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年的念想
山東有個規矩,結了婚的女人,如果自己娘家有兄或弟,年,是一定不能在娘家過的。據說是怕壓了娘家的塵,糧食不能豐收。
農村,糧食不就是全部么?糧食不能豐收,那便是壞了娘家的大事。沖著這個,說什么也不能在娘家過年的。
臘月29日,早晨起來,跟女兒將剪好的窗花貼在了窗上。女兒歡呼著,喊母親來看。母親已經將供奉的圣飯打撈好,北床上也掛上了年才用到的掛圖,5歲的女兒,歪著頭看,“呀,真好看啊!”
上午的時候,小侄和侄女都過來了,說是要幫爺爺貼春聯,侄女的臉上,一邊三根胡子,在青春的臉上跳笑。那是小她四歲的弟弟沾了鍋底的塵灰,幫她貼上的。兩個人對看著笑,女兒看了也笑,母親就埋怨小侄,“看你給你姐姐把臉給涂的”。一家人就這樣笑著,不覺中,東西都準備好了,其實,該準備的早就準備好了。這些許的閑暇,只是給了彼此一個溫暖和感知的機會。不一會兒,哥哥也來了。于是一家人擁擠著,出了家門,女兒跑了,我也跟隨了出去。
黑漆的門上,陳年的對聯已經刮凈,只留些痕跡,又新刷上糨糊。拿起春聯,左右地看清楚,選了上聯,父親把上面的兩個角,定位在了門上,看好了高低,用手捋平,再拿干凈的刷子刷平整。侄女跟侄子在笑鬧,哥哥在一邊逗著女兒。我也跟著,到處地幫一下原本用不著自己的忙。
很久沒有離記憶這樣地近了。結婚5年了,也是有5年沒有在家里陪父母守夜了吧。記憶中的父母,每逢年夜,總一臉的嚴肅,記憶中的北床,記憶中的燭光,跳躍著神秘,跳躍著青春時斑駁的夢想,變成了心中永遠的記憶。
本來想把5歲的女兒放在娘家,想讓她從小體味一下年的滋味。因為在自己的記憶里,年的記憶,是一生中都難以忘掉的趣味。試探著問女兒,卻被女兒一口回絕,“不,我要跟媽媽一起過年。”也是怕她真的在家里啼哭,更怕父母觸景傷情,看到女兒就想起我。便改變了主意,給女兒買了各樣的玩具,帶女兒回城。
母親忙著給我打點東西,調好的餃子餡兒,面皮兒,和一些吃的東西。我說不要,也就三天,初三我就可以回來了。母親卻沒聽見似的,大包小包地放到我的車子上。父親也不說話,只跟著忙活。怕母親悲傷,我也沒多說話,也沒有帶一絲難過的表情在臉上,只機械地追隨著女兒,東間西間地忙碌。現在想來,母親的大包小包,是想把整個的年與我分享啊。
下午,要去墳上給祖宗燒香祭奠。嬸嬸坐著叔叔家哥哥的車從城里回來了。人生無常,叔叔去了,香已經燒了三年。沒有了叔叔,又接連地受到些打擊,在回家過了一個忙碌和寂寥的`年之后,今年,嬸嬸決定不在老家過年。年是一個團聚,也是一份思念與憂傷,對那些想聚卻聚不了的人。
母親幫著嬸嬸開門,我在后面忙活著,收拾了東西,別過了家。我,也該走了。
在很多的習慣都被改變以后,年味兒,是真的越來越淡,但,年依舊固守在我們的傳統里,成了唯一統一的嚴肅,無論離家有多遠,無論生意有多忙,365日,只在這一天,回家,成了唯一的理由。
回城的路上,車輛已經很少,商店店門緊閉,對聯貼在了門旁,“福”字笑倚著窗戶。女兒一路驚喜著,“真好看啊!”。那花花的色彩,紅彤彤的燈籠,映滿了道路的兩旁,也映在了女兒的心里。
要走的時候,20歲的侄女還在嘟囔“年,有什么意思,真沒意思。”
我,也曾經這么說過吧。在父母殷實的愛護中,在家溫暖的庇護下,年,是瑣碎且無聊的機械。可如果真的有一天,只能離開家,在四周響起的鞭炮聲中品味年的時候,年,怕是生命中,最最真切的向往吧!
【隨筆:年的念想】相關文章:
念想生活隨筆05-28
女人的念想隨筆02-23
念想-隨筆寫作06-15
念想時代生活隨筆05-29
《留白的念想》隨筆05-28
女人的念想優秀隨筆07-05
念想的散文隨筆11-13
風起而云涌思起而念想隨筆06-12
保存一份真實的念想隨筆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