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那些事生活隨筆
從小不諳廚藝,倒是幫著打了不少下手、看著爸媽做了好多菜。
媽媽從小離開家讀書,所以,廚藝平平。倒是爸爸常琢磨,所以,爸爸是家里的主廚。但是,我們家在學校,平時都是吃食堂,只有放寒暑假時才會在自己家生爐子做飯,吃的什么都不記得了,應該很簡單吧。最起勁的當然是過年。每到過年時,爸爸就會提早寫好菜單,一一和我們討論,一般都是紅燒蹄膀、白斬雞、八寶鴨之類的硬菜。紅燒蹄膀是提前幾天就在爐子上燉了,燉蹄膀的那幾天,整個家里都彌漫著肉香味兒,聽著爐子上咕嘟咕嘟的聲音,過年才有了真實的感覺。過年那幾天,最忙的是媽媽,殺雞、剖魚、洗菜,一刻不停,雙手總是通紅的。我和姐姐忙著做寒假作業,總想趕在過年前完成。作業做累了,也會去幫點小忙,無非是洗個碗,擇個菜。我們最喜歡的是幫忙填八寶鴨的餡料。媽媽把糯米、鴨內臟、棗子等拌在一起,調好味,我和姐姐就一大勺一大勺地往洗干凈的.鴨肚子里填。吃八寶鴨,最愛的就是餡料,所以我們總是拼命往里填,導致有幾次因為餡料太多而夾生。
搬到鎮上后,自己家做飯的機會多了,左鄰右舍巧婦也多,媽媽頗有點壓力。“套腸?沒做過。蛋球?沒聽過。喜蛋?倒是聽說過,不過,從來沒做過……”“哦,您是讀書人,和我們不一樣。”領居們客套著說。媽媽心里有點不是滋味,所以也就開始動手試著做。慢慢地,套腸偶爾會吃到,但為了爸爸的健康考慮,做得不多。蛋球成了每年過年餐桌上的例菜,洗酒盅、刷菜油、調蛋液、剁餡料、上籠蒸,因為有了這道菜,我和姐姐能幫忙的活計又多了很多。喜蛋卻是媽媽一直沒學會的。稱是喜蛋,實際上就是把白水蛋一切兩半,把肉餅子捏成半個蛋的模樣貼在切面上,因為一半是蛋一半是肉,所以稱為“喜蛋”,也可能是因為常用在喜宴上。媽媽做的喜蛋,煮熟后總是蛋歸蛋、肉餅歸肉餅,費工費時,不好看,也不好吃,媽媽就放棄了。我因為常被派去剝蛋殼,又燙又麻煩,所以就附和媽媽,“喜蛋一點也不好吃,木乎乎的!”但是聽說小伙伴家里過年都有這道菜,心里暗暗地羨慕。
幾年后,我們搬進了爸爸單位的宿舍,兩室一廳的房子,在當時算是比較洋氣了。但是,新房的廚房很小,爸爸就把爐子移到了樓梯的平臺上。對門鄰居是爸爸單位的同事,他們也把爐子移到了平臺,于是,兩家人常一起炒菜。鄰居家有兩個兒子,常下廚,我們家是兩個女兒,從來不做菜,所以在平臺上炒菜的總是男人們。男人們做菜不精細,但是有創意,最有想像力的是鄰居家的小兒子。有一次,媽媽看他把豇豆和茄子扔在一鍋里炒,驚得說不出話來,“小軍,你,你怎么把豇豆和茄子放一起炒?!”他自如地揮著鍋鏟,悠悠地說,“這有什么,菜嘛,都是可以隨意搭配的。”現在,每次在快餐店里看見這道菜我都會想起小軍那句話。
結婚后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會做飯。也曾下過廚,但是,一個夏天燒壞了七口鍋,我終于決定放棄了,“我一定是廚房白癡!”后來,孩子大了,時間多了,也慢慢地開始搗騰。燉個筒骨湯,做個紅燒雞,包個壽司,炒個面,發個豆芽,拌個飯……天冷時喜歡燉雞湯,香香的,熱熱的,很暖。天熱時喜歡做壽司,吃起來方便又不燙口。和老公兩個人的晚飯經常是韓式拌飯,菜和飯一鍋端,又方便又不怕葷菜過剩。給兒子準備的夜宵常是肉類,紅燒小排、筒骨湯、雞湯、火腿三明治、鮮蝦餛飩、壽司,聽著不算健康,但是孩子喜歡,因為喜歡,也就做得更勤了。然后發現,關于做菜似乎知道很多事。比如:芹菜是要沸水里氽一下才能炒的,不然會有苦味;煮肉類,在放調料前要先把浮沫撇掉;螃蟹用蒸的會比煮的更鮮香;水蒸蛋的關鍵是水溫,一定要用溫水,蒸出來的蛋滑嫩可口……原來,這些常識在無數次看爸媽做菜、無數次打下手的過程中已然存在了腦子里,只等熟悉的場景出現來把它們喚醒。
最近天冷了,我又開始煮茶葉蛋。白胖胖的雞蛋,洗干凈了,排排圍成圈放在盤子里等著下鍋,老公看到了哈哈笑,“喲,煮這么多茶葉蛋?誰吃。俊薄袄瞎,小時候我們出去秋游,我媽都會給我煮茶葉蛋帶上,我想去秋游了!眹樀美瞎浠亩樱罢夷愕哪负竽锬锶!”
【做菜那些事生活隨筆】相關文章:
酒的那些事-生活隨筆03-31
生活隨筆《那些愛過的事》05-21
那些人那些事的生活隨筆06-24
《那些年,那些事》隨筆05-22
那些年那些事隨筆05-21
生活中的那些事散文隨筆02-05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感動隨筆03-31
心里的那些事隨筆03-31
我的那些事隨筆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