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走出別人思想的桎梏
生活中,我們常見到這樣的現象:看到別人買的衣服很漂亮,就打聽著也去買回一件,全然不顧這件衣服是否合乎自己的年齡、身材,于是,大街上就出現了許多撞衫的衣服;聽說鄰居的孩子去學鋼琴、學美術了,也趕緊給自己的孩子去報個班學習,絲毫不管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天賦、愛好,于是輔導班門口出現了許多接送孩子的家長。不可否認,人們的這種從眾意識不在少數且根深蒂固。
這種現象也體現在我們的老師身上。
有位老師要去參加市級語文學科優質課比賽了,當得知自己抽的課題是《孔乙己》時,他興奮異常,因為他親自聽過程翔老師執教過這節課,于是,他想方設法找來了這節課的錄像觀看,最后他完全按照程翔老師的思路開始了準備。但是,參賽結果卻不盡人意。原因是評委老師普遍感到這堂課雖設計新穎,環節嚴謹,但卻是節表演課,缺乏真實感,也毫無個性可言。其實,這位老師的最大失誤就在于過多地模仿了別人的設計思路,課堂上失去了自我。事實上,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當舉行課堂比賽或是公開課時,多數老師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到名師的教案或實錄,然后參照其來進行課堂設計,最后上出來的課總是因帶有別人的影子而缺乏靈性。當然,名師的教案設計的確有它獨到之處,我們可以參考、借鑒,但不可以機械照搬。其實,優秀的教師是在拿過課題的時候,不是急于去找別人這堂課是怎么上的,而是先認真研讀文本,反復揣摩思考,用自己的智慧來進行教學設計,最后再翻閱一些他人教案,獲取點智慧靈感,從中來完善自己的設計,彰顯自己的個性特長,這樣才能上出精彩的課。上海著名特級語文教師于漪老師在這方面就為我們做出了表率。她自己說,年輕時“一篇課文,三遍備課的‘苦功’成就了今天的她。她的三次備課是:第一次備課是不看任何參考書與文獻,全按個人見解準備教案。第二次備課是廣泛涉獵,仔細對照。第三次備課是邊教邊改,在設想與上課的'不同細節中,區別順利與困難之處,課后再次“備課”,修改教案。她重視課堂設計的“巧”,重視教學過程中的“情”,最后形成了教學方法的“優”。 我們應該像她那樣,努力向文本深處挖掘,設計出精彩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實現課堂的高效。如果不動腦子,完全按照別人的設計來上課,那就一定不是自己的課了,不但上不出精彩,反而會東施效顰,弄巧成拙。
帕斯卡爾說過: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因此,我們要做一根有思想的蘆葦。平時多問問自己:我們的課堂能給學生留下些什么,最起碼,不應該是唱獨角戲后的郁悶與無奈,而應是讓學生有些領悟和感動。基于此,在備課時,我們就應該多多考慮怎樣設計問題才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怎樣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命題時,應該考慮怎樣才能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水平,怎樣通過命題來提升自己等等。如果我們多從學生實際狀況出發,多從個人教學實際考慮,多從課程標準研究,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就一定會走出別人思想的桎梏,慢慢形成自己的思想。我思故我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思想有多遠,就能帶著學生走多遠。我愿做一根有思想的蘆葦,用生命的熱情去撒播思想的種子,讓自己、也讓語文課堂因為思想的存在而“活”起來,讓學生因為有了自己的思想而親近語文、愛上語文,如此,那將是我最欣慰、最幸福的事!
【教育隨筆走出別人思想的桎梏】相關文章:
走出綠蔭隨筆02-12
別人都那樣,就對嗎教育隨筆02-02
教育隨筆:幫助別人,快樂自己06-29
不能隨便冤枉別人教育隨筆06-29
桎梏的近義詞06-23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教育隨筆06-30
引導孩子學會欣賞別人教育隨筆06-22
教育孩子為了別人幼兒教師教育隨筆06-30
走出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誤區(網友來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