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美術教案模板集合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知道秋冬的色采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秋冬的色采的特點和表現方法。
2、能力目標:學習和掌握秋冬的色采的用色方法,運用秋冬的色采創作畫。
3、在教學體驗中感受秋冬的色采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繪畫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秋冬的色采的特點和表現方法。學習和掌握秋冬的色采的用色方法,運用秋冬的色采創作畫。
教學難點:突出秋冬的特點,色彩對比強。教學準備:欣賞用的范畫資料,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課件展示:提問揭示課題:秋冬的色采
1、講授秋冬的色采。秋冬的色采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進行夸張和對比,色彩鮮艷
對比強烈,給人以質樸、真摯的感受。民間的秋冬的色采常用補色的對比關系如:紅與綠,橙與藍,黃與紫
2、欣賞分析作品
①、《秋韻》師:秋冬的色采常常和現實生活中的色彩不一樣。雖然它源于自然,但不是對自然色彩的復制。
你看《秋韻》里的牛多漂亮!可是生活中的牛你能看到這么多的色彩嗎這么多色彩嗎
②、學生優秀作品
比較寫生色彩與秋冬的色采上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嗎?
三、作品展覽,激發創作熱情
優秀作品欣賞,強調色彩鮮明、艷麗、明快。
四、學生創作教師輔導。進行評優
1、學生活動:請你介紹一下自己的畫,它使用了什么秋冬的色采?給人什么感覺?
2、評價作品用色的方法和效果。
五、課后拓展
展示其他內容的作品,引導學生回家進一步學習。
美術教案 篇2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感知中國美術作品種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動態表現;
2. 了解中國美術作品的相關歷史知識及藝術表現的形式美
重點、難點:
1.從作品的人物造型、動態、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實情感,從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
2.如何解決作品的豐富內涵與學生的生活閱歷及審美經驗的差距。
課前準備:
準備人物情感的圖片、美術作品
教學活動:
一、 導入
千百年來,藝術家們通過無數優秀的作品表達了人類的豐富情感,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樂。讓我們先看看中國的藝術家是怎樣通過美術語言來表達人物情感的。
二、 欣賞活動
1. 活動一:觀察與思考——《流民圖》
a. 談談對《流民圖》的第一印象或總體印象。
b .中國畫獨特的長卷形式與人物畫技法的簡要介紹。
c.作品的時代背景與場景氣氛。
d.畫家和畫家的創作動機介紹。
e.對作品中人物身份、年齡、性別、衣著、道具等方面的分析。
f.作品中人物造型、肢體動作、五官描寫與情感表達的關系。
g.作品如何通過人物情感的表達來解釋作品的主題。
2. 活動二:觀察與思考——《說唱俑》賞析
a.作品第藝術形式與誕生年代。
b.人物身份、動態分析。
c.作品人物表達了什么情感?作者是通過那些造型要素來表現情感的?
d.用對比手法談談對《說唱俑》與《流民圖》的不同觀感。
3. 活動三:體驗與評價
a.舉例說明美術作品通過那些方面來表現情感?
b.用恰當詞匯表達欣賞某幅人物作品的感受,如歡樂、悲傷、輕松……
c.畫出生活中人物某種情感的頭像,或臨摹他人作品。
三、 板書設計
中國美術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現
《流民圖》
《說唱俑》
課后反思:
學生在欣賞過程中能夠和作品中的人物產生情感共鳴,能用恰當的詞語表達作品的感受
美術教案 篇3
課題:外國雕塑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欣賞 評述
教學目標:通過欣賞教材中外國著名雕塑作品,使學生對世界各國不同歷史時期雕塑藝術有所了解和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藝術鑒賞力的目的。
教學重難點:認識雕塑藝術的特點以及雕塑藝術表現手法的多樣性。
教具學具:課本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導入:外國雕塑作品浩如煙海,題材內容十分廣泛,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其雕塑作品風格也各不相同。我們這節課選擇了幾件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欣賞。
2、新授:
欣賞雕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1)雕塑的主題:藝術創作源于生活,生活也是雕塑創作的源泉。一件優秀的雕塑作品應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除此之外,雕塑創作和其他藝術一樣還應高于生活,在主題上扣緊時代脈搏,弘揚時代主旋律,這樣的作品才能得到人民的喜愛和認可,才能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2)雕塑的語言和形式美:雕塑藝術有其特有的藝術語言。首先,它具有三維空間的體量感,不同于平面的繪畫,它是以實在的體積占有空間,通過立體的形象來表現藝術主題。其次,雕塑的藝術形象具有凝練性。雕塑的特點是把豐富的內涵凝縮為一個具體的形象。
(3)雕塑的材質美:雕塑作品由于題材的不同,所選用的材料也不同,材料以其自身的材質美感為主題服務,如歷史題材的作品宜選用石材或鑄銅等材料,現代造型作品可選用不銹鋼材料等。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雕塑材料不斷涌現,如玻璃鋼、鈦鋁合金等,為雕塑藝術增添了新的風采。
3、作品賞析:
《思想者》(青銅,高186厘米)這是十九世紀法國雕塑家羅丹的作品,在這一作品中,羅丹使整個雕像縮成一團,讓人感到他仿佛不僅是用腦袋在思考,而且全身的每塊肌肉,每條神經都處在緊張的思索之中,羅丹有意識的把支著下頦的右胳膊肘放在左膝上,形成一種富于表現力的扭轉,腳趾深深的摳在臺座上,使思考的運動從肩背一直貫穿到腳尖,從而體現出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人們從這一藝術形象中產生豐富的聯想,受到啟迪和鼓舞。
《工人與集體農莊女社員》(不銹鋼,高24米)這一雕像是前蘇聯最優秀的女雕塑家穆西娜的作品,這一雕塑之所以著名,不僅是由于它所體現的重大而深刻的思想意義,還在于它在藝術構思,特別是雕塑的構圖上和新材料不銹鋼的使用上所作的種種努力。青年工人和集體農莊女社員兩個巨大的'人像勇猛前進的動勢通過向上高舉的手勢,使構圖取得了平衡,共同向著一個目標前進的意義和統一步伐,是蘇維埃國家的偉大象征。至于雕像所用的材料不銹鋼,這在當時還是首創,不銹鋼本身所呈現的銀亮色,可以反射太陽光和燈光,當晨曦和晚霞照射到雕像上時,就閃耀出更加明亮的光輝,使雕像更有表現力。
《柏林城市雕塑》在歐洲,林立的高層建筑和遍布城市的雕塑仿佛是一首巧妙的樂章和諧而生動,這些造型各異的雕塑能折射出當代異域文化的一個斷面。當我們置身于一種與發達的現代社會生活緊密相關的現代藝術的氛圍中時,就會強烈的感受到人們對于自己生活空間的悉心關懷和愛。時代的節奏要求藝術家創造出與之協調的雕塑作品,課本中的西柏林街頭的抽象雕塑,與具象雕塑不同,雖沒有明確告訴我們表現得是什么內容,但那堅硬光亮的不銹鋼質材、龐大高聳的四個圓柱,彎曲纏繞而挺立向上的造型,都給我們一種不屈不撓,強悍有力地感受,一種精神力量,一個美好的想象空間,因而有著強烈的時代感。
《家庭》看了這座雕塑,相信你一定會很快地認出這是有爸爸、媽媽和孩子組成的家庭。雖然,藝術家并沒有對人物的五官和服裝進行細致的刻畫,但是生動簡明的造型,仍然是我們感受到一家人的親情。這是一件具有現代風格的作品,它不追求逼真的人物形象,而是受取“寫意”的手法,抓住三口人體形上的特征,用光滑圓潤的外形,組成了一個整體。亨利·摩爾是英國著名的雕塑家,是現代雕塑藝術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善于對雕塑做全面地思考,不受具體形象的限制,而且充分考慮雕塑與環境的關系,從而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雕塑語言。
《挑刺的少年》(青銅,高76米)這是一件公元前四世紀左右的古希臘雕塑,它的顯著特點是高度的寫實和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并且還帶有一點幽默感。從造型上看,少年的形象基本處于靜止狀態,但靜中有動。一個少年坐著挑腳刺這樣一個似乎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雕塑家也懷著極大的興趣去表現它,體現了藝術家對現實生活的熱愛。
《彼得大帝紀念碑》(青銅,黃岡石)這是十八世紀法國著名雕塑加法爾柯涅的作品,彼得大帝是俄國偉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領導俄國逐漸強大起來。法爾柯涅把彼得大帝塑造成一個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它騎著駿馬在奔馳中突然勒住馬頭,作品充滿了豪邁的氣概。雕像的底座由巨大的整塊花崗巖雕成,猶如波濤洶涌的浪潮,它象征著彼得大帝的改革是在沖破重重驚濤駭浪中進行的。俄羅斯許多進步思想家、作家都贊美過這座紀念碑。例如:普希金為此寫了長詩《青銅騎士》。
《美國國家紀念碑》這座紀念碑位于美國中西部的南達科他州的拉計莫爾山,利用海拔1800米的山峰,依據天然巖石,雕刻了自美國獨立以來享有盛譽的四位總統的胸像(自左至右:華盛頓、姐弗遜、林肯、羅斯福)。利用拉計莫爾山峰雕刻偉人像,這是南達科他州的歷史學家多恩、魯賓遜于1923年倡議的。1924年,當年已經58歲的雕刻家加特森·鮑格勒姆(1807-1941)勇敢地接受了這項創作任務。從1927年正式動工,到他74歲時逝世還未全部完成。他逝世后八個月由他的兒子完成了父親未完成的事業。四座巨像面部平均高度約20米,鼻長7米,嘴寬2.6米,眼寬1.5米,依山勢的變化,姿態生動自然,成為美國現代著名的紀念碑雕刻之一。
三、小結:學生談談感受
美術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畫布上的陽光》
本課《畫布上的陽光》是“欣賞·評述”的類型課,作為本套教材中學階段三個獨立的欣賞課教學單元之一,本課《畫布上的陽光》試圖解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強化一種最為實用與常見的欣賞方法——比較的欣賞方法,幫助學生在對比或類比中獲得對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藝術感知與內心體驗,從而提高欣賞藝術作品的能力。二是初步掌握研究一個藝術流派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應該注意關注哪些相關的角度與層面,從而了解一些現代美術史學的研究角度與方法。通過對繪畫表現形式從不同角度的比較和經典作品從不同層面的分析,強化學生養成一種“比較欣賞”的良好習慣。
教材主體內容定位在印象派是東西方藝術平衡及與相關課目知識整合的選擇。教材介紹了19世紀末印象畫派的藝術特點、代表畫家以及印象派繪畫與科學成就的聯系。本課首先明確了印象派繪畫在西方繪畫藝術發展歷程中的意義和地位。幫助學生進入印象派繪畫與古典繪畫色彩特點的對比分析,引導學生感受其為何“極大地豐富了色彩的表現能力”。在討論活動中,教師可以分別從色彩傾向、對光色構成的理解和表現以及筆觸的運用和表現特點等方面積極引導并提出相應的思考題,為學習討論提供基本路徑,促進學生之間更有效地展開學習討論,也為教學的深入進行做好必要的鋪墊。
接下來教材重點幫助教學從色調傾向、對光色的理解和表現以及筆觸的運用和表現特點幾個方面對《日出·印象》進行重點分析,然后通過展現同時代其他印象派藝術家的作品,引導學生歸納出印象派繪畫在題材、筆觸和光色氣氛表現等方面的典型特征,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印象派繪畫的風格特點。
二、教學目標
*了解印象派繪畫的藝術特點,提高運用比較欣賞方法欣賞作品的能力。
*搜集和處理相關信息,培養對美術作品進行綜合審美評述的能力。
*增進對人類藝術活動與社會歷史發展之間內在聯系的體會和理解。
三、教學思路
(第一課時)
《日出·印象》可以作為教學的欣賞導入。旭日初升,霧氣迷蒙,畫家描繪的是勒阿弗爾港口一個多霧的早晨。水面流光溢彩,顯得生機勃勃。透過淡紫色的晨霧,港口的船只若隱若現,具有含蓄的氣息。畫家運用神奇的畫筆將這瞬間的印象永駐在畫布上,使它成為永恒。提倡課堂教學運用教材中提示的作品局部放大法,強化學生對藝術作品的視覺記憶,同時為作品筆觸、造型等具體的形式分析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
教材的兩組圖片比較明確地呈現了印象派繪畫與古典主義繪畫的風格差異。適合作為學生展開“學習活動一”設置的教學討論素材。強化作品形式的比較和風格的感受,嘗試引導學生就兩組作品從三個方面對比分析,并展開討論。
1、畫面色調的比較;
2、光色的不同表現;
3、筆觸。
如果教學條件允許,教師可以利用影視媒體設備,展現這些作品清晰的放大圖片。也可以根據對教材的理解,課前尋找其他一些風格明顯、畫面清晰的經典作品,作為教材作品圖片的補充信息,拓展學生的審美視野。
P31一段介紹莫奈的文字提供了對《日出·印象》的一種藝術感受及與此幅作品相關藝術事件的簡單描述,教學中不宜把對作品的審美感受拘泥于教材的這一種介紹,鼓勵學生自己感受作品的視覺印象才是更為合理的教學選擇。
《日出·印象》的欣賞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側重對細節進行研究和討論:畫面氣氛、色彩關系、造型手法以及筆觸的運用、表現題材等等。
務必把握教材中提示的幾個方面: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討論;運用有關色彩知識和學習方法,分析畫面的色彩關系;感受畫面上表現早晨的朦朧氣氛;比較學院派嚴謹的造型結構和細膩的形象塑造、莊重嚴肅的主題等等,逐步整體把握印象派藝術風格的主要特點。歸納總結:
1、印象派藝術風格的主要特點。
2、作品欣賞學習活動中掌握和運用的方法。
布置課后學習活動,明確為第二課時準備的資料收集和短文寫作的方法及要求。
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提供有關書目或直接提供資料供學生選擇,根據學生特點分別指定任務。短文寫作可以從不同角度出發,重點落在對具體作品形式美感的感受上。積極策劃一次班級演講活動:鼓勵學生獨自完成或小組合作,制作多媒體演示講稿,整理自己對藝術作品進行自主欣賞探究的結果。
(第二課時)
展開即興演講活動,學生根據課前收集、整理的結果,評論自己喜愛的印象派繪畫作品,借助媒體,展示學習探究的成果。
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不同意見進行辯論。活動前教師可以明確提示從以下幾點評價學生的演講,引導學生演講努力的方向。
1、自覺運用比較的欣賞方法,研究印象派繪畫的基本特點;
2、具有較好的邏輯分析能力,在欣賞活動中把情感與理智有機結合起來;
3、在欣賞活動中能夠表現出對自然色彩、生活情感的內心感受和情感體驗;
4、大膽參與,見解獨特,語言生動,表達清晰。
本課時生動活潑的關鍵是把課堂教學時間作為教學成果展示的時間,把教材上“活動二”的欣賞短文寫作變成課前的準備活動,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能,也提供了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學習空間。
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活動過程中,教師盡量在每次學生展示后及時做出簡短的評價,一是對應關照活動前提出的評價要點給予學生合適的定位,重點是鼓勵;二是必須及時更正學生在演講過程中出現的知識性錯誤;三是提示學生提高作品欣賞水準的具體建議。
四、教學選擇
為達到“了解印象主義美術,通過欣賞活動,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這一目標,可以采用多種方法的教學活動形式:
1、組織報告會或收集印刷品舉辦展覽,讓學生直接從資料中了解印象主義繪畫;2、通過色彩游戲或一定目的的簡單練習,如陽光下的云、一棵樹和地上的投影、物體明暗兩面的色彩關系等等,讓學生通過感性認識了解印象派繪畫;
3、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通過藝術史線索簡介印象派繪畫產生的條件以及對現代美術的影響,從較高的層面上把握和理解印象派繪畫的特點。
五、教學建議
為了加強學生對作品藝術手法的直觀感受,本課可以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注意在回顧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直接利用《多彩的風景》學習中獲得的色彩觀察方法與經驗來分析印象派作品色彩處理的特點。
本課如果沒有更多清晰圖片資料的支持,就很難讓學生從作品形式技巧方面的分析過程中獲得更多真正有意義的直觀審美感受。一般來講,現在許多網絡圖庫中一些高清晰印象派作品的圖片都可以基本滿足教學的要求。
但是,對于信息資料相對貧乏的地區,或許根本沒有多媒體的設備作為日常的教學支撐,所以在此教學就有必要避實就虛了。建議教師緊緊抓住P31大幅的《日出·印象》進行作品形式技巧的重點分析,力爭以點帶面地組織教學深入開展,幫助學生初步理會印象派的繪畫特點。
雖然比較的方法是美術欣賞中極為常見的方法,但是在作品的具體比較中卻存在較大的教學選擇空間。比如,特定的作品與什么作品相比較?就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教材中為凸現印象派的藝術特點,選擇了古典主義畫派的作品來進行對比。這樣的比較適合幫助學生區分印象派以前的藝術風格與印象派之間形式上的大體風格差異,教材上設置“活動一”的討論就是這個意圖。
這里值得指出的是“活動一”很難單獨成為支撐一個課時的學習活動,更多意義上可視為課時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
至于印象派到底具有怎樣的特點與風格,或許光運用對比的欣賞方法就不夠了。此時選擇比較的作品建議是印象派的一些代表作。對同一畫派作品的仔細類比,往往是獲得某個藝術流派更多藝術風格特征的重要手段。
美術教案 篇5
活動內容藝術:我的爸爸更帥(繪畫)
活動目標
1、能對照相片認真觀察爸爸的外形特征,細致畫出五官的特點。
2、能運用色彩和點、線條、圖形等裝飾畫面。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每個幼兒自帶的爸爸的相片。
2、水彩筆、油畫棒、圖畫紙等。
情景創設:布置“我的帥氣爸爸”展區。
活動指導
一、引導幼兒說出“我的帥氣爸爸”。
1、請幼兒拿出相片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爸爸,重點說說爸爸的臉型、發型、五官等特征。
2、談話引題:你們愛自己的爸爸嗎?和爸爸在一起開心嗎?今天請小朋友來畫一畫自己的爸爸,看誰畫得最好。
二、講解與示范。
1、出示一幼兒的爸爸和媽媽,比較爸爸和媽媽的臉型、頭發、穿著的異同,一邊比較一邊畫出來。
2、請個別幼兒上前畫一畫爸爸的發型,比較爸爸和媽媽發型的不同。
三、引導幼兒作畫。
1、鼓勵幼兒選擇喜歡的作畫材料。
2、向幼兒提出作畫要求:作畫時先畫臉型,再畫發型和五官;對照
相片細致刻畫爸爸的五官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表達對爸爸的愛;充分運用色彩和點、線條、圖形等裝飾畫面,使畫面更加飽滿。
3、幼兒對照照片畫爸爸,教師觀察指導,給予適當的幫助。
四、展示幼兒作品,開展分享活動。
引導幼兒將作品布置在“我的帥氣爸爸”展區,互相欣賞、交流。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的教案02-28
經典美術教案02-22
美術的節奏小學美術教案07-10
小學美術教案《民間美術》03-25
小學美術《電腦美術》的教案06-13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09-05
美術教案-小手帕 小學美術教案06-13
實用大班美術教案大班美術簡單教案10-09
畫圖美術教案01-27
美術線條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