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一盤糕點-心情隨筆
舊歷年的腳步近了,街市上充滿濃濃的“年味”。匆匆的車流和人流,打亂了前行的步履。喧囂和著輕寒,那些“候鳥”帶來南方的暖意和微笑,把城市裝點得格外鼎沸。我也穿梭其中,像攀援流年的纖索。
我想象那一張張笑臉,老人、兒童或是青年,每一張笑臉的深面,都是此刻期盼的團聚。無論日子曾經多么無奈、多么憂傷、多么凝望,遠行人的夢中總有裝不滿的故鄉。短短幾天的相聚,跋山涉水、餐風露宿,就是為了一種身心的回歸和依托。
故鄉的山是不是更綠?故鄉的水是不是更清?故鄉村莊的炊煙是不是更濃郁?故鄉久違的街道是不是更寬闊?還有,故鄉眺望的父老鄉親是不是更蒼黯?
我不是遠行人,日復一日的生活多少有些麻木。麻木歸麻木,基本的感知還是明敏。年來了,春到了,歲月的流水簿涂鴉的筆畫多了。于是有幾分淡淡的惆悵在心中充斥,像滄浪之水盈盈濯過腳踝,回望處一片蒼茫,懷念的烈度就開始濃了起來。
懷念少年的時光,臘月開始就計算年來的天數。“二十四,索魚刺;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年辦畢;二十八,家家炸;二十九,家家有;三十不見面,初一出來大擺手……”這些少年時代記住的歌謠,其實就是對年的期盼。期盼添一件新衣服,期盼能夠吃一塊可口的年糕,期盼有一角、兩角壓歲錢,然后買幾個小火炮噼里啪啦;期盼穿上新衣服和母親去走親戚;也期盼長大,像一只鳥兒飛出村莊。而母親們,也可用一個兒歌揣測心中不安的軌跡——“年來了,是冤家,兒要帽子女要花。奶奶要的是炭火,媳婦要勒子走人家。”這是貧窮年代人們對年的畏懼,當然不是兒童。想起那些年的寒夜,在昏暗的煤油燈下,母親皸裂的雙手一針一線納鞋補襪的情景;想起那些年的寒夜,在呼呼的北風聲中,紡線車“吱吱”的叫聲;想起那些年的寒夜,母親哈欠連天也要堅持縫補新衣扣子的干勁;想起那些年為沒有一件滿意的上衣或是襪子過年而放拽哭鬧的日子,現在想來每一刻都是美好的時光。而時光的永續里,只有殘留卻無法存放。母親的白發早已經搖曳在黃土崗的蒼草中,那些堆起的微笑只能在記憶中回味,回味的日子讓人唏噓。
懷念青年的時光,年華錦瑟,天地花繁。新年到了,和妻女一起回家,坐在油膩膩的大桌子上,一家人杯盤狼藉,酒酣夢囈之后,那些一年中的失落和成功,那些一年中的辛苦和庸碌,被一頓團年飯一掃而空,總是相信明天的太陽會更加耀眼,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未來。父母親即使再艱難,也會傾其所有,讓日子一天天茂盛。離開家時,吃的,喝的一大包,有時還不耐煩。想象母親倚在門前的目送,像一棵古樹目送飛鴻。那個時候,內心思考的少,行為恣意的多。后來聽說“年”其實是一只上古的怪獸,專門戕害,人們“守歲”為的是驅逐。自己何嘗不是父母的一只怪獸,專門索取父母疼愛的怪獸。中年以后,父母一天天蒼老,孩子一天天長大,身上的擔子一天天沉重,總有些奢望不能滿足,于是“年”在心中一天天淡薄,過年的欣喜和盼望也索然無存。總感覺年華不再,咕咕的流觴開始畏縮。
是什么讓我們開始對年滿懷畏懼?是什么讓我們對年學會并有意辜負?是什么讓我們開始對鞭炮、對春聯、對守歲,甚至對拜年不再執著?一些奔跑的云朵將時光的天際暗淡得如此迅捷!已經記不起村莊的樣子,記不起屋前瀟瀟黃竹咝咝作響的.歌唱,記不起溪流的清澈,記不起翠鳥的唧鳴,同樣也記不起左鄰右舍健在或消弭的笑臉。那些笑臉隨著童年的影子已經彌散。
無須隱瞞。某個時候不經意的沉靜,撫摸內心的枷鎖毛骨悚然。這些年我們一直沒有釋放,張開的臂膀在江湖流蕩,像一只無家可歸的流浪狗蜷縮在街市的某個角落,汪汪的眼睛漸漸遠離,空洞的靈魂不著邊界,一些衰敗的葉子落在身上,疲憊并且虛妄。
杜審言說:“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驚異物候新的不僅僅只是宦游人,所有蒼涼憂患的蕓蕓眾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感知,像一滴水詫異于冰泉,像一棵荒草詫異于土地,像一朵花詫異于殘枝。在時序的雨水中彷徨四顧,一切疑惑必然于舊事舊物相逢。相逢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叢林之深,我又想到了“年”那只怪獸,在幽暗的洞識中,氣息颯颯作響。所有的流光到最后只是一盤吃過的糕點,攤著攤著,香就散了,品著品著,味就淡了,殘存的粉末在時空中舞蹈,像蝴蝶翩躚。
【年是一盤糕點-心情隨筆】相關文章:
年是一盤糕點的經典散文08-21
一盤象棋作文03-11
一盤和棋散文07-29
甜甜的糕點大班教案10-27
《小小糕點師》教案07-03
我家的糕點店日記06-21
食品糕點購銷合同09-09
《小小糕點師》教案09-06
櫻花糕點作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