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背后的思考初中化學教學隨筆
在一次化學評優課的課堂上有這樣一個片段:當老師演示二氧化碳熄滅階梯蠟燭火焰的實驗時,出現了意外情況,她第一次將裝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傾倒向燒杯里,結果兩只蠟燭都沒有熄滅,聽課的學生群中發出“嗡嗡”聲,老師笑著說:“沒關系,我們再來一次。”于是她拿起第二瓶二氧化碳又向燒杯中傾倒,這時幾十雙眼睛都盯著燒杯里的蠟燭,結果更是出人意料,高處的蠟燭先滅了,學生中一片嘩然!老師有點不好意思了,她請一名學生上來幫忙又重新點燃了兩只蠟燭放入燒杯里的階梯上,重新演示,低處的蠟燭先于高處的蠟燭熄滅。終于“成功”了!此時從臺下傳來學生們的一片掌聲,老師也如釋重負般露出了笑容……同學們的掌聲是對老師鍥而不舍的精神的贊許,同時也是為終于見到了實驗預想效果而感到高興,但是作為聽課者的我卻有了更多的思考。
該實驗是想通過蠟燭熄滅的先后順序來證明二氧化碳氣體的兩個性質,其一是不支持燃燒;二是密度比空氣大。教師演示的實驗目的'也是想讓學生從感觀上認識此結論。但是由于實驗條件或操作方法不同等因素影響,實驗現象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如果教師置之不理只考慮預期效果要與書上的結論保持一致,那學生會對該結論產生懷疑,或者就容易形成思維定勢,不管什么條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氣大,只有這才是真理!而實際上不管出現什么實驗現象,事出必有因,如果蠟燭燃燒時間長了,燒杯容積過小,燒杯內溫度很高,那二氧化碳是倒不進去的,所以蠟燭不滅;
如果傾倒二氧化碳的位置不合適,高處的蠟燭先滅掉也有道理,等等。實驗功能的體現不僅僅在于獲得所謂的“正確”的實驗結果,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體驗實驗結果的探索過程。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實驗失敗的次數將大大超過成功的次數,沒有經過失敗或錯誤的教訓而直接從順利中獲得的知識往往是脆弱和膚淺的。從心理學角度講,失敗的實驗或有異常出現的實驗更能激發學生的有意注意,如果教師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分析出現不同現象的原因,總結經驗后重新演示,即使改變了教學計劃,甚至完不成教學任務,但學生的收獲卻是很大的,壞事豈不變成好事了嗎?
當然每個授課教師都希望實驗現象、實驗結論都與預期完全一致,但是一旦出現異常,教師必須為過程中所發現的新的或未曾預料到的現象進行解釋,否則我們的學生會因而失去了很多了解或理解化學的機會,教師上課心中要永遠裝著學生,是為學生在上課。
【掌聲背后的思考初中化學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掌聲的背后_小學作文09-06
掌聲背后初中作文11-11
掌聲的背后_900字02-22
浮華背后的思考12-06
初中化學教學隨筆范文04-07
游戲背后的思考作文11-23
成功的背后隨筆02-02
掌聲的背后作文500字01-19
掌聲背后優秀作文500字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