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精選2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美術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美術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光影的交響》
《光影的交響》是素描教學中的一個核心內容,一切物體在光源照射下都會產生特定的光影效果。明暗表現技巧是表現空間光影效果的一種《光影的交響》繪畫技巧。
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為主,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
本課《光影的交響》的重點落實在引導學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處理的技巧,表現景物空間立體與前后虛實關系。本課所指的明暗效果是特定光源照射在景物上的光影變化,與小學階段利用黑白灰制造一定的立體效果具有本質的區別。 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6課 光影的交響
傳統明暗表現的教學以簡單石膏幾何體的繪制入手,這種方式對于立志學習美術專業的學生來講是積極有效的一種訓練手段,但是對于大多數沒有美術專業發展興趣的學生來講,就會容易導致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 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6課 光影的交響
教材試圖通過強調風景畫中明暗運用與藝術表現之間的內在關系,提高學生對繪畫明暗技巧學習的興趣,加深對明暗造型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通過借助較為簡化的明暗技巧練習方式,在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簡單的明暗造型技巧的同時,進行情感表現的嘗試。
“利用攝影作品嘗試明暗造型的簡化處理”——“利用繪畫作品理解明暗處理與情感表現的內在聯系”——“利用臨摹圖片或寫生練習加深對明暗技巧運用的體會”是本課編寫的一條基本邏輯線索。
教材試圖以優秀攝影作品導入,再過渡到繪畫作品,配合教學圖例解析作為教材主體內容。從情意的角度考慮,結合學生喜愛的攝影、繪畫作品進行明暗造型技巧的教學,相比傳統素描教學中常用的那些簡單但卻顯得有些枯燥無味的幾何形體,直接從作品入手更易于使初二的學生對明暗造型與表現產生學習興趣;從教學操作的流程考慮,先從對生活的視覺直觀感受起,再進入明暗造型技巧的認知及藝術表現的學習,更符合教材知識學習的梯度安排;從學生練習難度的角度考慮,結合作品解析圖例的學習,易于引導學生從直觀感受作品迅速進入到觀察、分析及模仿表現階段;從教材體系安排的角度考慮,安排明暗造型的學習內容,直接為本冊的色彩學習單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知識鋪墊。
教材的三個學習活動提供了學習明暗造型相互關聯的幾個角度與層次。
“活動一”立足于讓學生盡快能夠利用簡化的明暗關系嘗試明暗造型的方法,體驗明暗造型的基本技巧。
“活動二”在進一步分析畫面明暗與空間處理安排技巧的同時,讓學生嘗試體驗明暗造型與情感表現的內在聯系。
“活動三”在鞏固前面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強調不同繪畫工具與表現技巧的嘗試,更加突出畫面的空間表現及明暗處理。
“資料庫”補充了不同風格的風景畫作品,可以幫助學生豐富利用明暗進行藝術表現的語言。
“學習大空間”吸收了傳統明暗造型技巧學習的主要途徑,提出借助幾何形體對明暗規律進行進一步理解與研究。在學生對明暗運用與表現具有一定理解與興趣的基礎上,此種方法仍是積極有效的一種訓練手段。
針對現代社會電腦的日益普及,教材建議學生收集并利用常見的看圖軟件,把彩色圖片轉化成明暗效果。這既是一種課堂教學中教學情境引入可以直接利用的方法,也是學生課外加深體會明暗造型處理及表現技巧的有效渠道。
二、教學目標
*能夠對寫實的畫面形象進行初步的明暗造型歸納與整理。
*能夠運用明暗色塊整理的處理方法對畫面進行明暗造型的簡化練習。
*能夠初步理解與把握美術作品中明暗處理與情感表現的內在聯系。
*能夠基本把握畫面中的空間透視規律,運用簡單的空間透視表現技巧。
三、教學思路
傳統的明暗教學側重從直接傳授明暗造型技巧入手,忽視了學生日常積累的審美經驗及生活經歷,忽視了學生理性思維的迅速發展及分析能力的迅速提高,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更多考慮了練習方式、內容的靈活安排。
課前,可以布置學生分組收集自己喜愛的風景畫或風景照片,同時安排學生嘗試采用盡量簡潔的表達方式,把畫面的'明暗色塊進行歸納并用小圖稿表現出來,成為教師及時調整教學設計的可靠依據。
本課的課堂教學可從教師展示自己選擇的優秀攝影或美術作品入手,借助電腦圖形軟件及演示媒體,配合展示對應明暗轉化并進行歸納處理的效果圖例,直接從藝術作品的角度加強學生對明暗造型運用及轉化的認識。引導學生體驗作品的明暗造型之美,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實物投影儀,直觀展示學生課外收集的風景畫或風景照片,提倡先讓學生獨立分析作品,然后教師及時歸納總結的方式,以此促進學生更為直接并理性地觀察,積極主動總結明暗造型的基本規律,盡快拉近“教”與“學”之間的距離。
通過針對明暗整理及表現、畫面均衡及構圖的探討后,教師可以安排每個學習小組進入“活動一”的練習內容,學生利用自己及學習小組內的圖片資料,作幾幅能夠體現畫面基本明暗關系的小圖稿。
接下來,通過優秀繪畫作品分析明暗處理技巧時,為加深體驗畫面明暗安排的均衡與節奏變化,可以著重利用圖片直觀對比、類比的教學方法展示相關藝術作品,引導學生感受明暗造型處理與畫面情感表達的內在聯系;可以借助明暗的轉化及簡化處理的不同效果圖例,幫助學生體驗同一藝術作品不同明暗選擇、處理后對應的情感差異。此時,教學中可以考慮安排師生結合畫面明暗處理與情感的關系,借助實物投影儀,共同對應評析一些學生前面完成的明暗處理小圖稿,往往可以使教學達到貼切生動、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活動二”中,可以在教材基礎上添加一些相關練習內容,嘗試在作品臨摹的時候,有意改變一下原作局部的明暗處理。比如說:改變背景色的明暗,改變前景、中景或遠景的明暗,改變局部某個形體的明暗等。這樣,教學中分析作品的方法可以及時在練習中加以運用,加深了學生對于明暗表現的審美體驗。
最后展示學生作業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建議借助同學互評的方式來檢測教學效果。教師側重對整個教學效果做出評價。
在“活動三”中,教師可以利用作業效果直觀對比的方法,重點引導學生利用明暗塑造空間的基本方法與技巧,在自己的默寫或寫生作業中體現一定的立體空間感。
四、教學選擇
利用電腦圖形軟件技術進行方便的圖片黑白處理,可以直觀展示色彩對比效果與單純光影對比效果藝術感受的差異。
如果教師有著較好的音樂素質,可以嘗試借鑒《與米羅游戲》參考教案中的教學過程,進一步對比或者類比凸現景物明暗變化的節奏、起伏、強弱等方面與音樂的通感,幫助學生運用音樂的感受來加深理解藝術作品或自然景物中明暗變化的美,也能積極呼應“光影的交響”的標題含義。
在沒有電腦及媒體支持的地區,教學中可以直接從一幅范畫的明暗整理入手,幫助學生初步獲得整體觀察及表現的能力。通過先學生試畫,再教師分析作業等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利用明暗整理的方法整理圖片的興致。然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收集自己喜愛的圖片資料進行明暗整理的深化,側重在練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與基本的表現能力。
然后,教師可以積極引導教學升華到情感主題的層面上來。通過對比及類比的方式,借助學生收集的圖片及學生繪制的作業,幫助學生感受不同明暗處理及表現與特定藝術情感之間的內在聯系。
五、教學建議
建議在班組教學中以四人為單位組成學習小組,教師明確提出以小組整體學習情況來評價學生的學習,強化團隊的競爭機制,促進學生養成相互探討、協作的精神。教師應積極提倡并引導每組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并積極提出富于引導性的參考意見。教師應重點指出大部分學生進一步提高作業質量時應當注意的要點,肯定班級優秀學習小組的學習成績,積極鼓勵暫時落后的學習小組。原則上教師不要指責暫時沒有達到班級整體學習要求的學習小組及學生個體,嘗試給予學生更多成功的期待。
明暗造型在中學階段是一個學生特別容易“眼高手低”的學習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教材意圖,有意分解知識內容,對應安排階段性的隨堂練習,加強練習中及時的學習引導。教師可以及時根據學生隨堂練習情況,在鞏固的基礎上,再融入新的相關知識,提出新的學習要求。教學通過添加形式的階段性練習,可以讓更多學生獲得階段性成功的體驗,增強深入學習的信心。
根據學生的教學環境及課時安排等差異,“活動三”寫生作業的范圍允許適當的調整。但教師仍然可以鼓勵學生嘗試戶外景物寫生的簡化練習。
如果教師比較熟悉電腦圖形軟件的使用,教學中演示設備支持允許,還可以直接把學生自己選擇的優美圖片轉化成黑白效果,通過對比加強學生對作品明暗之美的藝術感受。
初中美術教案2
課題:教材分析: 版畫是一種間接型的繪畫形式,是通過制版和印刷來完成,并具有復數性的平面作品。本課主要學習凸版,用油磙、毛筆、毛刷、涂布在版的相對高、凸面上印刷完成。使學生了解的特點和表現力,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
教學目的:
①了解版畫的特點和制作過程,初步掌握制版與印刷的.技法。
②嘗試自己動手設計制作一幅。
③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傳統藝術的熱愛。
重點、難點: 重點是版畫的制版工藝和特點。 難點是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檢查工具
二、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來做一個游戲,在我們的大拇指上涂上少量顏色。(注意控制水分)在一張廢紙上印出指印。 這個就是指紋,指紋在人的一生當中基本上不會發生變化,不同的人他的指紋相同的概率也很小,大概只有萬分之一。所以這在古代也是一個重要的法庭證據之一,用來辨別一個人的身份,但是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了,人們有更先進的方法來辨別。(DNA檢測)它的準確度可達百億分之一。
三、作品賞析 欣賞一些大師的作品和學生的作品,通過對作品的對比展示,介紹多種風格與特點的版畫作品。 [西班牙]畢加索 槍 [西班牙]畢加索 戴帽子的人 [日本]棟方志功 二弟子
四、制作過程 1、畫稿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題材設計一個畫稿。注意選擇突出凹凸特點的題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膠水貼在一底板上。 3、印刷 鋪上紙后均勻的磨平。(中間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夠再涂墨印刷,注意紙的位置不能移動) 4、完成
五、布置作業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題材設計一幅。
六、展示點評
初中美術教案3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熟悉中國畫的表現形式、工具、材料。
(2)讓學生體會到傳統繪畫中的筆墨韻味以及感受到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重點:
對中國畫的欣賞與體會
難點:
用水墨繪畫語言來傳遞感情
講課類型:
綜合運用
教具、參考書:
課件、《線條的世界》、《美的歷程》
教學過程:
導入:
師提問:請說出一句形容梅花的詩詞,并且解釋詩詞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內涵?
設計說明:
1、以組為單位采取競答的方式,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成為課堂的主體。
2、引用有關梅花的詩詞來導入,通過對詩詞的分析讓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以物喻人”的表現手法在文學藝術中的運用,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點到“歲寒三友”、“四君子”等中國畫常用的題材及這些題材所反映的人格精神。
A.中國畫常識[結合課件講解]
一、提問:如何欣賞中國畫?
二.國畫表現
根據題材國畫可分為:山水、動物、花鳥畫、人物畫。
根據制作技巧國畫可以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
根據畫面內容又可以分為:傳統繪畫和現代繪畫。
設計說明:運用課件演示,讓學生理解中國畫的表現形式。
三.國畫流派
嶺南畫派是嶺南文化獨具特色的祖國優秀文化之一,它和粵劇、廣東音樂被稱為“嶺南三秀”,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
嶺南畫派始于晚清時期,二高一陳即為早期著名創始人,二高即為高劍父、高奇峰,陳即為陳樹人,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內外華人都喜歡的著名畫派。
被稱為“嶺南畫派”第二代中最出色的畫家關山月、黎雄才,無論在審美意識上和藝術成就上都超越了他們的老師高劍父,形成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關山月的超越首先在于重大題材的'開拓和時代精神的體現上,這是“嶺南畫派”繪畫革新的靈魂。
關山月的第二個超越,就是以寫生為基礎,不斷的求新求變。這也是“嶺南畫派”不斷發展的秘。關山月的國畫成就,來自兩方面,一是重視寫生,眼界開闊,感觸新鮮,它飽含生活氣息、時代風貌和畫家情懷,由于立意不凡,因此顯得格調高雅。二是有較深厚的理論修養,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畫論有比較深入的研究。這就有理論作指導,有比較、有鑒別,能夠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子。他在藝術上不僅超越了高劍父,也不斷地超越自我,在“嶺南畫派”的繼承和發展上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設計說明:因為教材中涉及到畫家關山月的作品所以在這里選用嶺南畫派及關山月作為插入的知識點
B.學畫梅花
一.提問:請同學說說有關于梅花的知識或故事?
梅花又名“五福花”,她象征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以一種鮮花來寓喻某種情懷,這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種共有的現象。但用梅花來寄托多種情思,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絕無僅有的。
二.畫梅花
介紹國畫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筆毛筆以其筆鋒的長短可分為長鋒、中鋒和短鋒筆,性能各異。長鋒容易畫出婀娜多姿的線條,短鋒落紙易于凝重厚實,中鋒、短鋒則兼而有之,新筆筆鋒多尖銳,只適于畫細線,皴、擦、點擢用舊筆效果更好。有的畫家喜歡用禿筆作畫,所畫的點、線別有蒼勁樸拙之美。
墨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煙、松煙兩種,制成的墨稱油煙墨和松煙墨。油煙墨為桐油煙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澤,能顯出墨色濃淡的細致變化,宜畫山水畫;松煙墨黑而無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發,山水畫不宜用。
紙宣紙又分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熟宣用畫容易掌握,但也容易產生光滑板滯的毛病;生宣作畫雖多墨趣,但滲透迅速,不易掌握。
三、畫梅花的步驟:(重點講解)
動筆前先想好布局,最好做到“胸有成竹”再下筆
1.畫干:酌濃墨畫老干暗部的邊緣線,要注意枝干的轉折,畫亮部枝干的邊緣線時要把筆上的墨吸干,盡量讓留在筆上的墨少而淡。畫樹皮時要把筆上多余的水吸干,然后酌濃墨由暗至亮皺檫。
2.點花:分點深花和點淺花,點深花墨要濃、點淺花要用淡墨。
3.畫花蕊和小的枝干
設計說明:結合作品來講解,這里是本節課的重點,老師可以現場示范。
初中美術教案4
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標志的設計構思與制作方法,同時提高品評鑒賞標志的水平。
教學重點:
1、標志的意義。
2、標志的分類。
3、標志的設計要素。
4、標志的構思和制作過程。
難點:
設計并制作出具有獨創性、單純性、準確性和藝術獨特的標志。
設疑提綱:
1、標志的概念?
2、標志的特征?
3、標志的作用?
4、標志的顏色運用?
5、標志的分類、按用途的不同可分幾種?
6、世界上的國旗中,除了中國國旗,有哪一面國旗讓你印象深刻?原因?
7、聯合國會徽的含義?
8、奧運會標志以什么造型為主?
9、中國銀行標志的意義?
10、公益標志的色彩特點?
11、構成標志的`方式有幾種?請列舉你所注意過哪些標志符合上述方式?
教學程序:
1、作圖形印象測試。
2、評說測試結果。說明標志的視覺性。
3、提出設疑提綱問題在1、2、3。
4、分組討論答案。
5、提問同學完成答案。
6、教師補充完善。
7、以建國飯廳為例,提問同學對標志用色的看法,說明標志用色的重要性。
8、解析太陽神標志的意義。
9、提問同學提綱6、7。
10、分組討論8、9、10的問題。
11、分組抽查提問并補充完整。
12、提出問題11。
13、抽查同學回答。
14、熟悉課本關于標志的構思方面的內容。
15、講述標志的制作過程。
16、課堂作業:分組設計本校學校標志。
初中美術教案5
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民間美術是民間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以其視覺上的優勢是最自發的、最鄉俗的藝術語言。本課的文字部分闡述了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方式、方法、審美特征、文化內涵等等方面。而大量的圖片是對以上內容的直觀展現,因此,應結合圖片和教材文字內容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使學生對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一些手法有個認知上的了解,并且對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文化內涵有個認知上的基礎。
教學目標分析:
1、通過掛飾、玩具、風箏、剪紙、面具、刺繡、織錦等具有典型意義的民間美術作品的實物、圖片展示和文字分析,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多用純度較高的原色進行強烈對比的手法,從而形成了民間美術特有的裝飾風格。
2、對一些民間美術作品的色彩搭配的分析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的規律即色彩多用純度較高的原色進行了強烈的對比手法,從而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包含在民間美術中的濃濃情感。
3、通過營造學習情境,使學生在應用知識的同時,體會審美創造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明確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主要特點。
2、教學難點:具體了解并運用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規律進行創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放假期間,同學們可能會去外地旅游,那除了瀏覽景色之外、還會帶回一些當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土特產,比如:食品、工藝品等,但食品會被吃掉,因為不能保存,而那些工藝品卻有紀念意義的,同學們知道嗎?這些工藝品其實都是一些民間藝術品,具有很濃厚的地方特色。那我想請問在座的同學們去外地都收集了哪些民間工藝品呢?請你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并介紹一下它有什么讓你喜歡和不喜歡的地方?為什么?
(提問調動學生的展示的積極性,也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同學們發言,介紹自己的工藝品:惠山泥人、剪紙、風箏、蠟染、小香包、繡花工藝品等)
師:你們真有眼光,這些工藝品非常漂亮,你們說說這些民間工藝品是什么地方吸引你的呢?說一說你的感受吧!
生:①小泥人是它可愛的造型。
生:②風箏是它的美麗的色彩。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
總結:是鮮艷奪目色彩把我們的眼球吸引住了,好了,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吧!
課件出示課題: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
(二)授課:
1、課件出示:廣義民間美術和狹義民間美術。
廣義的民間藝術泛指活躍于民間的美術,包括工藝、曲藝、雜技、戲法等各種藝術形式。
狹義的民間藝術特指民間美術與工藝。
師: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運用最鄉土、最自發的藝術語言,完美的體現了民間百姓意識中最美好的愿望。
師:同學們帶來的這些民間藝術品,種類很多,那么同學們能不能總結一下民間美術都有哪些種類呢?(發言、歸納)民間美術種類:(教師邊講解邊放課件,增加直觀感受,加深印象)
2、課件展示:民間美術的圖片欣賞,圖片播放中加入動聽的民間音樂《春江花月夜》,情景交融。
(1)民間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及綜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2)染織刺繡。包括蠟染、印花布、織錦、刺繡。
(3)民間服飾。包括民族服裝、繡花荷包、鞋墊。
(4)各地剪紙。包括窗花。
(5)紙扎燈彩。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扎。
(6)繪畫。版畫、年畫。
(7)雕塑。彩塑、小型泥人、木雕、面塑等。
(8)戲具用品工藝。包括木偶、皮影、面具等。
(9)編織。包括草編、竹編、柳條編、秫秸編、麥稈編、棕編、紙編等
師:(1)這么多、這么美的民間美術作品,創造者是誰?(是民間的能工巧匠,是普通的勞動人民。)
(2)在民間美術品中常出現什么形象?(花卉、人物、動物等大多是吉慶有余、福祿壽喜、祛病避邪的主題。寄托著勞動人民的向往美好生活愿望,代表著普通勞動人民的真摯情感、好惡)
(3)民間美術作品有什么明顯的特點?(形象古拙、概括、簡練,即抓住了形象的主要客觀特征,又進行大膽的取舍、夸張、變形。)
(4)民間美術作品的`色彩如何?(色彩鮮艷,對比強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進行夸張和隨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補色的對比關系:如紅雨綠、藍玉黃等單純鮮艷的色彩搭配,體現一種質樸、真摯、熱烈的情懷。色彩表現為飽滿、艷麗,清新、多施以純度較高的原色。色彩搭配采用了強對比手法,形成了特有的裝飾風格。)
(5)做個小游戲:“買東西”。(對本課的主題: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有一個更進一步的理解,通過主動的參與學習改變偏見,并將偏見變為積極的認識)(運用對比自然真實的物品與裝飾風格的作品的不同色彩體現,加強學生對民間美術色彩搭配手法的理解)
教師準備好許多不同款式的鞋墊,讓部分學生上扮演“顧客”,為自己的“店鋪”提“意見”。
學生小聲議論并發表自己的看法——為什么沒有色彩的鞋墊沒有人買,而色彩鮮艷的鞋墊買的人卻多呢?
給我們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教師及時分析運用文字說明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明確民間生活的環境、狀態以及老百姓的追求與信仰是形成民間美術色彩搭配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現象、大膽提煉歸納的裝飾風格,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民間美術的文化內涵。
5、課件展示:
(1)民間玩具虎與現實中老虎有哪些不同?
(2)具體分析布老虎的色彩搭配。(三原色)
(3)課件呈現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要點:民間美術中的“五彩”指的是青、赤、黃、白、黑五色。
(4)課件出示年畫“點套”口訣:(大紅、深綠、深綠、黑謂硬色,淡灰、天藍、粉紅、粉綠、淡黃謂軟色)。
軟靠硬,色不愣。黑靠紫,臭狗屎。紅靠黃,亮晃晃。分表綠,人品細。要想俏,帶點孝。要想精,帶點青。文相軟,武相硬,斷國孝,三藍黑。女紅,婦黃,寡青,老褐。紅忌紫,紫怕黃,黃喜綠,綠愛紅。
(三)布置學生課堂作業:
(1)選擇的下圖中其中一個,用所學的民間色彩對比的方法彩繪空白圖形中。
(2)學生彩繪圖形,教師巡回指導時以小組比賽的方式鼓勵學生的繪畫熱情。
(四)作業展示:
優秀作業展示:肯定、鼓勵,總結優秀原因。
特色作業展示:肯定創意,學生發言談自己的看法,教師鼓勵評價,并提出修改建議。
(五)課堂研究性學習的延伸:
民間美術經常使用的色彩大體只有少數幾種,但在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靈巧的手下卻變得千姿百態、異彩紛呈。而我們同學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了解了許多民間美術的知識,希望以后能創造出很出色的作品。同學們都知道一句話“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讓我們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播者,讓中華民族藝術在世界藝術寶庫中燦爛輝煌。
初中美術教案6
(一)、教材分析
新課程標準就是為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多欣賞優秀作品,多給學生感受美術作品的機會,在中外優秀美術作品的欣賞中開展美術學習活動。《捏塑造型的樂趣(設計與生活)》選自江西美術出版社美術教材八年級上冊。本課突出介紹了泥塑的含義、類別、特點、制作方法等。還主要是為了加深學生尋民間泥塑和現代泥塑的了解,擴大他們的藝術視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二)、學情分析
1.本節內容除了讓學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概況以外,還更加讓學生能貼近生活、學生能更好增進對雕塑的興趣。
2.學生能在近似于玩的學習過程中充分體驗自由創造的無窮樂趣,在愉快的玩耍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泥塑的特點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
2.通過對民間彩塑和現代泥塑作品的欣賞,增進學生對雕塑藝術的認識和興趣。
3.通過不同藝術類別的比較,使學生拓寬藝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使學生能更好地對民間彩塑和現代泥塑作品的欣賞。
難點:使學生了解泥塑的特點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教學環節
(1).由圖片導入新課。由泥塑圖片《大阿福》引入。
(2).講解新課(教師活動)
1.什么是泥塑?
2.我國五大雕塑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
3.泥塑的特點和制作方法應是怎樣的?
4.欣賞并講解民間彩塑《漁家女》、《三只騎羊猴》、《魯迅像》等的制作過程.
5.欣賞并講解現代泥塑《漁家女》、《三只騎羊猴》、《魯迅像》等作品。
6.讓學生自己學會動手制作泥塑?
7.選出學生中較優秀的作品展示給大家一起欣賞。學生注意力集中。
(預設學生行為)
1.學生通過看書從課方中找出泥塑的'含義、類別、特點、制作方法等。
2.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一起欣賞泥塑作品,說說作品美的妙處。
3.能學生區分民間泥塑和現代泥塑作品。
4.在欣賞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已歸納、概括、合作。
5.學生本人動手制作泥塑。
6.學生興趣高
(設計意圖)
1.通過對本課的理解更加能清楚地知道泥塑的含義、類別、特點、制作方法等。
2.欣賞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到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教學目標。
3.在欣賞民間彩塑的過程中既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4.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更加增強對其它藝術的學習興趣。
5.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已的看法
6.提高作品效率。
(3).小結,講評
(六)、板書設計
1.泥塑的含義、分布、特點、制作方法。
2.我國五大傳統雕塑:陶、木、石、銅、泥。
3.欣賞民間彩塑作品。
(七)、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1.學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
2.分組對這些作品進行點評:選出你認為最好的作品,說說理由。
3.請學生本人介紹自己在制作泥塑過程和感受。
4.針對學生的作品做一個等級評定并給學生提出好的建議。
(八)、教學反思
我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理念。密切關注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圖片展示、現場示范等形式,讓學生通過直觀欣賞民間泥塑和現代泥塑作品及泥塑的制作過程,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一般性規律,進而提高作業效率。并且我對本課講解較為詳細,學生都能掌握泥塑的基本知識,也都能在欣賞民間泥塑和現代泥塑作品過程中做到認真并積極地參與討論,學生學習了本節后能夠用文字形式表達出自己對雕塑藝術的了解和感受。本課沒有使用多媒體課件,但我精心準備了大量的圖片和實物并進行現場演示,有利于重難點的突破。
初中美術教案7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明確壁報編排設計的意義和作用,引發其設計實踐的興趣和愿望。
2、使學生學會為辦壁報而進行的資料信息的搜集、選擇、分析、整理,了解壁報總體設計構思的過程。
教學評價建議:
1、能否有日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資料。
2、能否與同學協調合作進行信息資料的交流和加工篩選。
教學參考資料:有關信息及傳播媒體的書籍
相關教學研究課題提示:從中學擘報的教學看美術與語文學科的交融。
活動安排:
收集與交流:收集報紙、網絡信息。為使壁報的內容豐富多彩,要注意選擇有特色的學習、生活主題。
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具:壁報范例小樣;文稿圖稿等展示資料,設計示范用工具等。
學生準備學具:采用自己撰寫、繪制、剪報、網上下載、復印、手抄等方式搜集的壁報文稿、圖稿等信息資料,及紙、鉛筆等用具。
2、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①由欣賞壁報范例小樣、參觀校園內的優秀壁報導入本課的教學。
②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什么是壁報?為什么要辦壁報(意義何在)?壁報在校園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③師生共同歸納以上問題的答案:壁報是在墻壁上開辟的信息傳遞媒體,它是用圖文并茂的藝術形式呈現。辦壁報的意義在于拓展、延伸課堂所學文化知識,豐富信息范圍,擴大信息量。辦壁報的活動過程,可使我們學會搜集和整理信息,學會將這些信息以藝術的形式傳達出來,并可通過大家的相互合作,加強團結,增進友誼。
(2)發展階段:
①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共同分析所搜集的各類信息資料。討論確定壁報的主題。兩種確定主題的方式:
(a)先討論確定一個主題,再根據這個主題的需要篩選所搜集來的信息資料;
(b)先整理、分析信息資料,加以分類集中,從各類信息資料所反映的眾多主題中選擇一個符合要求的`、有特色的主題確定下來。
②根據壁報面積的大小、所選文章的篇幅、篇數及圖的數量和大小,在紙上粗略畫出壁報設計草圖小樣,以決定文章和圖的增刪、字體和圖的大小。
(3)收拾與整理:草圖完成后,提示學生收起被淘汰的信息資料,將擬用的文、圖分門別類地整理保存好,以備正式辦壁報時使用。
3、課后拓展:提示學生留心觀察鄉村或社區的宣傳欄、畫報、報紙、雜志等傳播媒體的內容、設計所呈現的面貌,與自己的壁報設計初稿進行對比。
初中美術教案8
------走進水墨畫
教學背景:
一次美術課即將結束時候,我一個不小心將墨打翻了,靈機一動組織學生們看我順理成章的玩墨,心已經癢癢的學生不時的參與到游戲中來,我引導學生自己選擇玩法,無拘無束的自由表現,一不小心玩出了令人驚奇的作品,從他們游戲時的興奮勁和最后說感受中,我已經感受到學生已經注意到墨色的濃淡干濕的變化,線條粗細曲直的不同,我趁機強調水與墨和色是一對誰也缺不了誰的好兄弟,從而引發了學生對水墨畫的興趣,才有了后面我設計的這節彩墨活動課程。
教學過程:
課前我布置作業給學生,要求學生觀察國畫及收集它的相關知識,準備好顏料、筆、墨、紙、硯,并帶到課堂備用。在上課開始,我先讓學生進行預習匯報:“上次我們玩了一個彩墨游戲,大家還記得那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嗎?”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回答出了文房四寶和中國畫顏料。“同學們記得真是很清楚,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再上一節以“挑戰”為主題的彩墨游戲課,但是,我們不打無準備的仗,要想在游戲中獲勝,就先要通過練習,熟悉文房四寶,并會運用它們。”
在請同學們在課桌上墊好氈子或廢舊報紙后,我請大家仔細查看大屏幕的任務表,出示了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完成得任務:任務一:請你嘗試著用筆墨,畫出粗細不同的線,任務二:用筆墨畫出濃淡不同的線和點。任務三:先蘸滿淡墨,再用筆尖蘸一點濃墨,臥筆側鋒畫一畫,效果如何?任務四:同學們還有什么奇思妙想,請大膽嘗試!然后記錄,以備交流。
大家根據分工進行活動,活動氣氛相當的熱烈,同學們興趣高漲,有的同學畫出了濃淡,粗細不同的點和線。有的先蘸滿淡墨,再用筆尖蘸一點濃墨,臥筆側鋒畫出一筆雙色的效果。有的同學大膽揮毫,使用了許多側鋒畫出花朵,有的小心翼翼用筆尖仔細的勾勒,點畫??
通過剛才的實踐,孩子們意識到用毛筆畫得畫和平時在繪畫紙上畫得畫不同,并分析出了毛筆很軟,由于加水的不同,可以畫出濃淡不同的作品;生宣紙
有吸水性,由于用力不同可以畫出粗細不同的線條等。我進行了簡單的歸納,毛筆畫主要有:濃淡、干濕、點染、勾勒、沒骨等。
然后我在剛才實踐的基礎上組織挑戰賽,在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基礎上,還需要小組的傾力合作,共同完成,我宣布了活動規則以后,出示了挑戰題目: 首先,分別在每組的宣紙上任意畫相同的一大筆,接著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這一筆引發的聯想,選出最有創意的答案,確定出本組的繪畫主題,然后由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將本組的聯想用畫筆表現出來。同學們經過激烈的討論,最終各組確定主題,第一組:在河中游泳的小蝌蚪;第二組:一片樹林;第三組:一個插滿花朵的花瓶;第四組:一組高高低低的樓房。學生們揮筆作畫,用小小畫筆把把想象變成真實的美術作品,相同的筆墨在每個人的眼中和手中,所呈現的卻是不同的畫面,換了不同的人來添畫,最后的效果竟有如此大的差異。
為了使學生們能更好的表現自己的主題,我適時的引導他們欣賞前輩們作品的表現方法,首先,請同學們欣賞課本中著名畫家張桂銘的《覓》,畫家運用了點、線、墨塊和色塊,使這幅畫顯得既有層次又有節奏感,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再看,現代著名畫家吳冠中的作品《人之家》,畫面上只是使用了極為簡單的點、線、面,但由于墨色濃重的變化,大塊面的錯落安排,使畫面具有獨特的韻味。最后,請同學們再欣賞一下張大千《潑墨山水》這幅作品,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中運用了特殊技巧-------潑墨。在欣賞過這些藝術大家的作品之后,同學們又有了新的創作靈感,他們竊竊私語,躍躍欲試,我趁熱打鐵,請他們把剛才的作品進行修正,完善!并提出了相應的要求:1)畫面飽滿,要有大小、濃淡、粗細等變化;2)要運用多種技法來表現;3)分組合作,看看哪一組合作最愉快。
當學生完成的作品擺在桌面時,我利用大屏幕展現互評標準:畫面飽滿;畫面中有大小,濃淡,粗細變化;畫面整體美觀等,要求學生展出并介紹本組作品,然后請同學們將自己手中的滿意卡,貼在自己喜歡的作品上。
教學反思:
通過本教學案例,我有以下收獲:
1、更新教學理念,學習使用探究性教學。教學理念決定著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的優劣。探究性教學在初中一年級美術教學活動中的實踐,突破了以往一般意義上的美術教學課,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引領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創新思
維、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案例的展示,正體現出一種先進而科學的教學理念:“教學不是模式,教學者不但教會學生怎樣看,怎樣畫,怎樣設計,更重要是怎樣想,讓學生標新立異,打破常規。由學知型轉變為創造型,由被動型轉變為主動型,由表象型轉變為感受型,由技巧型轉變為素質型。”在美術教學中,除了理論知識和傳統技法的學習之外,最重要是通過美術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力。
2、創新教學方法,引領學生從美術角度自主發現、探究問題。教學理念決定著教學方法,而教學方法只有適應先進的教學理念的'要求,才能體現科學性。這一案例的創設,正是抓住了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偶然情景,通過動手操作,引領學生從美術角度自主發現、探究問題,無疑體現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找到了科學依據,并非憑空想象。同時,教學情景的創設,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利于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3、盡力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創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奠定了活躍的學習氣氛。教學效果歸根到底是要落實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上得到充分體現。在美術教學中,應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這一案例的設計,首先是學生的學習方式上的轉變,在教師的教學理念引領下,逐漸得到養成和實現,在傳統教學中,過分突出和強調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視了發現和探究,使學生的學習美術知識完全控制在“你說我聽,你示范我復制”的被動型學習。其次,體現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把學習過程中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創新問題、解決問題,成為本案例教學思想的一個重要亮點,更有利于中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借鑒。
4、體現了教學手段的創新性 。教學手段的創新,是體現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具體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是教師講、學生聽,被動地接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沒有被調動起來。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實踐從不被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過程完全聽命于“老師的答案”和有限的書本知識的狹窄范圍里,這樣無情地扼殺了中學生的好奇心和創新意識。而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學者根據教學要求,靈活地把全班分為多個小組進行學習,學習方式富有創意,注重個性的發展。既有把聯想變成作品,又有小組成員的作品展示。這節課的課堂
氣氛非常活躍,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實現了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相互統
一。這為我們美術教學中的其他活動提供了新的教學理念。
5、運用了綜合的教學評價。教學評價的綜合性,是體現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綜合體系,是教學者教學理念的檢測。傳統的美術教育評價,往往只要求學生提供美術作業,而對于學生如何完成作業,并不是很關心。對學生學習的教學評價完全是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美術作業評價“像與不像”來實現的。因而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而這一案例的創設,展示出教學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多地關注學生求知、探究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評價,才能深入學生發展的進程,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全面發展。
6、學生的作品還不是很成熟。有的同學覺得自己畫的并不理想,我告訴他們,這很正常,國畫是要有多年的功夫才能掌握好筆墨的效果。一位畫家曾經說過“所謂大師,只是失敗最多的勞動者”。我相信,只要有熱情、有恒心,就一定會有收獲的。
初中美術教案9
一、教材分析 《紅屋頂》
本課《紅屋頂》主要是通過將表現相似題材的現代繪畫作品進行相關比較,從中尋找多種繪畫表現手法,初步了解一些現代派繪畫的面貌特征。《紅屋頂》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第四學段(7—9年級)的學生應《紅屋頂》“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征,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尊重人類文化遺產,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以現代派繪畫作為介紹點,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說,西方繪畫自現代派以后開始變得空前地形式多樣起來,藝術家特別強調把主觀感受納入到藝術創作中,在此之前,西方繪畫多以描繪客觀對象為主,用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現物象的客觀存在。了解、認識現代派繪畫的發生時段、歷史背景、發展情況、形式特點等,可以從多維度豐富學生的視覺感受及文化記憶,有助于學生建立多元化的審美感、文明感和歷史感。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本課是以題材的個案——紅屋頂來搭建認識、分析、綜合的橋梁。現代派藝術家對同一藝術表現題材獨具慧眼、苦心經營的創造,產生風格迥異的視覺形象,是教學互動中最重要的依托。學生能從一個具體的視覺形象入手,能夠在不同藝術作品的直觀對比欣賞活動中,觸摸到20世紀這一重要藝術思潮的脈搏,而不是停留在詞語上的概念。
教材的第30、31頁展示了三類有關紅屋頂的作品。一類是當代中國畫家的,一類是法國印象派畫家的,再一類是西方現代派畫家的。前兩類都是寫實性的,’后一類在表現形式上有明顯的變化。每幅作品造型的變化手法與形式特征在教材文字上分別做了簡單扼要的介紹。
通過對這些作品的比較、分析,可以引發學生對現代派繪畫的興趣,對其風格特點獲得較為明晰的印象,豐富視覺信息的儲存,拓展聯想思維。
第32頁呈現的是當代中國畫家運用現代派繪畫理念創作的作品和展示《大明風度》形式變化過程的圖例,使學生在欣賞中學會運用聯系、發展的觀點,了解藝術創作中形式變化的過程,也是探究藝術家的視覺思維的過程,能幫助學生豐富審美感受與體驗。在這一過程中,感性和理性有機地交融,形、色、線、面從具體的客觀物象發展而來,又逐漸脫離具體物象原有的造型特征,獲得獨立的造型意義,張揚了個性審美感受,表達了一定的歷史內涵和民族審美精神。以此可以幫助學生體會藝術形式與人文內涵的內在聯系。 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下:08課 紅屋頂
兩個學習活動的`設計,是以學生為主體,著重在體驗和理解兩個方面。 “活動一”是一個體驗、消化的過程。 “活動二”是一個理解、深化的過程。討論中注意師生互動的方式,盡量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從對現代派繪畫的困惑與不解,轉而到有興趣的學習,激發他們產生對新事物的探究精神。因此,在學習評價中要關注學生是否在不斷地探討,不斷地表達,能否對美術作品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資料庫”和“學習大空間”既有相關知識介紹,又有通過實踐加深理解、拓展學生聯想思維的活動設置,給學生提供了繼續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途徑。
二、教學目標
◆能夠對比傳統西方繪畫,把握一些現代派繪畫形式變化的基本特征。
初中美術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小區
小區是人們生活聚居場所,是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區域。初中美術教案9年級下:04課 小區小區的規劃、建設不僅體現了人們對歷史文化的懷戀、對現實美好生活的不斷完善,小區更是對未來的理想的不懈追求。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初中美術教案9年級下:04課 小區以及綜合·探索領域的具體要求,本單元的課程為教育學生關注小區環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幫助學生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美好生活。
教材首先從小區的自然環境、地理、經濟和人文等方面提供學生思考的空間。以小區的照片引領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從平面示意圖的表現進一步有序地引導學生展開學習的空間,住宅、學校、古建筑等從小區的區域劃分、建筑的不同功能到人文情懷的滲入,為教學提供了相關素材。
學習活動的設置以為小區命名的活動形式展開,從對小區的整體認識出發,用簡潔的形象,明確地表現小區的特征,為后續的學習活動確定主題。通過小組協作的形式進行社會考察,討論研究小區的現狀和發展,設計規劃方案。教材以詳細的圖文資料,為選題、設計思路以及平面設計圖的繪制做出示范。最后,根據設計方案制作小區規劃模型,把設計思路付諸現實,以此完善體驗探究、創造的過程。
評價建議設置了具體的評價指標,對學習活動的開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資料庫提供了有關環境設計的專業知識,吸引學生對未知領域的關注。
學習大空間就鄉村規劃、城市公共設施等方面提供了選題與素材,激發學生關注更為廣泛的空間。
二、教學目標
學會平面規劃示意圖的繪制方法,掌握規劃模型基本的制作方法,并運用于規劃設計。
能夠和同學互助合作,共同完成規劃設計和制作等學習任務。
能夠了解所在居民小區的規劃和功能以及人文背景,更加關心和愛護生活環境。
三、教學思路
1.教學內容的確定
篇首小區景色的圖片用于教學導入,在教學中最好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小區的圖片和平面示意圖替代,使學生能夠將實地印象運用干規劃設計與制作。
教材設置的未來小區的設計思路作為學習指南,從小區的整體布局、美化以及文化特點的體現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列舉各種表現方法,為學習活動提供了范式和參考。教學中還可以考慮采用剪貼形式,用色塊表現,用局部圖片加以示意。
教材呈現的制作步驟為制作活動提供幫助,教學中需要加以演示說明。
對教學任務的要求可以參照“評價建議”中列舉的內容制定指標。
2.教學準備
有關小區的平面掛圖;小區的景觀及各種服務設施的照片資料(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準備影片資料,制作);繪制規劃圖的工具:圓規、直尺、三角板、鉛筆和色彩工具等;制作模型的各種材料:剪刀、小刀、膠水、海綿、泡沫塑料板、塑料片等。
3.教學策略
本課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學習活動引發學生對生活環境的關注,在更為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設計規劃自己的生活環境,將想像與創意付諸表現,在探索實踐中加深對美術的認識。
教學策略的整體思路是設計小區名——規劃小區整體方案——制作小區模型。教師可以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教學重點有所選擇的側重。以團體活動形式開展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增進協作意識,由小集體到大社會的轉換更能使學生認識到人與社會的關系,只有積極創造、互相合作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
第一課時可從設問的形式進入教學情境, “介紹你居『主的小區,它有什么特點?還應增添什么?理想的小區模式是怎樣的?畫出你家周圍的平面分布圖……”帶領學生重新審視周邊的小區,從居住環境、交通、小區的設施如商店、學校、游樂場所、綠化等方面討論。可以組織學生自我評價自己居住的社區,找出它的特色,并命名,展開教學。教師應該有意識強調小區的基本功能和規劃原則、注意事項,尤其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其中的重點。課后可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社會調查,了解現代社區建設的大體動態和最新理念。
第二課時就學生的社會調查展開討論,確立小區的主題應以人為本。小區的功能(住宅、交通、醫療、購物、休閑娛樂、消防治安等)、風格(建筑、景觀、公共設施等)、文化(當地文化習俗、遺跡、學校、廣場、公共場所等)都應該考慮進去。討論可采取競爭的方式進行,小組代表闡述調查結果,小組擬定的設計方案的重點是什么?有什么特色?結合教材設置的設計方案談一談人與自然、社會的依存關系。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要求、考慮,小區為人們提供的應是功能齊全、設施完備、舒適的場所。同時還應強調小區的時代感、歷史與現代文化的交融和人的返璞歸真的享受。從自然景觀的協調、美感出發啟發按學生自己的理解去裝扮我們的家園。
通過范式展示和講解,幫助學生學習平面規劃圖的繪制方法,運用有關地圖的知識,了解比例、方位、圖例以及繪圖方法。設計圖示標志,表現道路、綠化、學校、廣場、公共場所等。分組選擇不同方式(包括手繪和剪貼)進,行表現,繪制平面規劃圖。
第三課時制作小區模型。小組分工合作,根據已確定的小區方案,制作方案不必求全,只要求嘗試體驗過程和制作質量。選擇合適的工具和制作材料進行制作。各組的模型以表現小區局部區域為主,最后匯集為一個大模型。課堂的模型制作應力求簡潔、概括,注意整體的結構和布局,注意造型與材料質感和色彩的協調。立體造型的點、線、面在模型中的綜合運用,材質運用中對于樹、房屋、草地、水池、道路、路燈等不同質地的表現都需在教學中強調出來。
教學評價不僅僅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制作結果,要以發展的眼光激勵想、確定階段,學生對生活環境的關注程度和積極參與的熱情與否;另一方面是制作階段對于結構、層次、空間、材質、色彩等構成因素的綜合運用能力的評價。可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展開,可采用模型展覽的形式由學生暢所欲言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四、教學選擇
本課制作規劃模型的學習活動難度較大,所需工具材料、制作場地要求較高,占用課時太長,實施教學有一定困難。可以考慮與學習大空間中公共設施的內容設計對換,將教學重點放在規劃設計圖上。
規劃設計圖的表現方法也可以多樣化,如我國古代的地圖就常采用繪畫方式,具體地點和完整布局并茂,詳盡而生動。再如平面布局與照片圖示結合的拼貼簡潔明了,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五、教學建議
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本課編寫所期望的目標。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的居住環境,通過日常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所見所聞,引起他們對小區環境的關注。如居住環境的新舊對比、住宅的造型和色彩、標志性建筑、綠化帶以及環境與心情等話題。收集學生在所居住的小區的留影,或拍攝他們熟悉的生活環境圖片用于教學,更能夠引起他們對課題的興趣。規劃圖制作之前,應該有一些草圖。通過小組成員的綜合優化,再繪制正稿,這樣做既可以提高作業質量,又能夠培養協作意識。
設置真實的設計用途,在平面圖上假設河流、湖泊或道路作為地形條件的限制,讓學生根據客觀條件進行設計,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也可以考慮以改變小區環境為題,通過調查繪制小區平面圖,通過討論對現有布局進行改變,設計規劃新的小區布局。
提示學生在作圖過程中運用幾何知識,諸如用圓規畫對稱圖形、等分圓周、中軸線的運用等等。規劃設計的教學范圖最好能夠呈現繪制過程。手繪掛圖運用剪貼方式,示范時逐步完成。也可以使用膠片分層演示。展示多種建筑、樹木、花園、汽車等俯視圖,幫助學生感受特殊角度的圖形,有利于對平面圖的認識和理解。規劃模型的重點應呈現規劃布局,房屋建筑的造型要簡化。先用泡沫塑料切出簡單的幾何體,再稍作挖切即可。
泡沫材料的切割最好使用加熱的鋼絲,不僅切割效果好,而且比工具刀安全。切割臺的制作需要一個木架、一根鋼絲和一臺自耦變壓器,可以請物理老師協助解決。
材料的選用可根據當地的條件和代表當地特色的材質進行制作,就地取材,選用當地最常見的高粱梗、樹枝、石頭等進行制作。
在教學組織上可以采用認識小區——設想小區——設計小區——制作模型的構思進行。學習活動還可以采用設計大賽的形式展開,給小區設立一個主題,既有利于學生抓住小區的設計主旨,又可以激發學生的表現熱情,使其積極地投入其中。
初中美術教案11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的課。教材以認識生活中的標志,學習標志的設計方法與應用來組織教學內容,分2個課時進行教學。著眼點是提高學生的創意思維,以及應用標志知識的能力。
從地位作用看:
本課是對過去的美術知識與生活經驗綜合運用,從標志設計創意和應用中,開發創意的能力,對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具有重要的作用。
從教學內容看:
本課教材可分兩個部分:標志單體設計和綜合應用。知識點有標志的分類、表現形式、設計的原則、方法和應用;實例主要有奧運會標志設計理念、設計工作室標志設計元素分析和中學運動會的系列化視覺設計等;學生活動一是設計學校公共標志,活動二是小組合作設計班級參加學校運動會的系列化的視覺設計。教材還有相關鏈接的拓展內容,以及評價要點。理論雖豐富,但實踐性強;概念雖很多、但系統性明確。
從學情分析看:
標志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視覺藝術之一,這一特點決定了學生在生活經驗有一定的日常積累,所以,適合以師生交流互動的形式開展課程活動。并且,設計藝術所特有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自由度和參與度。本教材也在這一點上做了充分的資源準備,各類實例貼近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審美情趣。
本課為第一課時,學習標志的單體設計,分信息收集(加法)、信息處理(減法)和信息傳達(等于)三個環節展開,為第二課標志設計綜合應用作鋪墊。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生活中的標志,學習標志設計的幾種常用手法。
過程目標:在大膽表現、自我創意中,打開發散性的設計思維。
情感目標:認識標志設計之美,體驗標志創意之美,增加對設計的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標志的分類和幾種標志設計的手法進行創意設計。
難點:如何使想法轉化為獨特和優美的標志圖形。
四、教學方法
1、概念通俗化:
本課概念豐富,學生難理解,不容易記憶,教師將標志設計的手法歸納為“加法”、“減法”和“等號”,把教材的知識點滲透其中,通俗易懂,便于更好理解教材內容。“加法”即標志元素收集,各類圖形符號的組合表現豐富的內涵;“減法”即標志圖形的處理,對素材進行藝術的概括與提煉;等號”即標志圖形的傳達,內容的定位。
2.圖形引導法:
教學中把枯燥的理論轉化成圖形,用圖形對話的方式,突出美術課的視覺性,在圖形體驗中理解標志設計的意義,突出教學重點。
3.實戰教學法:
教學過程不重套路,在大致的思路下重實戰,即根據學生的具體情境,引發課堂大膽思維的氛圍,在師生思維碰撞中產生標志設計創意的火花,解決難點。
教具準備:
教師:多媒體教學設備、課件等。
學生:作業紙、筆等繪畫。
五、教學過程
(一)圓形相加游戲導入,理解標志的元素。
1、圓形相加游戲
一個圓形?
兩個圓形?
(答案千千萬)
三個圓形?紅綠燈
四個圓形?奧迪
五個圓形?國際奧委會
2、引導學生發現
打開教材,用加法的概念欣賞和理解教材中歷屆奧運會的`標志構成元素和深刻內涵。
3、概括要點,揭示課題
在師生圖形對話中,板書:標志設計
圖案(形、色)傳達信息
(內容)(方法)(主題)
用特定的圖案來傳達特定的信息就是標志
(二)從標志的分類中展開
紅綠燈奧迪五環正好是標志的三個不同門類:
即公共標志企業標志機構標志??
教材中還例舉了其他門類的標志??認識標志的分類
(三)從標志設計的方法中深入
不同門類的標志各式各樣,設計方法卻有相同的規律可循。
1、方法一:加法,舉例引導
將象征的圖案通過“加法”結合,是標志設計的重要手法。
奧迪:四個圖形象征四大分部,組合疊加象征企業合并。
奧運五環:五圓形象征五大洲,組合疊加象征團結友愛。
結論:運用抽象圖案的象征,通過“加法”,豐富的設計內涵,形成了標志。
加法延伸:我們也可以運用形象圖案的象征,通過“加法”,傳遞信息,形成標志。
教材實例:中國青年志愿者標志
我們也可以運用形象圖案與文字的象征,通過“加法”,傳遞信息,形成標志。
教材實例:中國印標志
我們也可以運用形象圖案與數字的象征,通過“加法”,傳遞信息,形成標志。
教材實例:香港回歸標志
2、方法二:減法
通過“減法”,將標志圖案簡潔明確,也是標志設計的重要手法。
注意危險:醒目的黃黑警示色,單純的感嘆號,“減”略卻快速地傳達了信息,形成標志。
3、非機動車行駛:
醒目的藍白色,簡化的自行車圖案,“減”略卻明確地傳達了信息,形結論:運用減法,抓住事物的最基本最典型特征,簡潔明了地傳達信方法三:劃等號除了“加法”和“減法”,要善于畫“等號”,找到最契合表現主題的標志圖案。
加法,通過組合使得標志豐富內涵;減法,通過簡略使得標志簡潔明了。
有了加法和減法,我們還要在設計中學會劃“=”號,即標志圖案和表現的主題一定要有關聯與共性。
教材實例:四個以臉形為創意的標志(設計機構財務公司學術機構幼兒用品),準確傳達不同的行業特性。
方法三“劃等號”既是獨立的設計手法,也對加法與減法的補充和豐富,因為在具體的設計環節中,有時往往先劃“等號”,再做加減。
(四)設計實踐
推導兼作業:也以臉形為創意,設計學校各環境和學科特性的標志。
運用教材實例作為學生實踐鋪墊,有助于學生設計更具參考性和連貫性。
(五)評價和小結
1、根據三法進行評價:在作業實踐中,運用好“加法”“減法”“等號”,通過最終的作業評比,總結出標志設計另一個重要的原則:獨特(創意)新穎(美觀)。
符合了以上原則的標志,才能得到大眾的認可,才有較長的時效性和適用性。
注;教材實例(第七工作室標志設計手稿課作為學生設計實踐的第一手參考)
2、小結:復習板書內容,引導重溫教材內容。完成標志的認識和標志設計的初步學習后,下一課時將學習標志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根據教材課時設置,標志設計的應用放在第二課時,這樣有助于學生的知識消化和技巧訓練。
初中美術教案12
課型:綜合課
授課教師:洪英華
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欣賞、講解和手工制作相結合。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紙盒包裝的形式、作用、特點和要求。
2、學習繪制和裝飾紙盒的方法,提高設計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盒面的裝飾和配色。
2、難點:紙盒的結構設計。
三、教具與學具準備
1、教具:各種結構的紙盒包裝設計樣品、素描紙、漿糊、剪刀、尺、水彩顏色等。
2、學具:素描紙、尺、圓規、塑料水彩筆、水彩顏色等。
四、教學步驟
本課按排為二節課,第一課時主要介紹紙盒包裝的作用 、特點和形式。并要求學生在紙盒展開圖上構思盒面裝飾的鉛筆稿。
第二課時講解盒配色特點和涂色方法,指導學生進行紙盒面的配色,并完成作業。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具,按定情緒。
二、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一)包裝設計的作用:
同學們,當你們走進商店購物時,你一定會被那設計精巧的包裝所吸引。的確,好的包裝設計能吸引購買者的注意,能傳達商品信息激發產品的銷路。特別是當今,由于生產力 的發展,商品在銷售市場中引起了激烈的競爭。因此,包裝的外形能否直接抓住顧客的注意力,直接關系到產品的銷量。
(二)包裝設計的特點:
商品的“外衣”就是設計家為它設計的“商品包裝”,一個好的包裝具有哪些特點呢?
1、包裝既能保護商品,便于儲藏、運輸、攜帶,也能美化生活。例如:課本范圖-----“毛巾包裝”既方便攜帶,又美觀精致。“火鍋包裝”便于開啟。
2、鮮明地標明商標的名稱、其形狀易讀、易辨、易記。例如:課本“電子系列包裝”、石英電子鐘商標的名稱簡易、明確,封面構圖易辨,購買者一看便知道是“鐘”的包裝。
3、包裝的外觀造型要具有獨特的風格,使購物者有新鮮感。例如:課本“糖果包裝”和“食品包裝”。
4、與同類商品在市場上競爭時,具有比較鮮明的識別標志具有獨特的風格。
5、能刺激購買者的購買欲。
6、色彩的處理要與商品的品質、類別、分量互相配合,達到統一與調和的效果。
(三)包裝設計的形式:
商品包裝的形式 很多,有紙袋、紙貼等。其中以紙盒最為普及。紙盒設計分為結構設計和裝潢設計,兩者結合才能產生完美的藝術效果。
1、結構設計:
常見的紙盒在結構形式上,大致分為:六面體、圓柱體和多面體數種。其中以六面體形式的紙盒應用最多。
2、裝潢設計:
文字、圖形、標志、色彩是裝潢設計中的四大形式要素。
a. 盒面裝飾一般以文字為主,紋樣為輔,兩者互相結合。我們應掌握好各種字體的寫法,字體要書寫得正確美觀。文字既可作設計標志用,也可作說明用。甚至在一件包裝設計中完全用文字表現,也能樸素無華地突出重點。
b. 紙盒裝飾的圖形要和商品內容一致,發揮攝影、抽象造型、裝飾紋樣、結構設計等手段,也可用繪畫方法表現。中國的包裝應該體現中國的`民族色、地方物色,如用中國畫,中國書法,使我們 的包裝設計具有民族風格。
c. 標志的設計既要使人有記憶感,容易辨認,容易記住,還要有聯系感,商標與產品之間要有聯系,使人看后產生聯想。
d.在現代消費市場上,商品包裝設計中的色彩效果,具有提高商品銷路的決定作用。因此,盒面裝飾應色調統一明快,引人注意。成功的色彩應用,能給消費者留下極深的第一視覺印象,從而產生購買的欲望。
(四)紙盒包裝設計的步驟:
1、首先要確定紙盒的造型和展開圖。
2、確定哪個面是主要的,哪個面最易被觀眾注意;哪個面是次要的;哪個面是裝飾;哪個面不要裝飾。
3、畫鉛筆稿。先畫主要部分的裝飾,紋樣要簡練、切題,文字要明確、清楚,安與紋樣應取得平衡呼應,并注意到它們的比例和位置。其它像廠名、文字說明等,可按排在其他幾個面上。
(五)構思設計紙盒包裝:
要求學生設計一只簡單的紙盒,并在紙盒展開圖上畫盒 面的鉛筆稿,要求盒面造型新穎、大方、文字 和紋樣要美觀、醒目、內容、形式不限。(六)課堂小結:教師巡堂指導并講評小結,指出學生在構圖設計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表揚優秀作業。
初中美術教案13
教材分析:
中國畫強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遠遠超過畫面本身的內容。在本課學習中,要引導學生不只是學習中國畫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進一步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去關注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境界與審美境界。只有把握了這一點,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課所介紹的筆墨情趣。
教學內容與目標:
顯性內容與目標:
A.了解花鳥畫的一些基本常識。
B.初步掌握花鳥的基本畫法。
C.能臨摹簡單的花鳥畫。
隱性內容與目標:
A.對花鳥畫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內涵的理解。
B.中國畫的內涵美、意境美。繪畫中人文精神的體現。
學情分析:
1、作為教學對象的初二年級學生,通過上節課《墨與彩的韻味》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筆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學生對日常生活的關注與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維發展和生活經驗也有了相應的提高,同時對本課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接受興趣和理解基礎。
2、中國畫是學生平時不大關注的領域,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困難所在,同時也是本課的魅力所在,要引導學生了解、繼承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重點:花鳥畫特殊的表現物象的程式方法。難點:對花鳥畫的精神內涵的理解。
學習材料:
毛筆、墨汁,中國畫顏料、毛氈、調色盤、筆洗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哪幾種花被稱為花中四君子么?生:梅,蘭,竹,菊。師:想不想把它畫下來呢?生:想。
那么接下來我們就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方式中國花鳥畫來表達我們的情感。
(板書課題)筆墨的情趣
二、示范啟智
中國花鳥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以寫生為基礎,以寓意、寫意為歸依的傳統,重視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借以實現物象的神采與作者的情意。
大詩人王維曾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么它的意境是如何來表現的呢?我們來作一個小游戲,體驗一下。
游戲規則:分四個小組搶答,老師拿出詩句,同學們來猜這是描寫什么植物或動物的。
1、“把酒東籬,暗香盛袖。”“猶有晚節香”“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菊花)
2、“只留清氣滿乾坤”“疏影橫斜三兩枝”。(梅花)
3、“虛心勁節”“有節骨乃堅,無心品自端”“細細的葉,疏疏的節;雪壓不倒,風吹不折。”(竹子)
4、“出淤泥而不染”“凌波獨吐紅”(荷花)
5、“春江水暖”(桃花、鴨子)
師:同學們很聰明,都能找出相應的動植物,那么我們想一下這些動植物如何畫才能表達出這樣的意境呢?
欣賞:欣賞大師的作品,注意觀察基本構圖。
《梅石圖》吳昌碩。梅姿交錯,在畫面空間分割上,都是由大大小小的不等邊三角形構成,也即是“女”字形結構,稀密有致,使梅枝的傾向有變化而又統一,蒼勁多姿。 《墨竹》鄭板橋。畫中的葉子由“個”字“介”字“八”字交叉所組成,并且板橋畫竹首先想到的不是竹而是“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的意境、情調。故稱“胸有成竹”,這就是說意境是在動筆之前就完成了。
構圖嘗試:教師給出基本形(三角、四邊形、圓形及直線等)請四名同學上黑板畫出這些作品基本構圖。其它同學在作業本上用鋼、鉛筆完成。教師對構圖做簡單分析。
教師演示:接下來老師就演示花鳥畫的畫法。
1、復習上節課的知識:筆墨,用筆的正、側、順、逆等;用墨的焦、濃、淡、干、濕的`變化。
2、落筆之前,腦子里要先放個電影,安排情景(花鳥)是否有意,有情,有景。例如畫梅花,在定了點和梅枝的“走向”之后那就以梅枝的粗細來表現梅姿,一枝梅花,線(枝干)上的點(花朵、苔點鳥鵲的分布)會使梅的姿態生動。
3、題跋落款:好的題跋暗示畫中未盡之意,使人在欣賞畫時的感受加深,有畫龍點睛之用。如齊白石畫兩只小雞搶啄一條蚯蚓時題“他日相呼”還可以提窮款也就是簽名字就可以了。
三、立美創意
作業要求:
1、選擇自己喜歡的花鳥,大膽運用筆墨去表現、挖掘,表達自已的情感。
2、運用幾種國畫的表現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構圖、題字等)來完成作業。
3、構圖合理,畫面完整(包括落款、題字)
四、審美提高
展示評比:把學生作品掛在前面進行展示,學生對作品按照作業要求進行簡單的評價。
總結:生活是最好的老師,不熱愛生活,不熱愛大自然,“外師造化”,就不可能描繪出如此生動的形象。只有對生活熱愛,才能觀察仔細,表現的作品才能生動感人。我們應積極投身生活,熱愛我們的生活吧,通過我們的創造,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初中美術教案14
第4課標志設計(第1課時)
總課時第08課時
年月日
課題
第4課標志設計
共2課時第1課時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對標志的學習,了解標志的作用、分類和藝術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分析,學習不同類型的標志設計,讓學生感受、體驗標志的設計之美。認識標志的設計原則,了解一些基本的設計方法。
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意思,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
難點
標志設計的原則和方法。
在理解標志特征的基礎上設計一個特定功能個性化標志。
教法學法
欣賞探討、講解演示、嘗試表現
教師教學活動設計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一、自主預習
情景激趣:(出示一組標志圖形)
1、同學們,你見過以下標志嗎?能說出它們各代表了什么?
2、什么是標志呢?結論:標志是象征性的視覺語言。它的特征是直觀生動,易于識別和記憶。
二、自信展示
標志主要分為特征性標志和公共標志兩大類。
1、特征性標志:如國家、城市、企業、商品、團體、活動、機構等標志
2、公共標志:如交通、安全、場館、質量等標志。
3、標志的表現形式:圖形、文字、數字,或圖、文、數字的組合。
三、自我提高
1、說明:標志設計原則與方法標志設計的主要原則。
用四個字概括“簡、準、奇、美”。
歸納:一個好的標志必須是:形象簡潔明了,易識易記;有視覺藝術的形式美感;形象獨特,讓人一看就能聯想到該標志代表什么。
2、P22頁的第7工作室標志設計創意欣賞與感悟。
3、P23頁的以臉形為創意的標志設計特點分析。
四、學生作業,教師巡回輔導
學習活動一:嘗試為自己的學校公共空間設計一個特定功能的個性化公共標志。
五、課堂總結
1、欣賞老師出示的標志圖形。
2、欣賞P20—21的北京2008奧運標志等。
3、思考交流:什么是標志?學生小組展示交流以上各個問題:
1標志的分類和表現形式是怎樣的?
2、各類標志的設計有什么特點?圖形、文字的象征意義?請舉例說明。
1、歸納總結:P22頁的標志設計原則與方法。
2、標志設計創意欣賞與感悟。
3、分析、交流。
學生嘗試練習。
教學反思
初中美術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印象派產生的時期、畫派的主要畫家及作品的特點。
2.通過作品欣賞、知識講解、筆法體驗等一系列活動,感悟印象派作品光與色的關系,嘗試運用豐富的筆觸表現景物的色彩變化。
3.激發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情與理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編寫思路。
本課是“欣賞·評述"課,教學內容安排一課時來完成。教科書通過對印象派畫家及作品的介紹、分析,了解印象派的產生時間、背景,畫派的主要畫家及作品的特點。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個層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的主要畫家;(3)印象派對自然光與色的感受;(4)印象派對自然光與色的表現技法。教學中,讓學生領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則和表現形式,分析光與色千變萬化的依據,以及各個藝術家的作品風格特色。
2.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印象派的繪畫風格,體會印象派作品對光與色的感受。
難點:掌握印象派的表現技法。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四、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相關作品,準備好畫油畫的材料。
(教師)多媒體課件、印象派畫家的相關畫冊。
教學過程
1.嘗試表現,新課導入。
(1)今天天氣如何?(陰天,下雨?···)有沒有關注上學途中的景色?(太陽很好,朝霞很漂亮;陰天,暗沉沉.的;有霧,景色看不清??)能不能用一分鐘時間把印象最深刻的一處景色用色彩表現來?展示學生的畫作,讓學生講講他看到的景色以及對色彩的感受
(2)l9世紀下半葉在法國有一批畫家,他們的繪畫也注重對景物光和色的視覺感受,你們知道這個畫派嗎?引出課題:《印象派的畫家們》。
2.引導欣賞,分析深人。
(1)出示莫奈《盧昂大教堂》系列作品,這幾幅畫在色調上有什么變化?畫家畫的是同一座教堂嗎?那為什么色彩上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
學生討論。
(2)出示三棱鏡的展示圖,師生分析,光通過三棱鏡后,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譜。
(3)教師總結:
莫奈根據這一原理,研究出光線與色彩的關系。畫家為了更真實地表現自然界中光與色的變化,探索了同一對象在不同時間、不同光線下所呈現的光色變化。
(4)出示作品《日出·印象》:你覺得這幅畫畫得好嗎?如果你是評論家,請你評一評這幅畫。教師從表現方法上進一步引導(這幅作品描繪的是什么時間?天氣如何?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從作品的光與色的關系人手,了解作品對光與色的客觀表現。
(5)教師總結:《日出。印象》描繪的是法國北部勒阿佛爾港口一個多霧的早晨的印象,它采用速寫的方法,與傳統風景畫細膩的畫法顯然不同。當它公開展出時,當時的藝術批評家勒魯瓦發表文章,以這幅畫的名稱來諷刺與莫奈作品相同風格的繪畫為“印象派"這一本意為嘲諷的名稱,恰好符合立志革新的莫奈等畫家強調真實地表現客觀對象瞬間印象的藝術主張。
3.欣賞作品,加深體會。
(1)出示西斯萊的作品《馬利港的洪水》。作品描繪了什么景色?給你什么感受?畫家是如何表現的?
(2)出示德加的作品《舞臺上的舞女》。作品的光源來自哪里?給畫面帶來了怎樣的色彩感受?
(3)出示雷諾阿的作品《拿噴壺的女孩》。畫面中哪個地方最吸引你?畫家是怎樣表現的?
(4)雪給你什么感受?描述一下下雪時的情景。雪給印象派的畫家畢沙羅什么感受呢?展示畢沙羅的作晶《歌劇院大街:清晨雪景》。請學生說說畫家是用了什么色調來表現清晨雪景的,飄飄揚揚的雪又是如何表現的?(5)將幾幅作品的局部放大,讓學生找找作品中用筆、用色的共同點,并進行總結。教師總結:印象派在色彩運用上采用了色彩并列的畫法,畫面中出現了明照的筆觸,欣賞印象派繪畫時需要在一定距離Jt、去觀看,這樣才能將并列的色彩通過觀者的視覺融合,使色彩,短得和特麗明亮,-
4.嘗試表現,技法體驗。
(1)展示莫奈的《睡蓮》,讓學生分析畫中不同的筆觸,并說說這些筆觸用在了畫面的什么地方?
學生討論。
師生總結:點的筆觸一一睡蓮;豎的筆觸——水面;橫。的筆觸——遠處蓮葉;醢線的筆觸——近處蓮葉。筆觸變化豐富,因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
(2)將課前對早晨印象習作進行再創作,嘗試運用不同的筆觸,表現出不同物體在光照下的色彩變化。
5.知識拓展
印象派作品欣賞。
初中美術教案16
教材分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裝飾布的特點,學習裝飾布紋樣的設計方法和色彩搭配的規律,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設計出與自己居室整體色彩與格調搭配協調的裝飾布。
教學內容與目標:
內容與目標:A、了解裝飾布是怎樣扮靚家居的。B、研究裝飾布的特點。C、掌握裝飾布的設計方法與設計步驟,并完成一幅裝飾布設計。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裝飾布的設計,包括紋樣設計,色彩設計。
(2):難點:使裝飾布的色彩搭配協調。
教學過程:
一、裝飾布的功能
同學們:你見過裝飾布嗎?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它在家居環境中可以起什么作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裝飾布吧。利用裝飾布可以制作窗簾、沙發套、靠墊、床罩、枕套、桌布等。
二、飾布的特點
裝飾布與一般服裝面料相比,它的幅面較寬,花型較大,色彩更加豐富,紋樣的組織形式更加靈活富于變化。
讓我們再看幾塊裝飾布,請你說說它們與一般的服裝面料有什么不同?它們有哪些特點?
三、裝飾布的設計
1、紋樣設計
裝飾布紋樣的設計內容廣泛,總體可以分為具象和抽象兩大類。
(1)平面構成是將幾何形作為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組合。因為平面構成的視覺效果獨特,并具有很強的現代感,所以在現代家居裝飾中被廣泛應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平面構成的基礎知識。
A、你能找出它的基本形嗎?它又是怎樣排列組合的?重復方向的排列組合
B、這幅平面構成中誰是基本形?它是如何排列組合的?正負形轉換的重復排列
C、這幅平面構成采取了什么排列組合的形式?不定方向的重復排列
(2)重復在平面構成和圖案紋樣中都是常用的排列方法,它能使基本形或單位紋樣在重復的排列中形成和諧的美感和多樣變化的節奏感。
請你說說這些裝飾布紋樣都是怎樣排列組合的?
2、色彩設計裝飾布的.色彩非常豐富,不同的色調會帶給人不同的美感。
請你對照片中裝飾布的色彩,談談你的感受。
低明度色調深沉高明度色調明快
看了以上這些照片,你對裝飾布是否已經產生了興趣?你一定也想用裝飾布為你的居室做些什么吧,那就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組里說說,然后大家一起動手來設計一組裝飾布,使之成為一個系列,分別用它們來制作窗簾、床罩、靠墊、桌布等,使我們居室的整體色彩及格調搭配得更加協調。
四、裝飾布紋樣的繪畫步驟
1、先根據用途設計排列組合的形式。
2、設計一個單位紋樣。(或基本形)
3、根據單位紋樣的大小畫好若干個格子,再想好怎樣重復排列。
4、將單位紋樣逐一拷貝。
5、進行色彩設計,從常用圖案配色方法(同種色、類似色、對比色)中選擇一種方法,并選擇一組顏色。
6、上底色。
7、分別填好大的色塊。
8、描繪細部或勾線,最后調整,直至完成。
五、學生作品展示小結
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同學們的作品,感受一下他們帶給我們的美感,并就作品的風格、色調、紋樣設計、排列方法、色彩配置、整體效果等方面,發表一下你的意見。
初中美術教案17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有關菊花的知識,學習中國畫寫意菊花的簡單畫法,花卉的技巧特點,用寫意國畫表現菊花。
2、感受中國畫的筆墨韻味,進行筆墨基本功訓練。
3、學會欣賞中國畫作品,并從中領會到畫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務。
教學重點:中國畫表現的菊花寫意畫法
教學難點:畫面的構圖,布局,把握菊花的外形特點 教具:
1、學生用具:中國畫顏料、墨汁、毛筆若支{一支為狼毫小筆用于勾勒線條,一支為羊毫用于點、染色(如大白云)}、調色盤、水罐、毛氈、八開生宣紙。
2、教師用具:繪畫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畫一張、分步步驟圖一張、空白生宣紙1張。
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提高學生對中國畫的認識,練習用毛筆、宣紙作寫意花卉畫的技巧。
教學難點:本課難點是用筆用墨和掌握適當的水分表現不同的濃淡墨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學習用具準備情況。
2、謎語導入:“瓣兒彎彎象卷發,寒風冷雨它不怕,百花凋謝它開花。”(學生猜)
天氣已變冷,很多花都已凋謝了,只有菊花不怕冷,不畏嚴寒獨自開放著。
3、觀察菊花,我們教室里有兩盆菊花開得正艷,一盆黃色的,一盆白色的,除此之外,你還見過什么顏色的`菊花?
二、講授新課
1、老師也搜集了一些菊花的圖片,想不想欣賞一下?(學生欣賞菊花圖片)
2.菊花品種繁多,顏色豐富,為歷代文人和畫家所贊頌詩人賞菊頌菊,留下了許多贊美菊花的詩,一起朗誦菊花,感受一下詩人對菊花的贊美:(課件出示《菊花》詩)
3.詩人描寫的菊花美,畫家筆下的菊花更美,歷代有很多畫家也留下了珍貴的作品,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課件出示菊花作品)分別欣賞畫家吳昌碩、齊白石及當代畫家的作品。
欣賞小朋友的畫,你來說說畫的怎么樣?
相信同學們畫的會更好,有沒有信心?
4、今天我們就學習中國寫意畫——菊花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副菊花圖,結合菊花實物,認真觀察,菊花是由 哪幾部分構成?(——菊葉、菊枝、菊花)
花是由什么形狀的花瓣組成的?——由尖頭橢圓形組成的
現在老師給同學們做一下示范,請同學們認真看,注意畫法步驟。
5、作畫步驟:
邊講邊現場演示(貼出空白生宣紙)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菊花的花和葉,均需枝干支撐,花須掩葉、葉則映枝。畫法一般先畫花頭,后穿枝條。而后添葉,也可先畫花頭,次畫葉,最后穿枝。以自己的習慣為準,沒有定法。下面介紹一般畫法:
①畫花:先用濃墨從花心往外有層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黃色。如枝頭有含飽未放的花苞。用淡綠色為小底藤黃色點出。[師示范畫后板書]
②畫枝:用筆可曲可直、要有節奏,不可太直,可中鋒,可側鋒,要留下用筆的痕跡。用色一般同葉色。[畫后板書]
③畫葉:先用毛筆蘸淡墨(可調少量墨綠筆尖再蘸一點濃墨大筆點畫,趁墨色未干時用濃墨勾葉脈)[畫后板書]
(出示分步步驟圖)
師小結:畫花和葉運用了兩種不同的手法這兩種手法就是小寫意花鳥畫的最基本的枝法特點。
三、學生練習,提出要求:
練習寫意菊花:
1.用筆—有中鋒、側鋒變化
2用墨—有濃淡干濕變化
3造型—符合菊花的特點
4.構圖—完整
4.落款—工整,大小合適
四、巡回指導 (巡回檢查,作畫方法是否得當,及時表揚與糾正)
1、提示學生注意筆墨的濃淡、干濕變化。
2、提醒學生注意環境衛生、不要亂甩毛筆,要用專用的抹布或吸水紙來吸墨、揩桌、擦畫具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五、小結
1、展示畫好的作業
2、評價作業優缺點
3、提出今后應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課外學習
欣賞以菊花為題材的美術作品,思考畫家是怎樣表現菊花的,怎樣通過菊花表達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時間也可以寫生或者臨摹一幅菊花寫意圖。
第二課 寫意荷花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荷花的寫意畫法,使學生了解國畫寫意花鳥畫的特點,提高學生中國畫的表現能力。
2、體會和感受國畫的筆墨情趣,生動、形象、有趣的激發學生產生求知的極大興趣,體現創新精神及個人風格 。
3、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突出美術特色,滲透人格、品德教育,培養熱愛祖國繪畫藝術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寫意花鳥畫的特點。理解和感受國畫的藝術特點。初步掌握潑墨法與破墨法的技法
2、教學難點:墨色濃淡的把握以及用筆的方法
三、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教材、多媒體課件、范畫、寫意畫用具。
2、學生準備:生宣紙、一得閣墨汁、毛筆、畫氈等。
四、教學方法:圖片欣賞與示范講解相結合。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開始上課,師: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彩的世界里,在這多彩的世界里因為有花而顯得更美麗,甚至一些古人也特愛花,尤其是一些文人墨客更喜愛一種花,雖生在污泥中,卻是潔凈無比。我們用出“出污泥而不染”這幾個字來贊美它,它就是荷花。出示課題(中國寫意畫-荷花)
同學們喜歡荷花嗎?說說你見過什么樣的荷花?你對荷花的了解。(學生從荷花的結構講解)亭亭玉立的嬌艷的花朵,碩大的荷葉等
我也很喜歡荷花,所以我搜集了一些圖片和大家一起欣賞一下。
2,課件欣賞圖片
初中美術教案18
教材分析:培養基本版畫的制作與欣賞能力,突出木刻版畫的認識和制作,指導學生畫出構思繪畫稿,用木刻刀在木板上刻制,用油墨拓印出效果不一的作品來展現強烈的黑白或彩色效果。木版畫制作的步驟環環相扣,每一環節都體現了藝術的發揮和才能的施展,所以學生在體驗版畫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培養了做事的預見性和計劃性。
教學目的:本課講述版畫中版畫種類及其風格特點的介紹,并以其強烈的黑白、色彩印象來激發學生的愛好與創作興趣。尤其是黑白木刻,具有強烈、單純、樸質的特點,其簡單的黑白對比和剛勁有力、豐富多變的刀法,比彩色版畫更具有獨特的光彩。
版畫藝術的創作,關鍵在于構思、構圖。版畫制作在其形成歷史看,其風格特點相對比較粗獷、有力。延伸至實物印和紙版畫,其造型特點在技術上的要求不是十分細膩、嚴格,也就是說,只要有了比較巧妙的構思,就可以進行大膽的嘗試,而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寫xie真功夫。所以版畫教學的重點在于教給學生一定的構圖知識。要充分運用構圖的基本法則,確立一張圖畫的基本的構圖概念,使學生圍繞一個主體,運用各種刀法,通過點、線、面的組合,構成較為完整而飽滿的畫面。
課業類別:欣賞與練習
教學重點:版畫的制作與欣賞能力
教學難點:體會印制之美,并且能運用于賞析
教具準備:版畫圖片、幻燈片、木板、木刻刀、油墨、滾筒、木蘑菇、印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引入新課,(出示木刻年畫“門神”的幻燈片圖片) 提問:你們知道畫中的人物嗎?知道這是什么畫種嗎?(中國的傳統風俗習慣,過年的時候是家家戶戶都在門上張貼類似的門神年畫,這兩幅畫中的人物,一個叫秦叔寶,一個叫尉遲恭,都是唐代的開國元帥。)
中國傳統的木刻畫,是通過畫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圖畫。就和大家見到的`印章一樣,多是印制出來的,它們之間的不同在于印章是表現文字,而版畫是表現的圖片。版畫是間接性藝術,通過“版”做媒介在轉印于紙上,這不同于直接性表現的其他繪畫,版畫有固定的印制而產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畫又稱為復數性的藝術。今天,我們專門來學習木刻版畫。
三.講授新課,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版畫
中國版畫:中國版畫之起源可追溯到殷商時期刻于龜甲、獸骨、銅器、陶器等的文字、模樣,這些表現當時生活狀況、思想與記錄事跡的甲骨文字,可說是中國最早的雕刻文書。
版畫的種類較多,有木刻版畫、絲網版畫、紙版畫、石版畫、鉛版畫等。
1.我們先看看制版的工具材料介紹和印刷的工具介紹。(由幻燈片展示圖片)
2.制版的基本步驟:打磨——刮膠——打磨——上色——拖稿——打蠟
3.創作工具:木刻刀、鋼針等等。(由幻燈片展示圖片)
4.執刀姿勢(由幻燈片展示圖片)
5.各種木刻刀及刀痕(由幻燈片展示圖片木刀以及刀法的運用和不同木刀之間的痕跡)
6.黑白木刻的語言特征:
陰刻——畫面上一凹線為主的構成,畫面上黑多于白 陽刻——畫面上以凸線為主的構成,畫面上白多于黑 陰陽混合刻——有陰刻,也有陽刻的混合刻制版
7.木版畫的制作過程
①起稿:版畫稿盡量少留空白,這樣既能體現版畫的厚重感,還能省時省力(因為空白的部分必須刻掉)。 a.可以在紙上起好稿子后印到板子上。最簡單的方法是復寫紙。 b. 木板必須既韌又脆,不拉刀、不起絲。 用淡灰或淡藍色墨水滿涂一遍,這樣在刻制時可以更好地觀察刻制效果,直接在板子上起稿。
②刻制:準備一套木刻刀。 這個過程是用不同的刀法塑造對象,在木板上“作畫”,而不是機械地去再現畫稿。下刀時要做到心中有數,因為下錯刀修改起來很麻煩且效果很難如意。
③涂墨:涂墨是版畫制作中的重要環節。油墨用石印油墨。 還要配備一個摩擦工具(木蘑菇)、一塊厚玻璃板或大理石板(調油墨用)、一個或幾個油墨滾筒(給版上墨)。具體操作如下:取出適量油墨放到調墨臺上,均勻攤開,用墨滾在上面滾動(始終要從一個方向滾動),如果墨滾上的油墨呈細沙紙狀,滾動時沙沙作響,就證明墨滾好了。將版面清潔干凈,然后提起墨滾在版面上滾動,反復數次直到滾均勻為止。
④拓印:拓印是非常細致的一道工序。首先要保證不能使用有色污染印紙,最好用厚一點的宣紙、過濾紙等具有一定滲透力且不反光的紙張。取來備好的紙張,印紙都應大于版面4—5厘米,鋪紙時要注意四邊均勻,可請人幫忙由一邊慢慢將紙鋪平,紙鋪下后不能移動。然后,用木蘑菇在其上分區域輕輕摩擦,力度要均勻,速度不可太快,使版上的油墨轉移到拓印紙上。途中可以揭開局部查看拓印效果,直至拓印結束。輕輕揭下,即可。一般情況下要根據第一張印品進行修版,修版后再印的作品才能達到較理想的要求。作品完成后要放在干凈的地方陰干,不能暴曬和火烤。
注意: a.加墨要薄,不得過多。應遵循“少吃多餐”原則。 b.摩擦不能過于用力。必要時可以墊一層報紙之類,以免損壞拓印紙。 c.揭開拓印紙時,應抓住紙角緩緩提起,避免拉破印紙。
木版畫材料在規模較大的美術用品商店均可買到。
⑤裝裱:當一幅版畫印好后,在作品下方的邊襯上用鉛筆簽上題目、印數、創作年、月和作者姓名,這是版畫作品必不可少的一種簽名形式。
知識總結:好的版畫作品具有強烈的黑白對比效果。畫面單純、質樸、明快醒目。再加上用刀造型使單色版畫具有特殊的美感。
作業: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每小組確定一個主題,制作版畫。
初中美術教案19
教學目標
通過了解人的長相的差別所在,讓學生學會如何觀察人的長相,感知自我。并表現出內心到外形最具特點的我。
重點
引導學生學習觀察人物五官的特點。
難點
如何用各種手法表現出特征更突出、深刻的自我。
教學準備
五官比較有特色的人物圖像小鏡子、圖畫紙、鉛筆、橡皮。
教學方法
展示、實踐法等。
板書設計
雕塑自己的形象
一、面部構成:眼、鼻、嘴、眉毛、耳朵等。
二、雕塑方法:刻、粘、挖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每個人的臉都是一張無聲的介紹信,傳達了我們的面部特征和一些內在信息。
特別處于青春期的你們,更在意自己的臉,因為它代表了自己個性的形象。你能準確的說出自己的特點么?是什么決定了我們每個人都長得各不相同呢?板書標題:“認識我們的臉”。
二、新授
經過同學們的觀察與討論,我們得知,五官以及臉型、發型是區分人與人差別的'主要部分,那么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些關于“相貌”的知識。(課件展示:發型、臉型、眉、目、鼻、口、耳)
(一)頭發是我們頭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它不但反映性別,還表現出人的某些愛好,性格。
討論總結:長發、短發、直發、卷發、傳統發型、新潮發型……,反映出瀟灑、直率、古典、時尚等個性。
(二)臉的形狀對一個人的長相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臉基本上是卵圓形,但仔細分析又各有特點,找幾個臉形有特點的同學分析,如方形臉、圓形臉、瓜子臉。老師可用八個字來概括每個人的臉“田國目用,甲申由風”。請同學們用小鏡對照自己的臉形,找出自己更靠近哪一種?
(三)眉毛是我們臉上的一道天然屏障,臉上濃重的一筆。眉毛又是有什么樣的特點呢?學生觀察并討論。長眉、短眉、濃眉、淡眉、平眉、上挑眉、下垂眉……等
(四)眼睛像是什么呢?眼鏡是心靈的窗子,人的豐富的感情世界都靠這扇窗子來展示。看看自己的眼,杏眼、吊眼、垂眼、平眼、細眼、瞇瞇眼……你是哪一種?
(五)鼻子又像什么呢?——“臉上挺拔的山峰”。看看、摸摸自己的鼻子,它是什么樣子?高鼻、塌鼻、瘦鼻、肥鼻、長鼻、短鼻、勾鼻等等
(六)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自己的唇形,有平嘴、大嘴、小嘴、上厚嘴、下厚嘴……無論那種嘴,老師都希望它的嘴角永遠是向上提的,因為這說明我們永遠在微笑。微笑的姿態永遠是最美的!
(七)我們的頭上還有一對永遠也不能見面的“雙胞胎兄弟”——耳朵,它也有長短、厚薄、大小之分。
以上我們了解了自己的臉,怎樣去表現才讓人過目不望,印象深刻?先看看馮小剛、陳佩斯、宋丹丹的相片,每看一位都讓學生講出他(她)的五官特征、臉型及發型特征,講完后再讓學生看明星的漫畫像,通過漫畫像證實學生分析的正確與否。
討論如何表現人的特征:一、夸張的手法,將特征因素適當加強,例如嘴大是一特點,就適當將畫中嘴的尺寸比實際還大。二、用突出的手法,增強特征部分的對比強度和刻畫力度,或用削弱非特征部分強度的方法,突出特點,也就是要有主次之分,不處處夸大。比如重點刻畫有特點的眼睛,削弱非特征的耳朵。
三、布置作業:
利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五官、臉形、發型特點,并結合自己的性格,從不同角度選一自我感覺最美、最酷的造型,可結合漫畫的表現手法,為自己畫一張生動的畫像。此時教師在教室巡視,幫助一些學生分析他們的特點并進行造型的輔導。
四、小結:
用展覽的形式將學生作品共同分享,體會是否挖掘了內心的情感和突出了自己的外形特征。
通過這一節課的設計,我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一旦被調動起來,能量是巨大的,他們會去主動地聯系自己,學習效果便十分明顯。教與學真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去研究的,不能把全部的知識都通過教師交給學生,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去尋找他們想要的東西。
教學反思
我覺得課上如果做雕塑同桌的形象效果會更好.現在的學生全部為獨生子女,平時在家嬌生慣養,很多孩子表現出自私,不獨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些時候導致老師在講臺上講課,他們在下面幻想自己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習成績。有些家長問老師孩子的成績為什么上不去,有部分原因就在這里,所以我認為在原雕塑自己形象的基礎上改為雕塑同桌的形象,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關心他人的情感,而不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初中美術教案20
一、教材分析 《觸摸美麗》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類型課,在整套教材中與八年級下冊《五角星》知識的內在聯系最為密切,兩課共同組成了一個關于材料及形式美探究的教學單元《觸摸美麗》,但是又有各自的教學側重。如果說《五角星》定位重點更多在畫出肌理與質感,那么,《觸摸美麗》的定位重點更多在于直接利用材質本身的肌理與質感進行造型,探索適合材質形式美感表現的技巧。把握這個基本定位是處理好這兩課教學的關鍵,也更有利于教師自覺建立單元教學的整體觀念。 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4課 觸摸美麗
本課選擇“觸摸美麗”這個與生活、自然緊密相關的課目,指導學生制作裝飾作品,幫助學生認識材料的肌理、質感特性,感受材質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質在裝飾作品中的運用技巧。從而進一步理解:材料作為造型藝術的基本要素之一,對于體現視覺藝術的.形式美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材從感受、了解不同材質的特性入手,展現了各種材料的圖片,如金屬、木材、毛絨、石頭、牛仔布等,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其特性與美感(如纖維材料柔軟溫馨,木質材料自然質樸,石質材料堅硬冷漠等等)。并呈現了不同材質運用于裝飾畫中的美術作品,通過欣賞裝飾作品中的材料美,感受不同材料表現的不同視覺美感。通過運用不同材質改畫與制作裝飾作品的活動,幫助學生關注材質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懂得利用生活中的邊角余料“變廢為寶”,制作成精美的裝飾藝術品,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
在列舉的圖片中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各種材質的圖片、各種材質制作的裝飾作品、材料加工與處理的圖示,以及制作加工的工具材料等等。并且選擇具象繪畫與依此改制成的裝飾作品進行對比呈現,啟迪學生的思維。
作業的設定范圍較為寬泛,只強調以某種材料為主并輔以其他材料合作完成裝飾作品,表現形式、加工方法等均不限。教材中呈現了各種技巧與形式的裝飾作品作為練習參照。
“活動一”通過把一幅繪畫作品改造成為一件裝飾作品的活動,依托一定的視覺形象為造型基礎,加深學生對材質的認識,提高學生利用材質加工處理,進行視覺表現的能力。
“活動二”在相對限制材料種類的前提下,提倡以學習小組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件裝飾作品的造型設計與加工制作。
“評價建議”一欄中,提出了是否關注材質、感受材質美感的評價要求,并且提出了以表格打“√”的形式,從作品的選材、色彩、構圖、風格等諸方面對學習績效測評的評價建議,作為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檢測知識、能力水平的參考。另外,將能否與他人友好交流并合作完成練習也作為一項評價指標。
“資料庫”中以文字的形式介紹了各種材質的物理特性以及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介紹了裝飾畫的特點。
“學習大空間”一欄提供了有關材質在生活用品中運用,在建筑物與室內裝飾中運用的介紹,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美,拓展美的視野。
二、教學目標
*能初步體驗材料的肌理與質感特性,加強對形式美感的基本認識。
*能選擇運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質制作較為簡單的裝飾作品。
*能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促進情感的健康發展。
三、教學思路
課前可以要求學生收集身邊一些不同肌理與質感的材料和制作裝飾作品的主要工具,具體參見教材p15制作工具提示圖。
【初中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美術教案02-05
初中美術教案06-14
初中美術基礎教案12-10
初中美術優秀教案10-19
人教版初中美術教案10-26
【推薦】初中美術教案02-24
初中美術教案【精】02-24
初中美術教案【薦】02-14
初中美術教案【熱門】02-14
【薦】初中美術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