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心情故事隨筆

時間:2021-04-05 19:53:13 隨筆 我要投稿

心情故事隨筆

  每個人都會有屬于自己的人生故事,你會把它記錄下來嗎?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編為你分享的心情故事隨筆吧!

心情故事隨筆

  1、愛情成長記

  十多年前,認識一年多后,他問:“你愛我嗎?”我仔細回想,實在是找不出愛的理由。那時候,愛情對我來說是縹緲無形、可遇不可求的內(nèi)心狂喜,面對他時的平靜,讓我無法確定那是種什么情愫;若說喜歡,還是有的,他體格健碩,身材高大,給人安全感,所以我對他的第一印象還不錯。對于我的緘默,他并沒有死纏爛打、刨根問底。對他偶一為之所說的愛我,我清醒地并不曾當真過。

  我和他是相親認識的,因為不反感,接觸久了,對他的正直、忠厚、善良有了更直接的了解,我最終認可了他。而他,同樣用一些溢美之詞肯定了我的溫柔、和順、端莊。沒有激情澎湃,沒有海誓山盟,兩個適齡青年水到渠成地走到了一起。

  婚后我們都暴露出之前隱藏的缺點:他對朋友仗義但性格急躁,不講衛(wèi)生,邋里邋遢;我不會做飯,做事慢,經(jīng)常使小性子……家里開始有了爭吵,多是我對他的指責和他的大聲辯解。好在他看似粗魯卻極其大度寬容,吵過后不一會兒就忘了前嫌,喜笑顏開地跑來問我要不要去吃好吃的。我也架不住美食誘惑,只好放下不快隨他而去。我不會做飯,他自然承擔起廚師的職責。炒菜時,他光著膀子,一邊哼著小曲兒,一邊抖著炒鍋,神情專注,揚揚自得。散步時,他總是走在我左側(cè),每一次過馬路時輕輕地拉手,我心里都能感覺到暖流淌過。

  十多年過去,我們擁有了兩個孩子,難得在一起過二人世界,家里時時充滿著孩子的吵鬧、歡笑。我們之間更別提有甜言蜜語了,他再也沒有問過我:“你愛我嗎?”可是我已經(jīng)有了答案,這么多年,我們之間的情,在不斷的磨合中更加堅固,“日久生情”這個詞真的非常適合我們;而愛,也沒有遠去,它像一棵小樹,默默成長,經(jīng)過十多年生活的滋潤,已經(jīng)長成參天大樹,為我家遮風避雨。

  2、早餐

  家有小女一枚,正是豆蔻年華。

  昨日早飯間,她突然冒出一句:“媽媽,新時代是不是很快就到來了?”

  飯桌上的我和媳婦相互瞥了一眼。

  看來這個問題只有我來回答了。沒回答之前我先問了一句女兒:“你是怎么知道新時代的?”

  “老師們都在學習黨的十jiu大文件,品德課上老師講給我們的。”看著女兒一汪清水透徹的眼神,我思考著怎么回答。

  “孩子,你感覺今年冬天和去年有什么不一樣嗎?”媳婦突然發(fā)話了。

  “當然了,媽媽,以前咱家沒通暖氣,現(xiàn)在暖氣通了,我寫作業(yè)也不冷了。”

  “嗯,今年好多老舊小區(qū)和咱們一樣通了暖氣,沒有想到這么快,現(xiàn)在是不是有幸福感了?”媳婦問孩子。

  “是挺溫暖的,這就是新時代嗎?”女兒繼續(xù)問。

  “還不全是,你看看那里放的是啥?”媳婦指了指我的書柜上的磁石搖式電話機。

  “那不是爸爸從老家拿回來的電話嘛。”女兒答道。

  明白媳婦的意思了,扯到我的專業(yè)上了,20多年的通信行業(yè)從業(yè)經(jīng)歷,是我顯擺家長重要地位的時候了。

  “乖,那可不是一般的電話機,這臺電話機是你爺爺年輕的那個時代,鎮(zhèn)上唯一的電話機。那時候給遠處的親友打電話,得提前幾天捎信,讓對方按照約定的時間排隊守在有電話的地方,等接線員接通后才能聯(lián)系。哪像現(xiàn)在,像你這年紀的小孩子都人手一部手機……”

  “孩子,現(xiàn)在爸爸做的是4G通信,馬上5G、量子通信就要實現(xiàn),到那時候各行各業(yè)都要全面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快該上班了!”媳婦在旁邊開始催促了。

  “時間早。”我繼續(xù)說,“孩子,富強的美麗中國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和付出,你要從自身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爸,你說環(huán)保出行算不算愛國?”

  “當然算!”

  “那,爸,我今天坐公交車上學,不讓你們送好不?”

  “好,給女兒個贊!”媳婦馬上給予肯定。

  “爸,你也不要開車了,我建議你騎共享單車上班。”

  “好,咱家今天就立即行動啊,閨女綠色出行,我騎共享單車!” 女兒舉一反三,讓我倍感欣慰……

  3、婆婆家的老棗樹

  婆婆家有兩棵老棗樹,粗粗的樹干,大大的樹冠,枝丫彎曲交錯,都長在院子里的西墻邊。

  陽春三月,處處枝繁葉茂,花紅柳綠。可老棗樹總是慢半拍,好像與世無爭一樣支棱著干樹枝一點動靜也沒有……不知哪一天,樹上小芽萌出,長出嫩嫩的葉子,發(fā)出青青的枝條,而且越來越多。在春風的搖晃下,不幾天,整個樹就被染成了綠色。

  棗樹開花了,密密匝匝的小黃花點綴在青翠的小枝上,引來了上下飛舞的蜜蜂“嗡嗡”作響。一場小雨過后,綠葉沾滿水珠,晶瑩透亮,棗花落了,地上像撒了一層金粉,婆婆不舍得掃掉,想讓它多留幾天……棗樹掛果了,小小的果子像米粒一樣;在夏日陽光的普照下,青青的小棗“撲棱棱”一天天長大。

  到了農(nóng)歷七月,婆婆總愛念叨一句諺語:“七月十五棗鉆圈,八月十五曬半干。”棗熟了,棗皮像打了蠟一樣亮亮的,有的泛白,有的泛紅,有的半青半紅,壓得樹枝彎下了腰。有人來了,隨手摘一個,用手搓搓送到嘴里,“咯嘣”一咬,甘甜清脆。

  婆婆說:“生棗不能多吃,吃多了會不消化,拉肚子。”她摘了一盆新棗煮熟了讓我們吃,又軟又甜。丈夫說:“在經(jīng)濟匱乏時期,這棗可是充饑的食品,還是我們幾個學費的來源。”

  收棗了,婆婆指揮我們撐一條床單,拿著長長的竹竿對著棗打起來,一顆顆大紅棗滾落在床單上。鄰家的孩子跑來跑去,嘴里填滿了甜甜的鮮棗,笑聲響徹小院。婆婆讓孩子給東家大娘送一碗,給西家嬸子送一碗,讓她們也嘗嘗鮮。大部分棗要拿到集市上賣了換錢,剩余一小部分切片曬干,捎給身在外地的兒女。

  秋風陣陣,棗樹葉“嘩嘩”飄落在地,和洋槐樹一起給院子鋪上黃色的地毯。早上,婆婆拿著大掃把,把帶著夜間潮氣的樹葉掃成一堆;太陽升老高了,她再拿根小竹棍把它們扒拉開晾曬……干樹葉裝進麻袋,干樹枝堆在墻角。

  孩子們回來了,婆婆愛用地鍋煮餃子,她說:“水寬火大,一鍋煮好,一人一碗,不前不后。”只見她撒一把樹葉,用火柴點燃,放上干柴,手拉風箱,不一會兒,餃子出鍋。

  如今,婆婆不在了,老棗樹仍像普普通通的莊稼人一樣,不張揚,不爭寵,默默地奉獻著,靜靜地守候著我們心中的家。

  4、煙葉里的情感印記

  深秋季節(jié),回了一趟老家。自從父母去世后我就很少回老家了,可能是不愿感受庭院里的雜草和已帶銹跡的門鎖帶給我的凄涼吧。

  打開車門,腳還未著地,從村頭煙炕里飄來的縷縷炕煙時特有的那種氣味就鉆進了我的肺里,這,就是在城市里聞不到的家鄉(xiāng)氣味!恍惚中,我感覺這種氣味是那么的遙遠和陌生,同時又是那么的親近和熟悉。我不知如何形容這種氣味帶給我的觸動。站在風里,我的思緒飄回了中學時代……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在我的家鄉(xiāng),種煙是政府下達的任務,每家都會種一些。勞動力多的人家會多種一些,畢竟會帶來一筆不低的經(jīng)濟收入。當時,我的'父親在山西工作,只有麥收、秋收時回來幫著收種莊稼,妹妹尚小,我和姐姐又都在學校讀書,平日的農(nóng)活都靠母親一個人勞作。

  種煙是極其煩瑣的,施肥、打煙杈、掰煙葉、系煙葉、炕煙、揀煙……煙葉是由最底部依次往上開始成熟的,煙葉成熟季節(jié),鄉(xiāng)親們都會在指定的時間把系好的煙葉送到村里的煙炕里烘干。為了區(qū)別各家的煙葉,會綁上不同顏色的標記。周末如果恰逢煙炕生火,我就會和姐姐隨母親一起下地掰煙葉。煙葉很油膩,一壟掰下來兩只手又黏又黑。汗水流到眼里又澀又辣,讓人睜不開眼睛,兩手又不能擦拭,只能直起腰用胳膊拭去汗水。掰好的煙葉放到架子車上,我拉著車,母親和姐姐在兩邊推著,把一車希望往家拉。

  烘干的煙葉呈金黃色,濃郁的煙草味直入心扉,按品相分類打包后,要送到指定的鄉(xiāng)煙站去賣。鄉(xiāng)親們一般選擇在鄉(xiāng)里逢集的日子去賣,可以順便買些用品回來。煙站工作人員大聲報著煙葉的級別,聲音刺激著每個莊稼人的神經(jīng),樸實憨厚的臉上充滿著期待和緊張。驗煙員喊出的級別低了,總會引起一陣騷動……

  煙葉里有太多鄉(xiāng)村故事和情感印記。記憶中,我和母親用架子車拉著水到煙田里去,看著一棵棵煙苗整齊劃一地立在地里,我總是想,煙苗沒有觀賞性,也不可食用,有什么魔力讓人們?nèi)绱烁冻觯磕梦壹襾碚f,也許我們種下的,是我們姐弟交學費的鈔票,是一家人衣食住行的希望吧。

  5、心中的溫暖

  我這人喜歡吃雞,什么“紅子雞”“葫蘆雞”“童子雞”“叫花雞”,凡碰到新鮮的,總要嘗一嘗。讓我刻骨銘心的,卻是一只普通的燒雞。至今想起來,心里都是熱烘烘的。

  那是1997年,馬上要過春節(jié)了,我剛從廣州回家。我原來單位的車間書記老王推門進來,裹著一身涼風,頭上肩上頂著雪花,手里掂著一只燒雞。工廠放假,大家各忙各的快一年了,他的來訪,讓我既意外又高興。聊了一會兒,我就收拾桌子,準備和他喝兩盅,可他說有人等他取年貨,我只好送他離開。

  妻子回來,看見桌上的燒雞說:“你買的?”“老王送的。”“車間書記還惦著你這口。”突然她又說:“該不是想讓你回來吧?”她這句話讓我很意外。妻子說:“你可想好了,你們單位的產(chǎn)品賣不出去,沒啥希望。”我說:“這個我比你清楚。再說,他也是技術員出身,比我強多了,不差我這個小邊卒。”

  過完初五,我要回廣州了,臨行,去看看老王。

  剛到巷口,碰見他提著一個保溫飯盒,急匆匆地趕路。一問,是給老伴送飯,他老伴已住院半個月了。我忙打了個的,他說啥都不上車,我硬把他推了上去,一塊兒趕到醫(yī)院。春節(jié)住院病人沒幾個,醫(yī)院安排好了過節(jié)的飯菜,但老王為省幾個錢,冒著風雪來回跑著送飯,還跟我說是取年貨,我不由得一陣心酸。

  臨別,我問他,想不想還干老本行?他明白我的意思。他說:“我不能走,我要堅持到最后。”然后,他拍拍我的肩膀:“放心走吧,注意安全,困難總會過去的。”我心頭涌起一股暖流,只有漂泊過的人,才能體會有人惦記著的溫暖,這是心與心的交流。

  后來,原單位要試制新產(chǎn)品,我聽到消息,婉拒了廣州老板的挽留,趕了回來。盡管我是“螢火蟲的屁股——沒多大亮”,但也要回家發(fā)一分光,要和有信念的人在一起。此后在老王介紹下,我也入了黨,現(xiàn)在已有17年黨齡。

  我堅信:只要心里有了信念和溫暖,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

  6、愿做紅塵一把泥

  做一把泥很好,好在你可以習以為常,好在你可以不露聲色。

  做一把泥難得,難得的不是哪一種生命都能夠永存于世,不是哪一種靈魂都具備喚醒沉夢的能力;難得的你盡可以在這樣的世界里煥發(fā)蓬勃的生機,在不變的日升月落中堅定你的一往深情。

  無論身在何處,無論怎樣裝著,是擇巖石水岸而居,或者依山傍海而棲,縱然是一把,是那么的一小把泥,你和他們一樣具備著存在的價值以及存在的全部意義。

  這樣的泥,與陽光為友,可以助芳草展開希翼;與溪水為伴,可以替青苔呼吸盡力;與朝露為伍;可以為花兒芬芳傾心,同樣,與種子結(jié)為親密,更可以芳華世界,收獲驚喜,因此,一把這樣的泥,縱然不多,縱然是那么地微不足道,只要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定然可以培育萬物,滋養(yǎng)生命。

  做好一把泥是這樣:與山川河流身心相依;聽憑樹木花草自由地舒展心靈;任由飛禽走獸平地而歡卿,喜看所有的城市與鄉(xiāng)村依依而矗立,與此,守望世界的一切美好因萬物而豐盈······

  做一把泥很好,好在五谷豐登,香飄萬里,好在所有的一切皆注滿一種靈魂的香氣,飽含希翼,好在萬千生命因此生生而不息,好在他們的力量永遠載著你的夢境。

  做好一把泥,香花草木不會因為你的平易樸實而離去,人間萬像更因一種博大而綿綿不絕,一望無盡。

  做好一把這樣的泥,你不會因此妄自非薄,自甘墮落,因為,所有的生命與價值首先是來自于一種自我的認知與確立,如若持一種蓬勃的,奮發(fā)而努力的精神與氣概,即使你的分量在別人的眼里微乎其微,有誰可否認你不是一種生命,不是一種可以體驗活著而非死去的載體,一如你自己,將靈肉和世界揉為一體,與歲月櫛風沐雨,豈不是何等的波瀾壯闊,何等的美麗?

  做好一把泥無需成名,只要朝來晚去,花開遍地,托起他人的鮮亮,貢獻應有的自己,難不成不是一種無言的壯舉?做好一把泥,無需誰來惦記,只要靈魂豐盈,身心不懼,廣袤的天空何處不會飄來“路漫漫其修遠兮”的身影,天涯盡處,怎不會激蕩起一種“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足音?

  誰能說,這樣的泥,不是一種生命的起點和縮影;誰能說,這樣的泥,不是所有歸去來兮最好的證明?

  也許,誰都無需想起,亦無需忘記。只要愿意,在滾滾紅塵之中做好一把這樣的泥,一如成就你獨一無二的、最好的自己!

  7、洛浦秋色

  重陽節(jié)那天,我到洛浦公園賞秋。

  時令雖屬深秋,園內(nèi)卻無草木搖落的蕭瑟之氣。但見楓葉如丹,銀杏葉明黃,李子葉泛紫,香樟葉透出點點猩紅,映襯著四季常青的綠籬竹叢,呈現(xiàn)秋光勝春朝的怡人景象。

  園內(nèi)游人如織,仔細觀之,多數(shù)是耄耋老人,成雙成對,相互攙扶,或行或坐。沐浴著深秋暖人的陽光,欣賞著園內(nèi)的景致,臉上掛著欣慰的笑容,歡度屬于老人的節(jié)日。

  當經(jīng)過園中廣場時,燦然如金的菊圃邊,席地坐著一對身著戎裝的軍人夫婦,透過老花鏡,在念誦毛主席《采桑子·重陽》的詞。表情嚴肅認真,當念到“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時,兩人的臉上,同時浮現(xiàn)出自豪的神情。胸前佩戴的獎章告訴我,他們有著不平凡的軍旅生涯。

  洛水邊,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柳蔭下,好幾位鶴發(fā)童顏的老人,在講述著他們與這岸邊柳的故事。原來,他們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從上海、長春、北京等地奔赴中原,支援洛陽建設的老工人。那時,新中國成立不久,洛陽工業(yè)還不發(fā)達,他們來洛后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少困難。為了表示扎根洛陽的決心,到洛河灘參加植樹活動時,他們特地在近水岸邊,栽下了一棵棵柳樹,稱為扎根柳。

  公園的椅凳上,花圃邊,噴泉旁,堤岸處,不時傳來老人們舒心的笑聲。我想,這滿園的老人,每一位都有著獻身建設新洛陽的動人故事。面對今天洛浦的如畫秋色,他們怎能不發(fā)出由衷的歡笑聲呢?!

  九九重陽,大自然呈現(xiàn)勝似春光的絢爛秋色,多么美好。但我覺得,比洛浦秋色更加美好的,是滿園老人心中,被成就感、幸福感滋潤著的風景。

  洛浦秋色,風景這邊獨好!

  8、母親的風箱

  親吻著故鄉(xiāng)的泥土,眺望著炊煙下的村莊,我循著那縷縷炊煙,沿著蜿蜒的黃土路,推開了老家熟稔的柴門。蹲坐在廚房老灶臺前,一手拉著風箱桿,一手往灶膛里添柴火的母親,看到我回來,臉上的每一道褶皺間便充滿了溫馨的笑意。

  廚房在小院的東側(cè),一間由土坯壘砌的泥瓦小屋,案板和米面瓦甕朝著東北方向安放,灶臺臨著西面的小木窗而造。灶臺后墻和兩邊的山墻上都留有釋放煙霧的灶煙洞。灶臺出火口面東,一側(cè)靠墻壁的地方安放著一個木制的風箱。灶前放著一個被磨得光亮的木頭墩子,后邊是堆放整齊的莊稼秸稈和劈柴。母親如拉鋸般來來回回地拉動著光滑的風箱桿,風箱唿噠唿噠地響著,灶膛里的柴火在風箱的鼓吹下,旺旺的火焰舔舐著烏黑的鍋底,琥珀色的火光輝映著母親紅褐色的面容。

  古樸的風箱不知在民間走過了多少個漫長的風雨春秋。風箱大多用泡桐木、柳木分解的薄板制作。一般是1米長、50厘米寬、80厘米高的長方形木匣子,木匣子前后的中下方各有一個便于回合的小風門。里邊底下一側(cè)鑲嵌著一個風匣子,風匣子中間向外鼓凸出一個橢圓形的出風嘴,出風嘴中間固定著一個長條狀能蕩動的木頭合頁,以便輸風。所謂的“老鼠鉆風箱兩頭受氣”就體現(xiàn)在這里。風箱匣里邊緊貼著兩壁和風匣子中間有一個推拉板,推拉板有兩塊相等的薄木板裝置,為了確保風箱有力度,兩塊木板中間夾裹些雞毛、廢紙、舊布,夾合起來將四角能松動的榫孔加以固定,中間穿插上一根筆直光溜的風箱桿。風箱桿外頭固定一個便于拉動的拐手柄。

  合上能抽拉的上蓋,放置在鍋灶內(nèi)側(cè),如風箱不穩(wěn)亂搖晃,在蓋上壓幾塊磚頭或其他重東西壓著。這樣來回拉動風箱桿,小風門嗒嗒地響,灶膛里便火紅火旺起來。

  風箱的制作,充分體現(xiàn)了鄉(xiāng)村木匠絕佳的智慧。在唿噠唿噠、循環(huán)有序的風箱吟唱中,鐵鍋里飯菜的馨香從鍋蓋周邊氤氳、旋轉(zhuǎn),和灶膛后的炊煙融合在一起,彌散在村莊的上空。

  風箱經(jīng)常使用,推拉板松動了,母親會適時在中間夾裝些牛皮紙、布頭。夏天風箱受潮不好抽拉了,她便搬到廚房外曬曬太陽。風箱沾上灰土了,便加以擦拭。風箱,好像母親一日三餐的伙伴和幫手,敘述著農(nóng)家的稼穡歲月,詮釋著比樹葉還稠的綿密日子。

  在異地他鄉(xiāng),思戀故園,腦海中縈回的便是母親在灶膛前舒緩有序拉風箱的韻致節(jié)奏,它如一支委婉的諧曲,浸潤著我的鄉(xiāng)村情感。

  在鄉(xiāng)村生活日新月異的當今,人們做飯大都用上了液化氣灶、電磁爐,古樸的風箱已隱入了歲月的塵埃。而我白發(fā)蒼蒼的母親,依然在老屋老灶前,如她蒼老的呼吸般抽拉著她眷戀的風箱,那循環(huán)往復的唿噠聲,猶似一支生命的詠嘆調(diào),又猶似一曲歲月的歡歌,回響在我的耳際,維系著我綿延摯深的鄉(xiāng)愁………

【心情故事隨筆】相關文章:

城里的故事心情隨筆06-03

心情如詩隨筆12-16

心情痛苦隨筆09-29

心情記錄隨筆08-19

心情生活隨筆11-26

走過心情心情隨筆04-21

心情隨筆作文03-04

隨筆心情說說04-29

精選心情隨筆02-17

形容心情的隨筆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