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結藝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間工藝,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2、引導幼兒欣賞作品,感受作品的審美、裝飾功能。
3、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盤長結一個,中國結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盤長結,引導幼兒了解結藝。
指導語:今年春節,我收到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禮物,我很想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大家來看一下!
提問:這是什么,有沒有小朋友知道,舉手回答?
小結:對,這就是中國結,老師拿來的是盤長結,是中國結中的一種,中國結是我們中國特有的一種民間編織藝術,別的國家都沒有,只有我們中國有,好多的外國人都很喜歡漂亮的中國結。
二、引導幼兒欣賞中國結的外形特征
指導語:不僅僅外國人喜歡,中國人也很喜歡,我也非常喜歡這個精致美麗的中國結,你們喜歡嗎?
我喜歡這個中國結的一圈圈的花邊,像個中國結的耳朵一樣,這個叫結耳,我喜歡結耳,是因為它的形式美。
提問:
1、你們喜歡中國結的什么地方啊?
小結:流蘇:中國結下面的穗子擺動起來很柔美,像是在翩翩起舞,我們把這個叫流蘇,你喜歡它是因為它的線條美。
結體:你喜歡中間這部分是個正方體,是有一條絲線有規則的排列、穿編的,你喜歡它,是因為它的結構美。
2、你們還喜歡中國結的什么啊?
小結:有的小朋友說喜歡它的上下,左右對稱,整個結體是中心對稱、均衡的,具有對稱美。
3、你看這個中國結是什么顏色的啊?給你什么感覺?
小結:這個中國結是紅色的,讓人感覺喜洋洋,熱鬧,所以春節過年的時候,人們都去買中國結給自己或者送別人。
總結:我們平時說的中國結,大多指的是盤長結,它是中國結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結,有很多的結都是在盤長結的基礎上變化而來的。
三、尋找生活中的中國結,理解中國結的裝飾功能
提問:
1、你都是在什么地方見過中國結?
小結:生活中,我們可以在汽車、背包、商店、賓館、家里、飯店等一些地方見過。
2、它有什么作用呢?
小結:把它穿編成吊飾、掛飾、首飾等來裝飾、美化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四、欣賞中國結課件
五、用圖畫的方式設計自己喜歡的中國結
活動反思:
中國結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藝術品,它美麗神奇,豐富多樣,蘊涵著美好的意義。在民族文化共享的今天,中國結也走上了世界文化的行列,深受大家的喜愛,國內國外都有它的影跡,它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新《綱要》中提到,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培養理解尊重及熱愛的情感。
美術教案 篇2
課題:萬花筒
課時:2課時
施教時間:9月1日——9月8日
教學目標:
1.了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并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法表現類似于萬花筒的圖案。
3.試著按照自己的設計來表現色彩。
教學重、難點:
1.能否表現對稱的圖案。
2.能否用“先設計一個圖案再復制”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能否表現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一些有萬花筒圖案的圖片,中心對稱的圖案。示范用的紙、筆、剪刀、膠水等工具。
學生:有萬花筒的學生將其帶到課堂,帶好彩色紙、剪刀、膠水、繪圖筆等。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活動一:玩一玩
傳著看看、玩玩萬花筒,教師提示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找一找萬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這樣?
分組將各自在萬花筒中看到的圖案簡單的畫一下。
活動二:
展示各組的作業,并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
放課件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只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余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并且圍繞一個中心點對稱。
活動三: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綠色的圓形,然后請兩組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畫在萬花筒中這個圓形會變成什么樣的圖樣,在學生繪畫、比較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用“先設計一個圖案再復制”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活動四:
大家一起來畫一下自己心中的萬花筒中的圖案,并表現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作業展示,評價。
札記:有一位學生在畫的時候想到了像剪窗花那樣把紙折幾下,在一個單元格里畫出幾何圖形,再對印到其他格里。我及時肯定了這種辦法,孩子們紛紛效仿,不一會就像做游戲一樣完成了作業。
第二節
活動一:
教師展示用粘貼方法表現的萬花筒,引起學生興趣。
請學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簡單的制作萬花筒中的圖案。分組嘗試一下。
活動二:
各組向大家介紹、交流自己組找到的簡便方法。
(學生很難將對稱圖案表現得很精確,但這并不重要,重在找到方式方法)
再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紙,還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現萬花筒中的圖案?(討論)
交流:用扣子、小粘貼、橡皮、夾子、小花片……
活動三:
試著用各種材料來表現萬花筒中的圖案。
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觀察一次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并且將它表現出來。
活動四:
收拾與整理。
課后拓展:
在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邊,還有無數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學生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不一樣。建議學生試著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圖案的形狀,表現它的繽紛。
試著做一個萬花筒。
札記:現在的萬花筒里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紙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學生拿來了她媽媽小時候玩過的萬花筒,在班里傳來傳去,惹得同學們十分羨慕。有了這個五彩繽紛的寶貝,孩子們的思維便被調動起來了,作業的效果還真不錯。
美術教案 篇3
教材內容分析:
《連環畫》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第五冊第十二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的課程,旨在學生通過編故事、畫連環畫,培養想象能力、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綜合學習能力。
連環畫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從孩子呀呀學開始,連環畫就與他們相依相伴。連環畫中有趣的故事、誘人的形象、豐富的色彩深深地吸引著他們,因此,這節課的內容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情況分析:
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對連環畫十分的喜歡,利用學生的興趣結合合作學習的方式,嘗試團體完成作品的方法,并以自創的形式展示方式在班級亮相,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通過認識、分析、觀察、創作連環畫作品,了解連環畫的特點。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連環畫創作能力、語言表達及綜合學習能力。
3、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氛圍中,相互交流,資源共享,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連環畫的特點及其創作方法。
教學難點:故事中主要情節的畫面表現及形象的連續性。
資源準備:
多媒體計算機、課件、《三個和尚》故事圖片、自制連環畫裝裱冊??
教學過程:
一、認識連環畫:
1、故事導入:《三個和尚》
一個和尚挑水吃,
兩個和尚抬水吃,
三個和尚??
后來發生了什么?
故事的前半部分是用文字表現的,后半部分是圖片和文字共同表現的,你更喜歡哪一種?
其實我們喜歡的這種方式就是:連環畫
(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連環畫
直達主題讓學生了解連環畫的定義
2、進一步認識:什么是連環畫
課件出示:連環畫是由多幅畫面連續講述一個故事的繪畫形式。(辭海解釋)
設計意圖:以講故事的形式,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引出今天學習內容是圖文并茂的連環畫,引發學生主動思考,找到連環畫的表現形式,并能夠自己總結出連環畫的定義。
二、探究連環畫:
1、歷史:你們猜猜連環畫最早出現在哪個國家?
告訴你們吧:(課件)這就是4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現的歷史上最早的連環畫。
我們中國的連環畫歷史也非常的悠久,最早出現在漢代的畫像磚上,后來經過唐、元、明、清歷朝歷代的發展與完善,到了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連環畫達到了鼎盛時期,由最初的無色到彩色,由單幅到連續的多幅,成為了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繪畫形式。
開闊學生的視野,感受連環畫歷史發展。
2、篇幅:在1957年我國還出版了篇幅最多的連環畫之最《三國演義》,共60冊,近
7000幅畫面,是不是很了不起啊!
根據連環畫篇幅多少的不同,分為長篇、中篇、短篇。
結合圖片欣賞分析:《三毛流浪記》、《父與子》、《機器貓》;《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小蝌蚪找媽媽》??
分析:以簡練、流暢的線條表現的黑白畫概括特點;以強烈的色彩對比突出特點;以夸張、概括的手法突出特點。
3、和大家一起認識了連環畫的歷史、篇幅和表現技法,你們想不想試試親手畫一畫連
環畫?
欣賞并思考問題:(1)由幾幅畫面講述一個故事;(2)連環畫由哪幾部分組成;(3)
每幅畫面有哪些相同之初,有哪些不同之處。
設計意圖:整個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連環畫知識的講授讓學生們感受國家的成就,并樂于去認識連環畫的知識。最后自主合作通過欣賞,小組討論解決問題,更進一步了解今天學習的連環畫知識,為下一環節做一個鋪墊。
三、創作連環畫:
提出要求:在4幅圖中選擇小組喜歡的一幅畫,用你們的奇思妙想將連環畫以線描畫的方式補充完整。
小組討論:選圖——編故事——選擇畫面情節——分工
小組合作完成作業,難以解決的問題在全班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作業,集思廣益使畫面情節更有意義,并能在創作中體驗合作的快樂。
五、賞析連環畫
1、合作設計自己小組的展示方法。
2、展示:評價
以多樣的形式展示連環畫作品。連起來展示,翻頁展示,表演展示等
3、展示另一種方法:連環畫冊
4、總結:研究更新穎的連環畫形式,表現自己快樂的生活,創作自己的連環畫故事。
設計意圖:用小組獨特的形式把畫好的連環畫展示出來,可表演,可連成一串,讓同學們體驗創作后的成就感,以及小團體的集體力量。在使用老師自制的裝裱冊表現作品之后,學生儼然看到了一本真正的自己繪制的連環畫,又回扣了本課的重點。
反思:
連環畫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一提起上這一課就能從他們的眼睛里看到喜悅
之色。但是在上課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
在課上由于時間問題所以在學生作業表現的環節,省略了很多過程,也是完成這節課
的比較關鍵的部分,比如:小組在連環畫故事的選擇上,在編故事時,在選擇畫面以及分工。
連環畫可以表現的內容很廣,所以我規定了四個內容的選擇,因為時間的倉促,所以
選擇了教學課件中提供的四個內容,節省了課上因為選題而浪費時間的麻煩,而這種做法又限制了學生自由選擇創作的思路,所以總覺得有弊有利。
作業的表現形式其實也可以有很多種,為了選擇最快速的表現,我在課堂中選擇的線描的方式。在教學中缺少了其他作業形式的欣賞,可以讓學生有一定的了解。
展示環節我采用了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效果比較突出。讓學生們喜歡自己的故事,喜歡別人的故事。并且通過展示,更理解連環畫的含義。
上完了客讓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真心的喜歡上這節課,喜歡上連環畫這種表現形式,我認為就是我最大的收獲。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感知巨人與小短矮人的視覺形象對比與角色變化的想像力;
(2)學會用變形夸張與組合的手法去表現童話故事。
2、過程與方法:
(1)分別從巨人與小矮人的角度去觀察身邊事物的形象特征;
(2)從不同角度觀察發現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與態度:
(1)積極收集與講述相關的童話故事;
(2)共同參與畫家與同齡人作品的欣賞點評活動。
教學重點:
擴大想像的窨,增大奇思異想的力度。
教學難點:
如何以周圍環境襯托出自己變大或變小。
教學用具:
1、色彩筆。
2、有關《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認為最大的人是誰?誰來形容一下到底有多大。
你認為最小的人又是誰,有我么的小呢?
二、欣賞感知
1、欣賞課本中的卡通圖《草叢中的世界》,感受草叢中的卡通動物世界,猜猜誰是巨人和小矮人,想想它們中間有怎樣的歷險童話故事。
引導學生觀察,指名講故事。
2、欣賞《我變大了,老虎變小了》,感受兇猛的老虎變成小動物,我變成了大人,感受一種安全感,感受畫面對比強烈的色彩。
3、欣賞《巨人》,感受飛奔的巨人與海灘小朋友的夸張對比。
4、欣賞《巨人筑城堡不費力氣》,體驗巨人建筑師的角色,會有什么奇跡出現呢?
三、小組活動,啟發想像
想一想,我變大或變小后有何奇遇?(如檔我們變大或變小后走在深圳的公路上會出現什么情況)
說一說,把自己變成你所想像中的巨人或小矮人后所發生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四、小組創作
1、小組內的同學,把自己設計成巨人或小矮人,把本組同學所想像中的場景表現在作品中。
2、小組合作創作,要集中體現本組同學的主要構想,發揮集體的智慧,合作完成。
五、作品展評
自由展示作品,評一評:
(1)誰的想像力最豐富、最新奇?
(2)誰畫的人物表情、動作既夸張又有趣?
(3)誰的畫面表現得最美?
美術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托班幼兒年齡較小,動手能力較弱,特別是手指的小肌肉群需要系統的鍛煉。在引導幼兒進行“撕紙--好吃的面片”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對撕紙動作感興趣。
“手是思維的鏡子,是智慧的創造者,幼兒手部的動作越精細,就越能開發幼兒大腦的潛能,促進智力的的發展。通過撕紙活動可以讓幼兒體驗放飛雙手的快樂情感,在此基礎上可以培養幼兒美感,訓練幼兒的手、眼、腦的協調能力,還可以培養幼兒細心、專心、耐心的良好品質。
因此選擇了撕紙這一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雙手合作協調撕紙的技能。
2、在撕紙活動過程中,體驗撕紙的樂趣及成就感。
3、能獨立完成撕紙。
三、活動準備
黃色鄒紋紙若干、盤子、范例、面條、蔥實物活動過程:
四、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出示范例)師:小朋友今天很多老師來我們班做客,我們歡迎歡迎。今兒還有一位小客人。
(鱷魚)師:今兒鱷魚過生日,它想請后面的`客人老師吃面條可是劉老師這里只有一碗面條不夠,鱷魚想請小朋友一起來幫忙做面條,好嗎?
(二)出示范例,觀察(面條)
1、面條是細細的,長長的。
2、與上次的面餅比較,觀察面餅上有許多剪好的小口。教師拿出皺紋紙讓幼兒觀察,這張和其他紙張有什么不一樣的?(紙上有剪好的口)
3、教師示范撕小朋友看用我們的大拇指和食指捏在有開口的地方,另外一只手往下拉,紙就撕成細細長長的了。
4、請幾位寶寶一起來撕面條,比一比誰撕的長長的,細細的?(邊撕邊說“面條細又長“。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教師提出撕紙的要求:
(1)大拇指和食指捏在有洞開口的地方,另外一只手往下拉。
(2)人手一份面片,盤子放桌子中間不獨占。
(3)提醒幼兒操作時注意桌面干凈,碎紙扔在盤子里
(4)做完后輕輕的坐回椅子上。
2、幼兒操作,教師注意個別指導。
3、教師表揚鼓勵相互謙讓、幫助的幼兒。
(四)評一評
1、小朋友們看,哪一桌做是面條最好看?為什么?(幼兒評價,教師給予肯定,并提出建議和希望)
2、請個別幼兒示范或是老師再正確示范一次。
3、小朋友把面條做好了,現在劉老師老師來面條加點佐料,太完美了,我們趕緊讓大鱷魚帶回加工廠再煮給客人吃吧。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運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受自然中的樹和藝術作品中樹的形態特征,有親近、愛護樹木和生態環境的情感。
2、能主動收集有關贊美樹的文字、歌曲、美術、攝影等作品,探究用表演、繪畫、制作等多種藝術方式,表現豐富多彩的樹的形象,表達自己的情感。
3、感受樹美化我們的環境,點綴著我們的城市,裝扮著我們的生活,帶給我們美的感受和希望。
教學準備:
1、不同類型樹木的圖片、紀錄片、美術手工材料。
2、《好大一棵樹》歌曲錄音帶或光盤。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穩定學生情緒,檢查學生學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先來做一個變色游戲。
教師將示范用的白紙貼在黑板上,用黃色分別畫兩組不同方向的并列線(如圖1)。然后引導學生注意色彩變化。教師在左邊一組并列黃線之間用紅色筆畫相間的并列紅線(或點),要求學生瞇起眼睛觀察,注意整體象什么顏色?(學生回答橙色或桔黃色)教師表揚學生回答正確,引導學生概括出:黃色與紅色配在一起就是橙色。板書:紅+黃=橙。為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可讓一名學生到黑板前用藍色在另一組黃線并列線之間加同一方向的藍色相間的并列線(或點),再讓學生瞇起眼睛觀察,看看又變成了什么顏色?(學生回答綠色)學生會感到色彩變化游戲很有興趣。教師概括:黃色與藍色配在一起,就變成了綠色。板書:黃+藍綠。然后教師在兩組色線處分別用三種原色筆重疊添畫上粗重的樹干和幾枝大樹枝
學生馬上看出這是兩查樹,導出課題:會變色的樹(板書)。教師指出,樹上方枝葉部分叫作樹冠,下面直立與地面相通的部分叫樹干,扎入土地部分叫根。
三、引導學生觀賞課本例圖
左上圖是公園花圃的照片,黃、紅、橙、綠各色的花、葉平行排列,很有節奏感和韻律美。
右上圖是色彩變化例圖。指導學生觀看,教師加以講解:左邊一縱列,上邊是黃色色塊,中間是黃白相間的并列色線,視覺效果就成了淡黃色,如下邊的淡黃色塊;中間一縱列,上邊是紅色色塊,中間是紅黃相間的并列色線,視覺效果為橙色,如下邊的橙色色塊;右邊一縱列,上邊是藍色色塊,中間是藍黃相間的并列色線,視覺效果則成了綠色,如同下邊的綠色色塊。可讓學生稍遠觀察,整體感受,體會這種色彩的變化現象。
引導學生結合觀察過的各種樹概括出:春天的樹長出了新樹葉,呈現嫩綠色;秋天的樹葉變成了橙色或黃色,并閱讀(可稍加講解)左上圖下面的說明。
教師還可以通過示范舉例說明畫樹冠可以用不同方向的線、點或近似枝葉走向的線來表現不同的樹以開闊學生的思路(如圖3)。
讓學生用紅藍色筆畫出并列相間的線或點并放遠觀察,認識紅、藍兩種原色配成紫色的色彩變化現象,并板書:紅+藍=紫。
四、學生作業
啟發學生吸用紅、黃、藍三色筆練習畫樹,以兩種顏色相是的點、線畫樹冠,用三種色重疊畫樹的樹干,教師巡視指導,啟發學生大膽表現自己對樹的形態、色彩的感受,然后引導學生將作業放遠觀察,領會色彩變化的不同情趣。
五、課堂小結
選取有代表性的作業引導學生欣賞,給以鼓勵。
教師小結:各種不同的顏色都是由紅、黃、藍三種顏色配出來的,由于每種色含量不同,產生的色彩變化效果也不同。啟發學生課后試著用這三種色彩變化效果進行配色繪畫練習,看看還能產生出哪些色彩變化效果。
執教者:張斌 執教時間:第九周
教學后記:欣賞中學生對蒙德里安的《灰色的樹》感到不美,于是我從油畫的筆觸、肌理等方面介紹了油畫的特殊美。這樣對于學生理解書上的作品作了鋪墊。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美術教案02-22
美術的教案02-28
小學美術教案《民間美術》03-25
小學美術《電腦美術》的教案06-14
美術的節奏小學美術教案07-10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09-05
美術教案-小手帕 小學美術教案06-18
中班美術教案06-22
大班的美術教案06-22
小班美術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