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湖春暉行隨筆
讀了朱自清先生《春暉的一月》,對白馬湖心向往之:那么幽靜的山谷,那么滴翠的小山,那么濃釅的碧水------。豐子愷和夏丏尊對白馬湖的山水稱贊和深切懷念更激發了我一睹秀色的渴望。周末,我們一行五人在陳老師的帶領下,到白馬湖實地考察,終于圓了我潛滋暗長的夢想。
真是個難得的好天氣!金黃色的太陽似乎比往日更大更亮。在車窗旁的我,靜靜地享受著這難得的陽光。隨著汽車左拐右繞在山間穿行,窗外的景色在不斷地變換著,讓人目不暇接。眼睛剛掠過一片竹林,你來不及欣賞竹子的風致韻味,轉眼一個波光粼粼的小湖又映入眼簾,兩頭尖尖狀如竹葉的小舟,是漁船吧?前面的小山上紫霧繚繞。近了,仔細一看,卻是滿山的紅葉,如果到了深秋豈不是更艷嗎?還沒到白馬湖,我已經被一路風景迷住了。
車子開進一個山谷,沿著曲曲折折的小路行五分鐘左右,停在一個小橋邊。司機熱情地介紹道:“這兒就是白馬湖。那邊就是春暉中學了。”站在橋上,我既興奮又激動:白馬湖,今日終得一見了!果真是一塊風水寶地!白馬湖三面環山,形如口袋,北面是白馬湖的出口,冬季的風從湖面上長驅直入,所以,夏丏尊對白馬湖的風印象很深刻:“那里的風,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響,好似虎吼。”
白馬湖的山,秀氣得如江南的少女,散發著南方特有的氣息。泰山雖超拔,太驕氣了;黃山雖雄闊,又太霸氣了;而白馬湖的山既嬌柔又可愛,讓人覺得很親近。西面的那座叫象山,是群山中最大的一座,大概是因其形狀如象而得名吧!山被密密的樹林所覆蓋,樹的種類大概繁多,有的葉子青翠欲滴,生機勃發;有的樹葉一半變黃,飄飄零零,猶如感嘆韶華已逝的老者的嘆息;有的樹葉呈紫紅色,是為這成熟的季節所激動嗎?那樹干更是千奇百怪,粗的可盈懷;細的若手指一般;高大的不枝不蔓,直沖云霄;矮小的幾乎匍匐在地,或傾斜,或彎曲,如不不思進取的頑劣小兒------。最令人爽心悅目的是山腳下的一大片竹林了。相互之間不到一米遠,挨挨擠擠的,修長而直直的立著,沉靜得如鄰家溫柔乖巧的少女。一陣風吹過,她們卻又輕歌曼舞般的搖曳起來,于是,碎葉在空中相互的摩挲,發出悅耳的沙沙聲。竹林里,散放著三三兩兩的長條石凳,坐在上面,仰頭只見點點藍天,陽光尋找著縫隙鉆進林子里。“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想起古人的瀟灑和風雅,無限神往。倘若有吹簫玉女相伴在側,耳邊有古箏曼妙之音,該是多么愜意!人生若如此,足矣!
白馬湖的水真是綠啊。是因為湖水吞了山的秀色才這么濃釅的吧?朱自清也如是說:“-----湖將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綠的,那軟軟的綠呀,綠的是一片------。”真的,春暉橋在湖里的倒影也是綠色的了。湖邊的垂柳,在夕陽里,在微微的秋風里,嫵媚地揚起枝條,戲弄著湖水。拾級而下,掬一捧湖水,清洌透明,滑滑的從指間滴落,晶瑩剔透的水晶,跳入湖里,不見了。湖面如一塊圖案雅致的綠絨布,粼粼的波光是它的躍動著的花紋,淡淡的云霞更增添了它的艷麗。湖邊的水稻快要成熟了,金黃的谷穗低垂下頭,是在追憶一個遙遠的夢,還是暢想一個輝煌的未來?遠山,在夕陽里,或明或暗:向陽的一面,染上了太陽的顏色;背光的一面,是憂郁的墨綠色。山,靜靜地立著;水,脈脈地流著。山水相處得如此融洽,共同經歷了多少風雨?共賞幾多云霞?
白馬湖環繞著的白墻紅瓦的樓宇,正是春暉中學的校舍。春暉中學建于20世紀20年代。在首任校長經亨頤的努力下,網羅了一批思想進步的學者文人,他們在這塊風景怡人的白馬湖畔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著書立說,使得春暉中學一時成為全國聞名的教育基地。
朱自清、朱光潛、夏丏尊、豐子愷、匡互生等都曾在此任教、創作。漫步走過小巧的春暉橋,我們從后門進入了校園。
時值周末,校園靜悄悄的。春暉歷史悠久,它完整地保留了古典的老校舍,又增添了許多現代化的教學樓。小路兩旁的花木兀自蔥郁著,裝點著夕陽下的校舍;新修剪過的草坪散發著青草特有的香甜味道,淡淡的飄散在空氣里。前行數十步,左轉,進入一片高大的松樹林掩映下的中式建筑群,這就是建于上世紀20年代的老校舍了。那松樹高大蒼勁,不枝不蔓,直插云霄,透著豪氣和勃勃生機。左邊的教工宿舍是二層磚木結構,歷經百年的風風雨雨,竟完好無損。每個房間標著它故主的'名字,仿佛在等待著他們歸來。“匡互生,王任叔------”我默默地念著一個個我敬仰的名字。物是人非,不知故人魂魄可曾歸來過?踩著厚厚的松針,聽著陣陣松濤,我仿佛看到昔日的情景:悠揚的鐘聲在山谷里回蕩著;紛紛跑向教室的學生;身著長衫的教師在黑板前諄諄教導;油燈下批改作業的身影;好友相聚一堂的開懷暢飲;師生環坐談笑風生------。青山綠水依舊,同一輪太陽曾經照亮著那些歲月,溫暖著曾在這里來來往往的人們。
教師宿舍的對面是當時的校食堂,據說也是會場和大禮堂,當時曾有許多文化名流在此講學。順著旁邊的小道,東行幾分鐘,只見低矮的石柵欄圍護著簡單的石碑,這就是首任校長經亨頤之墓了。經亨頤酷愛白馬湖的風光和他所鐘愛的春暉,留遺言身后葬在這里。后來,他的夫人及女兒也歸葬此處。生老病死,自然規律罷了,一家人得以在此團聚,大概不會有孤單、寂寞吧!距墓碑幾尺許,有一長方形池塘。池水也如白馬湖水般碧綠,岸邊有數棵粗大的梧桐,兩人手拉手環抱恐怕也難圍過來,大概有幾十年的樹齡了。其中一棵幾乎傾倒在池塘上,身子斑斑駁駁,仿佛歷盡滄桑的老人,卻枝繁葉茂,努力地吸納山中之靈氣,享受著陽光的恩澤。白馬湖的冬天,風異常的強勁,難怪這些梧桐一律向南方傾斜!也許,正因為如此,它們才更接近太陽,長勢才會這么旺盛!一群鴿子飛過樹梢,盤旋著落到那邊的屋瓦上,轉眼就不見了。這可愛的小精靈,把我的思緒引上了藍天,引到飄逸的白云深處。教學在春暉,學習在春暉,該是多么愜意!
出春暉校園,跨過石橋,沿著湖邊小徑右行數步,有低矮的平房一片。皆依傍象山、門對白馬湖。潔白的墻壁、紫紅的屋瓦被密密的竹子簇擁著的,是豐子愷、朱自清和夏丏尊的故居。在當時,他們不僅是頗負盛名的教育家,而且在文學、藝術方面上成就卓著。事業上,他們是同事;生活中,他們是惺惺相惜的好朋友。在朱自清的散文《白馬湖》一文中,這樣寫得:“湖光山色從門里墻上進來,到我們的窗前、桌上。我們幾家連接著;丏翁的家最講究。屋里有名人字畫,有古瓷,有銅佛,院子里種滿著花。屋子里的陳設又常常變換,給人新鮮的受用。他有這樣好的房子,又是好客如命,我們便不時上他家里喝老酒。”同樣,豐子愷和夏丏尊也有關于白馬湖生活的回憶,他們都很珍惜在白馬湖的歲月。在湖邊,我們有幸遇到了看守房屋的老人,一一打開塵封已久的院落,我們得以尋訪故人的蹤跡。
這些平房結構布局大體類似:種滿花木的庭院和天井,客廳在前,然后是臥室和書房,廚房設在最后。均磚木構架,門窗采用半中式、半日本風格。在夏丏尊家的一個小房間里,陳老師告訴我們:“這就是夏丏尊在《白馬湖之冬》提及的常有饑鼠奔于竄承塵上的書齋。”遙想當年,在山風呼嘯的窗前,夏先生或吟詩作畫,或沉思遐想,倒也逍遙快活!院子里有棵果樹,滿拳頭大的果實,極像桔子,累累地綴滿枝頭,看門的老人說這種果子可以用來泡茶,有清熱提神的功效。打開院門,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湖邊的美人蕉在微微的秋風里依舊嬌艷嫵媚;楊柳裊裊,修長的枝條輕歌曼舞般的妖嬈著。倘若在月夜,朦朧的月光籠罩著靜謐的湖面,煙靄迷茫,該是另一幅令人迷醉的景象吧。不知一輪殘月下、刺骨的曉風里,可曾有癡情人在這楊柳岸醉臥?
踏著斜陽歸去,滿載著對白馬湖的愛戀,對春暉的不舍。世事的纏繞牽絆,何日能再一睹白馬湖風姿?不覺心有戚戚!
【白馬湖春暉行隨筆】相關文章:
春暉行,立志行初三作文10-03
行的美文隨筆06-27
驢行隨筆06-12
秋行隨筆06-23
路與行隨筆02-07
村行隨筆02-12
行于迷霧隨筆02-12
梅園行隨筆02-16
白馬湖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