的姐姐是老人的保姆,她們相處久了,也如同家人一般親,給老人看吊瓶,端水喂藥,扶坐扶躺,動作很是熟練,還陪老人嘮閑嗑,講自己年輕時和老公打架慪氣,又是怎樣和好的,我們一起聽的人也都跟著笑了一陣,在這一刻,似乎忘記了病痛的存在,把憂愁煩惱拋到了九霄云外。
再說三號床,早飯后,她忽然做決定,出院。本來醫生說要治療觀察一周的,今天是第六天,她的理由是,家里還有一個剛滿周歲的孩子,由自己體弱的母親帶著,她住不下去了,就收拾東西匆匆離開了,至于有無其他原因,我就不得而知了。
這樣一來,婆婆就住在三號病床,我們就不用擠在一張床上了。遵醫囑,不讓婆婆多活動,要多休息。我要給婆婆打洗臉水,打飲用水,買三餐,看吊瓶,洗洗衣服,記一記血壓,聊一聊閑話,其他的婆婆都能自己做,我這個做陪護的還比較輕松。
到了第三天,婆婆已經明顯好轉,疼痛大有緩解,整個人也輕松多了,說話也有力氣了。這正是我陪護的宗旨啊!從一開始,我就暗暗祈禱,希望每一瓶都是靈丹妙藥,然后藥到病除,還婆婆一副健康的身體。
這天的上午十點多,進來一對老夫妻,還有兩個護士,說病人要住二號病床,玲姐(一號病床老人的女兒)趕緊收拾走自己的行李,讓給病人。病人是妻子,丈夫是陪護,然后租了一張陪護床,放在了門的左側,與我的床對齊,靠東窗。我們這幾個病房里的人很熱心地問詢:“您是哪里不舒服才住院的呀?”一張口才知,他們是蒙古族,說漢語很生硬,但是能聽懂漢語,我說:“您用蒙語說吧,”又對婆婆說:“您來翻譯吧。”婆婆蒙漢文兼通,這一點讓我很崇拜。原來她是因為心“突突”地跳,以及頭疼才住院的,今年六十七歲,而她的老伴已經八十歲,我們又要問了,“夫妻倆的年齡怎么差這么多呀?”阿姨笑了“當時只能聽父母的,我媽說找年齡大點的吃饅頭,找年齡小的吃拳頭。”聽到這里,病房里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開心,那么無所顧忌,只覺得進了同一間病房,大家就同病相憐,仿佛成了一家人一樣,彼此就應該相互關心,相互照應,相互鼓勵。
這位蒙古族阿姨名叫呼達古拉,她說是“帶小”的意思,她是媽媽的第三個女兒,因為希望下一胎生男孩,所以叫了這個名字。之后的每一天,我都要叫上幾次這個名字,通知護士“呼達古拉該換藥了”,“呼達古拉的藥掛完了”,因為陪護她的八十歲的丈夫漢語不好,耳又有些背,所以做起什么來都顯得有些慢節拍,我就成了兩位病人的陪護。
有時候,婆婆與她用蒙語交談,得知她有三個兒子,三個女兒,已經成家獨立生活了,都是莊稼人,也都沒有時間放下家里的農活來陪護她,話雖這么說,卻掩蓋不住眼里閃現的一絲無法描繪的神情。
一號病床的阿姨七十六歲,本來就行動不便,因為老伴三個月前的離去,她實在承受不住這樣的別離,以至于犯了心臟病,才住進了醫院。每天兒女不離左右,兒媳和女兒輪換值夜班,只要老人不睡,跟前就坐著一個人邊陪她說話邊做按摩,因為她們能夠體會老人對疾病的無奈和對黑暗的恐懼,要給予母親心靈上的慰藉,和最長情的陪伴。多么幸福的老人啊,病床前有兒女繞膝。有媽在,他們就是有媽媽的孩子,無論自己已經到了不惑還是半百,從口中可以任性地叫一聲“媽媽”。
住到第十天,婆婆說今天想出院,因為她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任何的不適。與主治大夫一說,大夫說點完今天的藥就可以出院了。當然,這其間,婆婆的兒女們來探望多次自不必細說。
婆婆要出院了,這是一個讓人無比興奮的消息,也就是說,要告別打針,告別病痛,告別刺鼻的消毒水味,和出出入入的一張張病人焦灼的面孔。這無疑也是對一號病床阿姨的莫大鼓勵,“你們都要出院了,我都快住一個月了,那我很快也能出院啦!”阿姨滿臉希望地說。“是呀,是呀,您很快也能出院,”我由衷地說。昨天玲姐曾與我說過,阿姨的各項指標已經接近正常,離出院的日子已經不遠。啊,這樣的檢查結果能讓人激動的流下眼淚。
婆婆的藥還沒點完,二號病床呼達古拉阿姨的藥先點完了,她對大家說:“我現在也要回家了,”大家立時投去驚訝的目光,之前怎么沒聽她提一個字呢,“剛才護士通知我住院費已經用完了,”婆婆翻譯說。“我先給您墊上吧,”我拿出錢包,“不用了,”阿姨用生硬的漢語果斷地說。我們都知道,她的病有好轉,但還沒有完全好,現在出院不合適。
她和她八十歲的陪護提著行李,蹣跚地走出了601病房,又回過頭來說了一句:“以后咱們還會見面的,”給了我們一個燦爛的微笑。病房里的我們只能用沉默來做最好的詮釋,誰都不想妄加評論,只覺得喉嚨已經被酸澀的東西塞滿。
呼達古拉阿姨帶著遺憾離開了601病房,趕坐返程的班車,或許她還會承受病痛的困擾,或許,她會不藥而愈。無論怎樣,帶上我的祝福吧,相信好人會有福報,祝您早日康復!
下午,我挽著婆婆走出了醫院的大門。啊,初夏的風暖暖地吹在臉上,陽光,那么耀眼,天格外藍,云格外白,空氣格外清新,而我的心情卻從未像此刻這般復雜,而又無法言喻。
【601病房隨筆】相關文章:
病房絮語的雜文隨筆07-02
601運動會口號03-21
平凡的發現作文601字03-09
感恩的心作文601字03-09
我心中的春天作文601字03-09
示范病房總結02-14
溫暖的病房作文07-25
病房里的親情01-10
病房里的愛散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