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隨筆:讀書的習慣
個雜文作家,雜文與其他文學體裁不同,它要求作者知識淵博,因此我必須讀書。可我又是業余作家,白天工作,晚上寫作,這兩項就占去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讀書確實有困難。但我有辦法,那就是靠習慣讀書,因此雖然異常繁忙,我還是讀書不斷。
我讀書的習慣是這樣的,只要上床就必讀,直讀到困倦為止,中午午睡和晚上睡眠均如此;只要如廁就必讀,當然,是在干大活時,干小活我手忙不過來;只要忙中有隙就必讀,能讀幾頁就讀幾頁。這樣,由于這些習慣,我每天都能閱讀一二個小時,日積月累,如今已“讀書破千卷”。
習慣都是養成的,讀書的習慣也是如此。我怎樣養成讀書習慣?有兩靠,一靠決心。作家不讀書就寫不出東西,我讀書之心是吃了秤砣的,這書是非讀不可;二靠相信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時間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擠就總會有,因此我就把一天中邊角余料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最后成了時間的富翁。開始時,還不太習慣,我就強迫自己堅持,結果很快就習慣了。我現在的狀況是,上床后不讀會兒書就睡不著,如廁時不拿本書就難出“產品”,繁忙間隙不讀它幾段就心里沒著落,習慣的'力量就是這樣偉大呀!
世界上愛書之人可謂很多,讀書的動機也多種多樣。有人靠壓力讀書。古代士子為參加科考求取功名而寒窗苦讀,現代青年為考公務員也不得不讀;有人靠興趣讀書。天生就是書蟲,啃書本之香勝過啃排骨,不吃飯可以,不睡覺可以,不讓他讀書,你干脆掐死他;有人靠品位讀書。崇尚高雅的氣質,崇尚豐富的內涵,生活非常時尚,情調有點小資。我則靠習慣讀書,一書在手,心神怡然。這算不算讀書的第“四大發明”呢?
我怎樣想到靠習慣讀書?受兩個人影響。一是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歐陽先生讀書有“三上”——馬上、枕上、廁上,這些時間都很零碎,不靠養成習慣難以堅持。二是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仍堅持每天必讀一小時書。記者采訪時,他也說,讀書關鍵是養成習慣。看了他們的事跡,我阿Q似地想:“和尚摸得,我不摸不得?”他們能養成習慣,我為什么不能?于是就開始培養自己,現在讀書的習慣終于“煉”成了。這個習慣一“煉”成,我想我必將受益終生。
以色列有句老話:“人不能只靠面包活著。”還靠什么?還靠書。以色列人愛讀書,在他們看來,文學、詩歌、音樂、藝術對人類就如同水和糧食一樣重要,讀書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以色列平均每人每年要買10到15本書,而實際的閱讀量卻大大超過這個數字。他們為教育孩子讀書,常在旁邊放一罐蜂蜜,每讀一句書,就讓孩子舔一口蜜,意思是讓他們明白讀書是一件甜美和快樂的事情。我欣賞以色列人的浪漫情懷,當讀書成為一種浪漫的生活方式時,人還怎么可能不去讀書呢?
我現在讀書不用誰再給我放蜂蜜了,蜜是我從書中讀出來的,當我讀書已經成為了習慣時,我跟以色列人一樣感到香甜。
【情感隨筆:讀書的習慣】相關文章:
情感隨筆:習慣的力量05-14
習慣單身-情感隨筆05-15
情感隨筆:早已習慣了05-12
一種習慣情感隨筆05-15
懷念是一種習慣情感隨筆05-16
習慣 教師隨筆12-05
隨筆《早已習慣》05-14
隨筆:習慣的養成05-13
隨筆寫作《習慣》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