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美術教案模板匯編八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教 學目 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理解繪畫在平面上塑造形體空間,以及引發豐富聯想的本質特征。
方法與過程目標:能夠,出表現空間感的両,運用空間元素表現不同的視覺效果。
情感與態度目標:大膽嘗試運用錯視原理進行空間創意。
教學重難 點
物體的體積感以及畫面的空間感。
處理畫面的空間感覺。
教 法學 法
欣賞、分析、歸納、表現
一、導入課題
1、馬格利特是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他的這幅畫對人們習以為常的認識提出了質疑。
2、問題:畫布上的風景真的是窗外的風景嗎?
3、結論:畫布上的風景——窗外風景在平面(畫布)上的影像,是藝術家按照一定規律運用形狀、色彩和明暗等元素塑造畫面空間的結果。畫面縱深感是怎樣形成的?
二、講授新課:
1、體積:引導分析《楔形浪》和《完全》兩幅作品。形狀的遠近變化和體積的塑造可以在平面上表現出空間的縱深感。
2、遮擋:《層巒疊嶂》的近、中、遠景形成層疊關系。
3、近大遠小:《風景》中田野上的草垛的大小、明暗變化等透視關系、前后遮擋關系表現了縱深感。比較《寧靜的小鎮》,它們表現空間關系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處?同樣,《阿賽斯的馬路》和《圣.塞維翰N.3》兩幅畫就是近大遠小的不同形式。
三、結論
點、線、面、體積的組合能夠制造畫面縱深感。三組圓點呈現出遠近關系的視覺感受,你能總結其中的規律嗎?
結論:除重疊關系以外,還體現了大小、色彩純度、明暗差異等關系。線是點的延續,長短、粗細、疏密、方向等變化也能構成前后縱深空間。
《橋》作品中橋上縱橫交錯的桁梁編織了一幅豐富的空間畫面。桁梁近粗遠細變化、間隔近寬遠窄變化向遠方消失,形成透視現象。
《色彩構成A》用抽象的幾何形進行位置、重疊關系的排列,營造懸浮、行進的動感空間。
四、作業
模仿《色彩構成A》的構成,選擇簡單圖形或幾何形做組合排列,表現出畫面的空間感,并標示主題。
五、教師巡回指導
六、總結歸納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通過課程圖標設計的集體作業方式,讓學生學習課程標志的設計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設計意識,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設計美化生活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課程圖標的設計
難點:課程圖標形象符號的概括表現、課程力標獨特設計和象征意義的表達。
教學準備:
課程表展示板、課件、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新授
1:引導學生了解課程表
2:引導學生說說每門課程的特點
3:引導學生學習課程圖標設計,通過分析教材中體育、數學、作文、社會的課程圖標導出設計方法。
(1)構思
設計形式:確定用什么形象符號進行設計
圖形搭配:主圖形和副圖形之間恰當搭配
色彩搭配:色彩間相互襯托,運用色彩的象征意義。
(2)畫設計稿
(3)著色(課件演示)
4:拓寬學生設計思路
課件出示其它課程圖標引導學生欣賞
5:提問:你覺得可以用哪些形象符號來表示其它的每門課程呢?
學生分組討論,發表意見,教師小結,強調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設計,個人的課程圖標設計與從不同。
三、學生作業,老師行間指導
四、作業展評,小結下課。
美術教案 篇3
六年制小學美術第一冊《蝸牛》教案 概要:讓幼兒了解蝸牛的生活環境以及活動特征。教材說明:本課教材中的蝸牛主要是用螺旋線畫出不同動態的蝸牛,并添畫環境。教學目的:1.掌握蝸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確地畫出不同形態的蝸牛。2.通過畫蝸牛,學生能掌握畫圓形動物的方法。3.培養學生善于動腦和善于想象的能力。教學重點:認識圓形并用基本形畫蝸牛。教學難點:畫出蝸牛的不同動態。教具準備:1.老師準備:彩色粉筆、蝸牛動態變化分析圖一幅、蝸牛在潮濕的草地上活動畫一幅。2.學生準備:塑料水彩筆、美術課本、圖畫紙。教學方法:講述法、演示法、練習法。教學過程:1.導語: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學們都見到過蝸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著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動的姿態,真惹人喜愛。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愛的樣子畫下來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畫蝸牛。
2.板書課題:蝸牛3.新授:(1)講解怎樣畫蝸牛。演示畫法(邊演示邊講解)。畫法步驟(用彩色粉筆畫):請同學們練習兩遍畫法。(2)講解怎樣畫各種姿態的蝸牛。師:蝸牛喜歡在潮濕的地方活動。它們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頭的,有低頭的等各種不同的姿態。這些神態各異的蝸牛,我們該如何去畫呢?(出示蝸牛動態變化分析圖一幅)抬頭的向前爬的向后爬的低頭的(教師設問,各種姿態的蝸牛哪里在變動?)(3)教師總結蝸牛動態畫法規律。強調:蝸牛不同動態的畫法主要是肉體的變化,圓殼不動,因此畫蝸牛先畫圓殼,再根據蝸牛的不同動態畫出肉體及觸角。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訓練同學根據命題進行回憶想象的形象思維能力。
2、運用學過的人物畫、色彩知識等組織畫面,培養同學愛學校、愛學習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對歌曲的演唱展開聯想,在歡樂的歌聲中,回憶上學的情景。
教學難點 :
能夠運用不同的藝術形象處置畫面構圖,表示生活。
教具準備:
1、同學帶好自身喜歡的作畫工具。
2、教師準備有關上學的歌曲,提供一些風格不同的人物、景物形象范圖,讓同學作畫時選擇。
教學過程 :
一、師生問好,互相關心,調動同學情緒。
今天天氣非常寒冷,同學們有沒有因為天氣寒冷而上學遲到呢?——沒有。
大家都是遵守《小同學守則》的好同學,《小同學守則》第三條——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
板書課題:上學路上
二、請同學聽歌曲《老師你早》,說一說:
1、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事?她的心情如何?還有什么景物?再請個別同學演唱一些有關上學的歌,如:《上學歌》、《讀書郎》、《數鴨子》等歌曲,說說歌中關于上學的內容。
2、教師提供有關的人物、景物形象(上學的小朋友、太陽、小花、建筑物等具有不同風格的單獨的形象)。
三、同學觀察這些形象。想一想,如何將它們組成一幅優美的畫面(學習不同風格的構圖創作)。
提示構圖要點:
1、畫面構圖要豐滿,突出人物、景物,表示主題。
2、同樣風格的人物應搭配同一種風格的景物,使之協調。
請同學嘗試組合畫面,教師可協助完成。
同學組合后欣賞范圖。
《快讓我上學》:幾只大白鵝擋住了上學的路,一個小女孩張開雙臂,想趕跑鵝
群又怕鵝啄她,而不敢靠近。小女孩臉上焦急的神情和老高的太陽,生動地表示了小女孩上學受阻的心情。它采用了中國畫雙勾填色的形式,畫面布置較合理,情節生動、風趣。
四、展開討論,說一說上學路上的遭遇,并表示出來。
五、同學作畫,教師巡回輔導。
教學
后記
本課的學習主要是讓同學通過回憶想象自身上學時的情景,培養同學愛校愛學習的思想感情。從同學的作業情況來看,局部同學能將上學路上的遭遇畫下來。但也有少數同學的內容顯得單調了一些,這就要求老師要引導他們平時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美術教案 篇5
一、基本教學理念:
以《新課程標準》為教學理念,構建民主、平等的教學模式,并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想像空間,營造樂學氛圍。讓小朋友通過看看、想想、說說、畫畫、玩玩的方法,大膽、自由地把自己的所見、所感、所想的事物的表現出來,體驗畫畫活動的樂趣。把自主權充分交給學生,并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
1、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為此,我針對二、三年級小朋友年齡小、意志薄弱、上課好動等特點,選用了多媒體動畫課件作為內容的呈現形式,激發其學習興趣。《課標》又指出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為此,我選擇了生活中的蔬菜和水果為教學 內容,運用“看看、想想、說說、畫畫、玩玩”的快樂教學法,引導想像“這些生活中的事物當變成小精靈后會去干什么”這個充滿童趣的話題,更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運用“風車轉轉臺”和“讓自己變成小精靈”的教學形式,努力營造樂學氛圍。
2、發展想像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新課標》中指出,美術課程應充分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激發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愿望。同時指出,應更多的讓學生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從而向思維提供豐富的營養。為此,在上課開始部分,先讓小朋友說說“自己最喜歡玩什么游戲?或寒暑假喜歡到哪里去玩?或平時與爸媽玩什么游戲?”讓他們充分回憶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接著讓小朋友接觸蔬菜、水果這些實際事物,讓他們說說平時喜歡吃哪些蔬果,并說說它們的形狀和顏色。然后引出“小精靈”這一角色,并展示幾幅“蔬果小精靈王國”的范畫,通過“蔬果們變成小精靈后它們還會去干什么”這一問題提出,引導小朋友展開豐富的想像。
《新課標》還指出,創新精神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美術教學過程的情趣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提供了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通過美術課程培養的創造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為此,在教案設計過程中,我采取多種方法,努力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每個小朋友想像力的創新、作品的創新、評價的創新都將得到表揚。
3、多元評價,體現民主、平等,發展個性。
《新課標》告訴我們,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在此教案中的評價采取自己評價、他人評價、集體評價的多元評價方式,以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努力挖掘其優秀的一面,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同時在整個課堂中應充分體現師生間、生生間的民主、平等,培養他們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并充分發展其個性。因此,在教案設計中出現了“自由選擇紙張”和“風車轉轉臺”這些環節。
二、教學內容:
自選內容,課題《蔬果小精靈》,適合小學二、三年級的小朋友。即把平時熟悉的蔬菜、水果如果變成會說、會動的小精靈后,它們在這個“精靈王國”里會干什么?引導小朋友發揮想像,并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
三、教學方案:
(一)課 題:
《蔬果小精靈》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激發想像,培養創新精神。
3、通過看看、想想、說說、畫畫、玩玩等方法,大膽、自由的進行繪畫創作。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小朋友學習美術的興趣,激發其豐富的想像能力。
難點:如何創設樂學氛圍,讓小朋友學得有趣,如何引導其展開豐富的想像。
(四)教學準備:
鉛畫紙、彩卡紙、油畫棒、水彩筆、雙面膠、蔬果小精靈頭飾、多媒體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A、引入
1、小朋友們好,我們能交個朋友嗎?那好,你能告訴老師一個小秘密嗎?你知道哪些蔬菜,你還知道哪些水果?
2、哇!我們知道的蔬果可真多,(課件出示很多蔬菜水果----見圖1)。你最喜歡什么?你能說說它的外形是怎樣的,顏色又是怎樣的呢?
3、真有趣!這些蔬果的外形、顏色都不一樣。(課件出示不同顏色和形狀的水果----見圖2) 下面,還有更有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變個魔術,大家可一定要看牢噢!變變變變!(課件出示這些蔬果長出會動的眼睛----見圖3)
注意注意,又變了。(課件出示蔬果還長出嘴巴、手腳,并在運動-----見圖4)
你發現了什么?(有眼晴、嘴巴、手腳、會生氣、會大笑等)
B、啟發想像
是呀!這些蔬果變成了有手有腳、能說會道的小精靈(邊說邊出示課題),它們跟小朋友們一模一樣,可真可愛,這下它們生活在精靈王國里面了,可真快活,不信你看……(課件出示蔬果小精靈王國的范畫-----見圖5)它們是誰呀? 在哪里呢? 又在干什么?(接著出示另外兩幅----見圖6,7)
C、發揮想像并創作
1、是呀!它們實在是太有趣了,除了這些,它們還會去哪里玩呢? 還會做什么游戲呢? 它們在家里又會跟爸爸媽媽干些什么呢?
2、我們能把它們畫下來嗎?你打算畫什么小精靈?它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好吧!就讓我們把它們畫下來!不過你可得注意嘍!每個小朋友都有兩張紙,一張彩卡紙、一張鉛畫紙,你可以選擇彩卡紙用油畫棒畫 (出示卡紙作品), 也可以選擇鉛畫紙用水彩筆畫 (出示鉛畫紙作品) 。在畫的時候紙張可以橫的畫,也可以豎的畫 (出示不同的作品見圖8,9) 。 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們在畫的時候,老師建議大家應先畫小精靈,然后畫它們在干什么,最后畫它們在哪里。畫好的小朋友馬上把作品貼到我們的“風車轉轉臺”,你是哪一組就貼到哪一組下方。比比哪一組最快又好。(邊說邊把小風車貼好)
4、好了,開始嘍!比比誰既快又好!(同時播放輕松的音樂)
(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好的作品及時鼓勵表揚)
5、我們有個小朋友已經完成了,我們把它上到“風車轉轉臺”上,其他小朋友可要加油噢!你還可以再畫一幅。畫好的小朋友可以自已貼到“風車轉轉臺上”。
D、暢談作品
1、大家把手中的筆放下,看看,我們“風車轉轉臺”的作品可真多呀!上面有你的作品嗎?你是哪一幅,請你告訴小朋友你畫的是什么小精靈呀?它們在干什么?
2、這么多的畫里面,你最喜歡哪幅呢?為什么?
E、做回小精靈
大家畫的這些小精靈可真有趣,現在就讓我們戴上蔬果小精靈頭飾,讓自己變成一個小精靈,一起起立,盡情的跳吧!唱吧!(播放《健康歌》音樂)。
四、教學反思:
通過對二年級1個班和三年級3個班的試教,發現學生課堂氣氛活躍,學習興趣高昂,想像豐富、大膽,學生的作品也充滿了童趣。通過對32個小朋友的抽樣調查, 小朋友一致表示“這節課有味道,上得非常開心,畫起來也一點不難,還想多上類似的課”。并對自己美術作品充滿自信,一定要拿給爸爸媽媽看看。同時,我也發現,本堂課成功的關健在于是否充分啟發學生的想像能力,是否能尊重和肯定他們的想像。因此,在“啟發想像”這個環節顯得尤為重要。
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的來源:
春天來了,空氣中總是飄著零星的小雨。一夜之間,校園里面的花、草、樹、木都長出了新芽,孩子都覺得很奇怪。孩子有好奇,老師來幫助解決,所以就想出了這樣一節課。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春天萬物的變化,并啟發幫助幼兒能在集體面前響亮的講述。
2、培養幼兒涂、點、圈,并利用畫、貼等簡單的技巧組合美麗的畫面。
活動準備:
畫有美麗春天的大背景圖、剪刀、漿糊、油畫棒、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談話。
師:小朋友們,你們最近去過公園嗎?你們在公園里面都看見了些什么呢?
(桃花開了、柳樹長出了葉子、種子發芽了……)
師:那你們覺得天氣怎么樣啊?
(變暖和了)
師:還有呢?
(下春雨)
師:就是因為下了春雨,所以桃花開了、柳樹長出了葉子、種子發芽了。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下春雨的時候,那些植物的芽是怎么發出來的,好嗎?
(播放視屏)
師:那下雨的時候,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呢?讓我們來看看。(逐一出示圖片)
2、作畫。
師:哦,原來在下雨的時候,大地上發生了那么多的事情的啊。植物們都發出了新芽,小動物們在從冬眠中醒來了,在雨中嘻戲。那你們想把下春雨時發生的事情用圖畫的形式把它們記錄下來嗎?
(想)
師:那你們想畫些什么呢?
(花兒、柳樹、池塘邊的青蛙……)
師:那老師先來畫一幅好嗎?
在教師作畫時,可以幫助幼兒尋找出合適作畫的方法,如:畫花的時候可以用畫圈的方法,草可以用點畫……
師:老師眼中的春天畫好了,下面,輪到你們畫出你們眼中的春天了,好嗎?
(幼兒作畫)
3、點評。
請幼兒把自己的圖畫拿到上面來展示。
美術教案 篇7
活動名稱:圖形變變變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通過聯想將其拼貼、添畫成簡單的物體,并變現其主要特征。
2、能夠發揮想象,創造性的進行圖形拼貼、添畫活動,發展創造力。
3、愿意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創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小筐六種不同的幾何圖形(每種圖形若干個)、勾線筆、蠟筆等。
2、畫有不同圖形(大小不一)的作業紙若干張,拼圖添畫的范例。活動過程:
一:鞏固幾何圖形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圖形,我們一起來看看,提問:都有什么圖形?
2、師:喲,小朋友真聰明,都認識了這些圖形。你們知道嗎,這些圖形可神奇了,他們還會變魔術呢。
二、欣賞范例,了解拼添畫,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師:你們看,它們變成了什么?(出示范畫圖形變出來的東西)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什么圖形添上什么圖形變成了什么圖形?(引導幼兒用語言表示添畫的圖形)
老師小結:剛才小朋友都觀察的很仔細,知道這些都是添畫了一些東西變出來的,老師也想來變魔術,你們一起來幫助我好嗎?老師示范。三:引導幼兒聯想導論,鼓勵幼兒新奇有趣的想法。
1、師:這些圖形還能變成什么呢?誰來說一說。
2、小朋友們想的可真多,把圖形變得這么神奇,桌上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圖形,請小朋友把它變成你想變的東西,變好之后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把什么變成了什么。
3、幼兒拼添畫,老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圖形進行添畫,充分發揮想象,拼添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四、作品評價
1、師:你把圖形變成了什么,什么添畫上什么變成了什么,誰愿意來說一說。
2、表揚添畫有創意的幼兒。
美術教案 篇8
第1課色彩的明度漸變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色彩知識系統學習中的一個環節,在學生已學會原色和間色及調配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做嘗試性的色彩游戲,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漸變,山此讓學生體驗明度漸變可產生的縱深感及節奏美。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知識,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漸變創作圖案畫。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3.體驗明度漸變有序排列的圖案所產生的縱深感與節奏美,培養學生色彩表現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學習色彩明度漸變的知識。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四、教學準備:
師:范畫、毛筆、水粉顏料
生:課本、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畫紙等。
五、教學過程:
一.練習、觀察
今天上課同學們都準備了什么工具?同學們喜歡用顏料作畫嗎?
老師現在要考考同學們,看大家是否忘記了色彩的調制方法。
請從顏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種顏色(除黑白灰),擠一些在調色盤里,然后把白色顏料拿在手里,多次與這種顏色調,每次加一點白色,用毛筆調勻,再依次練習,仔細看色彩用什么變化。(同桌兩人一起調色練習,仔細觀察色彩的變化)與平時調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全部交流)
這種色彩的變化我們稱之為色彩的明度漸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板書課題)
二.介紹知識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種有色物體由于它們的反射光量的區別而產生顏色的明暗強弱。色彩的明度有兩種情況: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顏色在強光照射下顯得明亮,弱光照射下顯得較灰暗模糊;同一顏色加黑或加白摻和以后也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明暗層次。二是各種顏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種純色都有與其相應的明度。黃色明度最高,藍紫色明度最低,青、綠色為中間明度。色彩的明度變化往往會影響到純度,如紅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時純度也降低了;如果紅色加白則明度提高了,純度卻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調是指一個色彩結構的明暗及其明度對比關系的特征。整體的色彩是暗的,還是亮的;是明度對比強烈的,還是對比柔和的,這種明暗關系的特征,將成為這個設計的色彩效果的基礎。
按照孟謝爾色寺的明度色階表,將色彩的明度劃成十個等級,即存在10種
明暗基調。即:低長調、低中凋、低短調、中長調、中間中調、中短調、高長調、高中調、高短調、全長調。
在高調中(亮色調):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強色相的對比節奏,這樣可以增強高調色的色彩力度。
低調色(暗色調):有一種重量感和物質感,在處現低色調時,加強冷暖對比可以增強低色調的生動感。
三.欣賞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漸變來創作一幅畫,會是什么效果?
讓我們來欣賞幾幅用色彩的明度漸變做為表現手法的作品。
1.欣賞老師準備的范圖
2.欣賞美術書中的圖片
3.欣賞優秀學生作品
四.交流
欣賞了這些優秀的漸變畫,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調配才能調出明度漸變的效果?
師總結:只要逐漸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種顏色都可以形成漸變,成為有序排列的明度漸變圖案。
五.創作
1.老師示范:
教師用藍色加白色、紅色加黑色兩種漸變作比較,結合學生調色小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做具體示范,也可以讓部分學生跟老師一同練習、示范。
2.學生練習:
要求:1.獨立創作一幅色彩明度漸變的圖案畫。
2.用水粉顏料色完成作業。
六.評價
學生優秀作業展示
1.評出“最佳效果獎”。
2.你能用自己的作品來說說明度漸變的特點嗎?
3.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現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七.延伸
尋找色彩的明度漸變在生活中的運用。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美術教案02-22
美術的教案02-28
小學美術《電腦美術》的教案06-14
美術的節奏小學美術教案07-10
小學美術教案《民間美術》03-25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09-05
美術教案-小手帕 小學美術教案06-18
小學美術《電腦美術》教學教案06-14
扎染美術教案01-11
小學美術教案06-18