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電視情緣》隨筆
我 的 電 視 情 緣
一
扎進電視圈,一晃十多年的光陰就飛逝了。從事電視新聞工作,可以說是一種頗具誘惑力和挑戰性的職業。在圈外人的眼里,仿佛有名有利,吃香的喝辣的,然而,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卻常常不被別人理解,人們投來的總是羨慕的眼光,而每條新聞背后的艱辛與遭遇,又往往不被世人所知曉,回首十年來的采訪生涯,靜心而思,不覺百感交集,索性記下一些零碎的雜感,聊慰心靈,以示紀念,權當自己從新聞前臺退居幕后,留下的一絲念想,為人生劃上一個不算圓滿的休止符。
二
這些年來,自己畢竟已跨過了“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齡,經過多年的奔波與忙碌,足跡踏遍了家鄉的山山水水,如今有時間清靜后,整理自己的思緒,猛然間不覺理解了“平安是!边@句話的真正涵義。其間,自己曾遭遇車禍等險情多起,最讓人刻骨銘心的就有二三次,那種體驗,不夸張的說,宛如與死神來了一次最親密的零距離接觸,其后那驚悸的過程,常常讓自己從睡夢中驚醒,那種后怕的感覺,震顫著自己的靈魂,剎那間,頗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味道。之后,幡然醒悟,人世間的名啊利啊都不再重要了,世俗膨脹的一切欲望,自然都成身外之物,心胸坦然了許多,仿佛什么都可提起和放下,欲求的只剩平安是福了,于是,所有的感慨都凝成一句話——人活著!真好。
三
口碑是新聞記者立足之本,也是人格魅力的一種社會評判和折射。擁有良好的口碑,便擁有了鮮活的新聞源,如今回想起來,因為有了源源不斷的新聞線索,才有了自己那些頗感欣慰的榮譽與證書,然而,最珍貴的還是別人的評價,這種無字的口碑!時下,自己已從新聞第一線退到了幕后,遐想起采訪過程中經歷的各種遭遇,心態總是充實和滿足的,除了一種殷實的.成就感外,最大的回報就是辛勤的付出被觀眾認可,為此,心中總會滌蕩起一股幸福的暖流,滋潤著自己不眠的心田,所以,我想說的是,十多年的采訪生涯,在自己短暫的人生軌跡上,留下的那一束淡淡的亮光,總會在黑暗中照亮自己的心靈,概括而言,濃縮為一個字——值!
四
推開臨街的小窗,眺望城市的發展和變化,對比中懷想起改革開放前小城那破敗不堪的市容與街景,我時常想,在畢節這塊黔西北熱土上,因為有了各行各業仁人志士的辛勤耕耘和汗水,才有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享受著小城變化帶來的雨露和陽光、干凈和整潔,我可以欣慰地說,自己辛勤的汗水和良好的愿望,已溶入了家鄉涌動的血液,企盼著黔西北人“窮則思變”的騰飛!作為一名電視新聞工作者,我們一邊弘揚著時代的主旋律,一邊鞭撻著社會的假丑惡,用新聞這把“雙刃劍”,履行著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和義務,刺破黑夜,迎接光明,推動著社會的文明與進步,豪邁中擁抱著每一輪嶄新的太陽,托起那明天的希望與生活,與時代一道跨越了千年的羈絆,步入了新世紀。
五
有人說,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本著新聞工作者神圣的職責和使命,這些年來,我始終恪守著一名記者的職業精神和道德情操,不管是冰天雪地,還是酷暑熱浪,日夜奔波在新聞采訪的最前沿,從不畏懼艱辛與危險,敏銳地捕捉住每一條新聞線索,用鏡頭和語言忠實地記錄著每天身邊發生的新聞事件,足跡踏遍了畢節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在本臺新聞覆蓋的范圍,力爭那兒有新聞,那兒就有自己的身影,于是,有圈內朋友說我是“水陸空”三棲記者,即報紙上有文,電視上有圖,廣播上有聲;厥最櫯,激勵自己不倦前行的,依舊是自己對新聞事業的執著和對人生的追求,并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當作自己的人生誓言,無怨無悔地追求著人生的輝煌與生命的完美,像新聞記者的楷模穆青那樣扎根在社會、人民及新聞的最基層,在撰寫新聞稿件的同時,書寫著自己的人生理想與夙愿,努力做一名人民的好記者。
六
采訪閑暇,立于巍巍的群山之巔,登高俯瞰,目光所及之處山巒疊翠,流水潺潺,郁郁蔥蔥,好一派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原野,頓時,郁悶的心緒不覺心曠神怡起來。遠離城市的喧囂、污濁的空氣以及那浮躁的心緒,心靈仿佛已被清新的田園氣息徹底地洗滌干凈,這時,什么也不想,任憑涼爽的風和潮濕的空氣掠過耳畔!然而,憑著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良心,我又無法踏實地享受這份閑情,長期生活在城市,不曾體驗過農村“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便不了解農村百姓生活的艱辛,在采訪“扶貧攻堅”工作中,親身感受和看到了城鄉差別及脫貧任務的艱巨,在跑遍家鄉廣闊農村后,自己在看到農村貧窮與落后的背后,更看到了農民的艱辛與無奈、善良與真誠、勤勞與純樸,于是,在增加一種歷史責任感的同時,也仿佛更加理解了新聞工作“鼓與呼”的神圣職責和使命,也提升了自己對新聞事業的執著與熱愛,為此,憂國憂民的意識便成為了自己的一種職業情愫。
七
“好省長吳亦俠!”,這是老百姓對已故貴州省省長吳亦俠同志發自內心的評價。作為一名基層新聞工作者,我有幸在采訪中見證了他務實認真的工作作風,在采訪接觸到的省部級領導中,吳亦俠省長將讓我終身懷念,時時回味起他的音容和話語,那年,他剛到貴州不久,時任貴州省代省長,為了了解和掌握省情,他風塵仆仆的來到畢節,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考察與調研,短短的兩天時間里,他那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和平易近人的親和力,不但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難忘的記憶,而且也在老百姓心里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在采訪中,我共拍攝了素材圖像資料40余分鐘,整理播出了10分鐘的紀實性專題《代省長吳亦俠在畢節》,為此榮獲了地區級年度好新聞一等獎,如今回味那個創作過程,也是我采訪生涯中值得追憶和總結的一段人生經歷,我把這次成功采訪概括為四個字“厚積薄發”。
八
作為土生土長的畢節人,我對家鄉有一種割不斷的情結,可以說,我用鏡頭見證了畢節近十年來的變化,在地市兩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和實施下,畢節的變化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遐想十年前,只有八條狹窄街道的歲月,不足半小時就步行完全城,而且80%屬于解放前遺留下來的破爛不堪的磚木瓦房,如今,雖然縱向比較畢節的城市化水平依然較低,但是橫向比較老畢節人也會憑添幾分的自豪。且不說如今街道寬敞人車分治有序,高樓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也不說舊城改造換新貌,新區開發展新姿;更不說倒天河治理水變清,城市廣場加亮化;就單單拿貴畢公路這條畢節人民的“志氣路”,讓你在方便舒適加快捷中“打個鈍”就到了省城貴陽來說,難到你還會否認畢節的變化與發展嗎?豈不笑話。所以,作為長期聯系城建采訪報道的自己,在懷舊中翹盼家鄉變遷與發展的同時,總會為畢節的每一項建設成就而情不自禁的欣喜與自豪,這也成為了我采訪生涯中,難以割舍的一段人生體驗和情緣。
【《我的電視情緣》隨筆】相關文章:
嘆情緣隨筆06-12
情緣的煩惱隨筆06-12
櫻花情緣隨筆06-25
《我與淄博的情緣》心情隨筆06-13
我的寫作情緣散文隨筆10-05
雜文隨筆我的圖書館情緣06-12
網絡情緣經典生活隨筆06-22
網絡情緣生活的隨筆06-22
網絡情緣生活隨筆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