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杠桿教育隨筆
春天來了,可是幼兒園里的種植園空間較小。孩子們在一次觀察周邊變化時,發現了一片荒地。經過討論,大家決定嘗試開荒,進行大面積種植。
開荒那天,孩子們分工合作,有的拔雜草,有的搬石頭,有的松土,有的刨地。家興和凡凡負責搬石頭,小的都搬完了,還剩下兩塊大石頭。家興用盡力氣,才微微搬起一點,他忙喊凡凡來幫忙。可是,他倆合作抬,也抬不起來,這可怎么辦?家興靈機一動,找來一根棍子,使勁放在大石頭下面,可是石頭太沉,沒撬起來。他又從旁邊找來一個石頭,把木棍的一端插到大石頭底下,再將木棍搭在剛才撿回來的那個小石頭上,微微撬起來一點。
這時,我提示他:“想一想,把小石頭放在哪兒,會撬得更高呀?”他想了想,把小石頭放在離大石頭近一點的地方,使勁一撬,哇!撬起來了。凡凡趕緊上前把石頭往后翻,石頭翻過去了。就這樣,他倆把搬不動的大石頭也移到了遠處。
猜想驗證,引發科學探究欲望
開荒回來后,家興把用木棍撬大石頭的好方法分享給了其他孩子。在班上玩自由游戲的時候,大家用這種方法把積木彈得很高,比誰彈得高的游戲開始風靡。
怎樣彈得高呢?孩子們不停地討論自己的發現。
有的說:“最下面的木塊用圓的好,來回動起來,越快就撬得越高。”
有的說:“下面的木塊離娃娃近,就彈得高。”
有的說:“下面太低了沒有勁,就撬不高。”
那這么多種方法中,到底哪一種才能既省力又撬得高呢?大家決定開始比賽,一起驗證。每兩個小朋友為一組,同時用兩種結構不同的杠桿一起進行比賽,結果非常明顯,一個都飛了,一個還留在附近。
孩子們總結:支撐點離方塊近就撬得高,支點離前面的東西遠,就撬不高;支點靠近前面的東西,就省勁,還撬得高。我在活動小結時,夸獎興趣濃厚的孩子們:“你們今天可比賽出了一個科學大發現。那就是一個支點和一根平平的長條,可以做成一個杠桿。支點和要撬動的東西之間的距離越小,既省勁還撬得高。這是你們自己發現的,為自己鼓鼓掌吧。”有的孩子很快遷移:“就是我們操場上的蹺蹺板。”
問題引領,深化科學探究行為
孩子們在比誰的杠桿撬得高的活動后,熱情更高了,都紛紛自制蹺蹺板進行比賽。這時,家興發現蹺蹺板不僅可以撬東西,還能玩平衡游戲。于是,我們又引發孩子們思考:什么情況下能平衡。
在探究中,冉冉把中間的支點搭得很高,小心翼翼地把積木同時放到左右兩邊,木條沒有倒,她興奮地拍著手。子文沒有把支點放中間,短的一邊搭了很多,長的那邊一塊都沒有。子涵又幫子文找東西,她說咱們在長的這邊放一點試一試,子文在長的那邊放了一長條木塊馬上就倒了。他們兩個又重新搭,長的那邊放幾個瓶蓋,短的那邊放很多,都沒倒……
分享時,我引導:你們發現什么規律了嗎?和你們最開始猜想的一樣嗎?
幼兒1:下面的木塊放中間,重的一邊就下去,輕的一邊就上去。
幼兒2:支點在中間,兩邊放一樣的東西就不會到,就平衡了。
幼兒5:和我猜想的一樣,長的那邊積木少。短的'那邊積木多。
討論中,我們一邊說一邊動手驗證,最后一起形成結論:支點在中間,左右兩邊放同樣多的東西就能平衡;支點不在中間,短邊放重一點的,長邊放輕一點的,也能保持平衡沒有倒。
孩子們在探究過程中,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當這些問題讓孩子們感到困惑時,教師不要直接將答案告訴孩子們,因為這樣就會使孩子們失去深入探究的機會,而應該從孩子們原有的經驗出發,從整體上洞察孩子們的表現,適宜介入,引領孩子們親身經歷探究過程,幫助孩子們遷移原有經驗,把零散的經驗系統化,適度提升新經驗。
問題解決,培養創造力
孩子們在發現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探究杠桿,發展了創造性思維,不斷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還自創了很多游戲。
發明一:肥皂發射器。孩子戶外游戲回來,發現洗手的肥皂粘在了水池邊上,拿不下來,有什么好辦法呢?瑞博想到了用長條積木和一塊圓積木組成杠桿。可是積木都太大了,他又找來兩塊小木板,一塊長的還很薄,能夠塞進肥皂下方,另一塊短的,放在下面做支點,然后輕輕一撬,肥皂被很輕松地撬了起來。
后來,肥皂發射器的游戲被挪到了益智區中,大家把肥皂當子彈用,再后來因為保育員老師提出,不能浪費肥皂,孩子們想到了用小積木代替。
發明二:火擊彈。孩子們發現支點高就撬得高,怎樣讓支點更高,積木轉的幅度更大呢?他們想到可以把上面的長條架高,轉的幅度變大了,撬得就高。于是,孩子們開始設計創造“火擊彈”裝置。在大建構活動時,孩子們用火擊彈攻打灰太狼的城堡,男孩們尤其喜歡玩。
發明三:“平平秤”“扁擔秤”“秤秤”。幼兒園外的荒地該種植了,孩子們從家里面帶了很多種子。一天早晨,文文和浩浩都帶來了玉米種子。浩浩和文文都說自己拿得多,爭論起來。誰的多呢?孩子們幫他們想辦法。欣悅說:“我還有好辦法,就是拿一個木棍中間拴上繩,左邊放一個東西,右邊放一個東西比。”
孩子們都覺得這個辦好很新奇,開始自制。
有的在中間拿光盤做底座,上面放木板,左右兩邊放紙盒,起名叫“平平秤”。
有的拿一根小木棍,左右兩邊吊上紙盒,木棍中間拴一根繩子,有點像挑水的扁擔,起名“扁擔秤”。
還有的拿一根木棍,一邊吊上紙盒,一邊吊一個石頭,木棍上面拴了一個繩子,好像是個秤,孩子們起名“秤秤”。
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孩子們興趣高漲地開始用自己做的工具探究起誰拿的玉米多。
種植活動并不是為了讓孩子們獲得有關種植專業知識,而是以種植活動為媒介,讓孩子們參與實踐,在過程中發現孩子們的持續興趣,以寬容之心接納他們的科學探究行為,支持、引導他們深入開展探究活動,積極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創新能力,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玩轉杠桿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用巧勁玩轉新媒體的幼兒教師教育隨筆06-29
和孩子一起玩轉教學幼兒教師教育隨筆06-29
輪軸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09-16
杠桿說課稿11-08
杠桿說課稿11-08
《杠桿》說課稿06-25
杠桿的作文03-20
關于杠桿說課稿11-14
《杠桿的科學》說課稿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