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陪母親喝藥-隨筆故事
父親比母親大八歲,原先,他住在橋東,她住在橋西。
四十二年前,父親用一輛半新的老國防牌自行車,把母親娶進了家門。
在那個年代,生活就是這樣簡單。一盤菜,公平的擺在桌子中間,母親把粘稠的那碗粥端給父親,便匆匆喝下自己那碗后。一邊喂我,一邊忙活著手里的加工活。
每每母親在家糊紙盒時候,總在靜靜地想著鐵路貨場里父親,他可不要吃涼飯呀,不然又要胃疼。
每每父親在裝完最后一捆貨物后,剛剛點燃一顆煙,心里卻默默地在問,她在縫紉機前忙那些活兒,孩子們都喂了嗎?屋里的小煤爐,可別忘了加煤。
隨著我們漸漸長大,父母們也都慢慢老了。日子就是這樣過來的,家家都一樣。
那座橋,現在也改頭換面成了一座高架橋。
那天父親用一輛老年代步電動三輪車,載著久病的母親去看中醫。他們在橋下緩慢的路過,父親匆匆回頭望了它一眼,也看見了一臉茫然的母親。他們都沒有說話。車的背影拖在一道金色的晨光里,變得越來越長。
父親是個意志堅強的人,平日很少看病吃藥,更不要說喝中藥了。這次不知為什么?也給自己看了一下。當拿著自己和母親的.藥,手里變得沉甸甸的,心里卻是輕松了許多。
“老伴,咱們走吧?”這是父親在路上唯一對母親說的話。
母親面色憔悴,宛如一塊老朽的陳皮。目光卻炯炯的望著父親矍鑠的背影。
兩個人的藥,分別泡在兩個砂鍋里。因為不放心別人,父親一直都是親自為母親服藥。父親是個仔細的人,他一直說,煎藥千萬注意時間和火候,水要是干了,藥煎糊了,那是要死人的,必須全倒掉,仔細刷鍋后,重煎。
對于一些生活中的事,父親始終心里有桿秤。輕重緩急,就事論事;常記得他的話,兩口子過日子,要是斤斤計較了,那就過的沒意思了。男子漢,在外面做事,心中要一桿秤端平。在家,老婆孩子可不是秤砣。
看著那些‘懸壺濟世、的藥。父親為母親端上一碗她的藥,自己便匆匆喝下自己的那碗藥后,坐在一旁,慈祥的望著她。
后來,我看到那兩張中藥處方箋。上面相同的有:生黃芪,黨參,白術,陳皮,川弓。
母親那張上,有一味川牛膝;父親那張上,加了一味夏枯草;才明白,父親一直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自己也患了嚴重的失眠;這次是真的為自己拿藥,也是陪母親喝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