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教案青蛙媽媽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美術教案青蛙媽媽,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美術教案青蛙媽媽1
活動目標:
1、請幼兒把故事中的一個情節畫成一幅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讓幼兒注意畫面安排,注意遠近、大小關系。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準備:
1、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對故事內容要很熟悉,語言要生動、形象,特別是講到動物的形狀、色彩、動態時,更要仔細具體)
2、每個一盒蠟筆、油畫棒、彩色鉛筆和一張紙。
活動過程:
1、啟發談話:小朋友,今天我們要畫“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圖畫,怎樣畫呢?不是看著老師的畫再畫,而是聽了老師講的故事以后再畫。小朋友,你們會畫嗎?認真聽老師講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會畫。現在聽老師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小池塘邊,長著許多水草,在草叢里,青蛙媽媽生了許多小寶寶。小寶寶長大了,變成了大腦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許多小蝌蚪你追我趕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媽媽呢?媽媽不見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媽媽,游到西,游到東,游到荷花旁邊,看見一條金魚,眼睛圓又大,忙叫:“媽媽!媽媽!”金魚說:“你們認錯了,我是金魚,白肚皮的才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問問這個,這個說“不是”,問問那個,那個也說“不是”。“呱呱呱”,青蛙媽媽游過來了,說:“孩子,好孩子!我是你們的媽媽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條腿,樣子怎么跟我們一點兒也不像呢?青蛙媽媽說:“好孩子,你們還小呢,等你們長大了,就像媽媽了。”小蝌蚪終于找到媽媽了。
小朋友,故事講完了,請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畫給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嗎?不要忘記故事里講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葉、荷花,還有各種小魚……)更不要忘記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媽媽)……
2、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安排好畫面,注意遠近、大小關系。
3、講評:結束后,將幼兒的圖畫張貼起來,讓幼兒觀看和相互學習。
活動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課文,因其內容生動、有趣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生上課被動和機械訓練的弊端。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尋人啟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對某件事所表現出來的喜愛的情緒。課堂中,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有無,直接影響著課的質量。上課伊始,老師神秘地告訴學生,剛才在校門口看到了一張尋人啟事,想看看嗎?在同學們詫異聲中,教師用幻燈打出
《尋人啟事》:
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里?聽說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同學們恍然大悟,不一會兒小臉上個個綻出燦爛的笑容,原來是可愛的小蝌蚪找他們幫忙來了。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問:“你們愿意幫這個忙嗎?”孩子們一邊齊聲響亮地喊愿意,一邊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讀課文。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也沒有頗費時間的練習題,學生就這么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二、讀、說、貼、討論學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1.讀——分層朗讀,讀出感情
(1)初讀。教師有趣導入課文以后,隨即拋出問題。
a.課件播放全文,學生思考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b.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從文中找出它媽媽的特征。學生在讀中了解內容梗概,獲得整體感知。帶著問題讀,使讀不再是漫無目的,提高了讀的質量。
(2)精讀。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教師精心導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課文第二、第三兩小節,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處理如下:
a.讀這兩小節,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xx,又碰到了xx。
b.比較句子。
(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見烏龜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讀指導。重點指導小蝌蚪與鯉魚、烏龜之間的對話。
d.分角色朗讀并表演。
2.說——以讀促說,說中理解
(1)說順序。要求學生用上先、再、接著、最后,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通過學生的說來完成填空題。
(2)說內容。在學生知道青蛙的樣子以后,要求他們在尋人啟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學到的內容及時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3.貼——據文貼畫,貼中取樂
教師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為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這樣學生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松自如,毫不吃力。
4.討論——形式多樣,深入引導
新基礎教育理論認為:
“任何學校教育活動都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多方面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所以,每一項學校教育活動都應顧及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課堂教學尤需如此。鯉魚媽媽說蝌蚪媽媽四條腿,寬嘴巴,烏龜卻說蝌蚪媽媽長著大眼睛,披著綠衣裳,到底蝌蚪媽媽長什么樣呢?他們倆誰說的對呢?問題一拋出,立即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積極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變被動為主動。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說出蝌蚪媽媽的樣子,并加以引申。通過學生課前資料的尋找以及課上資料的交流,學生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并且開動腦筋說出了許多保護的措施。增強了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也有許多遺憾。比如:學生讀懂了課文,但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總結的不及時、不明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堅持把讀的權利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評的自由還給學生。通過感悟、聯想兩個支點,盡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全員活動,全程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
大班美術教案青蛙媽媽2
設計背景
孩子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寒假,與爸爸媽媽親密地相處了一個多月,新學期,剛入學,媽媽的影像一直在幼兒的腦海,媽媽在孩子的眼中是個什么樣?讓孩子們畫一畫,開心的說一說。
活動目標
1、利用自己的畫作來介紹自己眼中的媽媽,表達母子親情。
2、積極地與同伴交流、分享。
3、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媽媽的生日、喜好以及對自己的最大心愿等。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重點難點
重點:敢于說出心中的媽媽。
難點:感受媽媽的愛,表達出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1、幼兒寫生畫我的媽媽。
2、記錄用的紙、筆人手一份。
3、每個幼兒利用廢舊紙盒裝飾制作“親親媽媽愛心盒”。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介紹自己媽媽的熱情。
師:老師知道你們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好媽媽。現在就請你們來介紹一下你們的媽媽,比如你的媽媽長什么樣,在什么地方工作,平時最喜歡干什么,生日是哪一天.媽媽對你的最大心愿是什么,等等。
2、幼兒分組交流“我的好媽媽”。
3、幼兒集中交流。
師:誰愿意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媽媽?
幼:這是我畫的媽媽,她有著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卷卷的頭發。媽媽每天下班都要親親我。你們看,我把媽媽最大的心愿記錄下來了,她希望我將來有出息,所以我畫了好多好多獎狀。
幼:這是我的媽媽,皮膚白白的',臉蛋圓圓的,總喜歡看著我笑。我媽媽最大的心愿是,我能吃飯多一點,將來長得高一點。我愛我的媽媽。
4、為“親親媽媽愛心盒”添加“愛”。
師:這個“親親媽媽愛心盒”是用來收集習這些表達對媽媽的愛的物品的。你們想在里面放些什么呢?(與媽媽的合影,媽媽的畫像,媽媽喜歡讀的書,等等。)
師:你們的想法都很好。現在我提議每個人將媽媽的心愿、生目、喜好等用圖畫或符號記錄下來.再把它們和其他材料一起放進“親親媽媽愛心盒”里,好嗎?
教學反思
活動準備過程比較完備,幼兒利用上繪畫課的時候畫一張媽媽的像,上課的時候展示出畫,說一說心中的媽媽。活動過程中小朋友都能大膽的說一說,教師邊引導補充鼓勵,較好。“親親媽媽愛心盒”這一環節幼兒也能踴躍的參加。我覺得應該再做好后續的活動:“三八”節到了,小朋友們怎樣表示對媽媽節日的祝賀?
大班美術教案青蛙媽媽3
活動目標:
1、請幼兒把故事中的一個情節畫成一幅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讓幼兒注意畫面安排,注意遠近、大小關系。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準備:
1、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對故事內容要很熟悉,語言要生動、形象,特別是講到動物的形狀、色彩、動態時,更要仔細具體)
2、每個一盒蠟筆、油畫棒、彩色鉛筆和一張紙。
活動過程:
1、啟發談話:小朋友,今天我們要畫“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圖畫,怎樣畫呢?不是看著老師的畫再畫,而是聽了老師講的故事以后再畫。小朋友,你們會畫嗎?認真聽老師講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會畫。現在聽老師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小池塘邊,長著許多水草,在草叢里,青蛙媽媽生了許多小寶寶。小寶寶長大了,變成了大腦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許多小蝌蚪你追我趕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媽媽呢?媽媽不見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媽媽,游到西,游到東,游到荷花旁邊,看見一條金魚,眼睛圓又大,忙叫:“媽媽!媽媽!”金魚說:“你們認錯了,我是金魚,白肚皮的才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問問這個,這個說“不是”,問問那個,那個也說“不是”。“呱呱呱”,青蛙媽媽游過來了,說:“孩子,好孩子!我是你們的媽媽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條腿,樣子怎么跟我們一點兒也不像呢?青蛙媽媽說:“好孩子,你們還小呢,等你們長大了,就像媽媽了。”小蝌蚪終于找到媽媽了。
小朋友,故事講完了,請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畫給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嗎?不要忘記故事里講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葉、荷花,還有各種小魚……)更不要忘記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媽媽)……
2、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安排好畫面,注意遠近、大小關系。
3、講評:結束后,將幼兒的圖畫張貼起來,讓幼兒觀看和相互學習。
活動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課文,因其內容生動、有趣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生上課被動和機械訓練的弊端。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尋人啟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對某件事所表現出來的喜愛的情緒。課堂中,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有無,直接影響著課的質量。上課伊始,老師神秘地告訴學生,剛才在校門口看到了一張尋人啟事,想看看嗎?在同學們詫異聲中,教師用幻燈打出
《尋人啟事》:
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里?聽說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同學們恍然大悟,不一會兒小臉上個個綻出燦爛的笑容,原來是可愛的小蝌蚪找他們幫忙來了。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問:“你們愿意幫這個忙嗎?”孩子們一邊齊聲響亮地喊愿意,一邊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讀課文。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也沒有頗費時間的練習題,學生就這么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二、讀、說、貼、討論學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1.讀——分層朗讀,讀出感情
(1)初讀。教師有趣導入課文以后,隨即拋出問題。
a.課件播放全文,學生思考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b.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從文中找出它媽媽的特征。學生在讀中了解內容梗概,獲得整體感知。帶著問題讀,使讀不再是漫無目的,提高了讀的質量。
(2)精讀。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教師精心導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課文第二、第三兩小節,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處理如下:a.讀這兩小節,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xx,又碰到了xx。
b.比較句子。
(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見烏龜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讀指導。重點指導小蝌蚪與鯉魚、烏龜之間的對話。
d.分角色朗讀并表演。
2.說——以讀促說,說中理解
(1)說順序。要求學生用上先、再、接著、最后,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通過學生的說來完成填空題。
(2)說內容。在學生知道青蛙的樣子以后,要求他們在尋人啟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學到的內容及時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3.貼——據文貼畫,貼中取樂
教師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為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這樣學生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松自如,毫不吃力。
4.討論——形式多樣,深入引導
新基礎教育理論認為:
“任何學校教育活動都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多方面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所以,每一項學校教育活動都應顧及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課堂教學尤需如此。鯉魚媽媽說蝌蚪媽媽四條腿,寬嘴巴,烏龜卻說蝌蚪媽媽長著大眼睛,披著綠衣裳,到底蝌蚪媽媽長什么樣呢?他們倆誰說的對呢?問題一拋出,立即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積極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變被動為主動。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說出蝌蚪媽媽的樣子,并加以引申。通過學生課前資料的尋找以及課上資料的交流,學生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并且開動腦筋說出了許多保護的措施。增強了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也有許多遺憾。比如:學生讀懂了課文,但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總結的不及時、不明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堅持把讀的權利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評的自由還給學生。通過感悟、聯想兩個支點,盡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全員活動,全程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
大班美術教案青蛙媽媽4
活動設計背景
一天我班幼兒走進教室便對我說“老師,瞧!這是我媽媽跟我買的新衣服”我笑笑說:“真漂亮!”。接著一群孩子便七嘴八舌的說起來:“老師,我媽媽說放學了跟我買大水彩筆”“老師,我媽媽頭發燙卷了真好看!”、“老師,我長大了也像媽媽一樣穿高跟鞋”。從幼兒的談話中,我感受到幼兒對媽媽的感情和對媽媽漂亮外形的向往。于是,我想何不利用幼兒對媽媽的情愫,讓幼兒去體驗、感受色彩的美麗為媽媽設計漂亮的衣服表達對媽媽的愛呢?思慮再三,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知識性目標:
(1)讓幼兒充分運用紅、黃、藍、綠、黑等多種顏色。
(2)運用線條和簡單的幾何圖形來創作自己媽媽的形象。
(3)體驗色彩的美,并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2、社會性目標:
(1)讓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下自由想象,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2)增強幼兒對媽媽的熱愛之情,加深幼兒對媽媽的感情。
(3)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他們獲得創作后的愉悅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讓幼兒正確的搭配幾何圖形,合理的運用色彩。
(2)體驗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
難點:
(1)用語言表達對色彩的感受。
(2)背景與主體的合理搭配。
活動準備
1、彩色筆、圓、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膠水等。
2、課件制作:歌曲《我的好媽媽》、教學示范圖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引出主題
(1)音樂欣賞《我的好媽媽》(2)師生共唱歌曲《我的好媽媽》
師提問:寶貝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為什么?
幼兒暢所欲言,談談媽媽對我們的愛。
師:媽媽給我們買衣服、送我們上學、當我們生病時媽媽會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媽媽這么愛我們,我們應該為媽媽做些什么呢?
幼兒暢所欲言,談談我們對媽媽的愛。
師:孩子們今天就讓我們用手中的畫筆來表達對媽媽的感情吧。
2、欣賞觀察組合圖,體驗色彩的美。
老師逐一出示已經完成組合圖,幼兒欣賞觀察,引導幼兒說出每幅圖運用了哪些我們已學的知識?(線條、幾何圖形等)
3:幼兒自主創作。
第一步:示范創作方法(1)教師簡單示范創作,讓幼兒掌握幾種組合的基本技能。創作的難點:難點是畫頭發以及主體與背景的搭配,我在講解時要求學生要注意簡練、美觀。(2)學生自主操作,教師了解幼兒的掌握情況。
第二步:幼兒按意愿選擇活動材料,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作,老師巡回指導,對一些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的'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的講解;對一些領悟強、制作較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引導。
4、結束部分
(1)幼兒作品展示
師組織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內容表達出來并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將作品貼在愛心樹上,讓幼兒獲得成功后的愉悅體驗。
(2)延伸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作品后,用語言表達自己在生活中應該怎樣來報答媽媽,肯定幼兒的做法,讓幼兒回家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表示對媽媽以及長輩的愛。
教學反思
1、本次美術活動,幼兒興趣濃厚,大部分幼兒表現出了積極的創造愿望,孩子們大膽嘗試,充分運用線條和簡單的幾何圖形來創作媽媽的形象。并運用各種色彩創造出漂亮的作品,幼兒充分體驗了成功感和滿足感。2、每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3、不足之處:老師引導孩子說媽媽對我們的愛時,對孩子引導過多。4、在幼兒感受到媽媽對我們的愛時,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滲透愛心教育,讓幼兒感知人的一生能得到許許多多的愛:有長輩的愛、有父母的愛、有老師的愛、有同學的愛、有社會的愛,正是因為有這么多的愛所以我們才能這樣幸福的生活和學習。使幼兒懂得我們在得到別人愛的同時也要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大班美術教案青蛙媽媽5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靜態的圖片或觀看"青蛙"的錄相片段,了解青蛙一些活動及生活場景。
2、學習用毛筆畫各種動態的青蛙,能添畫上較合理的背景。
3、養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最好分成一半教學;宣紙或毛邊紙按美術本頁面大小裁好;每人一支毛筆;綠、黑、紅、藍等其他顏色;水、擦布;作品展示區;教師操作用《青蛙》圖片幻燈、范畫及示范用的材料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圖片孩子們,現在我們來看一下人類的好朋友----青蛙的生活照。(點擊播放,邊放邊提問:青蛙在干什么?在哪里等)
二、律動《小青蛙》
三、教師講解、示范。
今天我們要用毛筆學著來畫一畫青蛙。怎么畫呢?
1、我們先來欣賞幾幅毛筆畫的青蛙圖。
2、示范繪畫方法:綠身子(整支毛筆按兩下完成),先長后腿再長前腿,(換色畫)大大的眼睛,穿花衣(黑色按三筆),一只可愛的青蛙就出現了。試著換個方向再畫一只……用其他筆添畫上背景即成。
3、請大家動手試試看。
四、幼兒繪畫教師巡視,及時表揚孩子的進步表現。
五、作品展示根據孩子先后,及時張貼出作品。等到大半孩子完成時,請大家自由欣賞并評價一下自己及同伴的作品。
教學反思:
我們上美術校本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喚醒學生對于生活的感受和熱愛,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將會繼續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素質,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認真上好每堂美術課。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注意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大班美術教案青蛙媽媽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中鋒、側鋒的方法畫青蛙與蝌蚪。
2、能用圖形組合的方法畫出青蛙的各種動態。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水粉顏料,幼兒美術用書
活動重點:
中鋒與側鋒的運用
活動難點:
用圖形組合的方法畫出青蛙的各種動態。
活動過程:
1、引發興趣:教師引出話題--春天的時候,青蛙們從泥土里鉆了出來,讓我們和它們一起做游戲吧!請幼兒模仿青蛙捉蟲、游水、跳躍等動作。
2、自由討論:教師提出問題--青蛙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會做些什么事情?教師小結:青蛙生活在陸地與水里,喜歡捉害蟲,它的本領真大呀!
3、教師講解:教師示范畫青蛙,重點講解怎樣運用不同的筆鋒表現青蛙。
教師示范后請幼兒區別不同的筆法。中鋒--青蛙的腿、蝌蚪、荷花花瓣。側鋒--身體、荷葉。
幼兒作畫: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構思青蛙的家。
請幼兒注意構圖要獨特,畫面要豐滿。請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請幼兒介紹自己給青蛙設計的家。
活動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課文,因其內容生動、有趣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我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生上課被動和機械訓練的弊端。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尋人啟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對某件事所表現出來的喜愛的情緒。課堂中,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有無,直接影響著課的質量。上課伊始,老師神秘地告訴學生,剛才在校門口看到了一張尋人啟事,想看看嗎?在同學們詫異聲中,教師用幻燈打出
《尋人啟事》:
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里?聽說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同學們恍然大悟,不一會兒小臉上個個綻出燦爛的笑容,原來是可愛的小蝌蚪找他們幫忙來了。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問:“你們愿意幫這個忙嗎?”孩子們一邊齊聲響亮地喊愿意,一邊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讀課文。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也沒有頗費時間的練習題,學生就這么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二、讀、說、貼、討論學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1.讀——分層朗讀,讀出感情
(1)初讀。教師有趣導入課文以后,隨即拋出問題。
a.課件播放全文,學生思考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b.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從文中找出它媽媽的特征。學生在讀中了解內容梗概,獲得整體感知。帶著問題讀,使讀不再是漫無目的,提高了讀的質量。
(2)精讀。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教師精心導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課文第二、第三兩小節,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處理如下:
a.讀這兩小節,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較句子。(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見烏龜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讀指導。重點指導小蝌蚪與鯉魚、烏龜之間的對話。
d.分角色朗讀并表演。
2.說——以讀促說,說中理解
(1)說順序。要求學生用上先、再、接著、最后,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通過學生的說來完成填空題。
(2)說內容。在學生知道青蛙的樣子以后,要求他們在尋人啟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學到的內容及時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3.貼——據文貼畫,貼中取樂
教師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為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這樣學生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松自如,毫不吃力。
4.討論——形式多樣,深入引導
新基礎教育理論認為:
“任何學校教育活動都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多方面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所以,每一項學校教育活動都應顧及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課堂教學尤需如此。鯉魚媽媽說蝌蚪媽媽四條腿,寬嘴巴,烏龜卻說蝌蚪媽媽長著大眼睛,披著綠衣裳,到底蝌蚪媽媽長什么樣呢?他們倆誰說的對呢?問題一拋出,立即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積極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變被動為主動。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說出蝌蚪媽媽的樣子,并加以引申。通過學生課前資料的尋找以及課上資料的交流,學生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并且開動腦筋說出了許多保護的措施。增強了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也有許多遺憾。比如:學生讀懂了課文,但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總結的不及時、不明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堅持把讀的權利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評的自由還給學生。通過感悟、聯想兩個支點,盡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全員活動,全程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
【大班美術教案青蛙媽媽】相關文章:
大班美術青蛙教案06-15
大班美術青蛙教案6篇06-15
幼兒園大班美術青蛙教案02-05
青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01-29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青蛙》07-22
大班美術教案我的媽媽06-08
《媽媽懷孕》大班美術教案07-20
媽媽的頭發大班美術教案07-22
《媽媽懷孕》大班美術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